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古代,你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相比只比中國面積大5%的歐洲,那裡,有48個國家。中國是一個國家,但目前尚有129種語言,注意,是129種語言,不是方言。

穿越回古代,你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在我國,現代漢語有八大方言之說(也有七大、九大之說)很多相鄰的地區,相隔一條河或者一座山,方言就有很大不同。如果以這種細分來統計……那真不知道漢語裡有多少種小方言了。

而作為一個統一國家走向開放、流動、融合的重要工具,在文字統一之後,秦始皇也沒有辦法讓“方言”統一。

所以歷朝歷代,都只好由官方規定一種“標準音”,而哪種發音能夠成為標準音,成為政府層面的標準語言呢?自然是皇帝或者最高領導自身熟悉的發音。想一想,一個人費勁艱辛取得了政權,成為了最高統治者,他還要去學習其他方言發音?難。

“普通話”是中國官方標準話最近的稱呼,中古時期的標準語稱作“雅言”、“雅音”、“正音”,明清稱作“官話”,清末改稱“國語”,1956年最後命名為“普通話”。

穿越回古代,你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現代普通話最早發端於1909年(宣統元年),大概溥儀只有上面照片上那個年紀。清政府設立的“國語編審委員會”,將官話正式定名為國語。那麼當時的官話是什麼話?是滿蒙貴族說的話。換句話說,不是漢人自己的發音,是滿族人講漢語時的發音。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張奚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說:“為了突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為了突出我們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決定不採取國語這個叫法。如果叫國語的話,擔心會被誤解為把漢語凌駕於國內其他民族之上。”經過研究最後決定叫普通話。

在這次會議上,與會者就普通話的方言基礎產生了激烈爭論,最後,大會決定採用投票辦法,從覆蓋漢語區的15種主要方言中,選出一個作為普通話的基礎方言。

當時的投票結果是:北京官話(以北京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52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話(以西南官話為基礎方言,以成都語音為標準音)獲51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孫山;第三名是吳語(以吳語為基礎方言,以蘇州或上海語音為標準音),獲46票;粵語(以粵語為基礎方言,以廣州語音為標準音)獲25票,名列第四。

穿越回古代,你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中,對普通話的含義作了增補和完善,正式確定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普通話”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應用。

普通話的語法以魯迅、茅盾、冰心、葉聖陶等人的著名現代白話作品為規範,並且還必須是這些現代白話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現在的官話事實上是完全遊牧民族化的漢語,那麼遊牧民族對漢語究竟產生過什麼影響?首先,發音越來越簡單。古漢語的發音較為複雜,至今閩南話有七個聲調,粵語有九個聲調,還有p,t,k,m,n,ng六種輔音韻尾。遊牧民族南遷後顯然發不出這麼複雜的音,於是北方的語音越來越簡化和胡化,同音字愈來愈多,要保證語義的準確,只能將複合詞大幅增加,導致語言越來越囉嗦。學過古漢語的都知道,古文言簡意賅,將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要多費不少口舌。

那麼我們當前的普通話——北京官話之前,中國的“標準發音”是什麼話?清朝就是現在的發音了,那就要追溯到明朝。答案很顯然:上一版本普通話是——南京官話。

穿越回古代,你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滿族入關後,把紫禁城周圍10裡之內的漢人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裡之外稱為外城。內城的滿人說滿語,外城的漢人說前朝(明朝)官話即南京話。

隨著滿清統一全國,雍正年間,朝廷設正音館。首次確立以北京內城官話(滿式漢語)為國語正音,大力推廣滿式發音。但南京話直到清末,依然有“南京白話最堪嘉”的美譽。滿式漢語的國語標準音地位至清末民初才最終確立。

從此蹩腳成為正統,這種對漢語的發音、詞彙和語法進行全面改變的滿清官話被定義為“國語”。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漢語發音的歷史變遷。

在漢代時,朝廷頒佈“共同語”也叫通語,各地講不同方言的人使用通語進行交際。從漢末到唐末藩鎮之亂,黃河沿岸的中原人陸續向南方遷移,把河洛古語帶到東南沿海。

東晉衣冠南渡以後,中原雅音南移。不同的政權都按照其首都的語言為標準。北方朝代一般以洛陽話為標準音,南方一般以南京話為標準音。洛陽話和晉代前的漢語已經有很大差別,是北方遊牧民族學習漢語的產物,而南京話(故城建康)是南遷的晉王室的語言和當地語言融合形成的,也是今天吳語的源流。漢族知識分子以南方的建康話為正統。

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編著《切韻》,音系為建康話為主。隋朝末期,揚州成為中國經濟最繁榮的地區,因此,當時的揚州話由於接近建康話和《切韻》,在當時社會上很流行。當時的揚州話也是今天吳語的源流之一。

穿越回古代,你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唐代在《切韻》的基礎上,制定《唐韻》作為唐朝標準音,規定官員和科舉考試必須使用唐韻。此外,江南開始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因此蘇州話和當時的首都長安話一道,也成為一種通行語。

宋代在《唐韻》基礎上,制定《廣韻》。

元代以首都大都話為標準音。

之後,明初定都南京,這裡的官話以南京語音為基礎,建立了明朝的官方標準語。南京自春秋時期屬於吳地,本土語音稱為吳語。晉代中原漢民衣冠南渡定都南京以後,中原雅音成為南京上層社會的用語。此後,中原戰亂,漢人多次南遷,使南京語音中包含了較多的中原古音。

穿越回古代,你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要保持漢語方言的延續性,還是多瞭解各地的方言吧。萬一您穿越回去古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