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市收購對粳米影響呈中性

2月28日,今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公佈,粳稻最低收購價較上年持平,保持在2600元/噸的水平。而且,今年稻穀託市收購首次採取限量收購的模式,共計5000萬噸收購量,包括秈稻2000萬噸、粳稻3000萬噸。綜合來看,粳稻最低收購價不變,對市場影響基本為中性,粳米走勢繼續迴歸基本面。

粳稻最低收購價政策支撐弱化

我國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從2004年開始實施,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稻穀最低收購價翻了一番,其中粳稻最低收購價從1500元/噸漲到最高3100元/噸。在最高點維持3年後,2017年開啟下調模式,從3100元/噸調整至3000元/噸,之後大幅下降至2600元/噸。目前,粳稻最低收購價已經回調到2011年前後的水平。當前,調結構、去庫存是粳稻市場的發展方向,政策方面也有意弱化最低收購價的託市功能,引導新糧收購從政策性收購為主導逐步過渡到以市場化收購為主、政策性收購為輔。

除了價格持穩,今年首次採用限量收購方式。近幾年,最低收購價粳稻收購量呈現逐年下滑態勢。今年,南方粳稻託市收購已經於1月底結束,東北粳稻託市收購剩餘時間不足1個月,當前收購總量僅有1000多萬噸,預計到3月末粳稻託市收購結束,總量不超過2000萬噸。因此,3000萬噸的限量收購對市場基本無影響,象徵意義更大於實際意義。

政策性陳稻拍賣預計提前啟動

按照往年慣例,截止到2月末東北粳稻託市收購全部結束。受疫情影響,2019年產東北粳稻收購進度緩慢,農戶手中仍有三四成待出售。為了緩解賣糧壓力,東北粳稻收購延期1個月時間,預計到3月底結束。截至2月29日,社會各糧油企業在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包括託市收購)3867萬噸,同比減少538萬噸。預計到3月末,收購量難以超過去年的水平。除了收購,當前市場更關注陳粳稻的拍賣投放問題。為了有效應對疫情,中晚秈稻提前兩個月投放市場,市場普遍預估,在新季粳稻結束收購後,4月開始,陳粳稻就會擇機投放市場。市場傳言,近期國家將定向向深加工企業投放600萬噸陳水稻,價格不高於850元/噸。若消息屬實,則將對短期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左右短期內消費

春節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一度出現搶購潮,進而帶動粳米價格上漲。之後,隨著糧食物流運輸的暢通、國家應急儲備稻穀的投放、大米加工企業陸續開工復產,粳米階段性區域性供應緊張問題得到緩解,粳稻價格也趨於平穩。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粳稻收購均價為2765元/噸,環比上漲99元/噸,而到3月初,再次運行至2650元/噸一線。

對粳米市場而言,前期,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受阻,運輸費用上漲,粳米生產成本走高,加之貿易商庫存有限,提振粳米現貨行情。之後,隨著米企逐漸恢復生產,粳米供應得到保證。與之相對,農民工復工進度緩慢,大中專院校開學延期,粳米集中性消費減少。整體上,粳米供需處於低位平衡狀態,價格穩中略升。截至3月初,黑龍江哈爾濱地區長粒粳米出廠價為4980元/噸,環比上漲40元/噸;虎林地區圓粒粳米出廠價為3900元/噸,環比持平。

從盤面看,疫情對粳米期貨走勢影響較大。數據顯示,粳米期貨價格在節後首個交易日大幅上漲,之後連續振盪走高。目前,雖有所回落,但仍處於階段性高位。截至3月4日,粳米2005合約報收於3461元/噸,較1月下旬上漲134元/噸。長期來看,粳米價格仍會迴歸基本面,在供應寬鬆、庫存高企的環境下,存在較大的上漲壓力。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徐彥;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