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森是個怎樣的人?

醉心創作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國傳奇詩人。出生於律師家庭。青少年時代生活單調而平靜受正規宗教教育。從二十五歲開始棄絕社交,在孤獨中埋頭寫詩三十年,留下詩稿一千七百餘首;生前只是發表過七首,其餘的都是她死後才出版,並被世人所知,名氣極大。狄金森的詩主要寫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誼、愛情。詩風凝練婉約、意向清新,描繪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強,極富獨創性。

但我更喜歡她的:“我的生命如一片湖,如此寧靜如此冷漠”。是啊,真的如一片湖,閉門近三十年,去世後才發現她寫了一千多首詩。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我將不再回憶,如果忘卻就是記住,我多麼接近於忘卻。

成功的滋味最甜,從來成功者認為,有急切的渴求才能品出蜜的甘美。

在幾天前,我丟失了一個世界!能否有人找到?你會知道它的 通過那排星星在它額前圍繞。一個富人也許不會注意到它 可是對於我這素的眼力 它比金錢更重要 啊先生 請為我將它尋覓!

看她是一幅畫 聽她是一曲樂音 懂她是一種放縱 就像六月一樣天真 不懂她是折磨 擁有她作一位友人 一種溫暖就像一顆 在你手中發光的太陽那麼近

一封信是大地的一個喜悅 它拒絕了神

我從未看過荒原涼鞋 我從未看過海洋 可我知道石楠的容貌 和狂濤巨浪

我從未與上帝交談 也不曾拜訪過天堂 可我好像已通過檢查 一定會到那個地方

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 你也是無名之輩嗎?那麼我們為一對! 別說!他們會傳開去 你知道! 多無聊 是 某某名人!多招搖 象個青蛙 告訴你的名字 漫長的六月 給一片讚賞的沼澤!

萬物都在求愛,在地上,大海里,或空中,上帝沒有創造單個的物體而在他美麗的世界創造了你。

狄金森雖然終身未婚,但是,她對愛情有著強烈的憧憬。

她的眼中萬物的一切都是那麼生動可愛,就像被賦予了人類精神世界一樣,有喜有悲,都蘊含了深刻的哲理。

蜜蜂駛著他亮程的車架,大膽的奔向了玫瑰花,並將他和他的車子一起,在她的上面落了腳。

她在她的世界裡,感悟蒼生,追尋自己的心靈歸宿,放棄世俗的生活,以詩書為樂,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事情,義無反顧,只為活出自己的精彩。



是夢啊00000


1.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國著名詩人、現代主義詩歌的開拓者。她與惠特曼一起,被譽為19 世紀美國詩壇的雙子星座。與後者不同的是,狄金森生前只有幾篇作品發表,可謂寂寂無名,無所建樹。然而歷史對她非常公正。20 世紀中期以來,狄金森受到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以致被譽為「19 世紀美國最傑出的女詩人」。她留下的 1800 多首詩歌,成了美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其中一些詩歌,還走進美國大中學校的校園,成為學生們的經典教材。(圖1)

2.1860年—1865年是狄金森創作的高峰期,同時也開始隱居,甚至拒絕見客,後人猜測,她很可能因戀愛失敗導致離群索居。但依然與人保持著通信,已知的通信者就有99人,艾米莉雖然足不出戶,精神上並不孤單。(圖2)

3.同時狄金森還擅長烹飪,她烤的麵包,在當地農博會曾獲二等獎,她經常將自己烤好的麵包、曲奇餅,從房間窗子吊下,送給鄰居和好友品嚐,甚至也把自己種的各種鮮花夾帶著寫好的詩文一同饋贈給朋友,但往往是鮮花和麵包更受好評,沒有人能夠真正讀懂她的詩歌。(圖3)

4.事實上,狄金森一生待字閨中,終身未嫁,並不表明她是一個不懂愛情、不善於表達愛情的女性。其實,狄金森是一位感情豐富、內心細膩的詩人。據學者統計,在她遺留的 1800 多首詩歌中,關於「愛」、「愛與某人」、「所愛」和「愛人」的詩篇多達 123 首。狄金森的情詩「甜而不膩、苦而不酸、炙熱而蘊藉」,曲折地表達了一位年輕女性的愛與哀愁。其中關於「大海」「海洋」的詩歌,《它是這樣小的小船》更是情感真摯,令人動容。(圖4)






美術大咖燴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國著名女詩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當時還是個小鎮的艾默斯特;在艾默斯特學校受完中等教育又入芒特霍利約克女子學院就讀不足一年。從25歲開始,棄絕社交,在家務勞動之餘埋頭寫詩;到1886年5月15日,由於腎臟疾患而在昏迷中離去時,已給人間留下了自成一格、獨放異彩、數量可觀的詩篇。

  在她生前,她的詩只有10首公開發表過;其餘的都是她死後30年內由親友整理、結集,陸續出版的。

  她的詩公開發表後,得到了越來越高的評價。除了20世紀30年代由於評論界派別之見而一度有過分歧之外,經過半個世紀反覆品評、深入研究,狄金森作為對美國文學作出了重大獨創性貢獻的大詩人的地位已經確立。有人斷言她是公元前7世紀莎弗以來西方最傑出的女詩人,有人就駕馭英語的能力而言,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幾乎在任何一部美國詩文選集中,狄金森的詩都佔有顯著的地位;她的詩擁有眾多的讀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惠特曼的詩一樣,已被公認為標誌著美國詩歌新紀元的里程碑。

  狄金森對詩歌的傳統規範表現了不馴的叛逆姿態。狄金森傾向於微觀、內省,藝術氣質近乎“婉約”。

  她寫愛的萌動,愛的燃燒,愛的喪失,有甜而不膩的喜悅,熾烈而蘊藉的吐露,苦而不酸的沉痛,綿綿難絕的長恨。愛,是她詩歌題材的重心,寫來清新別緻。

  她寫自然如家園。常有細緻入微、準確生動的描繪。有些平凡的景象,在她筆下總能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可置疑,確實存在,而又不曾為常人意識到的美。

  她愛生活和生命,試圖多側面、多層次地探索、解釋和表達生的意義。 她寫死亡,不同凡響,尤其和流行的感傷濫調大異其趣。她的死亡詩,很有點一死生、齊彭殤的味道,卻又不完全是,因為她雖不畏死,卻更眷戀生,一想到生活,就能使她“心醉神迷”。

  她的思辨能力和想像力一樣強,她寫哲理精闢深邃,警句連篇,耐人尋味。在一般情況下,她的理念總是帶有可感知的特徵,總是以有尺寸、有音響、有色彩、有質感的形體出現;但是她也不避抽象。

  狄金森可以說是靈魂風景畫的丹青妙手,但也不排斥政治性的重大題材。她在相對意義上的內向,不是自由的選擇,而是她那基本上作為家庭婦女狹窄的生活圈子強加給她的無可奈何的限制。

  她的語言,一洗鉛華,不事雕飾,質樸清新,有一種“粗糙美”,有時又如小兒學語那樣有一種幼稚的特色。在韻律方面,她基本上採用四行一節、抑揚格四音步與三音步相間,偶數行押腳韻的讚美詩體。但是這種簡單的形式,她運用起來千變萬化,既不完全拘泥音步,也不勉強湊韻,押韻也多押近似的“半韻”或“鄰韻”,有時乾脆無韻,實際上已經發展成一種具有鬆散格律的自由體。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是一個外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