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來源 | 常青藤爸爸(ID: ivydad_ivydad)

推薦丨小多少年時(ID: xiaoduoui)

小多推薦語


在父母眼中,可能最大的無奈就是:要求自己容易,要求孩子簡直太難了。當看到那麼輕而易舉就能辦到的事,在孩子面前就成了始終也翻不過的火焰山時,那種焦灼的心情,足以讓一個仙女炸鍋。


不過,在看過今天這篇文章後,您的焦灼心情,可能會有所緩解。


也歡迎您在文末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前幾天,有個朋友向我諮詢,說她有一位閨蜜是學霸,對兒子要求很高,凡事都要按照她的意願來,結果在媽媽眼裡,孩子幾乎沒有優點——不聽話,學習不上心,上課走神!媽媽焦慮,孩子苦惱……

媽媽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為什麼孩子還養成這樣,現在她都快崩潰了……

我跟她說,這幾年,我接到的親子育兒的問題諮詢不計其數,大部分問題的根源,都在於誤信了下面這句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最後畫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這句話乍一聽,好像還挺有道理!但這絕對是一個最坑爹媽最坑娃的說法,沒有之一。

把孩子比喻成一張白紙,就會忽視了他們天生會帶有的一些品質和傾向。

對家長來說,這是很糟糕的一個比喻,原因是家長會很焦慮,會覺得自己的一筆一畫都至關重要,所以會試圖去權衡和決定孩子生命中的各種決定,每一個決策都戰戰兢兢,生怕哪一筆沒畫好,毀了這張畫。

此外,家長也會因為孩子沒有按照自己預期的路線成長成而煩惱不已。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對孩子來說,這同樣是一個很糟糕的比喻。理由同上——有這麼一個無比焦慮、無時不刻想把自己往既定軌道上拽的家長,能過得好才真是活見鬼!

可以說,把孩子比作白紙,這本身就是最毀孩子的一句話,說是孩子的頭號毒藥也不為過。

美國著名的認知學家,哈佛大學教授Steven Pinker,就曾在其著作《Blank Slate(白板)》旗幟鮮明地批駁過把孩子當成一塊白板的“白板理論” 。

孩子的智商,受基因的影響十分巨大,甚至隨著時間推移,影響越來越大。

01

哈佛教授的基因研究

我在哈佛上課時,Pinker教授就在課上給我們分享過一張圖表,從圖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基因對IQ的影響(圖中表現為兩曲線之間的距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大。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我來簡單解釋一下這張圖:

縱軸是智商相關性,橫軸是年齡。上面那條線,是同卵雙胞胎的智商相關性;下面那條線是異卵雙胞胎的智商相關性。因為同卵雙胞胎的基因相似度要高於異卵雙胞胎,所以他們的智商相關性也較後者為高。

我們可以發現,在孩子成年後,同卵雙胞胎的智商相關性基本不變,而異卵雙胞胎的智商相關性卻大幅下降。這中間的變化,可以理解為

基因對智商的影響其實是變大了

這怎麼解釋呢?

Steven Pinker在課上是這麼解釋的——

智商的兩大影響因素是:基因、環境。表面上兩者是獨立的,但實際上它們聯繫緊密且相互影響。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因為基因的不同,不同的孩子會做出不同的環境選擇。

比如,生性活潑的孩子會選擇跳舞,內向但對數學敏感的孩子可能就喜歡選擇在安靜的地方刷題……在這些雙胞胎孩子未成年的時候,他們生活在同樣的家庭環境裡(即共享環境,shared environment),自主選擇環境的權力比較少,所以這些異卵雙胞胎的智商相關性相對比較穩定。

而成年後,他們會因為基因給他們帶來的一些天生的傾向,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環境,每一次對環境的選擇又會放大基因的影響。

比如,愛跳舞的孩子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斷追逐努力,未來可能會成為職業舞蹈家,印證了她體內有運動基因的事實。

而愛刷題的孩子,思維能力越來越強,長大後可能會成科學家或金融家,這個結果更放大了自己身上的數學天賦。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所以你知道了,孩子壓根就不是什麼白紙,他是帶著滿滿的基因配置來到這個世界的,而且隨著年齡越大,基因對他的影響就會越大。

而父母,作為孩子成長的外在環境之一,其作用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更不會有“在白紙上作圖”這種開天闢地般的效果了。

當然,我們必須強調,這是假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在相對“正常”的範圍內的,虐待孩子,或者總是用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負面作用的。

看到這個結論是不是特別驚訝?

別急,還有更重磅的消息在前方等你:

基因不僅會對一個人的智商影響巨大,對其個性(天生氣質)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視。孩子的性格,受基因的影響也十分巨大;每個孩子,都有其天生的氣質。

很早之前,我們就注意到一個現象:同一個爹媽生出來的孩子脾氣秉性卻可能各不相同。所以,才會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俗語。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02

什麼是孩子的“天生氣質”?

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上個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亞歷山大·托馬斯(Alexander Thomas)和史黛拉·切斯(Stella Chess)發現人們在分析孩子行為時,遺漏了一個關鍵維度——就是孩子的“天生氣質”,英文為temperament(一般翻譯為氣質、性情、性格)。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他們發現,從嬰兒出生不久就可以觀察到特定的性格氣質表現,而且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一直穩定存在。

在對數百名孩子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後,他們總結出了9個可以明確測量的氣質維度:

① 孩子行為的活躍度(Activity Level)

② 孩子生物鐘的可預測性(Biological Rhythms)

③ 孩子對於新東西的反應(Approach/Withdraw)

④ 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適應性(Adatability)

⑤ 孩子的敏感度(Sensitivity)

⑥ 孩子的心態(Mood)

⑦ 孩子對事情反應的激勵程度(Intensity of Reaction)

⑧ 孩子是否容易被分散注意力(Distractability)

⑨ 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時間(Persistence)

正是這一研究成果,讓父母開始關注並接受孩子的獨特氣質,也為後來的基因研究打下了基石。

過去幾十年裡,科學家們在行為遺傳學上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實質性的進展,也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基因的力量。

下面這張圖展現了雙胞胎各方面表現(包括進入青春期年齡、攻擊性、阿爾茨海默病、指紋樣式、整體認知能力、離婚的可能性、性取向、人格的五大維度)影響因素佔比。

影響因素有三個:遺傳力、共享環境(父母或共同的照顧者)、非共享環境(遺傳及家庭以外的因素)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基因對人的影響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

● 整體認知能力,基因影響佔比56%

● 人格的五大維度,基因影響佔比40%-50%

(注: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數據會有不同,不必糾結於具體的數值)

不僅如此,“非共享環境”對這些雙胞胎的影響要高於“共享環境”(也就是家庭環境)。

也就是說,孩子最後變成什麼樣的人,一大部分來自基因的影響,另一大部分則來源於他自身的獨特經歷(非共享環境)。

各位老父母親們,看到這裡,心頭有沒有受到重重的一擊呢?

03

其實,孩子更像是一粒種子

在我看來,如果擯棄過去錯誤的根基性理念,推翻“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的假設,我們就會發現,父母在育兒方面承受的很多焦慮、孩子承受的壓力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與“白紙”相比,我覺得一個初生嬰兒更像是一顆種子。父母要做的,就是放TA放在一個太陽能照到的地方,適時澆澆水,修剪一下枝葉,只要做好這些輔助工作,搭建合適的環境,種子自己就可以茁壯成長。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父母根本就不需要過度干預甚至改變種子的生長方向——因為根本就沒用。

如果你種下的是月季的種子,就算是種在再肥沃的土地施再貴的肥,它也不能開出牡丹花來。再說,月季又有什麼不好?整個花園都是牡丹的話,難道不無聊嗎?

作為種子的看護者,父母更需要做的是,瞭解自己的孩子,並創造一個更適合他天性成長的優質環境。

如果這是水生植物,你就該把它種水裡,而不是種在田裡,給它施最貴的肥, 然後告訴它“這都是為你好”,它真的不需要!

孩子們不是白紙,不是畫上了一筆就再也擦不掉了。

也正因為他們是種子,所以“容錯率”比白紙高得多。你多澆或少澆10毫升水,修枝時多剪或少剪一兩枝,多曬或少曬五分鐘陽光,都不會對種子的生長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把孩子當“種子”來對待,不僅父母減輕了很多糾結和焦慮,孩子也會輕鬆很多。

養育孩子的重點不在於教,而在於懂。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無論是天生氣質理論,還是多元智能理論,都是在告訴家長:孩子有其出廠配置,請順勢而為,不要強扭。
所以,當你被育兒的那點事焦慮到無法呼吸的時候,請記住“孩子是一顆種子,不是一張白紙,不會因為畫錯一筆就毀了他的光明前途”。

喜歡,就請您關注、轉發、評論~小編給各位讀者比心啦

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受啥影響?哈佛教授用一張圖表,讓我恍然大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