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褪綠、花葉是什麼原因?可能是病毒病或缺素,注意對症防治

黃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口感甜脆,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深受人們的歡迎。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種植面積較大。而黃瓜病毒病是近年來露地和大棚栽培中發生較為嚴重的病害,且寄主範圍廣,發生在多種瓜類和茄科植物上。在生長中後期發病率在30%以上,嚴重影響黃瓜的產量和品質。

但是,筆者在生產實踐中發現,黃瓜(瓜類)的病毒病和缺鐵、鋅等缺素症的症狀十分相似,多表現為褪綠、花葉、變色、黃頂、矮小等,瓜農往往容易誤診,常常因為不能對“兩病”確診而貽誤防治適期,或因誤診而亂用藥,造成生產成本加大,產品質量下降,瓜農經濟損失過大。今天,將從黃瓜病毒病發生與防治以及病毒病與缺素的識別,2個方面進行總結闡述,希望供黃瓜種植戶參考及應用。

黃瓜褪綠、花葉是什麼原因?可能是病毒病或缺素,注意對症防治

一、黃瓜病毒病

1、發病原因

黃瓜病毒病主要由顆粒狀的黃瓜花葉病毒和桿狀菸草花葉病毒等2種病毒引起。黃瓜花葉病毒有很寬的寄主範圍,可侵染1000多種雙子葉和單子葉植物,主要通過蚜蟲、薊馬等傳播而染病。在高溫乾旱,蚜蟲、薊馬大量發生時病情嚴重;

菸草花葉病毒在93℃左右經10分鐘可鈍化,在無菌條件下致病力達數年之久,在乾燥病組織內也可存活 30年以上。主要通過汁液接觸傳染,從植株上的微傷口侵入。在高溫乾旱,多年連作,植株柔嫩,土壤貧瘠,管理粗放等條件下都會加重其發病。

黃瓜褪綠、花葉是什麼原因?可能是病毒病或缺素,注意對症防治

黃瓜花葉病毒(左)、菸草花葉病毒(右)

2、危害症狀

黃瓜病毒病發病之後,主要表現出花葉型、蕨葉型、皺縮型和綠斑型、黃化型等幾種常用見類型。

花葉型(圖3)主要表現為在新葉上出現黃綠相間的花葉症狀,葉片成熟後變小、皺縮、邊緣捲曲。花葉型在果實上表現為瓜條出現深淺綠色相間的花斑,染病後瓜條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畸形。發病嚴重時,植株 矮小,莖節間縮短,使植株萎蔫。

皺縮型(圖4)多出現在成株期,葉片出現皺縮,產生暗綠色斑駁隆起,邊緣難於開展,同時葉片變厚、葉色變濃,引起植株矮化。

蕨葉型(圖5)黃瓜植株生長點新葉無法正常開展,而後變細皺縮成蕨葉狀,葉緣向內捲曲,多變成雞爪狀,植株生長點受到嚴重抑制,達不到正常的生長高度。

綠斑型黃瓜病毒病(圖6)會在新葉產生黃色小斑點,逐漸變為淡黃色斑紋,綠色部分呈瘤狀隆起,嚴重時植株的新葉白天會發生萎蔫,果實產生濃綠色花斑和瘤狀物,多有畸形瓜。

黃化型(圖7)葉色變為黃綠色至黃色,但葉脈保持綠色,也有發病初期葉脈間產生水漬狀小斑點,病葉硬化,向葉背面捲曲。定植後,棚內溫、溼度條件適宜該病即發生並蔓延,葉片的外觀開始表現典型的症狀。以後染病面積逐漸擴大,顯現黃化,類似缺素的症狀,最後形成黃色乾枯的壞死斑,從而導致葉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同時瓜秧有矮化,瘦弱、葉片變小等諸多現象。採收期瓜條生長緩慢,畸形果增加。

黃瓜褪綠、花葉是什麼原因?可能是病毒病或缺素,注意對症防治

3、發生流行特點

黃瓜病毒病的發病潛育期20天左右,成株結果期為最適病症表現期,在 23℃左右的最適發病溫度和 80%左右的相對溼度條件下會迅速流行。

黃瓜病毒病傳播以介體傳播為主,主要有: 蚜蟲、薊馬、白粉蝨等。一般高溫、乾旱年份有利於瓜蚜繁殖和有翅蚜遷飛、傳毒以及病毒的增殖,發病重; 管理粗放,雜草叢生等發病重;蚜蟲防治不及時發病重; 土壤營養缺乏,植株生長弱, 抗病力下降,病害也會加重;氣溫高低影響症狀的表現,在有效溫度範圍內,溫度高症狀重,鄰作有共毒寄主植物的亦易發病。因此,防治病毒病的重點首先是有效地控制介體傳播。

4、防治措施

防治黃瓜病毒病,首先要選用抗病品種,在播種前用55℃溫湯浸種40分鐘後,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卻,晾乾後催芽播種。加強水肥管理,增施磷鉀肥等措施,促進植株健康生長。此外,農事操作中,接觸過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後再進行農事操作,防止接觸傳染。

藥效防治:

病毒病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蟲病兼治”的防治方針。蚜蟲、薊馬是傳播瓜類植物病毒的媒介,所以要早期防治蚜蟲、薊馬,切斷病毒傳播途徑,減輕病害,達到“蟲病兼治”的效果。

預防病毒病的藥劑主要有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2%寧南黴素水劑500倍液、20%嗎啉呱·乙酸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水劑1000倍液。 在植株定植之後噴霧83增抗劑或者24%混脂酸·銅水乳劑700~800倍液等可以增強植株抗性, 或者葉面噴灑高脂膜等在葉面形成緻密保護膜,阻抗病毒體的侵入。

用藥物時一定要配合蕓薹素內酯、復硝酚鈉、萘乙酸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及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等,加快植物自身的新陳代謝,提高植物自身的抗逆性,同時也可通過自身代謝將病毒素排出體外。

建議用75%吡蟲啉或20%啶蟲脒+2%寧南黴素水劑500倍液+0.3%磷酸二氫鉀+碧護或復硝酚鈉,每隔一週輪換藥劑防治一次,連續防治 2~3 次。

黃瓜褪綠、花葉是什麼原因?可能是病毒病或缺素,注意對症防治

二、病毒病與缺素症的區別

缺素症又叫做生理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是由於生長環境中缺乏某種營養元素或營養物質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做引起的。病毒病是侵染性病害,其病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病毒,雖然症狀相似,但是本質不同。缺素症無傳染性,病毒病有傳染性。因此,正確區別兩類病害,才能有的放矢,進行有效防治。

1、症狀識別

缺鐵時,植株新葉、腋芽開始變黃白,尤其是上位葉及生長點附近的葉片和新葉葉脈先黃化,逐漸失綠。葉尖端壞死,發展至整片葉淡黃或變白,脈尖失綠,出現細小棕色斑點,組織易壞死,花色不鮮;

黃瓜褪綠、花葉是什麼原因?可能是病毒病或缺素,注意對症防治

黃瓜缺鐵

缺鋅時,葉小簇生,斑點可能在主脈兩側先出現,主莖節間縮短,葉片小而密生,分枝過度,植株矮化,從中位葉開始褪色,葉緣枯死,葉片稍外翻或捲曲;引起葉片狹小,葉色變為淡黃色。

黃瓜褪綠、花葉是什麼原因?可能是病毒病或缺素,注意對症防治

黃瓜缺鋅

病毒病早期黃瓜新生葉片上出現明脈,隨著病情的發展和植物生長髮育,病毒不斷繁殖並隨著同化物運輸擴展到其他部位,葉片顏色不均,同一葉片有些部位顏色和健康葉相同,有些則褪綠,形成

鮮黃色的病斑,大小不等,形狀不定,邊緣清晰,有的沿葉脈褪綠變成黃白色,使葉片呈現網紋狀。

2、分佈

由於相同地段的土壤環境基本相似,缺素往往成片發生,病毒病則多為零星分佈。

3、傳染性

缺素症不能相互傳染,病毒病則可以。

4、防治方法

缺素症可以通過施用相應的微量元素或者肥料進行矯治,使症狀減輕或者消失,病毒病則不嫩採用施肥或者噴藥的方法進行治療,只能拔除病株根治或栽培無病毒苗木進行預防。

三、總結

黃瓜的病毒病與生理性缺素症有相似表現,但病毒病症狀特點非常典型和明顯,可用很簡單的試驗即能判斷是病毒病還是缺素症。

把病葉汁液塗抹在健康的植株上,25 ℃左右,只需7-10天就能觀察出來。如果是病毒病,塗抹過的植株會出現明脈和花葉;如果是缺素症,塗抹過的植株不會產生病害,因為缺素是不傳染的。

如果“兩病”兼發或無法判斷時,可選用防治病毒病的藥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碧護或復硝酚鈉混合液噴霧,連續噴3-4次,效果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