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抽菸有多野?名醫吹捧下吸菸潮流席捲全國,禁菸令都剎不住

“餘少時不識菸草為何物。十年之內,老壯稚童、婦人女子,無不吃煙,大街小巷盡擺煙桌,此草妖也。”—《陶庵夢憶》張岱(明)

根據吳晗等學者考證,正如張岱所記載的,經由海船上水手攜帶,原產於美洲的菸草最晚在明代萬曆年間傳入我國福建、廣東一帶,並在當地迅速流傳開來。

在菸草傳入早期,成為菸草擁躉的,不僅是吸菸成癮者,還有對草藥認知更淵博的醫生們。

據成文於1624年的《本草彙集》所載:

“此藥氣甚辛烈,得火燃取煙氣吸入喉中,大能御霜露風雨之寒,避山蠱鬼邪之氣,小兒食此能殺疳積,婦人食此能消癥痞。”

疳積和癥(症)痞都是《傷寒雜病論》中記載的頑疾,菸草的神奇效用令當時的醫者極為欣喜。

同樣在1624年,明代傑出的大醫學家張景嶽在他的著述《景嶽全書》寫道:

吸時須開喉長吸嚥下…其氣上行則能溫心肺,下行則能溫肝脾腎…通達三焦,立刻見效。”

明朝人抽菸有多野?名醫吹捧下吸菸潮流席捲全國,禁菸令都剎不住

《景嶽全書》是明代極為權威的醫學專著

他誇讚菸草是壯陽、祛寒毒的”頃刻取效之神劑“,還能調理胃氣、解鬱散淤。中國古代第一例菸草免疫疾病的案例也出自《景嶽全書》,據說明軍在徵滇人之戰中紛紛因瘴氣染病,只有一營喜愛隨身攜帶煙槍的官兵得以安然無恙。來自醫學界的”蓋章“讓菸草在全國範圍內名聲大振,一時間有了“延命草”、“返魂草”的別稱。

到了明末清初之際,據學者統計,全國菸草種植範圍遍及十七省,涵蓋一百五十六個州縣,儼然已經形成了專業的菸草經濟產業,南方的福建漳州,北方的山東濟寧,西方的甘肅蘭州,都是各自區域的菸草集散中心。

在當時的北京城,街巷四處都擺放著煙攤,攤主備好煙具和清水,隨時侯客光臨,這也就是張岱所說的“煙桌”。與當今不同的是,古人當時吸菸的一大特點是兒童和女性菸民非常普遍,幾乎成了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外的開門第八事”:

“始猶間有吸之者,而此日之黃童白叟,閨帷婦女,無不吸之,十居其八,且時刻不能離矣。諺雲開門七件事,今日增煙而八矣。”

明朝人抽菸有多野?名醫吹捧下吸菸潮流席捲全國,禁菸令都剎不住

明代女子物質生活匱乏,吸菸也算是一種娛樂

然而隨著統治階級對菸草認識的深入,菸草氾濫的危害也令其警醒。

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菸草種植業“與糧爭田”,以河南禹縣為例,原本的田地全都種上了菸草,菸草作物抽乾了土壤養料,幾年下來良田也變得貧瘠,導致菸草產量極低而價格高昂,糧食的價格更是漲逾十倍,明朝社會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其害。另一方面,吸菸也被一些學者認為對人體有害,明末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識》中寫道:

“淡把姑(菸草)……久服則肺焦,諸藥多不效,其症忽吐黃水而死。”

因此,明末年間,官府在崇禎十二年、崇禎十三年(1640年),連續兩次下嚴令禁菸:

“上傳諭禁之,犯者論死。”—《玉堂薈萃》

崇禎十三年有位舉人帶僕人到京城參加科考,僕人偷偷跑到街上賣煙被抓獲,第二天就被當街處死,可見禁令之嚴。清太宗皇太極、康熙、雍正,也都曾下令禁菸,然而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也沒能有效阻止菸草的傳播,上到世卿官員,下到販夫走卒,無不嗜煙如命,屢次禁令皆不了了之。

明朝人抽菸有多野?名醫吹捧下吸菸潮流席捲全國,禁菸令都剎不住

納稅“大戶”中國菸草

時至今日,中國有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菸民群體,每年因吸菸死亡人數超過百萬,社會輿論對於禁菸與否卻一直爭持不下,以史鑑今,實在值得深思。

徐曉望《明代菸草傳播新考》

陳志明《菸草之別名考釋》

宋令軍《明清時期對菸草藥用價值的認識與利用》

孫景超《明清時期的吸菸與禁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