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真的是百無一用嗎?《毛選》中對知識分子問題的探討

知識分子,究竟有沒有用?為什麼要吸收知識分子? | 《毛選》智慧

書生真的是百無一用嗎?《毛選》中對知識分子問題的探討


【專欄介紹】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歡迎關注"《毛選》中的智慧"專欄。

今天閱讀的文章是《大量吸收知識分子》。

【偉人智慧】

我們知道,抗日戰爭時期,是一個非常動盪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由於中國內部出現了混亂,導致無法抵抗外敵的入侵,神州陷入了黑暗時刻。在這個時刻,很多人開始反思,為什麼中國這個歷史上的強國,會被一個島國的軍隊如此欺辱,毫無還手之力?民族的自豪感瞬間沉淪了下去,民族的自信心被摧枯拉朽地破壞了。難道,中國人就真的不如外國人嗎?

面對這樣的世紀之問,很多人的回答是:是的,中國人就是不如外國人,既然不如外國人,那就讓外國人來統治中國好了。這樣的人,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投降派,充當賣國賊,為帝國主義的入侵,提供了裡應外合的援助。

但是,也有的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無比優秀的。基於此,他們開始反思中國衰落的原因,以及思考如何拯救中國。這樣的人,他們會奮起直追,以一身的性命,換取民族安危,換取民族獨立。

為了取得這場關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戰勝利,就必須要聯合起來所有可以聯合的階級,打擊一切搗亂禍害的階級以及敵人。

在這裡,我們要明白,在看待外部戰爭的時候,切記不能把目光只放在內部裡面,還要把目光放在我們內部裡面。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內部與外部兩個層次的問題,這樣才能夠避免陷入侷限。

戰國時期的秦朝,在商鞅的變法之後,變得富強與壯大起來。

但是,商鞅的變法,觸及到了以公子虔、杜摯、甘龍為代表的官僚階層利益。甚至可以說,是毫不留情地打擊了他們的利益,沒收他們的封地,將他們清洗出實權範圍。這些做法,雖然造福了全國的百姓,卻深深地傷害了他們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後,商鞅失去了支柱,自然也受到了他們的反撲,被車裂而死。不僅如此,為了推翻商鞅的變法,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還準備顛覆整個秦國。

但是,單憑他們的力量,這些已經失去權勢的舊臣,是不可能做到的。於是,他們便聯絡了六國,甚至還聯絡了匈奴單于,義渠國等外部勢力,進行內部與外部的整體顛覆。

如果我們只把目光放在了外部,一心只抵抗外部的進攻,而不把內部的問題也擺到檯面上,就容易治標不治本。當時,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嬴駟,便看出了這個問題。一面清洗內部的反動勢力,一面強硬地打擊了義渠國的進攻,這才使得變法得以維持,使得秦國走上更加富強的道路。

同樣的,在作者看來,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都是帝國主義的走狗,他們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出賣民族利益的時候毫不手軟。為什麼呢?因為革命,首先要革的,就是他們的命。土地利益、商業利益,都屬於革命的範疇。他們不可能搖擺,只能夠堅定地成為反革命者。而對於他們來說,單獨地對抗革命力量,又沒有辦法做到,所以他們只能夠與帝國主義聯合,充當吮吸民族利益的寄生蟲。

中產階級,他們的態度則是搖擺的,當帝國主義傷害到他們利益的時候,他們會支持革命。而當他們的利益沒有受到傷害的時候,他們則不會支持革命。

無產階級,指的是什麼都沒有的人,他們受到的壓迫太多了,他們太需要一次反抗了,即使是需要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也是願意的。

一九三九年,在作者的帶領下,抗日戰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同時,在領導隊伍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知識分子,究竟能不能吸收,如果可以吸收,該如何使用。如果不可以吸收,又該如何處置?在當時,很多幹部對這個問題,也都是搖擺的。他們的內心當中恐懼知識分子,排斥知識分子,不敢招收知識分子,而是把目光全部放在了無產階級上面。

對於這個問題,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呢?

首先,知識分子也是存在階級之分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知識分子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知識分子是存在區別的,為地主資產階級服務的知識分子和為工農階級服務的知識分子也是存在區別的。每一種階級,服務的對象都不一樣。正如有句話是這麼說:

"屁股決定腦袋。"屁股坐在了哪一方,就會為哪一方說話。如果知識分子是站在革命這一方的,那麼他們就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如果他們不是站在革命這一方的,那麼,同樣他們也能夠造成嚴重的威脅。這就是辯證看待,對症下藥。

其次,資產階級政黨正在積極地爭奪知識分子,日軍也在不斷地收買和麻醉知識分子。我們知道,槍可以作為武器,筆同樣也可以作為武器。輿論的作用,在任何時刻都是不能夠忽視的。而掌握了知識分子,就相當於掌握了輿論的控制權。作者是非常重視輿論問題的,輿論的破壞性,絕不亞於軍事戰爭。對內的輿論做得好,可以安撫民心。如果做不好,則可以破壞民心。輿論是一個陣地,如果我們不去佔領,就會被敵人佔領。

這一點,我們可以看一看古時候的歷史。以前講究皇權天授,像一些依靠起義的革命家,並沒有得到正式的"天授",那怎麼辦呢?那就得發動輿論宣傳。像陳勝吳廣,則是通過製造一種魚肚子裡面有授權書的輿論。劉邦則是通過製造斬白蛇的輿論宣傳,來為自己背書。

而在革命時期,並沒有手機、網絡、電腦等通訊工具,所有的輿論壓力,都集中在報紙上面。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定要建立起報社的原因。一座好的報社,它所能夠發揮出來的威力,絕不亞於一坐軍營。

隨後,還要重視根據地的文化建設。文化理論的建立,對革命是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的。失去了理論的支撐,很多事情的處理就會失去指南,失去方向。作者本人是一個讀過無數書的人,他深刻地知道,有文化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而知識分子,則是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所以,作者提出了六字方針,那就是:"團結、教育、改造。"

既然知識分子這麼重要,那是不是就可以隨意地接受呢?

並不是。

在上文中我們講到了,如果知識分子是向著其他階級的,把他接受進來,就相當於把敵人的眼線給招進來了,這也是非常危險的。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在初期很多幹部對於知識分子的看法,都是非常不屑的。寧可錯過,也不可放過。

兩軍打仗,情報的保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個時候混入了敵人的眼線,把我方的計謀源源不斷地發佈出去,那就相當於我方完全暴露在敵人的視野當中,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一定做好審查。

作者對這個問題考慮得非常周全,我們來看下這段話:

"對於這類分子的拒絕,應取嚴肅的態度。這類分子已經混進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和政府者,則應依靠真憑實據,堅決地有分別地洗刷出去。但不要因此而懷疑那些比較忠實的知識分子;要嚴防反革命分子陷害好人。"

1、堅決採取審查,但是要有真憑實據。把漢奸踢出隊伍,就是要有真正的證據,避免被這些漢奸反撲一口,說我方不分青紅皂白就清洗知識分子,使得我方在輿論上處於被動的地步。

2、不得懷疑忠實的知識分子。如果沒有證據,就不能夠隨意地懷疑知識分子,避免冷落了真正想要做好事的人。

3、避免有人陷害好人。這群漢奸混不進來了,或者被清洗出去了,則要小心他們從我方的內部進行離間。離間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手段,這一點我們在講《資治通鑑》的時候,已經多次講解過了,一定要注意。

通過審查之後,把那些對我方有用、忠實我方的知識分子留下來,讓他們不斷地發揮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同時,也一定要做好教育作用。知識分子這個階級的人,在本質上還是容易搖擺的。如果他們受到了蠱惑,則非常有可能變成敵人。所以,作者也指出了:

"應該分配適當的工作,應該好好地教育他們,帶領他們,在長期鬥爭中逐漸克服他們的弱點,使他們革命化和群眾化。"

可以說,作者的考慮,真的是非常周全的。這種戰略上的高度,指的就是思考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提出解決思路。有一個高屋建瓴的人在指引方向,底下的幹部自然能夠在正確的道路上,處理正確的事情。審查加教育,這兩把刀,失去了那一把,都極有可能讓敵人混進我方的陣營裡面,不斷地搞破壞,搞分裂。

【觸類旁通】


歷史使人明智,經典使人通達。

領略歷史魅力,感悟先賢智慧。

歡迎搜索:稽聖

進行關注並訂閱所有文章,歡迎轉發、在看、收藏。

書生真的是百無一用嗎?《毛選》中對知識分子問題的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