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海拉尔1936年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你

内蒙古海拉尔1936年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你

工匠在寺庙给石板描绘底稿

内蒙古海拉尔1936年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你

海拉尔全景

内蒙古海拉尔1936年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你

海拉尔泥泞的街道

内蒙古海拉尔1936年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你

居民家晾晒的皮张

内蒙古海拉尔1936年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你

草原上的牛群

内蒙古海拉尔1936年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你

牧民准备支起蒙古包

内蒙古海拉尔1936年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你

居民点的蒙古包

内蒙古海拉尔1936年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你

寺庙前祭拜的牧民

内蒙古海拉尔1936年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你

寺庙

海拉尔,原称“海兰儿”,以海拉尔(海兰儿)河得名。海拉尔鄂温克语,意为“野韭菜”。一说为“流下的水”。海拉尔地区秦以前为东胡之地,后为匈奴驻地。

清初,属黑龙江将军辖区,为乌拉特蒙古部落的游牧地。清雍正十年(1732年)从布特哈地区迁3796名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壮丁和家属,编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五十佐,驻牧呼仑贝尔。

1734年在今正阳街一带建城,因其地居呼伦湖和贝尔湖附近,取名“呼伦贝尔城”,后简称“呼伦城”。先后为呼伦贝尔总管、呼伦贝尔副都统和呼伦兵备道、呼伦直隶厅驻地。清末,民间以城在海拉尔河附近,故称之为海拉尔城。1902年后铁路两侧归东省铁路管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