自由自在一個人,悠悠閒閒逛大街,晒太陽,正念行走

最近因為情況特殊,很多的時候都是一個人轉來轉去,去了很多的地方,不過,也都是五公里以內。

在家待的時間長了,身體狀況還是不太好,這樣轉一轉,曬曬太陽,對自己的身體調養也非常有好處。

原來總喜歡結伴出去,和朋友在一起邊走邊聊,而現在來,只能一個人轉的時候,就沒有人跟自己說話,有時候看到可笑的都不好意思笑,看到比較激動的,也不敢表現的太誇張,就害怕旁邊路人看到會笑自己,感覺自己活的還是比較壓抑。

記得原來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看到比較好玩的東西就會高興地分享,有時候會大聲的喊叫,但現在不會了,悄悄的一個人心裡默默欣賞,即使有喜悅,只能在自己的心裡悄悄喜悅,有時候也會悄悄的小聲說,真開心啊,真舒服,真好,好漂亮。

最近一個人轉悠的多了,反而感覺一個人也挺好的,很自由自在的,想去哪就去哪,想轉多長時間就轉多長時間,有時候看到漂亮的東西,感興趣的東西,也可以停下來聞一聞,看一看,摸一摸,拍拍照。如果有朋友在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去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節奏做這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由自在一個人,悠悠閒閒逛大街,曬太陽,正念行走

一個人的時候走一走停一停,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也沒有人在旁邊催你,也不用顧及別人的感受,只照顧好自己就好。

所以這段時間好像培養出來自己一個人轉的習慣。感覺自己還轉得蠻爽的。而且去的地方常常都是很隨機很隨意的,有時候出門的時候都沒想好要去哪裡,而走著就走著,就會突然一個念頭出來,就去了。有時候出門的時候,都沒想到要坐車或者坐地鐵,走著走著突然念頭一轉,就會坐地鐵去更遠的地方。

感覺一個人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感覺都是自己照顧自己,總是會滿足自己的需要,滿足的都是自己的慾望,完全不用委屈自己,也不用去徵求任何人的意見,感覺最近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個浪人。

有時候走在街上就東張張西望望,有時候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感覺好奇的時候就會停下來,有時候看到一個老人或者是孩子,特別有趣的時候都會停下來去看一看,就會想一想,琢磨琢磨,甚至有時候也會去主動的跟他們打打招呼,聊聊天,感覺特別好玩。

以前沒有這麼長時間體會過一個人在外面閒逛,悠閒自在的感覺,最近似乎有點上癮,上班時間每天都會抽空出去轉一轉,曬曬太陽,每天都會選不同的地方去轉。看不同的人看不同的車輛,看不同的環境。讓自己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去感受自己身體的感受。感覺自己的身體是放鬆的還是緊張的,是輕鬆的愉悅的,還是說比較僵硬的。有時候也會在馬路上看到不同的人,去感受我看到這些人的時候,自己身體的感受。有時候看到一男一女走過來的時候也會琢磨,他們是什麼關係呢?有時候也會看別人走路的時候的姿勢,會去琢磨,這個人如果得病的話,他會得什麼樣的病呢?

自由自在一個人,悠悠閒閒逛大街,曬太陽,正念行走

聽我這樣說,是不是覺得特別好玩呀?不會覺得變態吧?我最近就在幹這一些事情,做這些事有什麼意義呢?其實就是在練自己身體的感受性,我們在小的時候,身體的感受性是非常敏感的,就像小孩子特別的聰明,他見到某一個人他會知道那個人是歡迎他的還是不歡迎他的。他會選擇他感覺好的人一起去玩。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防禦,自我保護越來越嚴實,對各種事物的敏感性反而越來越下降。

所以現在為了讓自己的身體再次能夠恢復敏感性,就會不斷去練習,練習時間多了,次數多了以後慢慢的又會敏感起來。

為什麼要練身體的敏感性呢?現代人都講究養生,當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敏感的時候,我們身體哪個地方出現問題,可能我們就會感覺到不舒服,能夠儘早的意識到,早發現早治療。

另外多感受自己的身體,也可以達到一種保健的效果,每天躺在床上的時候,可以感受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從腳趾頭到腳底腳心,小腿,大腿,直到頭,對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細小的部位都去體會它,去感受它,體會到它的存在感就好。

昨天走到西湖公園,人特別特別的少,就在公園裡邊練習正念行走。正念行走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方法。

自由自在一個人,悠悠閒閒逛大街,曬太陽,正念行走

正念行走:

1、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你可以來回走動,卻不會因為其他人的出現而導致分心,這個地方可以是比較安靜的,可以是室內,也可以是室外。

2、站在行走場所的一端,雙腳平行兩腳間隔10~15釐米,膝蓋放鬆,確保可以收放自如,雙臂輕鬆地置於身體兩側,或者雙手在身體前方輕鬆地握住,雙目輕柔地直視前方。

3、將覺察帶入腳底,直接去感受雙腳與地面接觸時的身體感覺,以及身體重量對雙腿、雙腳以及地面的作用力。可以讓膝蓋微微地彎曲幾次,以便清晰地感受雙腳和雙腿。

4、準備好後,將身體重量轉移到右腿,覺察一下,當左腿放鬆而右腿承重時腿部和腳部感覺的變化。

5、左腿放鬆後,將左腳腳跟緩慢地從地板抬起,去體會小腿肌肉的感覺,然後繼續,將整個左腳柔和地抬起,只剩下腳趾和地板相接觸。繼續體會腿部和腳部的感覺,繼續緩慢地抬起左腳,小心地向前移動,去感受腿部和腳部在空中移動時的感覺,以及腳跟在地板落下的感覺。待左腳其他部位與地板全部接觸後,將身體的中心調到左腳和左腿,然後去體會左腿和左腳由於體重增加而帶來的感覺變化,以及右腿和右腳放空後的感覺,接著右腳跟離開地板。

6、待身體重心全部轉移到左腿後,將右腳抬起,緩慢地向前移動,細心體會此時腿部和腳部的身體感覺,當右腳跟與地板接觸時,注意力集中於右腳,當右腳輕柔地接觸到地板時,再將身體重量轉移到右腿,同樣要覺察雙腿、雙腳的身體知覺變化。

7、用這樣的方式,從行走場地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尤其要關注的是腳底和地板接觸時的感覺,以及膝蓋向前擺動時腿部的感覺,也可以順時針的轉著圈走。

8、行走結束後停留幾分鐘,然後緩慢的轉身,要對轉身時的複雜移動模式保持意識,然後繼續行走。

9、這樣來回走動,盡力在腳接觸到地面時,對腳部和腿部的身體知覺保持覺察,目光輕柔地直視前方。

10、如果發現自己的心智已經從正面行走的意識中游離,請溫和地將意識送回到腿部和腳部的身體感受上來,在正念行走中,可以將腳與地板的接觸感作為“錨”,重新與當下時刻連結,如果心智遊離,可以站在那裡靜止片刻,重新整合注意力,然後再繼續行走。

11、繼續步行,時間總共為十到十五分鐘,願意的話可以更長些。

12、開始練習時,行走的節奏要比平時慢一點,這樣會讓自己有機會充分地覺察行走的身體知覺,一旦你習慣了緩慢地帶著覺知行走,那麼你就可以試著加快速度,直到接近或超過日常行走的速度,如果你感到異常焦慮,也許在開始時快速步行是有用的,但是注意要保持覺察,然後慢慢把速度降到自然頻率。

13、儘可能地把正面行走時培養的同樣的覺察帶到日常生活的行走體驗中。

練習正念行走,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處的,經常練習可以緩解我們經常用腦帶來的頭腦緊張和焦慮。

正念行走的方法參考《八週正念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