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廠家的合併潮即將到來了嗎?適合留下哪幾個品牌?

普慈賢


中國的汽車行業已到了新的變革路口,多、雜、亂是當前的現象,根據西方國家汽車工業的歷史來參考,目前的確已到了該合併整合的階段,很多跨行業的電商也能造車,浪費了不該佔用的政策和資源,最終的結局都是紛紛出局或倒閉,產能過剩是當前最大問題,供大於求,勢必造成行業亂象,雜草叢生,當前中國具備整合能力的依然是國企,以一汽二汽為首,上汽,長安等國字頭企業為主,最終要做到資源整合,合理化利用政策,健康良性發展,增大增強體量來對抗和保留國產品牌的基本優勢,抵禦外資品牌的啃食,只有如此才能使國有品牌不倒!!!


江東一哥


合併潮應該不會很遠了,此次疫情也算是促進了這一過程,一些本來能力不強,資金不充裕的車企,現在已經是難上加難,全靠當地政府的輸血才能勉強度日,距離破產或者被收購合併是沒有多遠的!

首先19年就傳出破產傳聞的四個難兄難弟——華泰、眾泰、力帆、獵豹汽車日子就不太好過,華泰在2019年就被曝出股份被凍結、拖欠貨款被起訴,實際上,華泰汽車早已風雨飄搖了,三大生產基地已經全部停產,北京辦公總部去年就已經人員稀少!華泰汽車太依賴於合資,早年和現代合作,也有像聖達菲和特拉卡這樣的產品,但是總體來看華泰還是更專注建築、房產、採礦領域,汽車已經成為其“娛樂項目”了!

除了這四個出名的以外,海馬汽車在19年也有一個驚人的操作讓人明白了“實業不如房地產”的事實,一口氣甩了上海、海口的房產商鋪共計400餘套,硬生生扭虧為盈!而2020年開年受到了如此打擊影響之後,不知道全年財務狀況會如何,如果依舊虧損嚴重的話,不知道海馬手裡的房子還剩幾套呢?

更嚴重的比如青年汽車,完全是名副其實的騙子公司而已

,活著的目的就是騙補貼、騙經費以致“劣幣驅逐良幣”,早該倒閉了!

至於適合留下幾個品牌,雖然我說了肯定不算,但是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在我們分析之前,不妨看一下美團CEO王興的預測,雖然他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但多少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王興的結論3+3+3+3來角逐下兩輪,三家央企是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地方國企是上汽、廣汽、北汽,三家民企是吉利、長城、比亞迪,而三家新能源造成新勢力是理想、蔚來、小鵬!其實基本是沒有問題的,除了沈暉說的威馬以外,我們可以大膽補充兩家車企——奇瑞和華晨!

華晨的話,靠著與寶馬合資,日子其實過得不錯,華晨的寶馬鐵西工廠也是全球最好的幾家寶馬工廠之一了!但是華晨總得來說有點不思進取,也可能就是因為靠著寶馬這顆大樹太滋潤了吧!

而奇瑞就不一樣了,奇瑞喜歡搞獨立品牌,野心很大,但是往往效果卻不盡人意,目前的話捷途其實已經比較成功了,銷量一直穩步上漲中。星途的話我就持懷疑態度了,舉個例子,星途TX作為瑞虎8的豪華款,內飾在整體感和豪華感的營造上面還不如瑞虎8,兩者除了平臺不一樣之外,起碼在外觀、內飾、配置甚至做工上面,體現不出兩者的差距!

所以說,奇瑞比較難確定,如果多品牌策略失敗,估計就沒法進入下一輪,而成功了的話,估計可以笑到最後!

結論

新能源不提,第一輪篩選,成功留下者為: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廣汽、北汽、吉利、長城、奇瑞總共9家,除了奇瑞不確定性之外,我看好吉利、長城、長安、廣汽進入下一輪成為最終的王者,中國的大眾和通用!

而新能源的話,應該是比亞迪、蔚來,再加另外一家不確定的,會在理想、威馬、小鵬之間產生!


趣品車


在汽車行業工作了十年整,雖然不是對每家企業都很瞭解,但從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大趨勢來看,合併洗牌潮在未來五年內,一定會有很大的動作!

近二年,東風汽車、中國一汽、長安汽車三大汽車央企都時不時有小道消息傳出來,有要合併或是組建新公司的說法,當然這是很難的一步棋,但無風不起浪,說明國資委也在考慮大的發展規劃。就連央企、地方國企,都有合併的可能性,那麼,那些虧損、面臨破產邊緣的車企,自然就會被強者吞併。例如前兩年天津夏利以一元錢的價格轉讓,鈴木退出中國昌河被北汽收購,等等,弱勢品牌正在被吞併之中。

至於說會留下哪些品牌(乘用車),個人認為至少20個以上,不會太少的。因為你的標題說的是品牌,不是廠家。

因為中國的汽車產銷量雖然有所下滑,但每年仍有2500萬輛,是全球銷量最大的市場。如果20個品牌平均下來,每家可以有一百多萬輛的理論產銷值。當然不可能平均化,但是如果某一品牌(企業)年度產銷量可達50萬輛的話,企業也是可以活得很滋潤的。

拿2019年數據說話,據統計,2019年轎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為:朗逸、軒逸、卡羅拉、寶來、速騰、英朗、桑塔納、思域、雅閣和雷凌,第一位的銷售額是53.3萬輛、排在第十的雷凌是22.2萬輛,上述十個品牌全年共銷售322.7萬輛,只佔轎車銷售總量的31.3%。這充分說明,中國的汽車品牌市場佔有率還是相當分散的,並沒有形成幾家獨大的局面(而美國十種車型的銷量佔了總銷量的80%以上,品牌度非常集中)。

如果以2019年乘用車銷量排名前十家的生產企業來看: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吉利控股、東風有限(本部)、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長安汽車、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最高的一汽大眾銷量204.6萬輛、上汽大眾200.2萬輛、上汽通用160萬輛、排在第十位的廣汽本田也有77.1萬輛。

最後,大膽說一下我認為會存活的品牌(企業)吧!

央企和地方大國企是肯定會留下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強大的國資和政府背景。這就包括一汽、上汽、廣汽、長安、北汽、東風、華晨。民營企業首選吉利,然後是長城、比亞迪、奇瑞,江淮、東南;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可能也就是理想、蔚來、小鵬、威馬。這裡面好多是大的企業集團,下面有多個品牌在運作,估計未來的中國乘用車市場會被這些廠家所瓜分吧!

當然,在新能源化的發展道路上,汽車,越來越集成、模塊化,造車,也越來越簡單化,相信還會有一大批企業跨行躋身於汽車產業(董明珠、許家印不是已經進來了嗎),還會湧現一大批新品牌,中國市場廣闊,有競爭,才有創新和突破。

個人觀點,謹供參考!


奧途世博


現在國內汽車行業競爭已經白熱化了,國產自主品牌的淘汰潮即將來臨。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不少主機廠就已經顯現出被淘汰的結局了,比如眾泰、華泰等,海馬在疫情之下銷量歸零,顯然也離被淘汰不遠了。那麼哪些品牌能堅持下去並不斷壯大呢?我們不妨來大膽猜測一下。

(1)比亞迪

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早在1993年就進軍電池領域,在2003年,比亞迪正式成為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商。經過多年的經營,比亞迪掌握了電池硬件技術、芯片控制技術、電動車平臺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多方面的核心技術,比亞迪早已在新能源領域打造了難以逾越的護城河。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這些未來發展方向上,比亞迪將不斷展現出非同一般的實力。

(2)奇瑞

曾經的自主一哥奇瑞,在過去的連續9年自主品牌銷量第一的時期,就毅然決定正向研發,奇瑞老總尹同躍宣稱寧願銷量跌到谷底,也要沉下心來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皇天不負有心人,奇瑞經過痛苦的V字型戰略轉型,如今終於開始展露出技術一哥的實力。打造出T1X、M1X、M3X和電動車平臺,新車的開發、上市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湧現出來。第三代發動機1.6T直噴讓原本銷量較為出色的瑞虎8和捷途系列,銷量持續走高。奇瑞在發動機動力技術、平臺技術、新能源、智能網聯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等核心技術領域碩果累累,已累計申請專利17889件,專利的質量以遙遙領先的優勢穩居第一名。正是技術奇瑞的口碑號召,讓奇瑞在整體車市下行的大環境中依然實現了逆市上揚,奇瑞以技術為立身之本,在未來必然能佔得一席之地。

(3)長安

長安在技術方面也是投入巨大,如今的藍鯨發動機動力性能強勁,其高壓直噴技術在行業內居於領先位置,一個衝程內可實現5次燃油噴射,是當前噴射次數最多的發動機。不過長安的藍鯨發動機也存在機油乳化、油耗過高的情況,因此在技術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至於現在如日中天的吉利,本人並不怎麼看好,因為其在營銷和公關上劍走偏峰,離踏實造車這個方向越走越遠。營銷可以一時,技術才能長久,如果吉利不改變現在的狀態,風水輪流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長路漫漫2020


吉利肯定首當其衝,作為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多年。靠收購沃爾沃等大品牌的技術輸入,強大的產品營銷宣傳能力,在業界都是有口皆碑

理工男著稱的奇瑞汽車,也在國產車中深更多年,以技術出生的產品技術研發,1.6t發動機已經可以與合資產品不相上下,新出的車子不僅顏值,內飾做工用料都達到了一定的水準,產品力很值得稱讚

比亞迪汽車,國產車中的新能源領導者,以電池起家的它,也沒有浪得虛名,他的雙模技術,以及即將推出的刀片電池也是技術的積澱,新能源的浪潮推進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比亞迪會有更強大的產品力帶動著國產新能源走向新的臺階


考拉推車


天下大同與百花爭豔

汽車世界是天下大同的好?還是百花爭豔的香?這真的是個兩難抉擇……

市場經濟體系下,優勝劣汰似乎成了汽車市場的法則。國內汽車品牌,天下大同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圖中所示的國產品牌,如今還保留多少?

國產汽車品牌的天下大同的優劣勢:

天下大同,如秦滅六國一般,取其糟粕,取其精華,拒絕繁瑣,化繁為簡……

優勢點1. 國產汽車廠商品牌重組融合,將有著更強的資本重組和技術融合,也就會有著更強的產品力和生存空間,抵禦和抑制進口車、合資車的利潤空間和生存空間。這樣更加促使我國的汽車工業有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優勢點2.製造成本將會大大降低,區塊化生產管理,各個零部件的通用,相互匹配,使得車輛的維修保養成本更加的低廉。例如:大眾集團的套娃模式,從保時捷到斯柯達,我們都能看到EA888的影子。這樣不光是延長了產品線,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工業製造成本,從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利潤最大化。

倘若誰都懂你,那你得有多平凡……

不足之處 天下大同也就沒了百花爭豔的景象了。對於汽車而言,雖然只是交通工具,但卻折射出很多人為喜好!其實很多人都不太喜歡街車,如同穿衣出門撞衫一般,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尷尬😅😅😅!汽車也是,倘若路上行駛的車輛都是一樣的,是不是會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如同流水線一樣般,毫無個性,也毫無生機可言?

故上所述,國產汽車品牌天下大同絕對是未來的趨勢,畢竟天下大同可以集百家之長提升自身產品實力和競爭力。 以便於和進口車、合資車論高低!雖然會犧牲一點個性和不同,但趨勢使然,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又能如何?回想一下,我們之前用的手機是不是各式各樣?而如今用的手機,是不是差不多都一個樣?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喜歡的相互加個關注!


良駒速遞


首先是吉利汽車,銷量國產車冠軍車型,19年銷量超過136萬量,連續3年自主品牌銷售量冠軍,實力不容小覷,尤其是打造了中級車模塊化架構CMA,開發了很多重量級車型,吉利的CMA模塊化架構和大眾的MQB,豐田的TNGA並稱全球三大架構,三足鼎立。出自CMA架構的車型有吉利星越,沃爾沃XC40,領克全系列車型,他們的性能,做工,整體實力超越大多數合資車。其餘的自主品牌沒有模塊化架構,還沒有成功研發,有的也是車輛的生產平臺,技術比較落後。吉利旗下還有寶騰汽車,倫敦出租車,路特斯等品牌,實力雄厚。第二就是長城汽車,畢竟銷量也是排名第二,旗下的SUV車型暢銷多年,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再下來要數比亞迪,比亞迪汽車在電動車方面全球領先,電動大巴銷往世界各地,很多世界大廠也找比亞迪進行合作建廠,為的就是比亞迪的電動車方面的核心技術。其他的很多國企車型都是外資車的代工廠,本身的技術方面還不如上述三家車企。


愛車的老許


個人認為汽車廠家合併高潮沒有到來!回顧歐美日汽車產業的整合經歷,合併高潮期到來需要兼具內外多種因素促成,汽車主機廠是高投入高產出,退出成本一樣巨大,這必然導致都會想方設法支撐前行,這是企業基因!外部因素若油價持續上漲維持在130美刀以上,以傳統燃油為主主機廠則會難以支撐繼續發展,合併高潮的外部條件就有了,另一個就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或氫燃料的安全性實現革命性突破,成本大幅降低,一樣會催生傳統燃油汽車主機廠的整合。內部條件則為主機廠的戰略規劃是否匹配行業發展,產品是否對路,成本控制是否得力,業務重組選擇方向,綜合盈利能力是否支撐企業發展等!目前國內汽車主機廠大規模整合的內外部條件還沒顯現,更多的是前期受行業井噴現象附帶的泡沫和水分擠一擠。


典師


我覺得我國汽車廠家現在正在上升期。合併在未來十幾年左右是不可能的。

個人覺得適合留下的品牌有:吉利 長城 長安 比亞迪。這幾品牌都很有實力,旗下車型眾多。技術也不斷提升,都有自己研發的發動機。在未來肯定也會不斷進步,也越起來越受大眾喜歡。


小岑說汽車


謝提問。


並非合併浪潮到來,而是市場環境下,車企能否生存的問題。


近年來,各車企間強強聯合的、抱團取暖的的動作頻頻發生,其主要目的也是利用彼此優勢佔有市場謀發展。

市場總是殘酷無情的,而最終能在市場謀有一席之地,其必有過人之處,或核心技術、或雄厚資金等,優勝而劣汰。


從以下幾方面,討論能生存的車企品牌:


車企合作、戰略謀生

比如長安長城的合作、比亞迪長安的合作等,其中比亞迪利用電池技術優勢,與各車企間均有合作關係,與國外品牌亦有合作(如騰勢)。

DENZA騰勢是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資公司)推出首個致力於新能源的汽車品牌。合資公司是由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比亞迪與世界豪華車製造巨頭德國戴姆勒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於2010年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深圳。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以及政策導向下,長城亦尋求合作伙伴謀發展之路,於是一個叫光束的汽車公司便出現了。而且還佈局動力電池——長城蜂巢新能源有限公司。其全球戰略佈局已早早埋下伏筆。不得不說,長城作為保定的一家民企發展至今,其戰略眼光極為犀利。

光束汽車有限公司,由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寶馬(荷蘭)控股公司建立的合資公司。將全面聚焦新能源汽車領域,整合利用股東雙方技術、資源和管理優勢,面向全球市場開發新一代純電動汽車。

而吉利,也不得不說一下,近年來動作頻發,收購沃爾沃及奔馳股份及其他國外車企,並與戴姆勒股份公司宣佈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其在行業內的動作幅度之大,涉及之廣(衛星、飛機等業務),令人驚歎不已。


優勢背景、改革謀生

一汽、上汽、東風、北汽、廣汽、長安六大國企集團,在其雄厚的國企背景下,旗下子公司眾多,即便在未來市場上傷其一發,而痛不及全身。


一汽紅旗運營多年,久不見盈利,但依舊屹立市場不倒,而在其改革之下,紅旗也已全新的面貌走了出來;而近日旗下一汽夏利的整合重組,一汽夏利也正式更名為天津博郡。


上汽旗下品牌眾多,旗下合資品牌,大家大都耳熟目詳:上汽大眾、斯柯達、奧迪、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寶駿、五菱等,旗下自主品牌如:名爵、榮威等。值得一說的是,上汽不論合資還是自主,綜合起來在市場上表現還是比較好的。


東風對於人們來說,旗下品牌如東風雪鐵龍、英菲尼迪、納智捷、東風雷諾、東風日產、啟辰等,在市場表現一般,但也不至於無名;而旗下商用車品牌,其銷量在市場內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北汽當年收購薩博平臺,旗下成立紳寶品牌,短短几年紳寶工廠已成為北京奔馳所用;而旗下的北汽銀翔從欠薪風波到整合重組,整合之路也是重重波折。不過旗下北汽新能源,趕上政策紅利,奪得新能源市場之一席位。


廣汽旗下合資品牌眾多,與比亞迪合作生產新能源客車,與中興合作品牌廣汽傳祺,也曾風光一時,而與外資合資的品牌本田、豐田等,也有廣大用戶,可以說廣汽在五大國企中,合資品牌做的比較好的。


長安就有意思了,旗下與外資合資品牌如長安福特、長安標緻雪鐵龍、長安鈴木、長安馬自達等,其市場表現差強人意。業界戲謔長安“百年福特,毀於長安”“合資殺手”等,但旗下自主品牌銷量卻是在業內逐步攀升。


綜上,在其優勢背景下,加上自身改革之道,相信在未來市場,其品牌依舊存在。


結束語

不論車企合作,還是改革重組,各車企間都在謀求自身的發展之道,其戰略佈局、運營策略等都是在向市場釋放信號:我們是中國品牌。

所以,假設未來車企需要整合剩下幾家車企,我認為:六大國企(一汽、上汽、東風、北汽、廣汽、長安),以及長城、吉利、比亞迪會存在。


奇瑞,作為當年自主中的扛把子,如今很是受市場冷落。但依舊有崛起的希望,近年來頻頻獨立旗下品牌,也是在謀求自身生存之道。希望它也能夠在市場中破冰,找到自己的席位。破冰成功的話,未來便有它。


對於目前新能源汽車中的造車新勢力:威馬、蔚來、小鵬、理想等,頻頻受限於資金以及上市交付等壓力,在市場中奮力前行。如果他們能夠解決自身資金及按時交付等問題,並在發展中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那麼未來市場中它們也可擁有一席之地。


以上,希望可以幫助你,供你參考。


我是@后街36號,歡迎關注,一起分享汽車知識,討論汽車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