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小时候考倒数第一,小学都没毕业,他是如何成为国学大师的?

观景说史


您好,我是小朋友恩恩,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南怀瑾小时候考试倒数第一,小学都没毕业,他是如何成为国学大师的?

说到南怀瑾先生,便想起他曾说:“处事不可不斩截,存心不可不宽恕,持己不可不严明,与人不可不和气。

他不争不抢,谦恭有礼,有自己的主见和抱负。

一. 扎实的文化功底

南怀瑾先生六岁到十一岁是在家书,也就是读私塾,只读中文,只读古书,包括了历史、地理。

而12岁以前是记忆的最佳年龄,南怀瑾先生大部分传统经典文字的记忆,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学习的,这也是他能成为国学大师的一个关键,有着扎实的中国文化功底。

后来因为学制改变,南怀瑾先生的父亲托关系让其进入高等小学,因为当时高等小学年纪大的学生有二十几岁的,南怀瑾先生又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属于插班生,加上需要学习英语和数学,而且南怀瑾先生不喜欢读外文,虽有拼命赶功课,但也只是倒数第一。

二. 家风良好,言传身教

小学毕业后,父亲不想让南怀瑾先生读书,让其学习经营家中商业,但南怀瑾先生不同意,非要读书,父亲只好让其到南家祖宗在山上的一个庙(井虹寺)修学,还请来博古通今的老师叶公恕教学。

父亲一开始认为南怀瑾先生不是读书的料,但看到儿子的认真勤奋,父亲告诉他,按照自己理想的路走就好,不要给自己设置太多的障碍。可见父亲对南怀瑾先生的疼爱和支持。

而南怀瑾先生同样也传承良好家风,以身作则,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包括他的弟子们,要从国学经典里面汲取智慧,要有学习上进的心,时刻不忘记礼仪,待人处事礼仪为先。

三. 思想抱负

南怀瑾先生生活在一个动荡年代,他常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怕亡国,亡国了有后代起来可以复国,就怕文化断了;文化一亡了,这个民族国家就没有了。”

南怀瑾先生一生都在为传承中国文化,教化人心,传播礼仪而努力。却也因常常奔波在外无法照顾家人,但对孩子们的爱是极其深厚,生病期间曾说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们,内心十分愧疚。

有情义的他,为人也十分谦虚,被世人尊称为南师。他对儒释道经典的解说中,字字句句都体现着他的学问和修为,他脸上的温文儒雅,慈眉善目,来自于文学的熏陶,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领悟。

以下分享南怀瑾先生的经典名句。

1. 靠别人永远没出息

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

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

2. 人的势利,很正常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3.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练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

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它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4. 心态好,世界才会美好

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为对方考虑。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爱,你才能够自在。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


以上的分享和观点仅供参考,愿能给您带来帮助。

作者简介:我是小朋友恩恩,愿有一颗小孩子般简单澄澈的心灵。欢迎关注留言。


小朋友恩恩


南怀瑾小时候考倒数的事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南怀瑾小时候体弱多病,他自己说:“我小的时候,从六岁到十二岁,没有吃过饭,药当成饭吃。所以说我过去所有的病都生完了,伤寒、麻疹、天花啦,我都生过,其实我一辈子都多病。"

他考倒数第一正是他十二岁那年的事。那年他高等小学毕业,成绩垫底。其实他毕业成绩差还有一个原因,他当时读的是新式的高等小学,要学数学和英文,南怀瑾是家里托了关系中途插班的,这之前从未学过数学和英文,再加上班里他年级最小,很多同学已经是青年,他要赶超根本没有可能。一句话,他小时候学习考倒数,其实是情有可愿的。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身体不好或别的原因,导致学习不好,自己也会觉得理所当然,于是彻底放松,不再努力,这是最可怕的。

南怀瑾不这样。

南杯瑾家庭文化气息浓厚,他从小受到国学精粹的熏陶,他的国学基础是非常扎实的。所以,南环瑾小学靠第倒数第一,他并没有因此气馁,相反,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加倍努力,潜心探究。就这样,他最后成了国学研究的大家。而且触类旁通,在佛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造诣颇深。

南怀瑾的故事证明了一点:人无全才,一个人只要在某个领域用心探究,深入发展,就有可能最终成为大家,甚至大师。



东方既亮


南怀瑾这个人物很复杂。他的生存年代是从1918年的3月到2012年的9月,活到94岁去世。他读小学毕业那年是1931年,小学成绩极差。后来由于他坚持要读书,他父亲为他请了当时的名宿叶公恕为老师,从此开始了他的学问之路。南怀瑾一生兼涉佛,道,儒三家,他自谓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三家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成就。他一生经历涉及政,经,军界,本身成为诗人,古文化传播者,甚至还是武学家。这样一个人的成才之路,我个人认为很难复制。首先,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一个人在没有解决自己生存要求之前,很难潜心去钻研那么多东西,况且现在知识门类分得很细,要想跨界每门都深入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很难,再说,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对所处时代应负的责任,我认为在奋起直追力争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这代人就该各把一口,爱岗敬业,把自己那一份做到尽可能的极致才对。南怀瑾现象的出现有它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生存土壤,我们尊重这种有成就的国学大师级人物,但要看到他的成就也只是知识门类中的一个部分,并非全才。我们只需学习他钻研学问的精神与思想渴求即可,不必为自己不能成为这样的大师而气馁,而应为自己赶上这样一个新时代能尽自己绵薄之力而自豪。至于南怀瑾还涉及的一些什么转世轮回之类的“学说“,我认为完全是唯心主义的东西,也是他的局限性造成的负面东西,属于一枚硬幣的反面,更需用批判的精神来对待。


LLY947513


小时候,全国都在传说一个名字,海灯法师,传说他的一指禅可以开砖裂石。那时候,我们放学后,天天都对着树苦练一指禅。

后来,长大了,看了很多闫芳,雷雷之类大师的表演,突然觉得,所谓大师,只要有人相信你就行。

南先生无疑是最优秀的,他的对孔孟的注释,对僧道儒的修为,他的劝人为善,他的警世名言,至今历历在目,温润在耳。

突然有一个疑问,在1918到1949年的时候,正是中国内忧外患,外寇入侵的时候。无数的热血青年走上战场,和倭寇以命相博。南先生那时是国民政府军官,选择了避世修佛。在那时候,无数的姐妹惨遭倭寇的凌辱,无数的同胞惨遭倭寇的屠杀。这样的佛法既不能济世,又不能避难,修之何用呢?

突然又想到了疫情,想到了钟南山。在国家、民族遭受重大危难的时候,他没有退缩,没有躲避。他带领我们勇敢的战胜疫情,这样的人,应该是国士无双吧。

或曰:人家是方外之人,不问尘世。可是俗语:乱世佛家盛世道。唐三藏取经,经历过无数磨难,无数诱惑,始终记得唐太宗的一句话:宁爱故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啊。

南先生是真正的大师,他是中国文化,中国国学的优秀传承人,后生晚辈望尘莫及的。

套用龙应台女士的一句话:大师,也只是大师。有的人是家国情怀,有的人是个人修为罢了。


哥摆泥


温州出富商,温州乐清南家是温州有名的富贵人家,祖上世代经营,财力丰厚,但到了清末时期,国家动荡不安,生意人也受到影响,南家也不例外,到了南正裕一代时,已经家道中落了。

父亲离世,12岁少年重振家族

1888年,南正裕的父亲去世,而这一年南正裕还以一个胎儿的形式存在母亲的体内,南正裕父亲离世后,南家迅速衰落,一个青年寡妇带着三个儿子日子艰难。南正裕的两个哥哥,是典型的富二代习性,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唯一不通的是挣钱养家,看着这两个孩子,南母整日以泪洗面,总觉得愧对自己死去的丈夫。

唯一让南母感到安慰是的她的小儿子,南正裕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看着自己两个不成气的哥哥,他只能自己承担起重振家族的重任,12岁时,他便辍学回家,开始打理自己家的生意。

温州人经商头脑灵活,做生意讲究合作共赢,很快,南家的生意就在南正裕的打理下进入了正轨,南正裕也在当地打出名声,成了当地人口中的“有为少年”,多少有钱人家都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12岁就开始独立支撑家族的少年。

结婚多年无子,妻子忧郁而终

到了成亲的年龄,南正裕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踏破了,南家本来就是当地百年富贵之家,到了南正裕父亲这一代虽然已经衰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南家的影响力依旧不减,况且还有南正裕这个年轻有为的后生,凭一已之力让南家再次风生水起。

选来选去,最后南正裕和当地一家赵姓有钱人家的大女儿成亲了,赵家也是知书达理的人家,赵小姐温柔体贴,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琴瑟和鸣,日子过得非常幸福。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惨,南正裕夫妻二人成亲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刚开始时大家还都不敢公开议论,渐渐时间长了,邻居七嘴八舌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人开始劝南正裕再娶一房小妾,毕竟那时的有钱人家,娶三妻四妾也正常,更何况他快30了,还没有儿子。

对于他人的好意,南正裕都一一谢绝了,但妻子的内心却产生的想法,多年无子,她自己心中也过意不去,再想着丈夫对自己的种种好,使她越来越忧郁,这柔弱身体很快就吃不消了,抑郁成疾,最终撒手人寰。

小姨子到了结婚年龄,岳母相中大女婿,生下独子

妻子的离世,让南正裕倍受打击,他觉得妻子的离开就是因为没有孩子所致,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再娶的念头,甚至打算终天不娶。

时间渐渐过去,赵家小女儿也长大了,到了出嫁的年龄,赵家选来选去,还是觉得大女婿最合适,人品好,又是书香世家,对自己大女儿的种种好都看在眼里,大女儿离世后,他一直没娶,是一个念旧情的,所以岳母便想将自己的小女儿也嫁给他。

南正裕得知后,坚决不同意,但在岳母多番劝说下,南正裕和小赵小姐成亲了。小赵小姐嫁到南家后,不久就有了喜讯,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南怀瑾。取其“怀瑾握瑜”之意。

教子有方,独子终成一代国学大师

南怀瑾是南家独子,是当代最有名的国学大师,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是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还曾在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做过教授。但南怀瑾小时候却一个“笨孩子”,小学考试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

南正裕对儿子寄予厚望,南家是书香世家,看着南怀瑾不是读书这块料,他也只好放弃,便想着让犯学一门手艺,将来靠手艺吃饭,也不至于饿死。于是就让南怀瑾到木匠店里去学习木工。

但小小年纪的南怀瑾不同意,他坚持要读书,南正裕只好自己教他四书五经,他发现儿子对这些非常感兴趣,在家自学三年后,南正裕为他请了博古通今的教育名家叶公恕做他的私人老师。

在南怀瑾的记忆中,父母“都非常好,是了不起的父母”,奶奶叮嘱他好好读书时,父亲却悄悄告诉他,按照自己理想的路走就好,不要给自己设置太多的障碍。

南怀瑾的儿子南小舜对南正裕记忆也很深刻,他说祖父总是会:“盯着他们诵读诗文,学珠心算”。南家文化家教之风浓厚,南正裕又懂得引导,难怪他的儿子这么优秀。

南正裕为南家的振兴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儿子这一代终于实现 振兴家族的愿望,乐清南家也因也了一个南怀瑾而名扬四海。

【END】


雨霁视角


暂且认为你的前提(南怀瑾小时候考倒数第一,小学都没毕业)是事实(有待考证),那么我想问:惠能连字都不认识,是怎么成为禅宗六祖的?!

知识和智慧是两个概念。


高中语文波波老师


笨鸟先飞、突然开悟、勤能补拙、业精于勤、有个好老师、咬定青山不放松。[微笑]



詹顺清书法


应试教育已是民族发展进步的桎梏。

前茅高兴,剩下的无数名后茅们虽多的是,貌似可有可无,但他们是天空与大地,是空气与阳光,没有前茅可以,但空气与阳光坏了那就彻底完蛋。而这些多的是的后茅们在应试教育的淫威下正在渐渐变坏中……

后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兵骅A


牛不是吹出来的!是实干得来的!是苦学苦干苦撑苦出来的果实。任何社会成果,科学成果都是在社会的实践中在实际社会工作中探索实践得出来的,没有在社会实践中煅炼和斗争的人都是没有什么社会成果,只是夸夸其谈,闭门造车,弄出来的东西也是无用,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没有什么贡献。


用户3792899662380


看到这个问题真的很好笑~

南怀瑾小时候是私塾启蒙,12岁背诵完四书五经,内含中国文化精髓。

他经历了那么多时代,有无数别人无法匹敌的知识量和极高造诣,三年读完大藏经,目前不知是否有人超越。

经历国家政权和文化改革,无数人被他丰厚的知识所折服,推崇为南师。

请不要以一概全,更不要误解历史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