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十岁”说起

人,出生就已经走在接近了“死亡”的路上,不论你是否愿意,时间都推你向前。

时间,是一个若有若无的东西,你若主动感知,虽可以计算时刻,却刻刻不同;你若不去理会它,它不会对你有任何干扰,只静静无尽永前。

四十岁,只是时间轴上的一点,旋即会消失在你面前。有的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兴奋不已,因为壮志满怀、如日中天;有的人四十岁的时候悲天悯人,因为壮怀激烈、诸事不顺;有的人四十岁的时候遁世而去,因为厌倦喧嚣、看破红尘;有的人四十岁的时候逆势而上,因为心有不甘、誓不低头,有的人四十岁的时候心向桃园,因为豁然开朗、参透看淡,浮世众生各有不同。

孔子说:“四十不惑”。或许大多数人到了这个年龄,不是“不惑”,而是“惑”更多,在比较中失落,在选择中迷茫,在无奈中彷徨,在无聊中煎熬。工作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生活的负担让人倍感疲惫,至亲离去让人痛心疾首,破镜难圆让人心力交瘁,在 “上或有老、下亦有小、中有压力”的状态下负重前行,在各种矛盾交织下应对乏力。有些人,在这种人人必经的状态下崩盘,提前走下了生命的列车。而就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一个朋友与妻镜破,一个同学父亲驾鹤。

人生不过百年,不论你是否意识到,身体都已经进入了“或保养或大修”的阶段,心里也到了“或重启或重装”的时候。此时此刻如果你发现你所重视的东西还都存在,那么,恭喜你;如果你发现你所重视的东西正在逐渐消失,那么,也属正常。四十岁的生命曲线应该达到了一个“峰值”,或平缓趋下,或陡然向下,只能延缓而不可逆转,你的身体会通过各种指标、各种信号主动要求与你对话,诉说这么多年你对它的诸多压榨,此时,你还可以“无暇”理会,但最终不得不臣服于它。

人食五谷,病不可免,人生在世,惑不可避。身之毒,需要吞噬、以毒攻毒;心之毒,需要释放、排解排空。需要尽责的时候,做了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该病的时候,病了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走不动的时候,停下来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茫茫人海,总会找到自己的空间。记得小时候(大概八几年吧)中央台的一则广告:喧嚣的长安街上走着嘈杂的屡屡航航的人,这是人群中一位推着自行车行进的中年妇女不小心压到了一位年轻小伙子的脚,小伙子心气很盛,不依不饶,中年妇女也不甘示弱,双方展开了典型的“国骂”……渐渐出现了一位老者的画外音:“小伙子,心宽了,路就不堵了”。是啊,心宽了,路就不堵了。

“人”多一横便成“大”,但人再大也大不过天,“天”只一横便压。中国的文明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只能徐徐而来,缓缓为之。四十岁,应该从喧嚣的尘世回归,回归家庭、回归心灵,逐渐学会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铸强身体和心灵的自愈因子。四十岁,可以大起大落,但莫大喜大悲。四十岁,守住了爱人和家,就守住了一生的幸福。四十岁,应该学会“亦让亦取,多让少取”。四十岁,应该寻一方适土,并乐在其中。

人生在世,总有人会遇到不如意,总有人会感觉不如意,但我理解“不如意”的真正含义是:不。如意!学会给过去的事情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结果就大不相同了。生活有很多种可能,不要疯狂或执着地追逐着自己认为似乎是唯一的可能,当你没想到的那些可能变成现实时,总有它的道理,要知道这个可能虽然不属于你,但你其实还有其他的可能。如果你能在“地球离了谁都照转”的前提下去思考,很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生活就好比磨刀石,好的磨刀石多是纹路复杂的。尽量不要难为别人,人生有一种情况叫“峰回路转”;尽量不要难为自己,生活有一种状况叫“绝处逢生”。

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曾经说过:“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鹰寿七十,四十年时必去爪啄喙,忍饥挨饿待其重生,而后寿增三十而终,否则四十而将亡,这是鹰为了生存而做出的痛苦选择。人到了四十岁,陷入危机重围,若不脱胎换骨、问心问道、重新审视,提炼自己的风骨,寻找心灵的出路,怎会在人生的舞台上潇洒收官。上善若水,水的性格是不论走到那里都能与环境深度融合,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同时还保留自己的个性,冰是坚硬万倍的水,结水成冰是一个痛苦而美丽的升华过程。行进中,我们要学会用远方的思维来引领近处的生活,像扇子一样,能折能展。所谓的“不惑”,或许是人在经风历雨之后,看开了、看淡了、放下了。

“学会长大,逐渐成熟、优雅变老,淡然离去”这是人生的主旋律;“由外而内、由业而家、由偏而正、由受而施、由争而守、由破而立”应该成为四十岁的主旋律。由对普世价值的追崇,转而致力于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取向。要知道,珍惜是一种能力,但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它是在不断的失去中后的痛苦习得;要知道:重复一是一种技能,重复写字成就了书法,重复读书成就了学问,重复弹奏成就了旋律,重复岁月成就了生命。把心做宽,多些容纳,抖落心中的尘土,让它去呵护岁月的种子。

四十岁,应当重启生命、重塑身体;四十岁,应当调整身心、渐入化境;四十岁,应当悟道明理、幽默有趣;四十岁,应当善己宽人、春风化雨。从这一刻起,重新培养兴趣,重新点燃自己,重新寻找支点,重新面对生活,重新和夫人谈次恋爱。跟随孩子走进第二个童年,跟随生活走进第二个春天,人生的大文章,应该从“四十岁”写起……正所谓:鹰四十年处,去爪去喙自痛,方可再有三十载生命延续;人四十岁时,问心问道解惑,才能享受若干年风流年华。

2018年1月2日星期二 起笔

2018年1月6日星期六 收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