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長城除了防禦,還有什麼作用?有一點讓明朝和清朝“鬱悶”

細數五千載風雨春秋,尋望千萬裡光陰長路,掀開塵封的歷史讓當年迷霧今朝開,揭去神秘的面紗讓古今豪傑為君來。

說起華夏的歷史,源遠流長,經歷過無數的朝代變遷,歷史書上記住了很多帝王將相,而像西安、洛陽等古城也留下了深刻的歷史烙印,而要說歷史上的人留下的最出名的建築,恐怕就是萬里長城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關於長城的趣事。

古代修長城除了防禦,還有什麼作用?有一點讓明朝和清朝“鬱悶”

長城,作為我國最經典的古建築之一,每年都能引來大量的人前來旅遊觀光,大家都會認為他是古時候防止遊牧民族建設的壁壘,起了到堅強的防禦作用,尤其是騎兵,任由你再驍勇善戰,對於偉岸的萬里長城的防禦功能也是無能無力。當然古代人修建長城可不單單只是為了防禦,還有一項被大家忽略的作用,一起去看看吧!

古代修長城除了防禦,還有什麼作用?有一點讓明朝和清朝“鬱悶”

長城的作用除了直觀的 防禦功能,還有就是經濟封鎖了。在古代歷史上,遊牧民族經常毀掉邊牆闖進來,這在歷史上非常多見,如果只從軍事防禦上分析,從成本能方面來看肯定是不能成立的,所以修建長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遊牧民族的經濟進行隔離。

古代修長城除了防禦,還有什麼作用?有一點讓明朝和清朝“鬱悶”

長城本事屬於重構經濟,通過把所有的貿易渠道全部隔斷,只留下特定的幾個點來壟斷貿易通道,這樣來說就是對塞外經濟的巨大打擊,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來,長城是經受不住遊牧大軍的強攻的,但是阻擋尋常老百姓絕對沒問題,只要能夠控制自己的商人自由進出,就能進一步進行貿易壟斷。長城的關隘就是關鍵點,它是控制整個國家外貿商業流動的總閘門,關閉了關隘,就徹底地杜絕了民間的自由貿易。

古代修長城除了防禦,還有什麼作用?有一點讓明朝和清朝“鬱悶”

明朝就曾經對後金進行經濟封鎖,努爾哈赤晚期,遼東地區米價、棉布、綾羅綢緞都有了飆升,也曾採用這一方式讓努爾哈爾的清朝以及後期的明朝都相當的“鬱悶”,雙方的貿易都損失嚴重,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經濟戰這麼重要的緣故,細想一下就知道了,畢竟草原上的馬匹、皮草在中原變得稀缺無比,而中原的茶葉、綿綢也進不到草原上,綜合算下來,兩敗俱傷吧。

古代修長城除了防禦,還有什麼作用?有一點讓明朝和清朝“鬱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