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开发商只能卖现房...

上周末,海南出了一条“大消息”:


全省范围内,自文件印发日(2019年3月7日)起,


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嗯不过...这条消息今天从海南省人民政府网官网上消失了,官方态度需要再观望一下。


但关于“现售”这个事,我们可以说道说道。


1.


所谓“现房销售”,是指一个楼盘,需达到交付标准以后,再开始放到市场上销售;


与之对应的,是目前主流的“预售”。


在预售制度下,即使开发商房子还没有建好,只要拿到预售证,就可以开盘。


而拿到预售证,一般需要开发商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


并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也就是说,一个总建设资金1个亿的项目,开发商前期只需投入2500万;


然后开始卖房,回笼资金,再把项目剩下的部分完成。


预售制最大的好处,就是加快了开发商的资金周转,降低了开发商的成本;


同时也有弊端,比如建成以后的房子“货不对板”,甚至有烂尾的风险。


2.


将商品房预售制改为现售制,之前已经有试点,


但像海南这样,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现售制度的,还是头一份。


与此同时出台的政策,还包括禁止本地家庭购买第三套房、推出安居型商品房。


有人猜测,海南突然出台如此严厉的政策,极有可能是要有大利好出现。


鉴于海南是全岛自贸港,利好很大概率是在这上面做文章,


比如,全岛零关税。


——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我们来分析一下“全面现售”会给房价带来什么影响。


3.


按照建设程度,市场上的房源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类:


一、二手房(现房)

二、已经建好的新房(现房)

三、已经拿到预售证、开盘的新房(期房)

四、新拿了地、还没拿到预售证的项目(储备期房/现房)

五、正准备拿地的项目(储备期房/现房)


这个政策出台,影响的,只有第五类。


也就是说,


短期内,市场上的存量房源(一二三类)和储备房源(第四类)不受影响,因此价格波动不大;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去化以后,供应开始减少,


因为此时,二三类房源消耗完(部分转为二手房继续在市场上流通),第四类房源照常上市供应,


而第五类房源,只能等两三年全部建完以后现房出售。


—— 在此之前,在第二三类房源消耗的同时,第四、第五类可以同时增加市场上的期房供应。


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海南对外地人口的限购政策没有变化),减少供应会引发价格上涨。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三年左右。


等这个青黄不接的“阵痛期”过去,新出让的土地建设的商品房完工、交付,则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4.


以上是理论分析,再来看具体数据。


截至2019年末,海南库存1479万㎡,按照12个月平均去化65万㎡计算,去化周期23个月。


假如,开发商只能卖现房...


也就是说,整个海南现存的房子,足够卖2年。


在此期间以及过后的一段时间,


即使新增供应有所减少,有庞大的库存做支撑,熬过3年的阵痛期,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具体到不同的城市会有差异,


其中,海口的商品住宅库存315.7万㎡,去化周期11个月,


消耗完以后,面临的上涨压力会大一些;


三亚,自2019年4月份以来库存保持在190万㎡以上,去化周期25个月左右,


就,基本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


如果海南果真获得重大利好,吸引大量新的购买力来此,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ps,


个人觉得,商品房预售,有点类似商家卖“大闸蟹券”的意思。


大闸蟹券通常是“预售”,价格要比现货便宜不少。


作为消费者,可以选择等到大闸蟹上市以后直接买现货;也可以在还没上市之前,提前买“大闸蟹券”。


买房也是同理。


我可以去买二手房,可以买新房的现房,也可以买期房。


取消预售,相当于砍掉了“期房”这个选择,自然也就没有了它所带来的麻烦和纠纷;


相应的,买房的成本也会增加。


有点“一刀切”的意思吧。


海南政府官网把这条消息删掉,猜测一下,可能是受到了来自房企的压力?


毕竟这么一搞,开发商得倒闭一大片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