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流”是怎樣“征服”朝鮮半島的?從漢武帝時期說起

歷史上的朝鮮半島,一直受到中原文明的影響,我稱之為“華流”。當中原王朝強大時,這種影響就變強。當中原王朝衰弱時,這種影響就變弱。


“華流”是怎樣“征服”朝鮮半島的?從漢武帝時期說起


像電視劇《大長今》,講述的是朝鮮王朝首位女性御醫的故事。而這個時期,正是“華流”在朝鮮半島的鼎盛期。


從漢武帝征服朝鮮半島北部,儒家思想首次傳入朝鮮半島算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強大的漢朝、混亂的魏晉南北朝、統一的隋朝、強盛的唐朝、分裂的五代十國、文強武弱的宋朝、蠻橫的元朝、強硬的明朝和開疆拓土的清朝。其中,以唐朝和明朝對朝鮮半島的影響最大。


從三國時期到高麗時期,朝鮮半島主要信仰佛教。4世紀後期,佛教首次從中國傳入高句麗,並逐漸變成朝鮮半島的主要信仰。到了新羅時期,佛教再次從中國大量傳入。到了高麗時期,佛教已經十分興盛。這裡我要強調的是,從中國傳入朝鮮半島的佛教更多的是中國化的佛教,是與中原文明結合後產生的中國佛教,這點非常重要。


“華流”是怎樣“征服”朝鮮半島的?從漢武帝時期說起


到了朝鮮王朝時期,儒教取代佛教成了國教,“華流”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到達鼎盛。 這一時期的朝鮮貴族和士大夫以明朝為尊,崇尚朱子理學。而為什麼不以唐宋為尊?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唐宋都曾發生過篡逆之事。如果這個理由成立,朱棣又是如何登上的皇位?我想,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唐朝與朝鮮半島發生過多次戰爭,宋朝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又太小,只有明朝不但與朝鮮半島沒什麼瓜葛還多次幫助朝鮮擊退過日本入侵,對朝鮮恩情深重。朝鮮人這樣的想法持續了很久,直到明朝滅亡幾百年後,很多朝鮮人仍然樂此不疲,實在讓我無法形容。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華流”中儒家思想對朝鮮半島的影響,以“華流”指代儒家思想(儒學、儒教)。


一、“華流”正式傳入朝鮮半島——從漢武帝征服衛滿朝鮮說起


“華流”是怎樣“征服”朝鮮半島的?從漢武帝時期說起


前108年,漢武帝征服衛滿朝鮮,並設立了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及玄菟郡等四郡。大量來自中原的官吏進入四郡為官,其中有不少精通儒學的學者,如東漢末年的樂浪太守涼茂。


朝鮮史書《三國史記》記載,高句麗琉璃明王曾於前17年作詩:“翩翩黃鳥,雌雄相依。念我之獨,誰其與歸?”,詩的創作風格明顯受到了《詩經》的影響。可見,前1世紀末,居住在玄菟郡的高句麗人可能已經接觸到了儒學經典。


這個時期,因為沒有專門的儒學教育機構,“華流”很可能只是小範圍地在漢朝官吏與朝鮮半島北部貴族間進行傳播。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當時的一名朝鮮半島居民。有一天,你忽然聽到一名漢朝人在高聲朗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你一定會茫然失措,並好奇對方在說些什麼。


二、“華流”正式進入朝鮮半島上層社會——從高句麗設立“太學”說起


“華流”是怎樣“征服”朝鮮半島的?從漢武帝時期說起


前1世紀,高句麗、百濟和新羅在朝鮮半島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372年,高句麗設立“太學”,招收貴族子弟,傳授《禮記》、《易經》、《詩經》、《書經》、《春秋》、《史記》、《漢書》、《後漢書》等儒學經典。


3世紀(或4世紀),百濟建立儒學教育制度,並設立五經博士。


682年,新羅設立“國學”,招收貴族子弟,傳授《禮記》《周易》《尚書》《左氏春秋》等儒學經典。


自此,朝鮮半島三國先後建立了自己的儒學教育制度,“華流”正式進入朝鮮半島上層社會。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當時的一名貴族。有一天,有人來向你請教“‘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是何意?”如果你回答不出,會尷尬嗎?如果你回答出了,會自豪嗎?


三、“華流”正式走向朝鮮半島民間社會——從新羅統一朝鮮半島說起


“華流”是怎樣“征服”朝鮮半島的?從漢武帝時期說起


668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隨著新羅與唐朝民間交往增多,一些新羅的民間儒家學者遠赴唐朝學習儒學。


936年,高麗統一朝鮮半島。958年,高麗實行科舉制度,將儒學經典列為考試科目。987年,高麗推行儒學治民,並提倡用“五常”(仁、義、禮、智、信)指導民眾。


自此,高麗王朝從佛教轉向儒教,“華流”正式走向朝鮮半島民間社會。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當時的一名僧人。有一天,有人來向你請教“‘仁’是何意?”,請你一定不要太驚訝,因為國王正在提倡高麗民眾學習儒教“五常”。


四、“華流”完全“征服”朝鮮半島——從朝鮮王朝將儒教定為國教說起


“華流”是怎樣“征服”朝鮮半島的?從漢武帝時期說起


1392年,朝鮮王朝(李氏王朝)建立,並將儒教定為國教。1398年,朝鮮王朝設立成均館,傳授儒學經典。


與高麗王朝不同的是,朝鮮王朝不但通過抑制佛教抬高了儒教地位,還將儒教切實地落實成了民眾的行為規範。朝鮮王朝崇尚忠、孝等美德,並鼓勵儒教學者開設書院,傳授儒學。


朝鮮王朝將儒教定為國教,“華流”完全“征服”朝鮮半島。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當時的一名朝鮮人,你一定會努力服侍好自己的雙親,不敢有絲毫違逆,因為孝或不孝是考察當時朝鮮人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五、“華流”在朝鮮半島變成“隱士”——從日本吞併朝鮮半島說起


“華流”是怎樣“征服”朝鮮半島的?從漢武帝時期說起


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朝鮮半島獨立,隨後朝韓分裂,韓國迅速西化。


1910年-1945年,朝鮮半島經歷了35年的日本文化殖民。1945年-現在,韓國又經歷了75年的西方文化引進。如今,“華流”早已不是韓國文化的主流。


看起來,西方文化已經佔據了韓國文化的“統治地位”,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仔細觀察韓國社會就會發現,“華流”早已融入了韓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華流”不常在朝鮮半島拋頭露面,“華流”在朝鮮半島變成了“隱士”。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韓國人,當你一邊吃著薯條一邊喝著可樂,一定十分開心。但是,當你回到家向長輩鞠躬問候時,又或者長輩關心地問起你的情況時,你就要想想這些文化究竟來源於哪裡了。


韓國“成均館”館長崔昌圭曾說,韓國有將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過儒教思想的薰陶。


日本朝鮮近代史專家姜在彥也總結道,儒教文明已經完全滲透進了韓國的方方面面,正全面影響著整個韓國社會。


參考文獻:

  1. 林賢九:《儒學在朝鮮的傳播和影響》,《延邊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2. 楊軍:《儒學在朝鮮半島的早期傳播》,《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3. 王海穎:《淺議儒教在朝鮮的傳播》,《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
  4. 張敏:《儒學在朝鮮的傳播與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5. 匿名:《朝鮮半島歷史》,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