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钱让员工当股东,亏了算公司赚了归个人

【越商】

1.1987年900元能干啥?他选择在猪舍里建工厂 | 诸暨教父姚新义小传(一)

2.别人不敢做的就是机会,他成了截止阀老大 | 诸暨教父姚新义小传(二)

3.出钱让员工当股东,亏了算公司赚了归个人 | 诸暨教父姚新义小传(三)


上回我们说到,姚新义抓住机会以极大的勇气切入制冷配件领域,使盾安成了全球第一的截止阀供应商。

如果说,业务是公司的第一推动力,那么组织架构则是公司前进的保障。

在上世纪90年代,企业家们更多关注的还是业务,对公司组织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开始。但姚新义似乎对于“先进”有一种天生的敏锐,并且敢于把对新事物的追求付诸实践。这份精神,体现在产品上,就是敢于向高技术产品进军,体现在管理上,则是敢于实施新的管理模式。

一次,姚新义跟几位同是做企业的老朋友吃饭。席间,突然一人发出感慨:“这年头,怎么都是大学生给中学生拎包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朋友的话引起了姚新义对公司管理和人才战略的思考:盾安要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但是自己这个老板连中学毕业证都没拿到,凭什么让大学生来给自己打工,并且心甘情愿留下来呢?

姚新义的答案是:不能真的让人才来给自己“拎包”,而要让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是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出钱让员工当股东,亏了算公司赚了归个人 | 诸暨教父姚新义小传

在当时,即使是引领民营经济大潮的浙江省,只有“万向”一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可想而知,姚新义的这个想法有多么超前。在盾安,这个想法自然也受到了抵制。

盾安的高层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听说老板想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且想让他们掏钱入股时,心里就犯了嘀咕,于是他们对老板说:“现在公司刚刚引进了许多大学生,他们哪有钱来买买股份啊,恐怕推行起来会有难度。”

姚新义想想,好像也的确是这么回事,这个计划就暂时搁置了。不过,这个念头始终盘踞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姚新义没有放弃,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

转眼到了世纪之交,姚新义觉得,内外部的条件都已经成熟了。

外部,股份制改造已经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一些先行的民营企业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

内部,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层级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驱动企业的发展,必须用新的办法来激励员工。

于是,姚新义旧事重提。这一次,他有备而来,意志坚定。

跟之前的想法一样,这次他依然要求所有参股员工必须实实在在拿钱来买股份。他说:“我绝不干送股的事,在我看来,送的东西不值钱。不值钱,怎会受到员工的珍惜?”

但是,员工仍有顾虑,担心企业就是为了圈钱。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1999年下半年,姚新义召集全体有参股资格的人开会,他告诉大家,盾安效益很好,一年的利润已经达到2000万元左右,所以根本不缺钱。实行股份制改造,是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把这个企业管得更好,能够更有竞争力。

不光是耍嘴皮子,还有实实在在的政策。

对于一时拿不出钱的员工,盾安同意个人只需出15%的钱,剩余的85%的钱由企业出,算是企业借给个人的,员工只需按银行利率付利息给企业就可以。

更具有冲击力的是,姚新义还亲口承诺:“赚了归你们,赔了归我。

赔了,你们就承担所出的那15%钱,剩下的85%我来赔。如果赚了,全部还是归你的。”

这一下子就让大家吃了定心丸,盾安的股份制改造顺利实施,盾安最一次提速。

出钱让员工当股东,亏了算公司赚了归个人 | 诸暨教父姚新义小传

盾安集团

2001年,盾安的利润比上年翻番,达到了近4000万元。

当一沓沓分红的钞票拿在手上时,很多员工才真正明白“打工仔”变成“老板”的意义。

2004年,“盾安环境”挂牌上市。

一开始参与股改的人,很多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当然盾安也从这样的改革里获益良多,参与股改的绝大多数人都留在了盾安,成了盾安集团发展的中坚力量。


《姚新义:理性打造盾安王国》(《浙商》2008年 第5期 | 苏旭)

《创业,一场锤炼品性的人生马拉松》(《中国青年报》)


感谢您阅读老越作品,“越来了”专注越文化研究与普及,每周分享绍兴的美食美器、名人越企、逸史趣闻等等,喜欢请点击关注“越来了”,一起追寻“越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