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每一次告别,就是孤独一点点

作家被捧上文坛巅峰只需要塑造一位主人公。

身为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创作了“私人侦探马洛”的小说形象。他为马洛写了七本长篇推理小说。从此以后,文学史上的侦探都有马洛的影子。

《漫长的告别》是七本长篇小说的第六本,是钱德勒晚年完成的作品。那个时候,钱德勒刚失去了大他十八岁的妻子。不知是作家晚年独有的寂寥心境“作祟”,还是只为了迎合书名,淡淡的忧郁与孤独萦绕于整本书,体现在书中的每一句对白,或者书中的每一条山谷。

村上春树曾直言本书是他“生命中所必需的一本书”。并亲自翻译《漫长的告别》,在日本掀起钱德勒热潮。诗人奥登评价:它不止该停留在文学范畴,而应该放到艺术品中去。

它是一本推理小说,是神秘优雅的酒鬼与洒脱不羁的侦探卷入谋杀案的故事;但又不至于此,它更是一位侦探漫长的告别,告别一切 ,迎向未知的孤独。

好的故事答案总是在最后,每一次告别,就是孤独一点点。

《漫长的告别》:每一次告别,就是孤独一点点

拒绝孤独:

一个人要想失去某些东西,首先他需要先拥有这些东西。

人的直觉有时候准的可怕,但直觉这种东西不会随时冒出来,它存在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给你一个冲动的理由。

马洛就是如此。他第一次见到的特里是一个不省人事的酒鬼,年轻的脸,全白的头发,右脸的伤疤以及烂醉如泥也不忘时刻保持的优雅深深吸引马洛对他的故事一探究竟。

特里一贫如洗,却有一个家财万贯的老婆西尔维娅,老婆美丽多金,却生性放荡,特里作为她的丈夫只是起到一个掩饰她放荡生活的工具。

特里是条狗,醉的时候像“走丢的狗”,清醒的时候是一条“家养的狮子狗”。但就是这样的特里吸引了马洛,他看起来是为人不齿的小白脸,却又透露出什么与命运抗争的不服输的气质。

友谊就像马洛和特里在酒吧喝了一杯螺丝起子,酒杯一碰,两人就成了朋友。

直到有一天,特里的老婆西尔维娅死亡,面部被钝器砸烂。特里在这个时候请马洛帮忙慌忙离开美国,他的的行为被认为是畏罪潜逃,但由于西尔维娅有钱的父亲讨厌曝光,事情被压了下来。特里也在潜逃中写下自白书饮弹自杀。

所有人都告诉马洛事情已经结束,马洛也收到了特里临死写给自己的信和一张“麦迪逊肖像”:面值5000美元的钞票。

但是马洛不相信性情温和的特里会用钝器砸烂西尔维娅的脸,他不认为特里是凶手。

马洛不顾所有人的威胁,坚持寻找谋杀真相,但是一筹莫展。这个时候,出版商斯宾塞找到马洛,说是著名畅销书作家韦德突然酗酒,不能继续写作,希望马洛能够调查隐情,让其继续写作。

在与斯宾塞见面的酒吧,马洛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女人,他对她一见倾心,把她称之为“美梦”。

马洛一开始不愿意接“帮作家戒酒”的单子,但直到那位美好的女人是作家的妻子时,他让自己答应了。

《漫长的告别》:每一次告别,就是孤独一点点


这时候的马洛并不孤独,至少他对自己的生活自得其乐。虽然他总是向别人这样介绍自己:一个有执照的私家侦探,独来独往,没结过婚;人近中年,不富有;双亲过世,没有兄弟姐妹;但喜欢喝酒,象棋,女人和其他几样东西。但真正孤独的人不会说自己孤独。

就像贾平凹《自在独行》提到的那样: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遇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确实,马洛没有知己,但他也在努力寻找知己,比如说他的朋友特里。见到特里的第一面,他就被特里身上的神秘吸引,所有才有了后面的每一次慷慨帮助,甚至在不确定的状态中帮助特里逃出美国。

第一次见到韦德夫人,美丽的金发女郎,马洛说她举手投足都带着神秘。于是马洛接下了本不想接的单子,只为认识神秘的韦德夫人。

什么是知己?

就是能够理解你的人。

事实证明,同类人之间才会相互理解。马洛很神秘,所以他对神秘的人趣味相投。他的生活轨迹很孤单,但他的内心绝不孤独,一个愿意为朋友孤军奋战找到清白的人,一个愿意对美好女人探究的人,他的内心其实足够充盈。

马洛有些像电影《独行杀手》里阿兰德龙的角色: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杀手。在一次任务中,他不幸被被一个女人看到相貌,警察找目击证人作证时,那位美丽的女人,望着他的眼睛,否认了他是凶手。这种从未有过的触动让两人接触,产生微妙的情感,直到故事的最后,警察利用美丽女人给杀手设圈套,杀手明知圈套却欣然赴约,最终被射杀,独单死去。

独行杀手与马洛不同的是结局,杀手在孤单生活中找到了知己,甚至获得过短暂的温存,即使最后一刻,他的知己也没有出卖他;马洛没这么幸运,他的结局是一扇开着的孤独的大门。

《漫长的告别》:每一次告别,就是孤独一点点

走向孤独:

握不住的东西,注定要失去,那就选择告别吧。

马洛无疑是一个出色的侦探。他冷静自持,哪怕有人拿着枪站在他面前,他也能有条不紊地煮出好喝的咖啡;他聪明睿智,只要让他抓住一丁点的线索,他都能抽丝剥茧地扯出真正的真相出来。

但是能够毁掉一个人的,往往是他最引以为傲的东西。

在查找作家韦德酗酒,精神失常背后隐情的过程中,马洛发现韦德与死去的西尔维娅存在情人关系,在韦德醉酒后的手稿中,他进一步接近了事情的真相:韦德偷情被管家发现,管家以此勒索韦德钱财,韦德之所以酗酒,是因为内心因为背叛妻子而感到不安。

据说,韦德曾在喝醉后将美丽的妻子推下楼梯。对妻子的背叛,家暴,让马洛对这位作家深恶痛绝。在一段时间里,马洛一直有种把作家妻子抱进怀里呵护的冲动。

他差点这么做了。

在韦德又一次酗酒后,韦德夫人勾引了马洛,但管家的偷窥阻止了这场偷情。

与此同时,他发现韦德夫人的前夫竟然是特里。聪明如他,他很快把韦德夫人对酗酒丈夫的冷漠、韦德夫人的刻意勾引以及韦德突然开始酗酒的时间联系起来。

真相朝着一个不可控的方向发展,马洛甚至意识到这样的真相他甚至不能直视。但马洛的冷静自持让他坚持固执地查下去。

在某个平淡无奇的周四,韦德邀请马洛去他家,韦德夫人出门采购。一番谈话后,韦德酩酊大醉。这个时候马洛离开了十分钟。就在这十分钟里,韦德开枪自杀。

枪响之后,再无赢家。

《漫长的告别》:每一次告别,就是孤独一点点


韦德夫人这时候回来,没带钥匙,有足够的不在场证明。警察来的时候,韦德夫人指控马洛是凶手,管家此时揭发马洛曾与韦德夫人偷情。

马洛用出色的辩白化解了可能会成为”因爱杀人“嫌疑犯的危机。他也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真相。

韦德当然不是自杀,因为他死前喝醉的状态不允许他有意识开枪自杀。原来神秘迷人的韦德夫人没有马洛以为的那么纯粹,她狠厉又肮脏,她爱着前夫,但前夫却与西尔维娅结婚;她优秀的现任作家丈夫,也与西尔维娅偷情。滔天的恨让她用钝器砸烂西尔维娅的脸,作家丈夫目睹这一切,震惊与恐惧让他酗酒,他没想过告发自己的妻子,但是妻子却因为良心不安,又谋杀了自己的丈夫。

这场谋杀案以韦德夫人写下自白书服药自尽而结束,从这开始,马洛进入了孤独的第二重境界:

我见过相当多郁郁寡欢者,也见过一些把皮肤和毛发弄得怪异的人,似乎要做孤独。这不是孤独,是孤僻。他们想成为六月的麦子,却在仅长出一尺余高就出穗孕粒,结得只是蝇子头般大的实。

---贾平凹《自在独行》

韦德夫人勾引他的那天,他早就猜出什么。从不喝醉的他酩酊大醉,说:“我喝醉了,存心的,而且不太体面。我有点孤独。”所有人都希望他停止查这起谋杀案,他也知道自己可能接受不了真相,但他还是没有停下脚步。

如果说此前的马洛只是孤单,现在的他已经开始迈向孤独的大门:孤僻。他被自己找到的真相深深刺伤了。他的”美梦般“的韦德夫人,他寻找着的红颜知己,是两起谋杀的凶手;他厌恶轻蔑的窝囊作家,只是一个目击妻子杀人而深陷苦痛挣扎的普通男人。

他想成为六月的麦子,急于寻找真相,在真相呼之欲出的时候,为了验证真相,他宁愿走出烂醉的韦德的书房,给韦德夫人杀死丈夫的时机。仿佛只有韦德死亡,才能真正验证心中所想。他的聪明与冷静让他得到真相,但那一颗温热的心也受到重创。

也就是这时候,马洛开始了他漫长的告别。他把韦德夫人的自白书交给媒体,还了特里的清白。他以为这算是对朋友的告别。

但孤独之门尚未打开。

《漫长的告别》:每一次告别,就是孤独一点点


陷入孤独:

每一次告别,就是失去一点点。

特里死前给了马洛一封信,信里夹着五千美金。但是马洛一直没花掉那张钞票。因为他发现了信里一个无法解释的细节,特里很可能根本没死。

一位叫马约拉诺斯的男人找到马洛,马洛认出了他,他就是特里,马洛为他孤军奋战寻找清白的特里。

特里的离开,不是为了替真正的凶手洗刷罪名,特里亲口说,他只是害怕。他怕被指控谋杀,他只能逃跑。关键的是,他不再像”家养的狮子狗“,而是真正成了一只”家养的狮子狗“。他的神秘,他抗争生活的自尊全部消失了,他现在穿高级时装,抹高级香水,完全投入了曾经最为不齿的生活。

或者说特里从来都是这样的人,贪生怕死,油腔滑调,胸无大志。一开始,马洛就找错了知己。

一位骄傲聪明的侦探,发现他所以为的只是他以为。特里和韦德夫人形象完全幻灭,对于一个正处于找到知己狂喜状态下的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特里提议喝一杯螺丝起子,马洛拒绝了;五千美元的钞票,马洛也拒绝了;他没有再喊一句特里;他亲口对特里说,最好的朋友特里已经死了,再见,马约拉诺斯。

马洛聪明,对所有事情都通透,自然不愿敞开心扉。他的孤独多在内心,在心灵相通方面,他一直是独身一人。忽然有两位神秘的人出现在他的生活,等他倾注完全部热情,却发现一切不过是一片虚无,真心错付。

高山流水”美名远扬的伯牙钟子期,钟子期亡故,伯牙的反应是什么?破琴绝弦,终身不弹。

马洛也一样,他心中的韦德夫人和特里都死去之后,他封闭内心,终于走进了真正的孤独之境。

走向孤独的人难以接受怜悯和同情。

---贾平凹《自在独行》

西尔维娅的姐姐喜欢上了马洛,她与马洛共度良宵。但当她提出结婚时,马洛拒绝了。

他宁愿孤身一人。在被质问“你这么孤单,跟我结婚还能失去什么”的时候,马洛没有回答。

因为他失去的太多了。失去了友谊、知己以及美妙的只此一次的心动。

他失去的太多了,于是他选择告别。说一声再见,都是死去一点点;每一次告别,都是孤独一点点。

《漫长的告别》:每一次告别,就是孤独一点点


结语

读推理小说是一种神奇的体验,特别是《漫长的告别》。

你在书里四处碰壁,猜不透作者留下的伏笔或者每一句无厘头的人物台词。但是还会看下去,带着自己的猜测与理解去寻宝。这时候每一位沉浸其中的作者都上交了自己的一件东西:信任。无条件信任作者会给出一个拍案叫绝的答案。

《漫长的告别》把悬念留够,但也不是整本书都在给摸不着头脑的悬念。而是留一个悬念给读者时间去猜测,时间到了他就会公布答案,你看完恍然大悟,懊恼自己没有猜出结果。当你返回去寻找作者留过的蛛丝马迹时,下一个悬念已经开始。

读者就是在这种你抛我找,你追我赶的阅读中,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谋杀的真相。

但这个时候,作者又告诉你,凶手是谁不重要,真相也不重要。

每一次告别,就是孤独一点点。

这个道理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