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歸來重整舊生涯,瀟灑柴桑處士家。

草菴兒不用高和大,會清標豈在繁華?

紙糊窗,柏木榻。

掛一幅單條畫,供一枝得意花。

自燒香童子煎茶。

這是元代詩文家張雨所著的一首《水仙子》,全詩聊聊數語,卻像似一副極簡的水墨畫,在給讀者風雅從容的閱讀感受的同時,也於無意間為我們描繪總結了我國古人之風雅四藝:掛畫、插花、焚香、煎茶。

插花一事,雖然今也有之,但這一起於古時的傳統文化卻在歷經歲月的洗禮沉澱後,與古時文人雅士幽棲逸事有所出入,那麼,今天我們就以明代文人張謙德所著《瓶花譜》為本,回溯古人插花之花藝講究。

花經九命

明代文人張謙德在《瓶花譜》最先為我們介紹的是關於花器的選擇問題,但是作為插花藝術,花品才是主角,是重中之重。所以,今天我們就先從花品選擇入手,來了解熟悉一下古人在插花花品選擇上的喜好所在。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說起插花,可謂歷史悠久,但插花最初起源時的用途卻與今時有所出入,當初插花多為祭祀供奉所用,一直到宋元開始才逐漸發展為家居美化所用。

至於為什麼插花之藝到了宋元才開始逐漸發展為家居美化所用,其實這一點想來也不意外,瞭解宋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經歷了開元盛世及五代十國的戰亂之後,宋朝氣質與唐朝形成鮮明對比,宋人風雅,喜好優雅之事,插花藝術被應用進現實生活的裝點便也不難理解。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相傳宋時都城開封城內,人人皆會插花之藝,而時至明代中晚期,上官下民之間,插花之好更是發展到鼎盛,幾乎揭得開鍋的人家,尚有閒情逸致,都會於屋舍庭院“供一枝得意花”。

其時達官顯貴更為看重雅藝之飾,因此,其所居庭院、客堂、書室、屋舍等,皆以鮮花插瓶作以裝飾,更為講究的人家,甚至會稱花器為「金屋或精舍」,嚴格到插花品種都要與花器材質器型所匹配,因此才能做到花與器的完美相融。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說到這裡,我們需要先提及這樣一個概念,那就是「九品九命」,這個詞語原本是對古人官階等級的一個描述概括,但後來這個詞語也被用作插花時對於花卉品種的定性和描述。

宋代張翌在其作品《花經九命升降》中以「九品九命」將數十種花品列出高低等級,而對於花品的這一時代性分類,張謙德在其《瓶花譜》中也作了引用列舉:

一品九命:蘭,牡丹,梅,蠟梅,各色細葉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陽。

二品八命:蕙,酴醿,西府海棠,寶珠茉莉,黃白山茶,巖桂,白菱,松枝,含笑,茶花。

三品七命:芍藥,各色千葉桃,蓮,丁香,蜀茶,竹。

四品六命:山礬,夜合,賽蘭,薔薇,秋海棠,錦葵,杏,辛夷,各色千葉榴,佛桑,梨。

五品五命:玫瑰,薝蔔,紫薇,金萱,忘憂,豆蔻。

六品四命:玉蘭,迎春,芙蓉,素馨,柳芽,茶梅。

七品三命:金雀,躑躅,枸杞,金鳳,千葉李,枳殼,杜鵑。

八品二命:千葉戎葵,玉簪,雞冠,洛陽,林禽,秋葵。

九品一命:剪春羅,剪秋羅,高良薑,石菊,牽牛,木瓜,淡竹葉。

由以上品級分類我們不難看出,其時花藝之道,蘭、牡丹、梅花等品種都被視為高階品的插花首選,玫瑰、玉蘭等則略遜一籌,到千葉李和淡竹葉似乎就更為“低賤”一些。當然,此花品九命也不過是根據當時朝代人們喜好所做的分類,至於插花藝術發展至今,大家完全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由選擇搭配,在此敖述,不過想讓大家明白古人插花之喜好罷了。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貴銅瓷,賤金銀

張謙德一生所著《名山藏》、《清河書畫舫》、《真跡日錄》、《硃砂魚譜》等都深受後人喜愛,尤其其《瓶花譜》因為簡明扼要,更被後人贊為古代的“花藝專著”。

張謙德在《瓶花譜》一書從品瓶、品花、折枝、插貯、滋養、事宜、花忌與護瓶等八個方面,為我們詳細敘述說明了古人插花之道間的細緻講究,而關於花藝擇瓶一事,張謙德在《瓶花譜》中做了這樣的介紹:

春夏用銅,秋冬用磁,因乎時也;

堂廈宜大,書室宜小,因乎地也。

從這一句我們不難看出,古人在花器選擇上比較偏向於銅、瓷二種,其實,要說偏向,其實也似有不妥,因為古代生產工藝落後,除了銅瓶瓷瓶,大眾也鮮有其它花器可以選擇,加之先期甚至尚無瓷器,所以古人在插花器皿上的選擇多以銅瓶為先,後來一直到唐代瓷器開始流行之後,瓷瓶也才開始廣泛應用於插置花卉所用。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但是作為插花花器,瓷瓶的工藝質感或許要比銅瓶更優一些,但是出於習慣,古人還是更偏重於銅瓶的選擇,如張謙德在《瓶花譜》中所云:貴銅、瓷,賤金、銀。當然,其時人們喜好銅瓶插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銅瓶耐用,不像瓷瓶很容易破損,所以銅瓶也就更受歡迎一些。

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善書畫,他的作品中最不難見的就是銅瓶插花的題材,如其所繪如《品茶圖》,圖中二人似客似友,其中一人身邊置有碩大銅瓶,瓶中荷花盛成不俗,置花銅瓶則被其繪出樸實厚重、古韻天成之意境。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明 陳洪綬,《品茶圖》

明代人們插花在花器材質的選擇上善用銅、瓷二種,至於在花器大小的選擇上則如《瓶花譜》所述,遵循“堂廈宜大,書室宜小”這樣的一個大致要求,但若要細分,講究也還真是不少:

大都瓶寧瘦毋過壯,寧小毋過大。極高者不可過一尺,得六七寸、四五寸瓶插貯,佳;若太小,則養花又不能久。

另外,古人在花器造型上也有很多細節上的忌諱,例如“忌有環、忌成對”。因為這種造型的花器大多都是用於供奉祭祀所用,用在家中會顯得有些不很吉利,而且也就失了清雅之趣。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插貯滋養,唯其講究

行文至此,我們已然明白了古人插花之藝對於花品花器的選擇講究,但是具體到插貯滋養的細節,古人也是毫不將就,甚至可以說細緻入微。

例如插花過程中對於花枝的剪折,張謙德在《瓶花譜》中做了如此記錄:折取花枝,須得家園鄰圃,侵晨帶露,擇其半開者折供。

從這寥寥數語我們不難看出,折取花枝一定得園圃院落,剪折半開花朵,最好浸帶露水,因為這樣折取的花枝花朵盛放的花期較長,否則則會花期減短,香氣不足,花色也不夠鮮豔。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另外,根據當時時代氣質,我們不難看出,世人大多喜好於疏離簡約的插花造型,因此,大家在插花過程中折取花枝的時候也會連帶旁近枝叉一併折取,這樣容易出效果一些。

其次,在插花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的是,折來的花枝一定要儘快插入小口容器之中,並且要將瓶口空餘部分用泥土或是旁物填充密實,這個做法會讓花枝原氣洩散得慢一些,也更易於插花作品能保持的時日更長久一些。

以上可以說是一個技巧的敘述,但落到插花造型,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事項是:如瓶高一尺,花出瓶口一尺三四寸,瓶高六七寸,花出瓶口八九寸,乃佳。

至於花束的搭配及結構,張謙德也做了詳細敘述:

瓶花雖忌繁冗,尤忌花瘦於瓶。須折斜欹花枝鋪撒小瓶左右,乃為得體也。瓶中插花,止可一種兩種,稍過多便冗雜可厭。獨秋花不論也。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當然,這也只是張謙德對於當時期插花造型的一個記錄,也可以是一個建議,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插花作為一種接近生活的藝術創作,無非是為了歡愉主人之性情,所以,在造型結構上,大家也完全可以臨場發揮,擇己所愛。

宋代「花道」境界究竟有多高?完全不輸日本

接下來,就該是日常的護理和養護了,這方面,張謙德給出的建議也都非常不錯,例如插花養護方面,他就建議不要使用井水,因“井水味鹹,養花不茂”,而更具體的原因則是:凡花,滋雨露以生。故瓶中養花,宜用天水,亦取雨露之意。

插花之藝,基於花器花品的選擇,但卻貴於插貯技巧之高上,張謙德在《瓶花譜》中用了較多章節對此做了詳細敘述,至此,我們不難看出,一冊《瓶花譜》確實是非常全面地為我們講述了插花藝術的種種細節知識,也實為不可多得的古代工具書。插花作為一門生活藝術,從古至今,源遠流傳,但各朝各代又各有不同。具體玩賞熾盛的風雅明代,插花之藝尤其講究,而張謙德在《瓶花譜》一書中對其記錄也很是詳細。作為我國較早出現的一本花藝類專著,《瓶花譜》承前啟後的功績自不該被忽視,而其作為歷史書藉,也在一定意義上為我們展現了古人的民風習俗,實為可貴之一冊,自該被珍視。


圖文 | 半夏繪吧、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