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些主流相声团体很少进行商演?

米小粥粥粥


现在的情况就是没有号召力,卖不出票,哪个演出商愿意赔钱组织商演?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有的人压根不会说相声,进入体制了就是拿工资混日子,有的人相声之前还是不错的,但是那些年相声的没落以及体制的原因也让他们在现在这种市场情况下没有能力商演了。

有人拿侯宝林时期和八十年代的走穴说事就是睁眼说瞎话,不是弱智就是坏,五六十年代没经历过,但是那时候的社会环境只能是政府组织,至于说出国演出,那就是文化交流。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老百姓急需接触各种文艺形式,所以走穴盛行起来,演员们各地跑场,参与大型演出,但是受欢迎的是歌曲演员,相声演员只是参与其中,一群人凑齐一场商演,没有一场演出是打着相声商演组织的,为什么说拿走穴说事的人不是傻就是坏呢?这么多年了,在德云社商演之前,为什么歌手依然可以搞大型商演,相声演员跑哪去了?就是综合类的大型演出都不带他们玩了,当然有转型好的,像冯巩那时候的电影就很喜欢看。

现在的市场环境,每一个相声都希望能有商演的机会,甚至是个人专场商演,这是能力的体现,也是提高收入最直接的办法。

借老郭一句话:观众连五毛钱都舍不得买票看你,还谈什么艺术。


记忆深处94


什么叫“主流”?什么是“末流”?难道由国家花钱养着,什么事也不干,就是主流?天天赶场,为观众演出,靠门票吃饭,就是末流?真不知道你这个“流”是如何分出来的?

“主流”相声为什么很少商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用商演。“主流”相声团队和演员,都由国家养着,完成政府下达的宣传演出任务就万事大吉了。大量的时间可以通过各种公,私渠道赚外快。

二是不敢商演,没法商演。“主流相声”,除了公益演出,是没法售票商演的,主要是观众不会掏钱买票看他们的演出。没有票房就得亏本陪钱💰,谁愿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傻事?

为什么呢?曲协老领导姜昆,主张把相声弄成歌颂正能量的艺术,请问他做过一场商演吗?相声本来就是讽刺和批判艺术,必须说学逗唱,嘻笑怒骂俱全才有观众缘。相声剔除了这些东西,能给观众看什么?让人家花钱买你说教,接受你的教育?如果商演,不饿死才怪呢!


九十度水215257285


首先想要举办商演,最基本的一条是要有东西给观众听,而且是喜欢听的。愿不愿意听,能不能有市场是一回事,有没有东西是另一回事。好比说我开了个饭店,来了满堂的客人,结果我连凉带热凑不齐四道菜八个碗,先不说味道,这场面就够掀桌子了。

为什么主流相声界很少商演?

第一、主流相声演员丧失了观众基础。无论他们能力有多大,首先自己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在信息时代,很多事情一手遮天的情况是瞒不住了。首先在吃瓜群众眼中,主流总是借着自己有话语权攻击非主流,标榜自己高雅,评论对方节目三俗,评论看着德云社演出的观众低俗,这不是把观众往对立面上推吗?

主流的领导把一些跟郭德纲作对的人纷纷网罗进曲协,又让外界产生一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论调;德云社接二连三的被人背后下阴手搞事,刺激了观众的正义感;德云社的演员的能力和表演的节目还真不错;种种原因使得观众和主流站在了对立面。

第二、主流相声演员多数基本功不行。从姜昆到苗阜可以算是曲协的王炸吧,他们都连报菜名都说不全,更何谈一些传统戏曲艺术了。不是他们没能力去学,是他们不屑去学,主观上就不想学,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半路出家,大多都只是会点嘴皮子功夫,拿着工资不求上进。

而后期招进的那些人,有的品行不行,有的道行不够,只会黑郭德纲蹭流量。这些人虽然进了曲协,可能挑大梁的台柱子一个都没。去农村到国外搞个慰问演出还凑合,真开商演了,要不没人买票,要不被人哄下台去。
第三主流演员跟着国字号走东奔西,缺乏团队运作能力,毕竟开商演需要很多后台支撑,他们没人会去运作这些。那些主流大佬以前一直发声相声商演是不对的,他们拉不下脸也去商演,而那些小弟出面,票房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合作伙伴看到官字号退避三舍,不怎么想和主流打交道。
第四主流相声演员表演的内容限制了票房。毕竟说教性质的表演和红歌类相声普通群众并不喜欢。这好比某些歌星演唱会门票一票难求,如果仅仅红歌比赛就只有机关干部和社区大妈去看了。
其实答案在郭德纲和张文顺先生的《论相声五十年之怪状》中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马上封侯168


作为一个民营票务公司的前员工,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是真是假各位看客自己斟酌。

某年某月某一天,部门主管找到我,让我上架一个项目,有海报有内容简介有时间地点有角儿有票价。我在电脑后台把所有信息录入以后,主管审核后,我就发不到网站上。

到了第二天,主管就告诉我,立刻把所有门票打印出来,按票价和区域分开然后给他。于是我用了差不多六个小时才操作完,因为整个演出场馆一共有十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开打,打完后一张张剪好叠放整齐,之后让主管验收。主管像点钞票一样一张张数,并且看票面信息有没有错误,然后放包里走了。

这场演出是京剧巡演,比较有名的《苏三起解》,当时就在我们这边一个大剧院上演。票一张卖不出去,最后全部打出来主管拿走,应该是拿去派送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有演出项目,只要对外公开售票的,都会在我把项目上架以后,联系总部进行各个渠道推广,然后我去做一些视频软文之类的推广内容发送,微博贴吧博客豆瓣(当时还没有头条和B站)这些都要发布软广告。

但这种项目只需要挂上去,然后就直接下架出票。也就是说,这是正式的商演,并且跟票务公司合作的项目,但只需要走个流程,然后就直接送票,至于演出方怎么赢利我们不管,因为我们只需要收成本费就可以了。


这种项目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一般是在中小剧场演出,而且绝对是卖不出去票的演出,但商演的所有元素应有尽有,也有纸质海报,各种宣发文案,演员剧照等。更重要的,这种项目最害怕的事情,是万一有人无意中买了票,也是必须联系买家退票,因为人家只是挂在网站上做个样子,然后所有门票都是要拿去送给指定人员的,如果有用户不小心买了,那算是事故需要安排退票。


人家本来就不是给外界看的,而且这种项目只要走完流程,都可以保证全额报销而且还有的赚,票务公司只是帮着走过场而已。


故事讲完了,另外给大家扫个盲,之前有人发过一些某社团商演的送票,上面印着“赠票请勿出售”,这个在票务系统里面是绝对打不出来的,内行人扫一眼就知道是P的。因为入场门票只需要验证二维码和票根就可以了,哪怕门票都是赠票,也不需要多此一举打印这句话在上面。至少我操作过很多全部赠票的项目,从没有人让我在上面加印这种废话,这就有点像在给谁谁谁送红包,在每张人民币上写着“好处费请勿流通”一样,实在傻透了。

综上,主流相声团体不是没有商演,而是随时随地都有商演的项目,并且都有可以保证全部售空,因为人家不指着商演挣钱,但这种商演又确实能挣钱,就这么简单。


咸鱼茶馆


第一,相声没有主流和非主流一说,不要再人云亦云了,显得丢人。

第二,那些体制内团体每年的日常演出任务都有不少,这些由于问问题的人选择性失明所以看不到。

第三,商演这种形式在相声历史上不新鲜,早在五十年代侯宝林他们就曾组织过大型演出,而且场场爆满。在八九十年代时,由于管的不严,很多相声演员也都出去走穴,像杨振华走到哪儿哪儿爆满。石小杰个人的笑星晚会能连演一百多场,现场唱歌、互动、现挂非常多。可以这么说,现在有些相声演员的演出形式都是石小杰他们当年玩儿剩下的。

第四,体制内团体的大型演出遍及全国和海外,中央广播说唱团不论去美国、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也是一票难求。所谓海外演出也是人家玩儿剩下的。

第五,不论是体制内和非体制内的相声演员当年的演出票价都不低,三十年前的入门票价就是二十元,好座位是一百元。所以当年那些相声演员基本上都赚大了。很多演员早就身家丰厚,比如不太出名的李嘉存,资产都上亿了。比如铁路文工团的石富宽,有人十年前给他算过,当时他就有二三千万身家了。

所以,不要拿人家玩儿剩下的东西当做了不起的成就,不露脸


我就是个码字的



主流相声团体可以不用商演,他们一样有工资可以拿。

什么是主流相声演员?什么是非主流相声演员?在我看来观众喜欢的才是主流相声,观众不爱看的当然是非主流相声。或者说德云社郭德纲才是真正主流,姜昆、苗阜才应该是非主流。现在的情况是那些拿着固定工资、整天无所事事、只会到处开会、一段相声到底的演员成了主流;那些每天创作相声、天天表演相声、注重传承相声、着力发展相声的到成了非主流。


为什么非主流的相声演员,整天在为着相声的事忙碌,而主流的相声团体几乎不用商演呢?因为他们不必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不用整天忙碌依然有工资可以拿。能够坐享其成,何必四处奔波呢!


主流相声团体当然不去商演,他们商演根本卖不出票去。

郭德纲说的一句话,“商演是衡量相声演员成功与否的标准”,我是非常赞同的。商演成功,证明观众真心喜欢你的相声,哪怕是花钱去看也是非常乐意的。归根到底,还是证明你的相声好听,有意思!


而反观现在的所谓主流相声演员,只会在一些大型晚会应景,哪有一段相声是搞笑的。确实,他们的相声真真的够高雅,没有丝毫的俗的东西在里面,已经完全脱离了低级趣味。但也把相声的笑点也去掉了。

“相声不好笑了,这就太好笑了”,这句话居然真的成真了。主流的相声就是这样,这样的相声去商演,主办方必然陪的底朝天。试问,谁会花钱去看一段毫无笑点的相声,并且还要接受普通政治课一样的主流教育。


主流相声团体肯定不会商演,他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忙!

主流相声身上的担子还是很重的,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他们要坚持“反三俗”,说实话提倡“反三俗”我不反对,但不能为了打压同行而“反三俗”,更不能过度的解读“反三俗”。

他们要四处慰问演出,这已经是他们最后的阵地了,是可以提现他们价值的最后方式,当然要坚持住。而且慰问演出嘛,本身就是带着“光环”前去,观众对他们的期待相对低一些,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他们要忙着开会,现在主流相声界最多的工作就是开会,需要将一群相声人集中起来,表一表决心,批一批同行。我真的搞不太懂,一群说相声的不去研究相声,却整天开研讨会,到底有什么意义。有点像郭德纲的相声里说的那样,是不是还要出国考察一下,学习一下西方的先进经验呀?

其实,完全可以不必分什么主流与非主流,观众心中自有评判。作为相声演员,还是把相声说好才是硬道理!


雨天论娱乐


那帮披着主流相声的外皮,只会拍马屁滿嘴高.大、上的小人,如果商演,观众不笑自己傻笑,票都卖不出去,只能喝西北风。对于德云社商演一票难求、高朋滿座,就是眼红,恨的牙根痛。


用户3163638908845


听相声能听出优越感,只此德云社粉丝一家。



又是一个商演为王的偏激话题,为什么那些主流相声团体很少进行商演?


郭德纲自己说过,他是非主流演员。


可郭德纲也说过相声哪有什么主流什么非主流,师父侯耀文是主流,教出自己这么个非主流,根本没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无非是体制内体制外的区别。

你们听相声都听半段么?


郭德纲当年舞台上调侃出个主流和非主流相声,部分粉丝当做尚方宝剑,动不动就说主流非主流,跟德云社关系好的就是非主流,跟德云社不合的就是主流


你看看网上老前辈们相声视频上边弹幕,底下评论,什么不如郭德纲说得好,什么主流相声不行,你要夸一句《虎口遐想》说的好,一大批粉丝立马给你扣上不懂相声的帽子,然后听他们科普商演理论。


连流量明星粉丝都知道不在别人明星那带自己偶像名字去比较,跌份儿,一些德云男孩女孩怎么不懂?


当年郭德纲属于弱势,你们粉丝说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现在德云社粉丝无比壮大,你们又不允许别的弱小声音出现,说商演是标准,大多数观众都喜欢的就是好的,他们主流演员不会说相声。


不讲理啊!

按照各位的逻辑


当年各种英语补习培训班盛行,日进斗金,赚钱无比,你们初中高中的英语老师,为什么不开的培训班赚钱,是怕讲的不如他们好招不到学生么?

招生是检验英语教的好不好的唯一标准,你不敢开演讲班巡演就是教的不好


大学里边,各种音乐系表演系老师,你们怎么不质疑一下为什么这些人不出出道当歌手,当演员,能不能演出是检验自己有没有实力的标准


不敢出来开演唱会,不敢当演员拍戏,肯定是你水平不行。



有意思么?


体制内体制外都是合理存在的。


体制内没时间去四处开商演卖门票拉观众,不能用商演上座率来为自己添砖加瓦,同样,体制外的小剧团也不可能花大半年功夫专门农村或者部队量身创作出合适的段子免费去表演,不能去偏远山区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宣传节目。

商人逐利,德云社必定是以赚钱为目的发展和宣传,而精神文明建设则需要体制内的演员来完成,他们的相声必定是符合社会价值观和适合精神文明,他们创作的符合商演吸引观众的相声确实不多,影响力自然也不大,就这点,被你们拿出来攻击,太过分了。



但各凭本事吃饭,可以评价相声好与坏,人身攻击就一点意思没有。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相声也可以不用卖萌耍贱,相声也可以不用挤兑同行,相声也可以不用屎尿屁来当笑料,体制内也有相声说的好的演员。


娱乐圈本身就是娱乐平台,人人心中有个善恶,非要用的你的想法强加别人,太没意思。


四斤


没必要呀!商演需要付出风险代价的!地位、待遇都有了,为什么要为难自己呢?又不需要证明什么!安逸巴适得很呢!如果、假如去商演,没什么人买票怎么办?真有捧场的买票去了,发现相声不可乐怎么办?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如近期老郭相声里说的:既然都进门了,水平都在入门状态,谁也别再往上爬了,谁也别笑话谁,突然有一个破坏了潜规则,自己爬到了上边去了,肯定其他所有的人会同仇敌忾,自觉地站在一起,共同想办法把他拉下来!

在行业领域里找不出办法来,就从道德上弄他,肯定好使!


道法自然之悟道


谁听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