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现役小口径班机,哪个更适合大规模战争和恶劣的战争环境?

威武中国人


RPK74M、QBB95、M249 SAW,是时候谈谈这个三小口径班机了,一堆95黑估摸也在路上了。

网上现在很多半吊子都喜欢说,M249的200发弹链好,泼水保平安。但作为机枪,火力真的是唯一指标么?咱们得把问题拆开来看。


其实咱们可以把现在班用机枪分成两块来看,一批是以FN minimi为主的“轻量化”小口径机枪为代表的,另一批是以95班/ RPK/L86等“重量级”步枪为主,在兵工辞典中,将后者称之为“突击机枪”

按照顺序,我先谈RPK。咱们知道苏联在战后最先下班的机枪是RPD,也就是后来咱们的56班,它属“轻量化”机枪,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但采用弹链供弹,效用上更强调火力。但随着苏联军事思路的改变,他们认为以后的战争都是大纵深的机械化作战,步兵进攻时一定是伴随着装甲车辆。这种时候重火力由车载武器提供,而单兵并不需要过于强调火力,只是在下车或者巷战时,班用机枪能提供一定火力支援就行。因此班用机枪的设计理念强调轻量、易快速部署、与制式步枪通用度高,甚至供弹具都只是40发的长弹匣而已。

所以后来RPK挤掉了PRD,成为了苏军班用机枪。这种理念同样贯彻到RPK74、RPK74M、RPK16。

再看美军这边,当年他们在越战的时候并没有专门的班用机枪。毕竟丛林近距离作战时交火时间很快,也不需要机枪的远距离压制特性,因此人手一把M16A1就够用了。

但越战打完之后,美军将重心转移到了中东和巴尔干,而这种地方地形开阔,美军认为这种环境需要高弹容机枪持续压制、辅以曳光弹指示目标。

另一方面美军也得考虑克制苏联的打法。因此在交火时候需要用200发的高持续火力打破苏军的步坦协同,给反坦克武器创造机会。

而咱们这边从81班开始看起来走的是一条苏系“突击机枪”的路子,但战术思路还是不一样。我们一直没有苏联那么庞大的钢铁洪流,而且走的也是和平防御的路线。

但中国的地形太复杂了,它不像北欧那边一马平川,而是山川河流、沼泽沙漠、酷暑严寒、高原海岸、啥地形都有。大体是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这种地形条件和防御为主的思路就注定了咱们既不能玩美国大火力那(弹链供弹的可靠性很差,班一级的武装泅渡不靠谱,而且较重,不适合轻步兵长期携行),也不能玩苏联的钢铁洪流步坦协同那套(地形限制太大,而且对于轻步兵而言,RPK的40发弹匣火力确实太弱)

所以咱们的班机需要有一定火力,但又要满足在多重地形、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所以衍生出了与步枪同族的81和95班。


回到主题,谁更适合大规模战争?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战术逻辑,步兵班只是战场上基础的组成元素之一,单独拉出来谈班机是没道理的。比方山林沼泽地形作战,95班和RPK因为轻、可靠性高,能吊打M249。但换到开阔地形,M249的火力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但打仗又不是枪对枪,而是全方位的,筒子、迫击炮、装甲车同样都是整个立体战场的组成部分。


如果是恶劣的战争环境,那M249会吃亏,这几年在中东的美军没少吐槽M249糟糕的可靠性。


疯狗的轻武


这个题目问的是哪种枪成本最低,同时可靠性最高。

95式可达到比较好的平衡。


黄河水浪打浪593


你先问问95班能连发多少


Ssjun


美国最近面对七点六二口径的Ak47在战场上的威力,已要求更改加大口径,加强火力和射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