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與林彪三次交手,均處上風!被我軍生擒,不知對手是誰

粟裕、林彪和杜聿明都是戰爭時期難得的軍事人才,雙方的軍事造詣都深受領導倚重。

杜聿明與林彪三次交手,均處上風!被我軍生擒,不知對手是誰

杜聿明,網絡圖

杜聿明作為國民黨重點培養的將才,有幸和粟裕、林彪都交手,但結果卻不盡相同。

1942年,杜聿明就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遠赴緬甸抗日戰場,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受了沉重打擊。杜聿明也受到了很好的磨礪。

杜聿明與林彪三次交手,均處上風!被我軍生擒,不知對手是誰

杜聿明和蔣介石,網絡圖

1945年11月,杜聿明抵達秦皇島,主力還在開進之中,只能指揮先期到達的13軍和52軍,不久總攻山海關。

林彪早一步進入東北,剛剛接手數十萬的大兵團,一時難以適應,被杜聿明連下山海關、四平、長春等地。迫使林彪"千里大撤退"。

杜聿明與林彪三次交手,均處上風!被我軍生擒,不知對手是誰

林彪在前線指揮,網絡圖

被逼無奈,林彪只能請求放棄哈爾濱。

然而,局勢卻發生了變化。

關內戰火紛飛,調往東北的軍隊被死死拖住,無法支援。杜聿明只能主動停下攻勢。東北聯軍獲得了極為寶貴的4個月休整時間,林彪也才得以緩過氣來,總結經驗教訓,期待重生。

杜聿明與林彪三次交手,均處上風!被我軍生擒,不知對手是誰

杜聿明林彪大戰東北,網絡圖

隨後雙方再次較量,鬥智鬥勇,最終於四平之戰中,林彪再次撤退。所幸"吉人天相",杜聿明因病離開東北。林杜之戰的故事也到了盡頭。

杜聿明走後,總參謀長擔任總指揮,結果全線潰敗,無法挽回,杜聿明大病初癒,受命佈置撤退任務,又採用聲東擊西的計策,營救被困將士。撤退任務成功組織。

杜聿明與林彪三次交手,均處上風!被我軍生擒,不知對手是誰

林彪部署作戰方案,網絡圖

三次交手,林彪三次處於下風,當然如果等過幾年林彪熟悉大兵團戰略指揮時,勝負猶未可知。

杜聿明被送到淮海戰場後,想故技重施,但是卻再未得逞。

杜聿明與林彪三次交手,均處上風!被我軍生擒,不知對手是誰

淮海戰場油畫,網絡圖

1948年11月,杜聿明奉命撤出徐州時,也慣用聲東擊西的伎倆,還對下屬自吹:"預料這次撤退是成功的,兵貴神速,這次撤退正在他們大戰後的間歇中,以退為守,以救出黃維兵團為目的。"

對手粟裕已經是聲名顯赫的戰術指揮家,只是平時都是身兼副職,所以杜聿明很少知道他。

杜聿明與林彪三次交手,均處上風!被我軍生擒,不知對手是誰

杜聿明,網絡圖

杜聿明馬失前蹄。不僅自己的戰術指揮沒有成功,還沒有逃出粟裕的"算計"。不僅未能救出還在困境中苦苦支撐的黃維兵團,還將自己陷入了華東野戰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帶親隨十餘人,冒充華東野戰軍押送俘虜,想要趁亂逃跑,結果被華野的後方人員識破而被俘虜。

杜聿明與林彪三次交手,均處上風!被我軍生擒,不知對手是誰

粟裕在前線指揮,網絡圖

偷雞不成蝕把米,趁亂逃脫反被擒。杜聿明成了中共公佈的43名戰犯中唯一被生擒的將領。杜聿明還是在被捕很久才知道自己的對手是粟裕,而不是自己之前認為的陳毅,一時語塞。

回首兩次戰役戰術指揮,我輩不敢妄加評論,他們雙方陣營不同,條件不同,但是我們也當明白,粟裕的成功絕非偶然,離不開萬千革命者的辛苦耕耘與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