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小孩子容易患中耳炎?

马雪毅


(耳赵问答191216)不是有些小孩容易患中耳炎,而是儿童人群普遍比成人易患中耳炎,或者是说,儿童中耳炎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儿童上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和解剖结构发育不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频率高于成人,在出现感染后,中耳和外界相通的区域又容易被肥大的腺样体阻塞,二者叠加导致儿童不仅容易出现中耳炎,而且一旦出现后消退普遍比成人要慢,更容易出现“胶耳”的情况。

虽然如此,儿童中耳炎也有很高比例的自愈情况,真正需要手术干预的孩子是少数。


耳科赵医生




小孩子为什么容易得中耳炎?

小孩子容易得中耳炎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小孩子咽鼓管发育不完善,距离还短。要知道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口腔的通道,成人发育良好咽鼓管能够适时闭合,避免口腔液体和异物反流进入中耳。另外就是喂奶的方式错误,喂奶时一定不能让小孩躺着喝奶,尤其是奶粉喂养的小孩。我小时候就是喝奶粉的,家里人给个奶瓶躺着喝,非常容易呛到。而小孩表达能力有限,出现不适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又延误了病情。看了这篇科普后,宝妈们可不能再犯这个错误哦!


汪医生小课堂


我们先来说说得中耳炎的原因:正常的中耳是一个含气的空腔,产生的液体将会通过咽鼓管流向鼻腔,当咽鼓管不通畅时,中耳积液堆积,就会形成中耳炎。因此,咽鼓管的通畅与否对孩子是否得中耳炎有很大的影响。

引起咽鼓管不通畅的原因主要有4个:

1、小朋友多腺样体肥大,过大的腺样体会阻塞咽鼓管开口导致咽鼓管封闭;

2、鼻腔鼻甲充血肿胀、鼻塞,咽鼓管充血,排中耳积液受阻;

3、逆行性感染,小朋友的咽鼓管基本上是呈水平状态的,容易导致鼻腔细菌逆行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4、小朋友咽鼓管肌肉发育不成熟,收缩排液功能尚未完全,也容易引起中耳炎。

像感冒、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中耳发育未成熟等的小朋友,尤其要注意,特别容易得中耳炎。

家长平时应注意提高孩子抵抗力,一般孩子感冒,要注意及时清理鼻腔,确保鼻涕清理干净,这样可以避免鼻涕回流引起中耳炎。


妇幼专家潘教授


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是一种常见病。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小儿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积极的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宝宝为什么总是犯中耳炎?

能很多家长都不知道中耳炎这个词语,中耳炎具体表现就是耳朵六面会流出脓水,一般来说引发中耳炎的原因就是感冒引起的,轻度中耳炎没有太多危害,但是重度的中耳炎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一般来说宝宝在3岁一下很容易发生中耳炎,这主要和宝宝的身体构造有一定关系。因为身体发育原因,宝宝的咽鼓管和咽部连接角度趋向平顺,这样以来,外界的细菌或者病毒很容易通过这个通道从鼻子进入到耳朵中去,最终诱发中耳炎。而成人的这个通道就会有一定的弧度,所以诱发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该如何避免?

1、垫高枕头。

对于一周岁以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比平时厚一点的枕头将头部垫高即可。

2、卧室使用喷雾加湿器。

空气干燥会引起鼻腔干燥甚至发炎,造成咽鼓管肿大、阻塞,从而造成中耳炎的发生。要值得注意的是,加湿器必须要保持清洁,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另外,你也可以采用以温热的毛巾为宝宝敷鼻子以减轻鼻腔的肿胀和阻塞。

3、尽量少含奶嘴。

现在很多父母喜欢让宝宝平时含个奶嘴在嘴里,这种小道具虽然能让孩子保持安静,但实际上却会大大增加孩子感染中耳炎的危险。研究发现,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无论您选用的奶嘴采用了多么先进的工艺技术,都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4、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

如果宝宝的年龄和能力允许的话,应该教会他自己用手帕或纸巾经常擤鼻子;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可以用医用吸耳球帮宝宝吸除鼻腔中黏液。

5.注意拧鼻的方法。

即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例拧完,再拧另一侧。或者将手帕、卫生纸放在鼻前方,不压鼻孔,用手轻轻扶放在鼻两侧,只是用力由鼻孔向外吹气,将鼻涕拧在卫生纸或手帕中。如果鼻涕过于粘稠,不易拧出时,可以滴用麻黄素药液,使鼻腔粘膜血管收缩,鼻道增宽,然后再拧,就容易将鼻涕拧出了。

6.预防错误游泳

游泳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但若没有利用正确的方法去进行游泳,是会有危害的。游泳时一定要用嘴巴吸气,用鼻子出气,不要让水进入鼻咽部,跳水时利用外耳与水面接触,双手应先入水,游泳时需要睁眼,以此保护耳朵,减少中耳炎的发病率。

7.预防急性传染

一般急性传染是会引起中耳炎的,包括脑膜炎、中毒性菌痢、肺炎、流感等,细菌进入鼻咽部或通过血液引起的感染病,都会引起中耳炎,因此需要及时治疗这些感染病,增强抵抗力,减少引起中耳炎的机率。

8.预防邻近器官

 对于中耳邻近的器官也要做到预防,鼻咽部是需要保护的,如果这些器官发生了病变,例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都会并发中耳炎。

小结:宝宝洗完澡、喂完药、哭过后,妈妈可以检查下有没有进到宝宝耳朵里。如果耳朵进水了,可以把宝宝的头侧下用卫生纸慢慢的给宝宝擦下,但不要把纸送的太靠里哦!


欧仕达助听器


作为儿科医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耳炎是指中耳发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耳病,会影响到听力健康的耳病,病情严重会引发听力下降。

一、孩子为什么容易得中耳炎?

1、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宝宝。

2、经常躺着喂奶导致呛奶、吐奶、呛咳及拧鼻涕用力太猛时,容易导致细菌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

3、掏挖耳朵,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

4、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由感冒引发,鼻腔内分泌物增多,耳部无法及时排除感冒造成的黏液时,容易形成细菌滋生的温床。

2、中耳炎表现

1、一般情况:中耳炎发病时候,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动作,都会压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难忍,宝宝会烦躁、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有部分宝宝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

2、发烧:常伴随着突然半夜发烧,有的甚至高热至40度左右,惊厥。

3、耳朵有无液体: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如果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

4、听力影响:需要观察是否孩子讲话声音明显变响,看电视时音量开得很大;孩子鼻子堵塞厉害,并伴有耳朵感觉闷;与孩子交谈时,需要重复几遍才能听清楚。

如果有上述表现,赶紧找耳鼻喉科的医生面诊,可不要听信什么偏方之类的,以免贻误病情。

若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或转发,如有问题请关注后留言。


儿科医生雨滴


很高兴为您解答!

中耳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大医院主要由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给予诊治,在我们基层卫生院主要就是我们全科医生,轻的由我们自己治疗,相对较重的我们也要转诊到专业的耳鼻喉科诊治。

这几天在门诊上碰到的中耳炎患者,大部分都是小孩,为什么小孩那么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解剖结构本身的原因:小孩的咽鼓管的咽口和鼓口基本是水平的,并且相对比较宽,很容易有细菌进入;

2.免疫力低:小孩的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得感冒、发热等上呼吸感染疾病,容易并发中耳炎;

3.喂养姿势不对:主要见于幼儿,在喂奶时躺着喂,奶液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并发中耳炎;

4.其它因素:外伤、异物等,自我保护意识差,活动范围大,容易导致鼓膜受伤、穿孔等。



我是80卫生院小医生,才疏学浅,欢迎讨论并留言!喜欢的给个赞👍


唐医生


作为耳鼻喉医生,我相信最近不管是急诊还是门诊,因为耳朵疼痛就诊的都不会太少。而且这也不是今年的特例,每年这个时候都是高发期,因为天气变化,天气过冷导致反复感冒的小朋友越来越多。

小朋友容易反复在冬季耳朵疼痛,主要还是因为在发育阶段,鼻子和耳朵相通的管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导致鼻腔感染容易上传,所以一般感冒几天后,就会出现耳朵疼痛,不过耳朵疼痛虽然很难受,但是家属也不要过于担心,因为只要坚持用药,几天就会恢复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该怎么治疗。



因为鼓膜或者外耳道黏膜充血,从而导致疼痛,这个就需要给予消炎治疗,就可以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每天两次,每次2滴,一般坚持三到五天就可以基本恢复。

不过光滴耳治疗,还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前面我们才说到是因为鼻子和耳朵相通的管道引起的这个疾病,所以鼻子也要一起治疗,这就要给予喷鼻治疗


当然这个如果鼻腔分泌物比较多,还是需要给予冲洗鼻腔,让分泌物排出来,这样才可以更快的恢复

家长日常需要注意什么细节呢?

注意耳朵最近不要进水,不要捏鼻鼓气,家长平时不要给小孩掏耳朵,也不要让小孩自己拿手去抓耳朵,注意合理膳食,适当多运动增强抵抗力等。


耳鼻喉付医生


作为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宝宝耳朵清洁,另外避免不要经常感冒,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在给宝宝洗澡、游泳时佩戴耳塞。如果进水,一定要选择用松软的棉球而不是棉签,将棉球放于外耳道片刻,这样可以将耳廓、外耳道的水吸到棉球上,不用棉签的原因是棉签可能将一部分水引入外耳道深部,反而可能引起中耳炎。另外,宝宝擤鼻子时,一定要按住一个鼻孔,出气一个鼻孔,不要太用力。如果宝宝还小,需要父母用棉签或者吸鼻器帮助宝宝清洁鼻腔。还有一点,家里人不要在房间里吸烟,因为香烟对宝宝呼吸道非常不好,容易引发中耳炎。这是本人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您,谢谢。






学友热


为什么小孩子好发中耳炎,?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中耳炎。顾名思义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中耳连接着咽鼓管,咽鼓管又连接着口腔和鼻腔,大部分中耳炎都是由咽鼓管途径感染。当感冒时小孩会咳嗽,呕吐,流鼻涕,这些液体和炎症会侵入中耳,造成中耳发炎。还有孩子的咽鼓管较成人更加接近水平位置,所以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在喝水,喂奶,或啼哭时,这些液体更容易从接近水平位置的咽鼓管倒流进中耳,导致孩子易得中耳炎。所以日常生活中大人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因为孩子感冒三天就容易引发中耳炎,当孩子咳嗽的时候一定不要让他仰卧,擤鼻涕时一个鼻孔一个鼻孔的擤,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造成中耳发炎。




吉利841222


对于这个问题我记得特清楚,记得当年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时,老师也特地强调了,作为口腔专业的来讲,耳鼻喉跟口腔是最接近的一门了,所以印象深刻。

婴幼儿好发中耳炎是他的解剖结构决定的:

婴幼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而且纤毛运动能力低,故小儿的咽部感染较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进而引发中耳炎。

您的点赞是我不懈努力的动力,欢迎评论区探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