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構建多元產業體系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劉自群 左光琴

臨澤縣緊緊圍繞“農業強縣”目標,堅持一業主導、多元富民的產業發展理念,突出“一鎮一主業、一村一特色”,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推進“4(種畜菜果)+1(現代絲路寒旱農業)+N(新型特色產業)”產業發展體系,為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推動玉米制種產業節本增效。在穩定精品玉米制種面積20萬畝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玉米制種基地土地整理,積極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著力提高玉米制種全程機械化水平。鼓勵、扶持種子企業、專業合作社購置制種玉米去雄、收穫、植保無人機等農機具,示範帶動玉米制種勞動力用工成本逐步下降,著力提高制種玉米基地“五化”建設水平。

推進草畜產業規模發展。堅持以標準化、規模化小區集中養殖模式為主攻方向,引導分散養殖戶採取入股、託管方式參與畜禽進小區工作,年內新(改擴)建標準化肉牛養殖場區10個,牛、羊飼養量達到25萬頭、55萬隻。積極恢復生豬生產,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力爭年內生豬飼養量達到18萬頭、能繁母豬存欄達到8000頭以上,生豬飼養量、能繁母豬存欄均有所增長。

加快蔬菜產業提檔升級。以壯大蔬菜產業規模為基礎,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加強全程質量監管,著力建設綠色有機蔬菜核心示範基地,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誠信保障體系,加快建設外向型蔬菜營銷體系,擴大訂單蔬菜種植,全縣蔬菜面積穩定在10萬畝。

做靚絲路寒旱農業。大力發展以種植業、養殖業、菌業為循環鏈條的“三元雙向”農業循環模式,持續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以新材料、新品種、新技術、高效益為主的“三新一高”戈壁生態農業示範園和全省重要的戈壁有機綠色農產品出口基地,年內發展以鋼架拱棚為主的戈壁設施農業5000畝。

做精特色林果產業。堅持走標準化果園化路子,加大臨澤小棗原產地保護力度,加強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提升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臨澤小棗)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水平。加快更新葡萄品種,不斷提升葡萄品質和種植效益。進一步盤活林地資源要素,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林產品採集、森林旅遊、林家樂等林下經濟。強化紅棗食心蟲、楊樹蛀杆天牛等病蟲害綜合防控,確保林果產業健康發展。

做大新型特色產業。鼓勵適度規模集中流轉土地,積極發展蔬菜制種、小雜糧、中藥材種植,因地制宜建設特色種植基地。全縣建成甜葉菊、中藥材等種植基地5萬畝,蔬菜制種2萬畝,以黑小麥、蕎麥為主的小雜糧種植面積穩定在1萬畝以上,加大“糧改飼”種植結構調整力度,飼用玉米種植面積達到4.5萬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