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孩子行为背后带着成长的需求


前些日子微博上有一个很火的话题“钉钉本钉,在线求饶”。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钉钉是下载量很高的新一代办公和沟通的软件,它为什么会在线求饶呢?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这就要从孩子和网课的一场没有硝烟的云战争开始说起,准确来说,这是一场由孩子们发起的云战争。孩子们认为钉钉是网课最厉害的武器,擒贼先擒王,于是孩子们就纷纷把矛头对准了钉钉。


孩子们为什么要把矛头对准钉钉呢?因为在钉钉的帮助,孩子们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过起在家也要上课的仿真学校生活,上课,下课,写作业,休息。也是因为钉钉的帮助,老师实现了在家教学云教育模式,在线教学,在线收发作业。


也许大家会说,这样不是很好吗?在家也可以上学,但是孩子们就不这样想了。孩子们觉得本来就是假期的,晚睡晚起,看电视,看小说,打游戏,早已成为孩子们心中假期应有的模样。但如今因为钉钉,每天七点若不起床, 就会面临被爸妈掀被的可能,上完课还要做作业,晚上也会被父母催早睡,理由是明天一早还要早起上课。


因为好奇孩子们是如何让钉钉在线求饶的,就特地去钉钉下面看看孩子的评论:


钉钉是我最喜欢的软件没有之一,我爱钉钉,是钉钉让我看到早上的日出,是钉钉让我吃上我亲爱母亲做的早饭,是钉钉让我如愿听到亲爱的老师的声音,是钉钉让我的作业特别丰富,感谢钉钉,祝早是下架。(评分一星,评论下高赞)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很满意,每天可以学到新知识,并且还可以把知识进行巩固。(评分一星,评论下高赞)


大家都不要吐槽钉钉app了,都是人家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你们看这个app的优点不仅让我们每天早起打卡,不可以让咱们这几个月来心心想念的老师们,看看早晨的月亮。别说,我就觉这款app好。至于我为什么不打五分,不是因这款app不好,我只是怕它骄傲。(评分一星,评论下高赞)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看到孩子们的评论,相信大家都明白了,钉钉在线求饶整件事的大概了。钉钉评分由原来的4.9星,到被孩子们蜂拥而上的评分,几天内评分低至1.3.星。并有孩子做了一个视频,建议其他人都给五星五次付清(意思是一次只评一分)。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对此钉钉官网也回应,表示产品经理已哭晕了,请请问大佬们,五星一次求付清行不行? 并在第二天马上做了一个在线求饶的视频。视频中除了有道歉,有一句让人朗朗上口印象较深的歌词: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少侠们,请您饶命吧,大家都是我爸爸,我还是个五岁的孩子,却加班到脱发 。

少侠们是在下输了,被选中,我也没办法,不要再打一星了,不然我只能自刷。


无论是孩子评一星的文案,钉钉求饶的文案,都体现出情很真的,但字里行间被幽默附体。所以大人们看了都觉得好笑。并用“神兽出征,寸草不生”形容孩子们纷纷给钉钉评一星的行为。


但有的孩子并不这样认为,评论中不一样声音的是:


还是不要意气评分~我也不喜欢上课,但是钉钉因为评分下架了的话,我们要换另一个软件的,我是觉得软件没错啊。(评分五星,评论下高赞)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学而时习这(评分五星,评论下高赞)


我是一名大学生....我好羡慕你们有的老师直播....(评分五星,评论下高赞)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在孩子们不同的评论可以看出,这里的声音多了一份理智 和从容,即使没有钉钉,也会有其他软件来代替的,本应坐在课室上课的孩子们,因疫情的原因,不能上学。但现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听到老师的课,这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事实上部分孩子们行动是,抱怨网课,和纷纷向让自己重新回到课堂上课的软件评低分,并认为没有这个软件,就不用上课。


孩子自己不想上网课,并集体地给钉钉评一星的行为,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应只是把它看成一个笑话,而是应该重视孩子这一不当的行为。因为孩子行为背后往往藏着孩子成长的需求,而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孩子的行为辨认他背后的需求所传出来的信息。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查漏补缺为孩子未来优秀品质奠定基础。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解锁行为密码,助力孩子奠定优秀品质


随着教育信息日益俱增,许多的父母不再只是重视孩子学习的成绩,也会更多的注重孩子品格的培养了。通过孩子的行为,辨认他背后所缺乏的,来调整教育方向,是重视教育的父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通过钉钉在线求饶,孩子的行为告诉我们他需要注入以下难宁可贵的品格了:


不一样的勇气

钉钉由原来4.9评分几天之内孩子拉至很低的评分,这一过程也体现出学生时期的孩子们都喜欢跟风而行,行事缺乏个人主见,而敢于与他人不一样需要一份勇气。


然而在孩子的生活里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勇气是多么的难得。这里讲两个真实的小故事,一个是我在读小学二年级孩子,他们的班里有一名说话不是很利索的孩子,并且有时候上课会突然尿裤子,在他们班40多个孩子几乎没有人愿意与这位同学说话,或者跟他玩。


一开始我的孩子也是像其他的同学一样,避开这位同学。但后来他觉得这位同学很可怜,所以他做了一别人不一样的行动,会邀请这位同学一起玩,或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直到现在也是如此,这位同学的家长曾经私聊我,说非常感谢我的孩子帮助,让他的孩子不那么的孤单。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另一个小故事是我邻居的小孩在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来跟妈妈说:别的同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补习班了,而我现在还没开始学,妈妈,我也要去英语补习班。


他妈妈听完之后对他说:“孩子我们不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妈妈相信你,即使你现在没上英语补习班班,你的英语也可学好的,现在这名孩子已经四年级了,英语都一直在班级前三名内。


不仅你们在学生时期,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在学校时和别人穿着同样的校服,坐在同样的课室,特别不敢做出不一样的举动,经常压制自己的想法。明明同学把问题回答错了,自己也明知道答案都不敢说出来。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敢与他人不一样的孩子是拥有独立的思考,和独特见解,并对自己有信心,也不爱与他比较的人。同时也可以避免孩子形成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品格。别人就是别人,自己就是自己。即使有很多人和你的意见不一样,也要敢堂堂正正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来。自己是的原创,不必做别人的翻版,这是在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乏的底气。


敢于选择最难走的路


孩子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未来的铺垫,更是与未来的日子有紧紧的关联。不难发现,不管孩子还是我们都习惯选择容易走的路。


就好比这次钉钉虽是以不同的方式让孩子们重回课堂了,但通过孩子对网课的态度,可以看出孩子觉得从假期的生活重回学校生活特别困难。习惯了假期随心而欲,散漫自由的生活,突然重回学生生活是一件难办的事。


面对困难孩子们的选择不是克服困难,而是想着如何逃避困难,并用各种行为评击网课来避免面对难题的。生活中如果我们纵容孩子一味选择容易走的路,不想上课就不上,整日过着毫无计划的生活。那么人的惰性也会随之越来越牢固,一旦形成一种习惯性选择让自己舒适的的生活模式,就无法打破一个又一个成长最遇到的瓶颈,怕吃苦就无法挑战自我,无法让自己继续保持向上的姿态。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比如是在加长版的假期玩,还是按时上网课和做作业难,当然后者比较难。如果孩子敢于选择难走的路,这种自我挑战精神会激起身体机制,来调整作息,拿出行动力来,打破自己的惰性。挑战困难的精神,让身体机制很快就适应解决困难的,并获得成就感。


比如还有作业没做完,但想看电视,哪个比较难呢?当然是写作业,那么我们选择先把难的先做,再去看电视。又比如和家人吵架了不知道该不该道歉,更难的一方是进行道歉,于是选择主动道歉。也许选择难走的路或解决难题会,会让我们的孩子暂时付出相对应更多的努力,但对未来说,每解决一个难题就是又一次的提升自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也就是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会常常遇到难办的事,敢于选择难走的路,虽要流汗,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这种吃苦精神不仅缩短了孩子社会的适应期,并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敢于吃苦精神是难得的通向未来优秀品格。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分辨的能力


什么是分辨能力呢?简单来说在对待事情会根据个人见解和观点,再选择符合的立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若要孩子成为一名有分辨能力的人,那么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中,常常有意识跟孩子讨论问题,并坦诚的明确地表达自己对问题思考后的正面想法和立场。


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表示赞许和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小孩子生来无知无识,善恶是非的种种观念,要慢慢的在后天形成。……平日做父母的对于善恶是非显出一种态度而小孩子听了看了无形中受着影响的,也是一个方法。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就身边所发生的一些事,跟孩子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讲给孩子听,说给孩子“看”,让孩子透过我们对事情的态度,无形中影响孩子分辨能力。


例如 在“钉钉在线求饶”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就孩子们,在钉钉的下面如出一辙表达自己不想假期上网课的评论,与孩子进行讨论来培养孩子的分辨能力。让孩子在清楚整件事情前因后果,再判断作为也正在上网课的孩子要不要参加这样的评分呢?不参与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会说:这样做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并且会给他人造成麻烦而选择用其他方式去解决问题。


分辨能力是孩子通向优秀人格的关键,因为有分辨能力的孩子遇到事情后,会先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后,分辨事情后,再独立做出自己的立场。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在生活上不容易受他诱惑和不易受他人影响。孩子行为上会有明显的界限,他知道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也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行为。也是孩子随着年龄增加,分辨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一项必要的技能。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藏着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

麻醉医生的关键作用不是让你睡着,而是让你醒来。


我们作为父母的关键不是让孩子自然长大就好,而是让孩子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同样是我们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不是为了批评孩子,而是智慧的为孩子的行为解锁,帮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