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破解中央储备粮稻谷轮换难题

(中央储备粮宜昌直属库有限公司 陈传武 胡洲)


浅议如何破解中央储备粮稻谷轮换难题

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中央政府在储备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对库存中央储备粮通过市场化购销实施轮换,实现中央储备粮油管理的良性循环,确保中央储备粮常储常新,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肩负重大政治使命。但轮换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日益显现,现结合宜昌地区中央储备粮稻谷轮换工作,谈谈体会和建议。

一、储备粮稻谷轮换面临的难题

1.销售出库周期长。宜昌市地处鄂渝咽喉,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本地及周边30余家大米加工企业星罗密布,粮食加工及贸易发达,中晚籼稻谷商品流通量历年保持在20万吨左右。但近三年来销售出库异常艰难,以2019年为例,宜昌地区中央储备粮中晚籼稻谷轮换销售辐射鄂、川、渝、赣、湘、豫六省,客户达到30余家,出库期却长达10月,销售出库缓慢。

2.粮食收购无保障。宜昌地区的当阳市、枝江市中晚籼稻谷总产量接近25万吨,且与产粮大市荆门、荆州接壤,轮换收购粮源应有保障,但自2017年来,宜昌地区收购粮源日益紧张,加工企业、地方储备公司、托市收储企业、外地贸易商入市踊跃,农民惜售心理加重,各收购主体对质量合格的粮源争抢日益激烈,宜昌直属库2019年3个库点历时90余天收购中晚籼稻谷7万余吨,单个库点日均收购量不足300吨,出现入库生产线“吃不饱”现象,轮换收购任务完成难度越来越大。

3.轮换经营创效难。国家对中央储备粮轮换实行补贴费用包干,轮换经营由企业自负盈亏,轮换产生的亏损由企业自行承担消化。宜昌地区2019年中央储备粮中晚籼稻谷轮换购销价差略低于上级拨付的轮换补贴,考虑出入库作业各类成本,轮换经营基本持平。目前各中央储备粮直属企业稻谷轮换的目标是控亏减亏,根本谈不上轮换创效,如运营成本控制不力或市场把握不准,轮换发生亏损可能性极大,加之中央储备粮仓储保管补贴入不敷出,长期以往,企业运营将出现困难,无法健康稳定发展。

二、存在困难的原因分析

1.政策因素。一是连续15年启动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谷收购预案,国家、地方和各经济体不断加大仓储基础设施投入,粮食仓容呈现井喷式增长,导致收储需求量大幅增加。二是中储粮企业回归主业后停止了加工和贸易经营业务,导致轮换销售方式单一,销售渠道变窄。三是中央储备粮自储比例作为直属企业考核项,导致直属企业库存增加,仓容紧张,在轮换任务加重的同时非直属企业腾出的仓容积极开展托市和地方储备收购,抢占收购市场。四是受架空期限制和政策性粮食去库存时间重叠影响,短时间内市场投放量集中,导致供需关系失去平衡,销售市场竞争激烈。五是国家粮食库存总量大,加大去库存力度对轮换销售形成挤压。

2.市场因素。一是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对稻谷价格有支撑,导致收购价格下行空间有限,农民对后市价格有较高预期,惜售心理严重。二是加工企业为保品牌,对优质稻谷需求较大,特别是出米率高、腹白小的往往提价销售,如宜昌地区加工企业对出米率达到66%的净粮收购价已达到1.28元/斤,高于储备粮轮换收购价。三是外来成品粮价格低,如安徽优质大米到本地交货价在1.70元/斤左右,而本地优质稻加工出厂价不低于1.90元/斤,加工企业纷纷转变经营模式,直接采购外地大米进行改包销售,从加工商转变成了贸易商,导致轮换粮采购意愿不强。四是政策性粮食销售定价一刀切,超储存期同年限同品种稻谷销售价格低于市场价,加工企业采购加工后搭配优良品种或外地大米可降低成本,导致对轮换粮需求不旺盛。

3.种植因素。宜昌地区水稻种植不成规模,单一主体种植面积超过百亩的不足100户,同时种业公司为确保效益,推广品种多,并通过发放小礼品和返现等方式大力推广各类小品种或试验品种,目前宜昌地区水稻种植品种达到200余个,且多为丰两优、金优、虾稻香等大路货,黄花粘、鄂香、果两优油晶等优良品种较少。同时由于种植不成规模,科技化种植比率低,“靠天吃饭”,遇到极端天气和病虫害,粮食品质较差,同时小规模种植也导致种植成本高,粮食价格没有市场竞争力。虽然本地有部分种植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方式期望对本地种植品种有所改良,但契约精神的缺失和违约成本的偏低,导致订单回收率低,如以宜昌枝江市某种植合作社为例,近三年订单回收率分别为90%、60%和40%,单靠社会力量引导进行的品种改良效果不佳。

三、做好轮换工作的几点建议

1.优化库存结构。一是需要政府部门从土地流转、农田改造、资金贷款和农技帮扶给予政策倾斜,引导品种改良和规模化种植。二是储备粮和政策性粮食收购质量指标在常规质量检测指标的基础上,要关注出米率、腹白等加工指标,使质价政策进一步贴合市场需求。三是提升收储管理水平,收购中严把质量关,通过价格调整做实分品种分仓储存,销售中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配出库品质,加大科技储粮投入,延缓库存粮食品质劣变。

2.完善轮换机制。一是积极抓好轮换备用粮收购,避免轮换超架空期。二是购销定价要结合市场波动及时调整,根据区域、需求、质量等情况合理定价。三是创新轮换购销方式,探索订单农业和预约收购,提前锁定合格粮源,通过网上挂拍和原粮展销会,加强与粮食深加工企业的合作,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3.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做好客户管理,落实客户评级制度,对优质客户要有奖励或补贴,培养其做大做强。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客户进行网上购销,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业务流程和质量情况要公开透明,及时听取客户意见和建议,对合理述求及时处理,使客户买的放心、卖的舒心。三是建立市场共享机制,通过洽谈会、供货会和走访,共同分析市场,共享购销渠道,实现合作“双赢”。(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