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稱分為幾個等級?教師職稱考試怎麼準備?

中小學教師職稱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


中小學教師職稱分為幾個等級?教師職稱考試怎麼準備?


1、正高級教師:

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髮揮了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輔導員等工作任務,教書育人成果突出;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並在高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2、高級教師:

具備博士學位,並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碩士學位、學士學位、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並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城鎮中小學教師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3、一級教師:

具備博士學位;或者具備碩士學位,並在二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學士學位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並在二級教師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二級教師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備中等師範學校畢業學歷,並在小學二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4、二級教師:

具備碩士學位;或者具備學士學位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見習期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三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中等師範學校畢業學歷,並在小學三級教師崗位任教3年以上。

5、三級教師:

基本掌握教育學生的原則和方法,能夠正確教育和引導學生,具有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的基礎知識,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教育教學崗位見習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或者具備中等師範學校畢業學歷,並在小學教育教學崗位見習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

擴展資料:

破格申報中學高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二:

1、教學效果好,教育質量高,得到縣(市)級以上同行的公認,並獲得一次一等獎或兩次二等獎;

2、承擔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教育部門領導的學術團體組織的公開課、示範課或觀摩課三次以上,並獲得好評;

3、受到市(廳)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表彰

4、結合教學實際,積極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公開發表不少於三篇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研究文章,或在素質教育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在省級交流或推廣,或因教學成績特別突出,受到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表彰。

凡破格申報晉升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在具備上述條件的同時,必須參加由評委會組織的專家答辯,成績合格者,方可提交評委會評審。

每年都不一樣,但大體都差不多,只不過細節上有一些小小的差異

平谷區教委二OO四年職評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深化職評改革,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人才評價機制,使職評工作在鍛造、優化教師隊伍以及人才的開發、培養和提高等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不斷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完善,根據京科幹職[1999]36號和京人發[2003]37號、40號文件精神,特提出我區教育系統二OO四年職評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人事人才理論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立健全教師發展激勵機制為核心,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充分開發、利用和優化教育人力資源為根本任務,推進職評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在教育行政部門宏觀調控下,賦予基層單位更大的人才評價自主權,充分體現由國家用人向單位用人的轉變,提高人才評價的信度和效度,使職評工作切實成為推動區本、校本兩級師資隊伍建設的有力槓桿。

二、基本原則:

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原則;堅持為教育教學改革服務的原則;堅持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競爭激勵的原則;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量為主的原則。

三、對認定或申報各級教師職務人員的學歷資歷要求:

(一)認定各級教師職務人員的學歷、資歷要求:

從2004年起,中小學初級教師職務包括中學二級教師、小學二級教師、小學一級教師職務不再履行評審程序,而是由用人單位按崗位需要,經考核符合任職資格條件,直接聘任相應教師職務。同時,填寫《平谷區教育系統初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認定表》,報教委人事可辦理直接認定任職資格的相關手續。認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是指大學本科畢業後見習或任教一年期滿、大學專科畢業後任教三年以上、中專畢業後任教五年以上並已取得大學專科學歷、中專畢業後任教一年以上五年以下並取得大學專科學歷滿二年,認定中學二級教師職務;大學專科畢業後見習或任教一年期滿、中師畢業後任教四年以上並任小學二級教師三年以上,認定小學一級教師職務;中師(中專)畢業後見習一年期滿認定小學二級教師職務。

(二)申報小學(幼兒園)高級教師職務人員的學歷、資歷要求:

1、碩士研究生畢業當年、大學本科畢業後見習或任教一年期滿、大學專科畢業後任教六年以上並任小學一級教師五年以上,可以申報小學高級教師職務。後取得規定學歷的小學教師任小學一級教師職務五年以上,也可以申報小學高級教師職務。

2、申報教育教學管理專業的人員除滿足上述條件外,還需專職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滿三年,並專職從事教學工作滿二年。

(三)申報中學教師職務人員的學歷、資歷要求:

申報中學教師職務應具有大學專科或以上學歷,1961年1月1日(含1月1日)以後出生的中學教師申報中學高級教師職務必須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申報中學各級職務的學歷、資歷的具體要求是:

1、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次年、大學本科畢業後任教五年以上並任中學二級教師四年以上、大學專科畢業後任教七年以上並任中學二級教師四年以上,可以申報中學一級教師職務。原不具備規定學歷,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後任中學二級教師四年以上,也可以申報中學一級教師職務。

2、博士研究生畢業後次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任教六年以上並任中學一級教師五年以上、本科畢業後任教十年以上並任中學一級教師五年以上、大學專科畢業後任教十五年以上並任中學一級教師八年以上,可以申報中學高級教師職務。後取得大學專科學歷的中學教師任中學一級教師職務八年以上,也可以申報中學高級教師職務;後取得本科學歷的中學教師,其中學一級教師職務履職年限從取得專科學歷後算起。

3、申報教育教學管理專業的人員(中層以上職務)除滿足上述條件外,還需從事教學工作滿五年,並專職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滿五年。

4、小評中高:

⑴博士研究生畢業後次年;⑵本科或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取得小學高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滿五年;⑶具備專科學歷,從事小學教學工作滿二十年,取得小學高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滿五年;⑷申報教育教學管理專業的人員(校級幹部)除滿足上述條件外,還需累計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滿十年。

(四)申報中專教師職務人員的學歷、資歷要求:

申報中專教師職務應具有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其中1982年及以後普通高校畢業的人員應當獲得學士學位。申報各級教師職務的學歷、資歷要求是:

1、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後任教一年以上,可以申報助理講師職務。

2、大學本科畢業後任教五年以上,並任助理講師四年以上,可以申報講師職務。原不具備大學本科學歷,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後任助理講師四年以上,也可申報講師職務。

3、大學本科畢業後任教十年以上,並任講師五年以上,可以申報高級講師職務。原不具備大學本科學歷,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後任講師五年以上,也可申報高級講師職務。

四、關於擔任班主任工作年限問題:

(一)申報中級或高級教師職務需在取得低一級職務任職資格後,擔任班主任工作滿二年。

(二)從事年級組長、副組長(年級主任、副主任)、團隊幹部、專職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員、課外活動指導教師,在晉升教師職務時,可視同班主任崗位,計算班主任年限。

(三)對於在沒有班主任崗位設置的單位工作的教師,評聘教師職務時,暫不要求班主任工作年限。

五、關於破格申報中、高級教師職務問題:

對於中小學不具備規定學歷、任職年限要求的教師,在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的某一方面成績特別突出,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先將有關資料交教委人事科審批後,破格申報高一級教師職務。

(一)獲得下列獎項之一: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二)獲北京市優秀教育教學成果特、一、二等獎。

(三)國家統編教材的主要編寫者。

六、關於外語考試問題:

1955年1月1日(含1月1日)以後出生的申報中學高級教師職務的人員必須取得全國職稱外語等級考試C級合格證書。2000年及以後取得的全國職稱外語等級考試B、C級合格證書在評聘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時有效。外語教師必須參加第二外語考試。申報中專高級講師和申報講師的人員必須分別通過B級、C級外語考試。

對於參加當年外語考試成績不合格者,在取得中學一級教師職務以來,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參加本年度中高評審。即,獲區縣級及以上教育系統先進稱號或優秀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及以上獎項;國家統編教材的主要編寫者;參加全國、市學科評優、教育教學論文評優獲全國性獎勵或市級二等獎及以上獎勵。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免試外語:

(一)第二學歷是外語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員,申報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二)獲得碩士學位申報中級職務,獲得博士學位申報正副高級職務。

(三)近5年內有正式出版的譯著,且達到5萬字以上,通過市人事局組織外語考核的。

七、中、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推薦程序及辦法:

為使我係統職評工作與人事制度改革的總體趨勢相適應,充分體現基層單位的人才使用、人才評價自主權,從2004年起,我委將本著求真務實,貼近學校的基本原則,在職評工作上實行重心下移,權力下放。各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嚴格把關,周密安排,公平公正、科學高效地完成對參評教師的量化考核、推薦工作。

(一)校內推薦中、高級教師職務的組織建設:

各學校要分別成立領導評議組、聽課評議組、答辯評議組,各評議組成員要有較高的政治、業務及政策水平,作風正派,辦事公道,工作認真,在群眾中有較高威望,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1、各評議組的人員構成:

領導評議組、聽課評議組和答辯評議組分別由5~13人組成,各評議組成員應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校長分別任三個評議組組長。其中,領導評議組由校級幹部和教職工代表組成,教職工代表人數(包括中層幹部)不少於領導評議組總人數的三分之二。聽課評議組、答辯評議組成員要涵蓋本單位所有參評教師的申報學科,且兩組除校長之外的其它成員不得交叉重複。

2、組建評議組的基本原則:

⑴堅持迴避原則。凡本人或其親屬當年申報中、高級教師職務的,不能當選為評議組成員。

⑵堅持民主原則。領導評議組成員(校長或行政一把手除外)必須通過教職工民主選舉產生,本單位所有在崗教職工均有選舉權。若實行提供候選人選舉產生領導評議組成員的辦法,則首先要由校級領導班子和工會主席共同醞釀提名,確定多於領導評議組成員規定人數1~2名的候選人,然後由全體教職工進行差額投票選舉,按得票數多少排列名次,確定領導評議組成員。領導評議組產生後,由領導評議組集體推薦產生聽課評議組和答辯評議組成員。

(二)各評議組的主要職責:

1、領導評議組:其主要職責是向本單位全體教職工傳達職評工作有關文件精神,根據本單位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制定量化的師德評價標準,對申報中、高級教師職務人員的師德表現和榮譽業績做出量化評價,並向中、高級教師職務評委會提出晉升相應教師職務的推薦意見。指導、協調、監督聽課評議組、答辯評議組的日常工作,整合人力、物力資源,保證本單位職評工作公正高效,穩步推進。

2、答辯評議組:負責制定量化的答辯評價標準,對本單位申報中級教師職務人員進行答辯考核,明確指出優缺點,並給出分數。評議組成員的平均分為教師個人的最後得分。

3、聽課評議組:負責對本單位申報中級教師職務人員進行聽課考核,明確指出優缺點,並給出分數。評議組成員的平均分為教師個人的最後得分。

學校制定的關於對中、高級申報人員的考核評價方案必須經教代會討論通過後方可執行。各單位要將評議組成員情況、考核評價方案、答辯題目、各項工作的具體日程安排及對參評教師的考核結果,按照規定時間、規定項目報送教委人事科。

(三)校內考核推薦中、高級教師職務應完成的主要任務:

學校推薦中、高級教師職務應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量為主的原則,對所有申報人員都要進行量化考核評價,根據量化考核結果確定推薦中、高級教師職務的人選。

對申報中級教師職務人員,考核評價從師德表現、答辯、聽課、榮譽業績加權等四個方面進行。其中,師德表現、答辯、聽課各佔100分,用三項總分除以3計算出個人平均分。在此基礎上,計算個人業績加權分,按個人平均分及加權分之和排列個人名次。

師德評價應從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等幾個方面進行。

答辯考核應從素質教育理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標準、本學科教材教法以及校本師資培訓、學習型學校建設、通讀各學科教材活動所規定的內容等幾個方面進行,力爭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參評教師加以考查。每個教師的答辯題目不得少於兩道,且教師之間的題目不得重複。

聽課考核以中、小教科制定下發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為依據。

榮譽業績加權按《平谷區教育委員會關於教師職評、考核工作加權項目的有關規定》執行。

對申報高級教師職務人員,學校只對其進行上述四項評價中的兩項評價,即師德評價和榮譽業績加權,以師德分數和加權分之和排列個人名次。

(四)校級中、高級教師職務推薦程序:

1、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職評文件,領會文件精神。

2、全體教職工投票選舉,產生領導評議組成員。

3、由領導評議組推薦產生聽課、答辯評議組成員。

4、各評議組制定各項考核評價方案,並交由教代會討論通過。

5、教師個人申報,提交反映本人任職資格條件、工作水平、能力成就的有關材料。如畢業證、合格證、獲獎證書等。

6、領導評議組根據文件規定,對申報人員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把關,確定其是否符合申報條件。

7、各評議組按照職責分工,對所有申報人員進行量化考核評分。

8、推薦上報。按總分的排列名次,取與推薦名額相等的人數,確定推薦人選,報教委人事科。

(五)幾個具體問題的說明:

1、沒有學生的單位由單位負責出面協調,統一委託到其它學校進行聽課、答辯考核,分數單列。師德評價、個人加權部分仍由教師所在單位負責完成。考核完成後,被委託單位要將聽課、答辯評價結果返回到委託單位。最後,由參評教師所在單位對四項考核成績進行彙總,確定被推薦人選。

2、申報高級教師職務人員的聽課、答辯考核由高評委負責完成,考核成績的優、良、中比例為3:4:3。答辯題目不再事先下發,答辯內容參照校內中級答辯內容。

3、各單位黨政正職和教委機關人員申報中、高級教師職務的,由中、高評委統一組織考核評價。

4、申報小中高人員由高評委統一組織考核評價,考核完成後,提交高評委評審。

(六)區級中評委、高評委的職責和任務:

中學高級評委會負責完成中學高級教師職務的推薦評審和中學一級教師職務的評審工作。小學中級評委會負責完成小學高級教師職務的評審工作。中小學中級教師職務均採用定性化的等額評審制,高級教師職務採用差額評審制,其中,城區教師淘汰比例為15%,農村地區為10%,邊遠地區為5%。

根據市人事局、市教委制定下發的[2003]37號、40號文件精神,2004年,我區將自行組建中學高級評委會,負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體育、音樂、美術等主要學科的評審工作。教育管理專業仍由市教委負責評審。

八、其它有關問題的說明:

(一)現享有非教師職務職稱的人員,如政工師、會計師、主治醫師等,原則上是在教師崗位或教育管理崗位上工作的方可按有關規定轉換成教師職稱系列。

(二)“九五”繼續教育對象具有“九五”繼續教育結業證書是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必要條件之一。申報中專高級講師和申報 講師的人員必須分別通過計算機B級和A級水平考試。1961年1月1日(含1月1日)以後出生的中小學、職高教師,在申報中、高級教師職務時必須分別持有全國計算機應用能力或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水平三個模塊、四個模塊考試合格證。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在評聘中、高級教師職務時可免於計算機考試:

1、取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

2、取得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學位。

3、參加全國計算機軟件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取得程序員及以上級別資格證書的人員。

取得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學位的人員,評聘中級職稱時免於計算機考試,評聘高級職稱時需取得1個計算機模塊合格證書。

(三)申報各級教師職務必須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

(四)凡佔用教委指標應徵入伍的教師,在義務服兵役期間的軍齡計算為教齡,初級職稱評定同在崗教師同步進行。復員後繼 續在教育系統任教的如符合中級評審條件,其指標帶帽下達。

(五)根據《北京市貫徹執行〈中小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實施細則》和京職改辦字[1997]026文件精神,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申請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

1、從其它部門調入從事教育工作未滿一年的。

2、病休一年以上,在開展教師職務評聘工作時,仍不能到校任教的。

3、全脫產進修一年以上,被外單位借調及停薪留職人員,在開展教師職務評聘工作時,仍未返校任教的。

4、當年未參加考核或參加考核獲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的。

5、職業道德水準低,有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或對本職工作不負責任造成不良後果尚未處理的。

6、受行政記大過以上處分未滿一年的。

九、對申報材料的要求:

(一)認定初級教師職務均需填寫《平谷區教育系統初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認定表》一份,不再填寫申報表。

(二)申報中級教師職務的人員除填寫一份申報表之外,還需提交3000字以上論文一份(B5紙打印,封面寫清單位、姓名、申報學科、論文名稱)以及反映本人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的學歷證書、獲獎證書原件及複印件。申報講師職務的需填寫申報表一式5份,提交3000字以上的論文一式5份。

(三)申報高級教師職務的需填寫申報表一式兩份,提交5000字以上論文一份(B5紙打印,封面寫清單位、姓名、申報學科、論文名稱),考核課的規範教案及課後自評、教育教學或管理工作的自我分析、自我評價千字文各一份以及各類證書原件和複印件。

(四)申報中專高級講師職務的需填寫申報表一式5份,提交5000字以上的學術論文、教研論文各一式5份(B5紙打印,封面寫清單位、姓名、論文名稱)以及各類證書原件和複印件。申報高級教師職務人員每人一個材料袋,規格為34×24釐米豎式帶拉線的檔案袋。

(五)申報中、高級教師職務人員的各類複印件用B5紙複印後要裝訂成冊。裝訂順序為:學歷證書、低一級職稱證書、“九五”繼教合格證、教師資格證、計算機及外語合格證、榮譽證書、獲獎證書等(榮譽證書、獲獎證書的時限為任現職以來)。

十、職評工作日程安排:

(一)學校工作日程:、

1、5月底以前將中學高級推薦評審候選人名單報教委人事科。

2、6月中旬完成校內申報中級人員聽課工作。

3、6月下旬完成校內申報中級人員答辯工作。

4、7月上旬將申報初級、中級教師職務人員名單報教委人事科。

(二)中、高評委工作日程:

1、6月中、下旬完成申報中學高級人員聽課工作。

2、7月下旬完成申報中學高級人員答辯工作。

3、8月中旬完成中學高級的推薦評審工作。

4、9月份完成中級教師職務的評審工作。

職評工作關係到廣大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操作性和社會敏感性。各單位在制定考核評價方案時一定要以促進教師成長、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出發點,與推動校本師訓、校本教研、學習型學校建設、通讀各學科教材活動等緊密結合,認真貫徹落實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逐步建立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各單位要加強對職評工作的領導,認真研究,周密部署,穩步推進,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預見性,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進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保證職評工作的順利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