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很多朋友曾問我明朝有什麼好看的歷史書推薦,一般我都會優先推薦《萬曆十五年》,而不是《明朝那些事》,因為單單知道歷史上有哪些人名,沒有任何的意義,連作為平常談資的機會都很少。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時人們遇到的困惑與抉擇,如今我們依然會遇到。以歷史為鏡,對我們今天的生活起到借鑑和警示的作用,才是那些史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從小書本上教我們的歷史,更多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什麼樣的是忠臣,什麼樣的是奸臣。但真實的歷史並是如此的涇渭分明,非黑即白,遠比我們想象中要複雜的多。

單單舉幾個明朝的例子來說,朱元璋設置了最嚴酷的刑法來對付貪官汙吏,但明朝卻成為了歷史上貪汙腐敗最嚴重的朝代之一。朱元璋深知宦官執政的危害,明令“宦官不得干政”,但明朝卻成了宦官之禍最嚴重的朝代。滿是忠臣義士的東林黨,卻成了導致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黃仁宇先生的書往往能帶你撥開表面的浮灰,看到歷史本身的真實面貌。這本《萬曆十五年》就是從萬曆執政時期的一些事,讓你看到那些有些有肉的歷史人物,體會到他們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無奈與抉擇。而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這個時代最大的主角——萬曆皇帝。

載入史冊的千古昏君

我們常說的萬曆皇帝,全名朱翊鈞,又稱明神宗,萬曆是他的年號,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長達48年,他的父親隆慶皇帝在位僅僅6年,他的兒子泰昌皇帝在位僅僅一個月就死了。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如果將歷史上的昏君進行排行,萬曆肯定能排進前幾名,因為他打破了歷朝皇帝的一項記錄——整整三十年不上朝。偏偏明朝皇帝的壽命都比較短,大多數三十多歲就掛了,萬曆皇帝不上朝的時間比很多皇帝活的時間都要長了。

要放在其他朝代,皇帝如果不上朝,丞相會代為理政,國家機器也能夠正常運轉,但如果丞相懷有二心,皇帝便岌岌可危。但朱元璋為後世子孫考慮的很周全,直接廢除了丞相制,由皇帝直接統領六部,這樣一來君權高度集中,下屬根本沒有犯上作亂的可能性。

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弊端,如果皇帝昏庸,對國家是個致命的打擊。因為君權高度集中後,所有事務的最終決斷權都由皇帝掌控。包括明朝獨創的內閣制度,所有的政務處理,都由內閣大臣先“票擬”,皇帝閱覽之後,由太監進行批紅之後才算正式生效。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文淵閣:閣臣辦公的地方


萬曆皇帝雖然不上朝,不見任何大臣,但是並不是完全不理政務,但除了萬曆三大徵之類的大事外,所有下臣上奏的奏摺一律留中不發,這比完全的不理朝政還要糟糕。

朝中無人

在官員位置出現空缺時,無論是吏部和閣臣會提供候選人供皇帝參考,但對於這一類的奏章,萬曆一律留中置之不理,導致越來越多的官位出現空缺。

偏偏萬曆不僅在位時間長,活的也長。很多官員高老還鄉,空缺位置越來越多,包括內閣和六部等重要官員也所剩無幾。很多看不下去的人直接自行離任,因為上呈的離職奏疏依舊是留中不批,留下的大多數官員也是些平庸之輩。

到萬曆四十五年的時候,六部、五大寺在職官員不到三成,風憲重地都察院空署了好幾年。六科原本有四十多人,最後只剩下四人。十三道監察御史原本有一百一十人,最後只剩下五人。到這個時候,朝中已經是無人可用了,國家機器基本陷於停擺狀態。

饑民遍野

這位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偏偏經歷明朝歷史上災荒最多的時期,光水災和旱災就多達439次,地震165次,蝗災94次,還有其他各種災害,各統計資料略有不同,但都確定了萬曆時期災荒的普遍和嚴重。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因為災荒過多,萬曆對很多災情也是置之不理,加上本來朝中官員也所剩無幾,各種災情也只能任其發展,以致民不聊生,餓殍遍野。下面萬曆四十三年山東青州府推官黃槐開的一篇申文,稱為人間煉獄亦不為過:

自古饑年,止聞道殣相望與易子而食、析骸而爨耳。今屠割活人以供朝夕,父子不問矣,夫婦不問矣,兄弟不問矣。剖腹剜心,支解作膾,且以人心味為美,小兒味尤為美。甚有鬻人肉於市,每斤價錢六文者;有醃人肉於家,以備不時之需者;有割人頭用火燒熟而吮其腦者;有餓方倒而眾刀攢割立盡者;亦有割肉將盡而眼瞪瞪視人者。間有為人所訶禁,輒應曰:"我不食人,人將食我。"愚民恬不為怪,有司法無所施。梟獍在途,天地晝晦。

易子而食只不過是史書上幾個字,黃槐開已不感到驚訝,但人肉六文錢一斤明碼標價,“我不食人,人將食我”,讓這位掌管刑名的推官都覺得震驚。

僅就這兩項,萬曆就足以評定為歷史上最大的昏君之一,不用說像徵礦稅、貪財、好色等事情了。所以,《明史》給萬曆的評價也十分中肯,“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最初是所有人的希望

萬曆從小就展現出其非常聰明的一面,學東西也很快,四歲的時候就會讀書了。同時非常的聽話懂事,展現出早熟的一面,說話深沉有力,中氣十足。從各方面來看萬曆都是一個很好的苗子,所以,上至他的已經死去的父皇隆慶皇帝和母親慈聖皇太后,下至張居正等各位朝中大臣,對萬曆都非常的看好。

母親慈聖皇太后一直對萬曆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極為的嚴苛。在萬曆在大婚,也就是十五歲之前,和太后一起住在乾清宮,各項活動都受到太后嚴厲的指導和敦促,每天不到五點鐘,太后將皇帝喊起來讀書學習。一旦出現怠慢學業,或被發現生活中有不檢點的地方,皇帝就會受到下跪等各種體罰和責罵,有時一跪競長達幾個小時之久。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張居正作為萬曆的老師,將萬曆培養成超越堯舜的賢君作為自己教育的終極目標。每天萬曆學完後要複習功課,練習書法,默記經史,因為第二天張先生就要檢查他昨天所學內容,如果能夠倒背如流,張先生就會頌揚天子的聖明,如果背的結結巴巴或者有錯字,張先生也會立即拿出嚴師的身份厲聲呵斥,使他無地之容。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張居正作為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之一,也很會教學。作為首輔,主講經史的老師、書法老師、侍讀等人員,包括講課內容,都由由他一手安排,並且親自編訂了萬曆的教科書。

為了讓年幼的皇帝能容易理解,主持編寫了《帝鑑圖說》等書,書中用通俗的語言講述了哪些是帝王可為之事,哪些是該引以為戒的,並在每頁配上插圖。同時政務處理、書法、國情等教育內容,張居正也都為萬曆編撰定製了學習內容。

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皇帝對疑問的地方多提問,直到搞明白為止。並且能夠做到循循善誘,避免僵硬的說教式教育,更多的是在日常的交流中,潛移默化的告訴了萬曆各種道理。

除了太后和張居正外,太監馮保也對皇帝的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那時馮保已升為司禮監,權勢上依附於太后,政治上又和張居正結盟,因此在皇帝的教育上也和他們結成了統一戰線。對皇帝做的不好的地方會小心勸諫,一旦發現皇帝犯了什麼大錯,就會稟告太后,萬曆便會受到責罰。而且馮保的文化素養極高,他不但書法造詣頗高,還懂樂理,對萬曆在書法等方面的指導也功不可沒。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在這樣嚴厲的教導之下,萬曆的學問和能力都大有長進,無論是太后還是張居正都非常欣慰。張居正也慢慢的將權力交還到皇帝手中,讓他開始慢慢接觸政務,在萬曆執政的前十年,迎來了短暫的高光時刻。

萬曆中興

在萬曆之前,明朝經過正德、嘉靖兩代昏君的折騰,已經開始慢慢走向衰亡了,他的老爸隆慶在位時間又短,明朝很多地方都亟待改善,需要一位賢明的皇帝振興大明王朝,而萬曆皇帝無疑是當時的最佳人選,被寄予厚望。

在萬曆執政的前十年,太后則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一系列改革措施,政府辦事效率大幅提高,經濟狀況大為改善,軍事面貌煥然一新,史稱“萬曆中興”。

張居正在萬曆的教育上面煞費苦心,萬曆也不孚眾望,在知識、能力和道德方面都進步顯著。在萬曆八年左右的時候,張居正說道:“聖志已定,聖德日新;朝廷之上,忠賢濟濟。以皇上之明聖,令諸臣得佐下風,以致昇平,保鴻業無難也”。在張居正看來,他已經完成了對皇帝的教育,皇帝可以親政了。

此後,雖然很多事情依然由張居正裁決,但他有意開始讓皇帝逐漸熟悉政務了。萬曆在這時也展現出了他賢明的一面,孝順父母、尊祖、好學、勤政、敬天、愛民、節約開支、聽取意見、親人和賢人,這是他最開始給朝臣們的印象。

而給大臣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1585年的祈雨,從上一年入冬之後,北京一帶就缺少雨水,第二年春夏之間情況就更加嚴重了。萬曆對此事也極為焦慮,在命令各個地方官求雨無效後,他決定親自向上天祈禱。為了表達這次祈雨的決心和誠意,他決定防止轎子馬車不用,步行至天壇圜丘。

整整十里之遙的長途步行對於現在很多的人來說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萬曆以虔誠的姿態邁著穩重的步伐,連在道路兩旁的百姓看到都無不為之感動。在祈雨完成之後,又堅決要陪百官步行回宮,當時是陽曆的5月16日,回到大明門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最炎熱的時候了。很多官員都熱的受不了了,但皇帝回去後還要到奉獻殿給列祖列宗彙報,之後還要參見完太后才能休息。

所有的人都記住了在那個炎熱的天氣,那個肥胖的身軀在烈日下求雨的場景。而不久後的一場甘霖,更被看作是皇帝虔誠之心感動上蒼的結果,這場驟雨下了一天一夜,一個堯舜賢君的形象在百官的心中開始紮根,“萬曆之治”彷彿就要在他在位時發生。

萬曆早期的勵精圖治,讓人很難將萬曆與之後的各種荒唐行為聯繫起來。但最後怎麼最後成了一代昏君了呢?

失敗的精英式教育

萬曆雖然貴為皇帝,但他並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無論是他想操練兵馬,還是立自己喜歡的女人鄭貴妃的孩子為儲君,都遭到大臣們的強烈反對。他既不能像正德皇帝那樣衝破傳統的束縛,又不能像嘉靖皇帝那樣擁有極強的政治手腕,最終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君臣對峙中敗下陣來,像一個孩子一樣不顧一切,採用消極逃避的方式來應對接下來的所有的事情。而萬曆的這種性格,在他早期的教育中實際上就已經埋下了苦果:

給孩子留下一定的空間和時間

他的母親慈聖皇太后,在萬曆父親還是裕王的時候,就以宮女的身份伺候在左右,因為生下神宗而被冊立為妃,但由於出生低微,難免經常落人口舌,古時母以子貴,所以萬曆的母親一直想好好培養萬曆從而讓母子得以顯貴。

他的老師張居正是一位治世能臣,通過一己之力,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作為一代權臣,他想要的是輔佐萬曆開創出空前盛世的局面,讓自己可以青史留名,而一位賢明的君主,就成了這條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環,教育年幼的萬曆皇帝也就成為自己輔政的首要任務。

愛之深,才責之切。皇帝每天五點不到就要起床,上完早朝後,開始學習經史、書法、歷史三項功課,學習完之後,授課老師可以休息一會,但萬曆還要在司禮監馮保的協助下,處理當天的政務。中午功課完畢之後,下午皇帝還要複習當天的學習內容,因為張居正第二天就要檢查。在這中間,還會有祭祀、典禮等各種活動,皇帝每天的行程都被排的滿滿的。

在休息的時候,皇帝也絲毫不能放鬆,因為皇帝要時時刻刻注意儀容,不能輕浮造次。這一點從皇帝的皇冠上就可以看的出來,古代皇帝在典禮上使用的皇冠是“冕”,前後兩端各綴珍珠十二串,形成“珠簾”,只要皇帝的步伐過大,這些珍珠就會來回晃動,目的就是提醒皇帝要時刻注意保持端莊的儀態,即使在休息的地方,也要保持正襟危坐,以免“失儀”。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學業沉重的萬曆很難得的喜愛上了書法,而且十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很深的造詣。張居正看到萬曆的書法進步神速也非常欣慰,但同時告訴他,像漢成帝、梁元帝、陳後主等都有極高的藝術造詣,但對蒼生並無裨益,君王應該學習的是治理天下的本事。最終,連唯一的愛好也被迫放棄了。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萬曆皇帝的書法


雖然他貴為皇帝,但終究只是一個孩子,這樣過於功利化的教育,讓他完全失去了自己生活的空間,時間也被安排滿滿的,整個學齡時期都在痛苦中度過的。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孩子,更加註重當下內心的感受,一般很難富有遠見。所以,在他親政之後,一直專寵鄭貴妃,縱情於享樂,也就是為了彌補自己年少時所缺失的那份快樂。

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 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

萬曆曾經想為他母親修理裝潢宮室以表示孝思,被張居正勸止。在張居正的提議之下,宮內各種鋪張浪費的項目都逐漸被廢止。連萬曆喜歡的美女和珠寶,也在張居正的勸諫下有所收斂,因為節儉是當皇帝必備的修養。

慈聖皇太后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本來準備用自己的私房錢修築娘娘廟,後來聽從了張居正的勸告,將這筆錢用來修築北京城外的橋樑。萬曆皇帝出疹子痊癒以後,太后本來打算設壇拜謝菩薩保佑,但也由於張居正的反對作罷。

這一切的主張無疑都很正確,但直到萬曆發現他原本敬重的張先生是一個言行不一的小人。隨著張居正的倒臺,越來越多的關於張居正的舉報紛至而來。他滿口勤儉,自己的私生活卻極其奢侈:

這位首輔坐的轎子要32個人抬著,內有臥室及客廳,還有小僮兩名在一旁伺候。他聚集了許多珠寶玩好和書畫名跡,還蓄養了許多絕色佳人。這一切都是他不讓萬曆做的事情,但張居正自己不僅做了,而且做的非常過分。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張居正的32人大轎


這十年來,他身居九五之尊,但被限制到沒有錢賞賜宮女,以致不得不記錄在冊子上等待有錢以後再兌現;他的外祖父因為收入不足,被迫拿公家物品牟利而被當眾責罰;他和母親用自己的錢修建廟宇都被制止。但是,這位節儉的倡導者、以聖賢自居的張居正,竟然如此口是心非的佔盡了實利。

這一切都讓年輕的皇帝對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原來張居正所教的倫理道德那一套都是用來應付世人的工具,甚至否定了之前所受教育中積極的一面。後來的大興土木、大肆斂財、鋪張浪費,都只不過是其這一心理層面的具體體現。

現在的很多家長也是如此,期望孩子不玩手機,自己卻天天抱著手機不放;希望孩子能夠努力學習,自己卻沉迷遊戲網劇不能自拔。當有一天孩子瞭解到你的“真面目”後,讓他如何接受你所教育他的一切呢?

不要過於壓制孩子

萬曆雖然貴為皇帝,但他受到的管束和教育也是最為嚴厲的。但是這種嚴厲也得有個限度,不過孩子犯了什麼過錯,記得給孩子留點面子。

有一次,萬曆在西城曲宴上醉酒後,命內侍唱新曲給他聽,內侍推辭說不會,明神宗便取劍要殺了他,幸虧左右加以勸解,割去內侍的頭髮並以此為樂。

第二天,李太后聽說此事,就將萬曆叫來,罰他長跪不起,當著他的面一一列舉他犯過的過錯,並嚇唬他說以後再如此不知檢點,就要廢掉他這個皇帝,萬曆哭著請求改過這事才算了結。並傳話給張居正讓他上疏諫言,幫助皇帝書寫罪己詔,罪己詔是供天下臣民查看的公開檢討書,對於一個年輕氣盛的皇帝而言面子往哪擱呢?

張居正也經常幹同樣的事情,在萬曆剛登基不久的時候,天上彗星劃過,光芒萬丈。張居正告訴萬曆這是天將降災的警告,讓萬曆趕緊檢討自己的思想、語言和行動,並加以改正,以消除上天的不快。連老天爺都對自己有意見了?嚇得小小年紀的萬曆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了,變得更加勤勉和努力了。

萬曆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長大的,時刻都有人提醒他哪裡做的不對,犯了任何的過失都會受到嚴厲的恐嚇和責罰。在戰戰兢兢的學習成長過程中,萬曆學會了很多有用的知識,但也直接造成了他優柔寡斷的性格,所以,在日後的政治生涯中,一旦遇到什麼激烈的反對,他就採取消極應對的方式,而不是積極的解決處理問題。

這在萬曆中後期體現的尤為明顯,萬曆雖然不上朝,但是並沒有宦官之亂,也沒有外戚干政,也沒有嚴嵩這樣的奸臣,朝內黨爭也有所控制,萬曆對於日軍攻打朝鮮、女真入侵和梃擊案都有反應,雖然忽略一般朝政,還是關心國家大事,並用很聰明的方式控制著朝局,他總是很巧妙的逃避他不願意面對的一切人和事情。

我們在教育中犯的最大的錯誤在於,過於嚴厲的懲罰孩子的過錯,卻不願意給他們成長的機會。

萬曆十歲開始登基,他和太后都非常依仗於張居正。在張居正的輔佐之下,北方的“虜患”已不再發生,東南的倭寇也已絕跡,最重要的國家的府庫也越來越充實了。所以,朝中上上下下的政務處理和人事任免等,都基本上由張居正做主。皇帝只需要根據張居正的擬票,做簡單的批覆就可以了。

因此,在萬曆最初的十年,權力實際上一直牢牢的掌控在張居正手上。但隨著皇帝年齡漸長,而且學習也頗有成效,張居正有意將大權逐漸交還到皇帝手上。但太后一直認為皇帝年紀尚淺,很多政務都不能裁決,讓張居正繼續輔政到皇帝三十歲。

三十歲,即使放到現在,也算不小的年紀了,更何況在古時,十五歲就算成年了。雖然國家大事不容有失,但作為皇帝而言,總是要有慢慢熟悉的過程,但太后一直把萬曆是當做孩子來看待。但這種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千方百計的呵護反而是對幼苗的溫柔式摧殘,在他的成長期,永遠沒有難倒他的問題,永遠不需要他為解難題而傷腦筋,因為他身邊隨時有人提供正確答案。然而,張居正也不可能一直不衰老,萬曆也不可能一直不長大。


《萬曆十五年》對待孩子越嚴越好?萬曆這個昏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直到張居正病逝,太后也很少參與政事,萬曆就離開了巢穴的小鳥,離開了呵護的幼苗,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萬曆最後怠政的三十年,就是對這種教育模式最好的“回報”。

像萬曆這樣的精英式教育,我們現在也極為常見,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基本上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像音樂之類的愛好都被當做是玩物喪志。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讓孩子獲得良好的成績,但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一旦掙脫了這種“精英式”教育的束縛,就經不住一點誘惑的抵擋,沉迷於遊戲或色情無法自拔。要麼遇到一點挫折,就會採用消極逃避的方式應對;要麼就逆反叛逆,好的壞的再也聽不進去,為了懲罰那個曾讓他不快樂的教育方法,卻無意間毀掉了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