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蘭·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
伯特蘭·羅素與懷特海合著的《數學原理》對邏輯學、數學、集合論、語言學和分析哲學有著巨大的影響。1950年,伯特蘭·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學史》《數學原理》《物的分析》《心的分析》等。
羅素在自傳的開頭說,他一生始終為三種激情所支配:一是對愛情的渴求,一是對知識的追求,還有一個是對人類苦難的深切同情。這三個方面合在一起,可以十分準確地勾勒出他一生的輪廓。
我為何而生
伯特蘭·羅素說,有三種情感,單純而強烈,支配著我的一生: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這些感情如陣陣巨風,挾卷著我在漂泊不定的路途中東飄西蕩,飛越苦悶的汪洋大海,直抵絕望的邊緣。
我之所以追尋愛情,首先,愛情使人心醉神迷,如此美妙的感覺,以致使我時常為了體驗幾小時愛的喜悅,而寧願獻出生命中其它一切;其次,愛情可以解除孤獨,身歷那種可怕孤寂的人的戰慄意識,會穿過世界的邊緣,直入冰冷死寂的無底深淵;最後,置身於愛的結合,我在一個神秘縮影中看到了聖賢與詩人們所預想的天堂。這正是我所追尋的,儘管它對於人類的生活或許太過美好,卻是我的最終發現。
我也以同樣的熱情追求知識。我渴望理解人類的心靈,渴望知道星辰為何閃耀,我還試圖領略畢達哥拉斯關於哪些數字在變遷之上保持著永恆的智慧。在這一方面,我取得了一點成果,但並不算多。
愛情與知識,盡其可能,引領著我通往天堂。然而憐憫總是把我帶回現實。那些痛苦的呼喚在我內心深處迴響。飢餓中的孩子,被壓迫和折磨的人們,給子女造成重擔的無助老人,以及孤獨、貧窮和痛苦的整個世界,都是對人類理想生活的嘲諷。我渴望能減少這些不幸,但無能為力,這也是我的痛苦。
這就是我的一生。我發現人生是值得的,而且如果能夠再有一次這樣的機會,我會欣然接受。
伯特蘭·羅素說:
1
乞丐並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2
你能在浪費時間中獲得樂趣,就不是浪費時間。
3
如果一聽到一種與你相左的意見就發怒,這表明,你已經下意識地感覺到你那種看法沒有充分理由。如果某個人硬要說二加二等於五,你只會感到憐憫而不是憤怒。
4
愛情只有當它是自由自在時,才會葉茂花繁。認為愛情是某種義務的思想只能置愛情於死地。只消一句話:你應當愛某個人,就足以使你對這個人恨之入骨。
5
我絕不會為我的信仰而獻身,因為我可能是錯的。
6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7
恐懼是迷信的根源,也是造成殘忍的主要原因之一。智慧始於征服恐懼。
8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權威,因為你總能找到相反的權威。
9
人,生而無知,但是並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10
幸福的秘訣是:儘量擴大你的興趣範圍,對感興趣的人和物儘可能友善。
11
人的情緒起落是與他對事實的感知成反比的,你對事實瞭解得越少,就越容易動感情。
12
參差多態乃是幸福之本源。
13
放棄自己想要的某些東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
不要為自己持獨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為我們現在所接受的常識都曾是獨特看法。
15
精神崩潰的一個最初征兆就是堅信自己的工作非常非常重要。
16
所謂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靜的生活,原因是隻有在安靜的氣氛中,才能夠產生真正的人生樂趣。
17
意識到時間並不重要乃是智慧之門。
18
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
閱讀更多 火星魚2008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