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民俗」踩芯子

芯子為韓城民間大型社火的主要形式之一,分抬芯子和背芯子,抬芯子以題目別出心裁,造型優美、驚險著稱,城北村為其代表。背芯子以隊形多變、活潑歡快而引人入勝,以北澗西村和新農村為其代表,因抬芯子各縣均有,不再贅敘,唯背芯子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略予簡介。

「渭南民俗」踩芯子

  背芯子是將六、七尺長的鐵桿,卡在背芯子人的腰、背上,至右肩部有一小橫杆前伸,作為背芯子人的扶手。杆上端固定一小孩(也有少數固定兩個小孩,俗稱“雙雙芯子”),小孩經化妝、造型,便為芯子演員。背芯子者均身著黑斜襟長衫,頭匝毛巾或戴方巾、禮帽,稍事化妝。表演時,鑼鼓前導,背芯子者列左右兩行,象扭秧歌一樣,一邊扭動,一邊又不斷左右交叉,變換隊形。背芯子者要身架靈活,紮腳穩,腰勁足,並能把握好重心。因此,看背芯子,既欣賞小演員的天真、可愛,更欣賞背芯子人瀟灑的步態和自如的舞姿。

「渭南民俗」踩芯子

  韓城芯子極富人文色彩。出題講究奇,製作講究巧,破題講究雅。奇,就是別出心裁,與眾不同,所選題目,多出典故。巧,就是造型不落俗套,既險又美,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雅,就是在每堂抬芯子之前,均有一副文詞雋永,書寫飄逸的牌坊式對聯,這副對聯並不直述後邊芯子題目,而是讓觀眾從雅緻含蓄的聯語中去破題,背芯子雖無此類大型聯語,但卻在背芯子人的胸前掛一有關導具,或掛一紙牌,上書有關詞語,讓觀眾同猜謎語一樣,去理解這堂芯子的主題。這樣,每年出芯子,便給文人學士提供了一次展示才華的機會,從出題到造型到破題,各村社的文化素質,便一覽無餘。

「渭南民俗」踩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