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因一句谶语杀了带有武字的人,为什么只有武则天逃过一劫?

杂话历史


这是一个最大的谎言。

李世民如果真的知道后宫有个跟武有关系的人会篡夺大唐江山,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把整个后宫的女人都杀光,根本不会留下活口,因为他连自己的哥哥弟弟都杀,还把哥哥弟弟的儿子们都杀光了,可谓心狠手辣六亲不认,何在乎后宫区区几个女人。



至于李淳风说的,现在不杀祸害小,杀了以后祸害大,这就纯粹是扯淡了。放着眼前的祸害不杀,反而要留她到以后惑乱大唐江山,给你是李世民,你信这种鬼话吗?除非脑残片吃多了。



所以可能的事实是,当时根本没有女武乱唐这种谶语,即使有,也怀疑不到后宫这帮女人身上。李世民杀了李君羡是因为他应了谶语,小名红娘子,还是武卫将军,至于武则天,根本八竿子打不着。所有的故事都是后人脑补的。


唐风宋月


所谓“当有女武王者”的谶言,就是个编造的政治谎言,历史上从来没发生过,是有人为了个人的政治目的,后编造,硬“插播”进历史,用来糊弄老百姓和后人的。为了让谣言更像真的,整个故事情节编造很“庞杂”,故事移花接木,以假乱真。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漏洞一点不难看出。

“女武王者”谶言害死“五娘子”

天上蹦出个“五娘子”

大唐贞观二十二年的某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宴请追随他打天下的武将们,席间君臣欢愉畅饮。酒酣耳热之际,众人玩起行酒令,不过这次酒令比较特殊:每个人说出自己的乳名,谁的乳名好就赏酒一杯。

也不知道是谁出的这么个馊主意,让一个人倒了血霉。这个倒霉蛋叫李君羡,当他说出自己的乳名时,众人笑得前仰后合——五娘子!

一个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叫“五娘子”,真是笑死人不偿命。如果李君羡说出乳名的时候,再翘起兰花指,这场景正好匹配君臣同乐的气氛。果然,李世民都笑出了眼泪,他说:“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也就在那一刹那间,李世民的笑容慢慢僵住了:李君羡,官职左武卫将军、封号武连县公、属县武安县、守卫玄武门,现在蹦出个“武(五)娘子”,他与“武”字渊源颇深呐!

原来,李世民突然想到了一个让他寝食难安的政治流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也就在这一年,太白星多次大白天现身,针对这个异常的天象,太史的解释是:“女主昌!”一个是天象,一个是谶言,都共同指向一个问题:大唐江山会被一个女人篡夺,这个女人可能姓武。

大师解“谶”

面对江山安危,李世民不敢怠慢,他召来大星象家李淳风进一步询证。李淳风说:

“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

首先李淳风很肯定地告诉李世民,这个将要篡夺江山的人肯定有。接着还描述了一下此人的特征:一此人就在宫中;二是陛下的亲属;三离篡权时间不到三十年。最后还给了李世民当头一棒:此人篡位后,会把李唐子孙几乎杀得干干净净!

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说,把所有怀疑对象全部杀光,可以吗?李淳风回答说:

“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雠。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

李淳风给出的回答是:杀不准、杀不完、杀不得!尽管有个大概推测,还不能准确断定是谁,你杀不准;如果把怀疑对象全杀了,太多了,你做不到,杀不完;既然是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为,你杀不得!

李淳风还给了李世民一个不能杀的理由:这个篡位之人三十年后篡位,已经老了,杀伐心弱了,陛下的子孙可能不会损失太惨。如果真杀了她,她再投胎,更年轻,又结下前仇,恐怕到那时候,陛下的子孙一个都留不下!

结果,李世民只好放弃了屠杀怀疑对象的计划,但这件事还是给李世民留下了一块心病。此刻,李君羡的一句“五娘子”,不由又勾起他的隐痛!

以前,他把目光都瞄准了武姓女子,现在看起来,这个“五娘子”恐怕才是真正的元凶,难怪李淳风说“杀不准”,隐藏得真够深呐!

“五娘子”之死

于是,李世民动手了。他先撤掉了李君羡左武卫将军的职务,调任华州刺史。解除了他的兵权,等于让李君羡成了没有牙齿的废虎。接着,李君羡做了一件事,让李世民结结实实地抓住了把柄。

华州这地方有个传统民俗,老百姓喜好修炼辟谷,都是大唐富裕过度闹的,闲着没事都想成仙。李君羡也受到了影响,他认识了一个叫员道信的布衣,此人号称精通辟谷术,并且通晓佛法,简直就是个半仙。李君羡对他深信不疑,成天追在员道信屁股后面请教修炼之术。当然,既然是修炼嘛,常常会躲在密室进行。

这件事被好事的御史发现了,一份弹劾书呈送于李世民的案前:李君羡勾结妖人,图谋不轨!

李世民一见大喜,正愁找不到理由办你呢!于是,李世民以勾结妖人图谋不轨的罪名,下旨处死了李君羡!可怜李君羡,因为乳名没起好,无缘无故地丢了性命!

但,李君羡的死,显然应验了李淳风的所谓“杀不准”,三十年后,武则天实际掌握了李唐皇权,四十二年后,武则天废唐睿宗李旦,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那则神奇的谶言真的实现了!

平反昭雪

武则天登基的第二年,李君羡的家人一封鸣冤状递交到了御案前。真相大白了,说明当年我们家老李就是你的替死鬼,你得给老李平反昭雪。武则天一想,也是,如果没有李君羡伸头替我挨了一刀,哪有我的今天。于是,她下旨为李君羡平反,并追复他的职位。

李君羡的死是个冤案无疑,毛主席当年读到这段历史时,曾经批注:“冤死一个李君羡,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君羡。”康熙说:“谶纬之说本不足据,如唐太宗以疑诛李君羡,既失为政之体而又无益于事,可为信谶者之戒。”

拨开疑点寻真相

冤屈,已经昭雪;名誉,已经恢复;福利,也已追复,看起来故事似乎要结束了,但有一个巨大的问号,始终在笔者的脑海里,这段故事真实吗?

第一个疑问:传出“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谶言的《秘记》真的存在吗?真的有这个记载吗?

《秘记》据说在西汉前就存在,它就像一条不见首尾的神龙,没人见过其真面貌,虽然史书中多次提到它,但具体内容被“阉割”了,哪儿有点谣言,就说出自《秘记》。一代明主李世民,会被这种毫无根据的东西左右吗?

假如《秘记》存在,且记录了这则谶言,那么大唐开国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不提这件事?这件事的严重性毋庸置疑,之前无人提及,似乎太不正常吧!再严重一点,杨广看到这本书了吗?那还能有大唐吗?

还有一个问题,史书对《秘记》中的这段话,引用的文字不一样。《旧唐书》说:“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新唐书》说:“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一般情况下,对如此重要的结论,引用一定要原文摘录,不能轻易改动一字,甚至标点符号都不能动,这是常识。为什么史书这么重要的文献,引用语却是不一样的说法?

笔者认为,所谓《秘记》就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做文章的幌子,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一个政治骗局而已,那个政治谶言从来就不存在!

第二个疑问:按照李淳风对怀疑对象的描述,找出可疑人真的很难吗?

李淳风真是神人,把嫌疑犯的特征描述得清清楚楚,还预测出篡位时间,但却又莫名其妙地告诉李世民,你找不到。真的很难找吗?真的需要大开杀戒吗?20至40岁,在宫里,与皇家亲属关系,姓武。就凭这几条,武则天哪儿藏身?逻辑不通嘛!

奇怪的是,放着武则天这么大个嫌疑犯,李世民看不着,偏偏揪着“五娘子”不放。让武则天和李君羡放一起,对照条款,但凡智商不缺都能得出正确判断。李君羡时年56岁,三十年后就是86岁,这么大岁数玩篡位,还能爬上龙椅不?不知道史书故意嘲讽李世民的智商,还是太小看我们读史人的智商,愣是把情节编成了李世民上当。

编故事的人为了让故事更具可信度,又屈尊李淳风当个临时演员。李淳风这样的大人物出场,虽然蒙住了看客,但他的发言却还是露出了马脚。弄不好李淳风在地下,要跟造谣者打名誉权官司。

第三个疑问:李世民为什么要调任“嫌疑犯”李君羡为华州刺史?

关于李君羡调任华州刺史,就是一个没头脑的举措。表面上看,从左武卫将军到华州刺史,似乎让李君羡离开了兵营,失去了造反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左武卫将军就在皇帝眼皮底下,而华州刺史却是一方大员,谁都能看得出来,哪一个更有利于李世民控制李君羡。

眼皮底下的李君羡,虽挂个将军衔,其实非战时状态下,他根本没有调兵权。而华州刺史李君羡,远离皇帝的控制中心,不更容易谋反吗?难道李世民真的是弱智?

所以,李君羡调任华州刺史,就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调动,跟“五娘子”无关。把这个正常调动,附会上“五娘子”,分明就是有人想混淆视听!

真凶浮现

那么究竟是谁,在故意制造谎言,以混淆视听的方式,玩弄后人的智商呢?武则天笑了:你们终于发现躲在历史暗门后面的朕了!

武则天一袭黄袍,端坐龙椅,面露得意地说:

让朕来告诉你们真相吧,这一切都是朕的绝世作品,朕就是那个欺骗了你们一千多年的大导演!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天下的臣民都相信,朕登上皇位,实乃天命所归,谁也改变不了,朕不是篡夺李家江山,乃是上天的安排!别不服气,结果就是大家都信了,连一千多年后的你们,也都懵里懵懂地跟着点头,除了这个叫“寻根拜祖”的家伙!

至于那些群众演员嘛,多的是,包括李君羡的家人都是,他们会帮朕提供各种证据。谶言这东西,只要你敢编,就有人敢信,不需要严丝合缝的证据链,因为人总是那样,面对云山雾罩的东西,往往失去基本辨析能力!哈哈,别生气,其实朕也不是首创者,历史上这样的事多了去了。

至于他们为什么要帮我,更简单了,朕左手有刀,右手有糖,你猜他们会选哪一个?包括李淳风,还想跟朕打官司,他也不想想,要不是朕的这出戏,让他客串一下,他能有那么大名气?朕还没跟他要包装费呢!

最后一个问题,朕的公爹,哦,不,前夫......咳咳......李世民,他为什么杀李君羡?说实话朕也不知道,那时候朕还只是个才人,沾不上这些事。听说就是因为他跟那个妖人玩得太出格,被仇家摆了一刀,死得确实有些冤,只是他一点没想到,自己死后的事那么精彩!

好了,朕困了,你们好好读历史吧,里面玄机大着哩!


寻根拜祖


关于题主所说的这条谶语,在《旧唐书·李淳风传》也有记载: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字面意思么就是唐朝传到第三代皇帝后就会有个“女主武王”来取代他们成为新的天下之主。

唐太宗为了防止谶语的发生,便打算把一切跟谶语有关的可疑之人斩尽杀绝。第一个躺枪的是担任左武卫将军、小名五娘子的武连县公李君羡。《资治通鉴》中记载:“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官称封邑皆有“武”字,深恶之,后出为华州刺史。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壬辰,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在杀了李君羡之后,唐太宗又杀死了一大批无辜的将军和大臣。当时的太史令李淳风见事态越发严重,于心不忍,就在唐太宗让其解谶时劝说道“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上天安排好的,该发生的事情迟早要发生,如果您强行改变天意,会有更大的灾难降临在您的子孙身上。”《旧唐书·李淳风传》记载载:“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雠。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按照李淳风的意思,既然天意不可违,不如顺应天命,起码能保证李家血脉延续。传言太宗听了李淳风的话后便放下了关于谶语之事。当然,真实情况是如何的我们不得而知。

个人觉得武则天能逃过此劫,首先是因为她不是首要的怀疑目标。谶语在当时给出的范围过于宽泛,“女主武王”这几个字可以代表非常多的涵义,只是我们现在是知道之后称帝的是武则天,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才觉得谶语很好解释,就是指的她而已。当时,唐太宗也曾经怀疑到武则天的身上,不过因为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女人当皇帝的先例,所以就打消了杀死武媚娘的念头。不过之后唐太宗对武则天也是多了一些戒心,限制了她的地位和权势的。

其次就是武则天比较聪明,她在知道了谶语之事后便主动表示自己会在李世民死后削发出家,天天烧香拜佛,为李唐皇室祈福。于是李世民也如她所愿,让她出了宫,去感业寺为尼。就这样她就逃过了一劫。

最后就是李淳风的话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李世民觉得胡乱杀人也不是个办法,然后把这回事就暂时放下了。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熊喵君的历史世界


其实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根本就不高,这样的桥段能流传下来,可能是在武则天倒台之后,有善于编排剧本的人,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杜撰出来的。天下姓氏之多其他姓氏都没事,就偏偏把武姓之人怀疑了?而且还怀疑的那么准?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的多了才会有这些杂七杂八的猜忌,而皇帝所能猜忌的大多都是一些功高震主的权臣武将,而且都是每天经常见在身边晃悠的人,而武则天全部不具备这些主要要件。


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姿色出众的武则天,偶然间被唐太宗发现,加上武则天又是唐太宗故人之女,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才被招入宫中。但武则天入宫之后,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特殊照顾,可以说武则天在唐太宗的众多女人中并不出众,这一点可以从武则天入宫后的身份和女官等级一直没变化体现出来。还有就是一直到到唐太宗死,武则天都没有为唐太宗诞下龙种。古时候皇帝的女人都是母以子贵,连孩子都没有的武则天,身份地位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这样不得宠又没有势力的武则天,当时应该早已经被唐太宗淡忘了。


唐太宗又不是神机妙算的神仙,怎会怀疑起当时不显山不漏水的武则天,至于“女主武王”的传言,如果历史上真的有这样明显传言,而且还传到了唐太宗的耳里,我想唐太宗绝对不会放过武则天。还有就是非常有才的李淳风“武代李兴”一说,咱们不否定李淳风的才能,李淳风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不简单的人物,用博学多才这个词已经不足以概括李淳风的才学了。但“武代李兴”的预言出自李淳风之口一说,主要是停留在民间传言方面,所以它的真实性确实不高。


历史上也没有确切的记载唐太宗专门诛杀过武姓之人,再说了武则天最后也没有把天下独霸给她武家,武则天死后唐朝的江山还是姓李的。唐太宗这种玄幻的杀武姓人事件,主要是后人在崇尚封建迷信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就好像现在标注着“这不是历史”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一样,只不过是茶余饭后杂谈之类的消遣罢了!


追记历史


没办法,这是天要灭唐,老天注定的,老天爷的儿子(天子)能改变吗?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因一句谶语杀人之事,很多史料都有记载,诸如《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类正史,以及《朝野佥载》、《定命录》等野史笔记。不过在正史中,都说李世民领会错了谶语的意思,误杀了唐初名将李君羡;野史则不然。

早在贞观初年,就有官员发现“太白星频繁在白昼出现”,向李世民汇报说这是凶兆,将来必有“女主兴起”,而且民间也有流言说“会有姓武的女主当国”。

唐初名将李君羡,小名“五娘子”,曾担任“左武卫将军”,封“武连县公”,负责“玄武门”宿卫,李世民听了上述谣言后,对这个与“武”字有不解之缘的李君羡起了疑心。

李世民不相信真有女人能当皇帝,所以就把有女子外号的李君羡当成了嫌疑对象,而李君羡也很倒霉,碰巧御史们出来弹劾他,说他跟江湖妖僧勾结密谋,意图不轨。

这下可坐实了李君羡的嫌疑,李世民大笔一挥,下诏斩了李君羡。

可过了没多久,民间关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谣言非但不减,反而愈演愈烈。恰在此时,唐朝著名术士李淳风入宫,李世民就抓紧向他求教,让他给算一算。

李淳风与袁天罡齐名,两人预言能力极强,曾合著《推背图》,推演了数千年之后的事情,被誉为中华第一预言奇书,破解这种谶语应该不在话下。

李淳风开门见山:“陛下,据臣推算,此兆已成。”

李世民不敢相信,质疑道:“这事靠谱吗?你再好好算算。”

李淳风正色答道:“后宫有天子之气,说明此女已生在陛下宫内。臣大胆推算,从今开始不到四十年内,此女将取李唐而代之,且将李唐子孙诛杀殆尽。”

李世民见李淳风说的严肃,大惊失色道:“是谁?快给朕算一下!”

李淳风摇头道:“此乃天命,不可违背。”

李世民心想,什么天命地命,朕就是天!我把她找出来杀掉行不行?于是把后宫女子全部集合起来,问李淳风如何如何。

李淳风只好回答:“此女就在队中。”

李世民命人将女子分为两队,再问。

李淳风摇头道:“陛下还是自己选择吧!”

李世民瞅了半天,也不知道是谁,心想此事关涉大唐国祚,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网,于是一挥手道:全都给我杀了!

李淳风赶忙阻止,说“陛下三思!据臣推算,四十年后,此女已经年老,人老了会变得仁慈,或许会对李氏子孙宽容些;如果现在把她杀了,她投胎再生,四十年后仍要取代李唐,届时正值盛年,杀伐气重,定将李氏子孙赶尽杀绝啊!”

李世民犹豫了,他思忖再三,听从了李淳风的劝告,此后再未提及。

上述记载出自笔记小说《朝野佥载》、《定命录》,原文如下:

太宗召宙人阅之,令百人为一队,问淳风。淳风云:“在某队中。”太宗又分为二队,淳风云:“在某队中,请陛下自拣择。”太宗不识,欲尽杀之。淳风谏:“不可。陛下若留,虽皇祚暂缺,而社稷延长。陛下若杀之,当变为男子,即损灭皇族无遗矣。”太宗遂止。

这件事情究竟是否靠谱?作者认为可信度基本为零,因为记载太过矛盾。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明确说谶语是“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女性、武姓两个因素关键都有了,而当时李世民后宫中符合两个因素者只有武则天一人,傻瓜都知道是谁了,为什么李世民竟然找不到怀疑对象,甚至去怀疑作为男人的李君羡呢?

所以说,这个谶语压根就是虚构的,而且不是当时虚构,而是后来虚构的。另外,但凡谶语都有很深的政治意图,虚构这个谶语很可能就是武则天本人。

武则天后来为了篡唐称帝,授意他人编造了各种祥瑞吉兆,向全国释放“她就是真龙天子”的信号,为自己称帝营造舆论氛围,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就是武则天称帝前,授意文人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她要用这个故事告诉大家:

“朕当皇帝是天命所定,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不敢违抗,你们就乖乖听话吧!”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说起武则天大家第一刻想到的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时即皇帝位位年龄最大(67岁)的人,她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武则天在她入宫之后的不久,因为一句谶语:“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为此杀了无数个和“武”字有关的人,唯独武则天躲过了一劫。

那么武则天是如果逃过这一劫的呢?

“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我们现在看来这句话应该是很好理解直接指的就是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只是当时武则天还只是宫里面一个小小的才人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再加上男权主义的社会没有女人做皇帝的先例自唐也没有人联想到武则天身上。

唐太宗宁愿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于是将宫中和朝堂之上姓武的、跟“武”字沾边的全都斩杀,这些人都成了武则天的“替死鬼”。而武则天此时是唐太宗后宫的才人,而且姓“武”按道理说武则天应该是要被唐太宗斩杀的,可是命不绝他,这个时候出了个最冤的“替死鬼”,也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助攻,武则天才逃过这一劫的,那么他是谁呢?


他就是唐朝武连县公李君羡

虽然唐太宗把朝堂之上姓“武”的人都斩尽杀绝了,可他心里还是放不下一直压在唐太宗心里,直到有一次唐太宗在宫里宴请他的老部下们,玩到兴起唐太宗就玩起了酒令让所有人报小名。这个时候,李君羡报出自己小名“五娘”,唐太宗心里“咯噔”一下,这个李君羡小名“五娘”、任“左武卫将军”、封“武连县公”、负责“玄武门”宿卫,所以认定李君羡就是他要找的将来会夺取李唐天下的那个人。

于是便找了个机会先将李君羡给外放,然后找了个机会将李君羡给斩杀了。


再杀了李君羡后唐太宗还是不放心,于是招来了李淳风,李淳风说道:王者不死,此乃天命,天命不可违。王有真命的人,你是除不掉他的,只能滥杀无辜,枉害许多的生灵。

于是唐太宗听了李淳风的话就也就没有在继续下去了,武则天也因此躲过了一劫,不过李君羡和之前被斩杀的那些姓“武”之类就可怜了,都成了武则天的“替死鬼”!!!对此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哦。


像素说



首先,唐太宗杀的带有武字的人,在当时都是具有一定实力、存在威胁、值得怀疑的人。武则天当时还小,不具备足够的实力,没有形成威胁,所以逃过一劫。

其次,在武则天之前,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女皇帝,所以虽然唐太宗杀了很多带有武字的人,但当时武则天一介女流,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以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把一个弱女子放在心上,所以武则天逃过此劫。

最重要的是,能够成为皇帝的人,必定是具有大智大勇的非凡之人,特别是武则天,作为一名女性,能够成此大业。武则天肯定有不同凡响的才智,卓尔不凡的见识,所以她能够保全自己,逃过唐太宗杀带武字之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花开花落缓行客


真是天子怎能随便人为除掉?从这个故事来说,确实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