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吟系列·道風②


雲中吟系列·道風②

道風。圖/高金倉先生。


  以正攝心,心地端正;

  以正護法,法門肅整;

  以正衛道,道風可樹。


  古德有道風者多矣,有戒德馨香之道風,有風骨孤峻之道風,有門庭高峻之道風,有清正素遠之道風,有清苦遠播之道風,亦有清素之道風、嚴正之道風、尊師之道風、孝親之道風,慈物之道風,高尚之道風,遲重之道風等。

  觀歷代先賢行跡,道風遠播者,必道化大行,道化大行者,必超塵絕俗、德行並重。

  一日,師曰:“平淡天真”。聽聞者如沐春風。遂唱曰:

  春風一度玉門關,夏雨兩滴潤荷蓮。

  秋霜三降首陽山,冬雪四野漫雲天。


雲中吟系列·道風②

道風遠被,德香普薰。


  《中嶽嵩陽寺碑銘序》

  曰:“有大德沙門生禪師,遊三空以歸真,泛法流而御世。控三車而徽蹤,秉常樂以徯軌。隱顯無方,沉浮崧嶺。道風遠被,德香普薰。乃皇帝傾心以師資,朝野望風而屈膝。”

  《聖祖寮記》

  曰:“三寶所在地,多為眾生良福田。況祖道風遠播,與世同永,或令眾生睹境發心,或皈投得度,利濟無盡,悲願無盡。”

  《祐國寺記》

  曰:“嗣宗掛籍策名,彤庭彯組,素於內典,尤懵指歸。柔公以僕早熟道風,嘗師心要,縷述始末,俾緒斯文。”

  釋宗鏡撰《勸告職事僧》

  曰:“諸佛出興,諸大菩薩輔佛應世,影響化導。叢林職事僧,耆年有德,輔弼住持,宣揚法化,迨亦菩薩之化身歟?十方聚會,選佛場開,其間凡聖交參,龍蛇混雜,勢必立紀綱,肅威儀。職僧者,所以扶持大眾,柱石法門。語默動靜,足資後學之矜式;戒行德業,勿損祖庭之道風。為常住,則忠實耐苦;對大眾,則盡心勸導,不假公濟私,不趨尚時髦。接待賓客,和而有禮,不計較於財利。宜隨緣賑濟窮苦,無厚藏而多亡。無事則靜坐誦經,不說他非我是。有緣則共同參究,心真實,口亦真實,勿多言,多言多失,勿伶巧,伶巧藏奸。禁止募化,聽緣自集。應赴縱不能免,必誠敬從事,莫以佛事興旺,緣法易集,生驕慢心,不久必敗。勿親近富豪,勿奔走官府,耳濡目染,退失自己道念。”

  《梁書·武帝上》

  曰:“明公本自諸生,取樂名教,道風素論,坐鎮雅俗,不習孫、吳,遘茲神武。驅盡誅之氓,濟必封之俗,龜玉不毀,誰之功與。獨為君子,將使伊、周何地”於是始受相國樑公之命。”

  《隋書·隱逸》

  曰:徐則,東海郯人也。幼沈靜,寡嗜慾。受業於周弘正,善三玄,精於議論,聲擅都邑,則嘆曰:名者實之賓,吾其為賓乎!遂懷棲隱之操,杖策入縉雲山。後學數百人,苦請教授,則謝而遣之。不娶妻,常服巾褐。晉王下書曰:“寡人欽承道風,久餐德素,頻遣使乎,遠此延屈,冀得虔受上法,式建良緣。”


雲中吟系列·道風②

綽綽焉信有道風矣。


  《大唐西域記》

  曰:(玄奘法師)達於印度。宣國風於殊俗。喻大化於異域。親承梵學。詢謀哲人。宿疑則覽文明發。奧旨則博問高才。啟靈府而究理。廓神衷而體道。聞所未聞。得所未得。為道場之益友。誠法門之匠人者也。是知道風昭著。德行高明。學蘊三冬。聲馳萬里。印度學人鹹仰盛德。

  《梁劭陵王蕭綸貞白先生陶弘景碑》

  曰:夫夜光結綠,非胠篋之恆珍,逸羽翔鱗,豈園池之近玩,寧期心於遠大,蓋不知其所以然也,道風與星漢同高,勝氣與煙霞共遠,深壑危峭,組織煙霞,枕石漱流,山禽無橈,採藥耦耕,野獸不亂,朗猶懸鏡,鬱似貞筠。

  《高僧傳》

  曰:釋慧持者。慧遠之弟也。沖默有遠量。年十四學讀書。一日所得當他一旬。善文史巧才制。年十八出家。與兄共伏事道安法師。遍學眾經遊刃三藏。

  兗州刺史琅琊王恭。致書於沙門僧檢曰。遠持兄弟至德何如。檢答曰。遠持兄弟也。綽綽焉信有道風矣。

  《注維摩詰經卷第一併序》

  曰:名聞十方。什曰。上言多知多識者謂現跡二方化淳一國。物沾其惠又識其人。今雲名聞十方者。謂道風遐扇聞其名也。肇曰。行滿天下。稱無不普。(文圖/善業文化)

  [說明:如沐道風者,建議閱讀《指月錄》、《居士傳》、《高僧傳》、《高士傳》、《隱逸傳》等著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