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自己太懶了怎麼辦?運用這“三點方法”改變,會變得勤奮

有時候有沒有發現,當我們想要去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會拖到最後一刻才做。有時候前一天晚上要讓自己第二天一早就要做什麼事,結果到了第二天早上就不想起來,躲在被窩裡繼續睡覺。在圖書館借書幾本,想要回來全部看完,最後發現一本都沒有看完。這就是一個字:懶。

人的懶惰是一種對自我目前處境的不滿意,也是對自我要求的失控。當自己不清楚要什麼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內心的恐慌和無助,這時候能夠抓住什麼就會去抓住什麼,而不會去清晰思考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去操作。

如果發現自己太懶了怎麼辦?運用這“三點方法”改變,會變得勤奮


對於人的懶惰,有一種天性的使然,其實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思考深度影響,而產生一種本能的退卻,這種退卻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自我的排除。

古人有云:一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也。也就是說,每日讀書,對自己的容貌會進行一個改變,如果不讀書,就會讓自己越來越醜陋。但是每日要讀書,那就需要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必須要求自己每天要讀多少的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淨化自己的心靈,也可以修補自己的短板。但是前提要有一個字:勤。

對於懶惰,我們自身也想要改變,但是不知道如何去改變這種懶惰現象?或者通過什麼有內核力的方法去改變?根據身邊朋友的經驗以及所取得的小小成就感,分享如下:

如果發現自己太懶了怎麼辦?運用這“三點方法”改變,會變得勤奮


第一點:要有遠大的抱負。每個人的心中抱負都不一樣,有些人想要安安穩穩過一生,有些人想要轟轟烈烈過一生,但是無論如何去過完一生,要培養一個終局思維:自己心中的抱負是什麼?當一個人每天都在想著心中的抱負時,就會生出積極向上的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當一個作家,一個建築家,一個學者,一個教授,都是可以的。持之以恆去拼搏。

第二點:每天養成做某件事的習慣。比如每天要跑步5公里,每天寫作一篇文章,每天要見一個人等。在這樣操作的過程中,就可以去把自己的定性養成,從而在自己的心裡面形成一個慣性,我今天一定要完成某件事,如果沒有完成,就會產生很大的失落感。這是在逼自己強大起來。

第三點:多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之前有個報道,一個大學生掛科了,要即將面臨失學的境地。怎麼辦?這時候他搬到了學霸的宿舍,學霸們就在宿舍給他上課,給他講題,在講解的過程中,他的領悟力越來越好,學到的知識也越來越多,最後補考通過,順利大學畢業了。這種互幫互助的精神難能可貴,所以跟這些勤奮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不知不覺就勤奮起來了。

如果發現自己太懶了怎麼辦?運用這“三點方法”改變,會變得勤奮


懶惰是挺討人厭的,但是在懶惰中學會成長,學會挑戰,學會如何去改變,那麼這就是最好的經驗,也是最好的成長方式。當自己戰勝了懶惰,也就會積累自己如何戰勝懶惰的方法了。這些方法就可以進行分享,從而幫助更多的人戰勝懶惰。

天才是來自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所以光有靈感,沒有勤勞的汗水,那麼一切都是白搭。所以,要想要獲得一番成就,得需要拼搏努力呀,天上不會掉餡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