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只要有了爱,一切困难都是能够战胜的,一切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

《半个喜剧》是由《驴得水》原班人马打造的一部现代都市题材的爱情喜剧电影,以更轻松幽默的角度探讨了都市年轻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因为一次情感出轨,三人扭结成了一团“嬉笑怒骂”的乱麻。

这部影片与其说是探讨了当下年轻人的爱情观,更确切地说是婚恋观,因为影片里不仅涉及了对爱情的讨论,也有对婚姻,对性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每个人的婚恋观也是其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如何看待爱情、婚姻,也是其行为的准则和价值取向。

本篇文章通过对三位个性鲜明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一下现在年轻人对于恋爱,婚姻的真实感受与不同观念。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一、风流成性的富二代“渣男”

郑多多,北京本地人,名副其实的高富帅。整篇电影看下来,大家对于这个角色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很多网友看完影片都忍不住骂郑多多是个“渣男”,甚至有很多人说遇到过这种人。

为什么说他渣呢?他有一个漂亮又温柔的未婚妻,再一个月就要结婚了,然而他风流成性,谎话连篇,电影刚开始那场戏就把他的渣男属性完全暴露出来了。门口是初恋情人,床上却还躺着一个美女,还骗莫默那个女人是孙同的女朋友。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对于郑多多来说,他本是一个人生赢家,出生好,长相好,可能从小到大要什么就有什么,对他来说想要的都要得到,即使是要结婚了,也想圆了自己的初恋梦。

但可能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生长环境,成长过程导致了他不成熟且不负责任的婚恋观。

他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玩具有着很强的占有欲,自己的东西也不许别人碰。当他得知孙同爱上莫默后,感到十分委屈痛苦,自然而然地对孙同吼出:“你怎么能跟我喜欢过的女人在一起,要么你们分手,要么我们绝交。”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在爱情面前,郑多多只顾享乐,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婚姻面前,他同样没有忠诚,没有责任,恋爱结婚好像只是游戏。

然而他渣得明显是因为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这社会上其实也有很多类似于郑多多这样的渣男需要我们警惕。这些人能说会道,和美女调情信手拈来,再社会上很吃得开。并且大部分的人分辨不出来还很愿意和这样看上去有意思的人结交。所以我们认识一个人一定要多相处,不要被一时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二、爱恨分明、不愿将就的大龄女性

三毛说:看的顺眼,千万富翁也嫁。看的不顺眼,亿万富翁也嫁,但是只要是遇到对的人,够吃饭就可以。

如果说郑多多对于感情是游戏人间的态度,那莫默就是一个敢爱敢恨、忠于感情的人。对于莫默来说,爱情就是要遇到对的人,她不在乎其他,她也不将就不妥协。然而她被世俗贴上了“大龄女性”的标签。

妈妈:你都30了!

女儿:29、29、我!

妈妈:你现在一个人不觉得难,等你知道难就晚了!

女儿:那我遇不着合适的,我着急有什么用啊!

这是电影中莫默母女的一段对话,对于年龄的强调,对于感情的迷茫,伴随着家庭与社会投来的关切眼光,让人感到越来越焦虑。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年龄似乎是女性寻求真爱路上的一道坎,但如果每个人都被年龄所限制,那我们都不用期待爱情了。对于爱情的期待,莫默从来没有放弃过。她太真诚,所以选择相信人,即使是开始看到屋里有其他女人而怀疑过郑多多,但是在看到那个以前的书包以后还是打消了疑惑,感动并相信了对方的辩解。

女人在爱情面前总是感性的,盲目的。但莫默并不是毫无底线地喜欢一个人,当她被渣男所伤害,她也是敢爱敢恨,虽然也曾发疯似的想要跟对方对峙,但在知道事情真相后,干脆离开。也在认识了解了孙同后,勇敢坚决地和对方在一起。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一个人的爱情观也透露着一个人的处世观。不将就不妥协是她的原则底线,不管是对待感情还是对待这世界。

我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样,我快三十了,我能不知道吗?我就是想试试这样行不行,我撞撞看嘛,撞不死我,我就还撞。

莫默就是这样一个人,性格分明,但总是吃亏,明明自己没错,整个世界却都觉得是你的错。她的家庭造就了她的性格,父母开明,衣食无忧,家庭氛围好。失恋了,父母也不干涉她,而是默默陪着她。她有底气,有资本可以放心大胆地做自己,做自己世界里的“白鸽警察”。

莫默的婚恋观,也是现今大多数女性内心的真实写照。她们独立自主,不依附他人,她们也渴望爱情,但不将就妥协。每个人都不应该为了恋爱而恋爱,为了结婚而结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要勇敢坚持底线。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三、爱情与生活难以抉择的“北漂”青年

本片的主角孙同是一个复杂的角色,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对于孙同的纠结也许更有感触。孙同就像是茫茫人海中的你和我,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部分的时候是非分明,但是真切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会犹豫,会分析利弊,这就是人性。

孙同,从一个小地方,辛辛苦苦复读三年才来到北京,现在有机会得到北京户口和工作,你要他放弃一切去选择爱情,他敢吗?况且他的背后还有一个“卖房也得让你幸福”的单亲老妈,他不得不犹豫,不得不考虑。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影片中孙同在被逼着和莫默分手的时候,他在医院里冲她崩溃地大叫:“你们都在逼我,你们谁考虑过我的感受?”

他的崩溃不止在于自己背负了家人的期望,也在于他内心自己的欲望冲突。他有梦想,有追求,不然也不会拼命来到北京,也不会去酒吧弹琴唱歌。工作、户口不只是他妈妈逼他的,也是他自己内心想要的,但是现在这些东西要和自己难得追求来的爱情相比,他不确定了。他曾经因为自卑而失去了可能的爱情,现在又要因为爱情失去更好的生活吗?在他眼里,爱情与生活是割裂开来的。

看似是他妈妈和郑多多在逼迫他,其实是他自己抵挡不了工作和户口的诱惑,权衡利弊之下他还是选择了分手。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爱情对于普通人来说好像就是奢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比爱情重要的事情了。但爱情又好像让人变得不普通了,它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勇气。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后,也在与莫默的相处交往中,孙同的内心受到不断地冲击。“这到底有什么好怕的,是会饿死,还是会冻死?”对于孙同来说,其实那些纠结都是无谓的,坚持内心所想的才是最真实的。最后,他选择了爱情,也是选择了真实面对这个世界。

爱情不只是风花雪月,也是柴米油盐,爱情不落实到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会长久的。但我们也不能为了一些利益而放弃自己所坚持的底线和自己所真正爱的人。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新时代下的婚恋观

影片中展现出了三种迥异的婚恋观,让我们对爱情,婚姻有了更多的思考。然而一个人的婚恋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的婚恋观也不尽相同。婚恋观的形成有其复杂性的社会历史因素,也有个人的主观因素。通过一个人的婚恋观,可以看出其在价值观方面的某些表现。

新时代下的年轻人,对爱情与婚姻有了更多的期待与要求,择偶标准却更加务实,社会压力也加剧了婚姻态度呈现多种衍生形态。

《半个喜剧》:戏剧化情节下所呈现出的三种迥异的婚恋观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是个三角形,三边代表着亲密、激情以及承诺三因素。只有激情体验的迷恋式爱情,或是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的空洞式爱情都是不可取的。完美的爱情应该是激情、亲密和承诺共同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爱情。

然而对于一个正确的婚恋观我觉得这是没有定论的,每个人对其态度都是不一样的。但我认为首先大家不要恐惧害怕婚姻,并且要对爱情充满期待,然后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段感情。心怀美好,不将就不妥协,相信爱情会降临到每一个人的身边。

正如张爱玲所说的,我们都会遇到那个对的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