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雲庭審之星”是怎樣練成的

三農全媒體記者丨丁浩

通訊員丨 蔡麗 趙晨豔

潢川:“雲庭審之星”是怎樣練成的


潢川:“雲庭審之星”是怎樣練成的


受疫情影響,網上庭審、“隔空”執行一時間成為了法院圈的網絡熱詞,為了“百姓訴求不忽視,公平正義不缺席”的目標,各地法官都在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訴訟服務活動。當然,潢川法院的法官們亦如此,在這群人中50多歲的傳流店法庭庭長劉新力在疫情期間積極開展網上庭審,同時獲評月績效標兵和“雲庭審之星”,那這位老庭長是怎樣“玩轉”網上庭審的呢?

為滿足疫情期間群眾急需的法律幫助和訴求,劉新力主動排查手裡的案件,對節前已定好日期開庭的案件,一案不差的通過電話、微信與當事人聯繫看是否可能調解,能調解的及時調解,不能調解的做好當事人的開庭準備工作。他之前沒有接觸過網上辦案,對網上辦案流程也不熟悉,他主動向庭裡年輕同志和信息技術人員請教,迅速熟悉網上開庭的操作流程,積極“備戰”網上庭審的各項工作,用他的話說:自己也“潮”了一回!

不過,這期間也有讓他頗為頭疼的案件。在網上受理了3起涉農民工工資案件,3起案件的原告鄭某分別以不當得利、追索勞動報酬、勞務合同糾紛對被告鄭某等人提起訴訟,要求被告付清110餘萬元工資款,而這筆工資款是十餘名農民工的血汗錢。權益不能兌現,農民工兄弟們焦慮萬分。另一邊劉新力多方瞭解到被告工程開工和結算情況,其公司項目為京津冀重點建設項目,受疫情影響,項目部不能按時開工,支付全部工資款確實存在困難,如何既保障農民工權益,又維護社會企業生產建設秩序的穩定發展,劉新力認為調解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之後,劉新力結合疫情期間北京市企業復工復產的相關規定,通過電話、微信、“雲間”庭審系統多次給雙方釋法理、論道義,溝通、溝通再溝通,讓雙方互相瞭解對方的難處,隔空傳遞了司法的力度與溫度,不僅讓農民工分批拿到了工資款,還讓雙方繼續合作下去,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可見,“雲庭審之星”不單是對網上庭審操作的運用自如,更重要的是法官無論以哪種方式,都要將“一切為了群眾”的真感情融入到每個案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