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河津行政審批改革加速度

——河津市赴長三角地區學習考察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報告

河津市赴長三角地區黨政考察團

跑出河津行政审批改革加速度

河津市赴長三角地區黨政考察團在杭州市民中心考察學習

跑出河津行政审批改革加速度

河津市考察人員向杭州市蕭山區政務大廳工作人員深入瞭解情況

跑出河津行政审批改革加速度

蕭山區行政辦事服務中心商事登記取號窗口 (資料照片)

跑出河津行政审批改革加速度

南湖區行政審批24小時自助服務區 (資料照片)

跑出河津行政审批改革加速度

徐彙區行政服務中心於今年2月啟用“人工智能首席服務官” (資料照片)

跑出河津行政审批改革加速度

無錫市行政審批局開展“管家式”代辦服務,為項目單位提供全程免費審批代辦 (資料照片)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措施,是一項牽引性改革。為貫徹落實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關於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學習借鑑長三角地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好經驗、好做法,努力打造一流的體制機制優勢,5月29日至6月2日,河津市組團赴長三角地區就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行實地學習考察。

長三角地區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經驗做法

(一)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政府辦事服務中心經驗做法

杭州市蕭山區政府辦事服務中心是負責區級行政審批和行政管理的區政府派出機構,掛牌杭州市蕭山區投標管理辦公室,市民服務中心為其下屬事業單位。

蕭山區辦事服務中心大廳面積20000餘平方米,結合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該中心一是建立了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全新工作模式。2016年10月,該中心根據窗口事項分類劃定商事登記、投資項目、社會事務三大類綜合受理窗口,明確窗口布局;2017年6月20日,完成辦事大廳改造和系統開發,完成配套自助服務大廳建設,形成智能化服務模式,全面啟動運行“一窗通辦”;2018年4月23日,整合商事登記、投資項目、社會事務三類綜合收件窗口,設置統一“無差別受理”窗口,全面啟動運行“無差別受理”,讓辦事群眾只進一扇門、只取一個號、辦成一件事。二是梳理公佈“最多跑一次”事項。102項事項實現全程網上辦理“零跑腿”。投資項目領域,實現了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應用平臺、系統打通、網上審批、網上申報4個“100%全覆蓋”,取消投資項目審批全流程中各部門均要求鎮街蓋章確認環節,改為“一次蓋章、一次確認”;商事登記領域,實現了名稱核准全流程網上辦“零跑腿”,企業新設登記一個工作日出證,“27證合一”使得85%的新設企業能夠按“一件事”標準實現100%網上辦理;不動產登記領域,打通了三部門業務系統,實行不動產登記辦事流程、申報材料“三合一”,平均辦件速度從原先的每小時18件提升至每小時30件,一手房平均出證時間控制在60分鐘內。此外已梳理出56項“一件事”聯辦事項清單,召開業務協調會3次,計劃分批實施。三是打造高效服務內核。全領域清理簡化事項,無法律法規依據的前置申報條件一律取消,兜底性條款一律取消;推出標準化清單加示範文本,將文字轉化為直觀圖片,群眾對照範本填寫即可;實現網站、微信公眾號、“一窗受理”系統、自助查詢機等多個終端共享數據。四是打造“最短服務半徑”。不動產登記、社保、市民卡個人事項及公安的出入境、車管、交警類服務事項已下放鄉鎮;商事登記業務已延伸至基層工商所;社保個人繳費業務依託蕭山農商銀行近60個服務網點,實現就近繳費。

杭州市市民服務中心建築面積9800餘平方米,共設有房產權證、房產配套、護照辦理、社會保障、道路交通、公共事業六大區塊,基本涵蓋了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所有公共事項,推出了3個一站式服務流程,設立了多證聯辦窗口:房產四證聯辦“一條龍”,做到房產證、契稅、門牌證、土地證全程一窗辦理;婚姻登記服務“一條龍”,實現計生兩免婚前檢查、婚姻登記一站式辦理;市民卡業務受理“一條龍”,實現市民卡辦理、公交功能開通、社保功能開通等無縫對接辦理,“政務超市”功能日益凸顯,真正提升了群眾辦事便捷度。

(二)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行政審批局經驗做法

嘉興市南湖區行政審批局按照“一局三中心”模式設置(下轄行政許可中心、中介機構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同時增掛區行政服務中心牌子。28個區級部門946項辦事事項全部進駐到區行政服務中心,實現中心以外“無權力”。審批局積極探索全流程聯動高效審批模式,實現了“三到位”“五個一”。“三到位”包括,職能劃轉到位、編制落實到位、人員調整到位;“五個一”包括,“一枚印章”審批、“一個窗口”受理、“一套清單”管理、“一支隊伍”踏勘、“一套制度”保障。經驗做法一是梳理兩張清單(“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和“最多跑一次”告知清單),摸清“最多跑一次”底數。二是力推“四個助跑”,加快“最多跑一次”速度。讓數據跑,打造智能化服務;讓專員跑,提供精準化服務;讓代辦跑,提供無差別服務;讓快遞跑,提供人性化服務。三是做好五項特色工作,凸顯“最多跑一次”成效。推行行業許可“一證化”。在全國範圍內首推以“娛樂行業、印刷經營行業、餐飲行業”等17個老百姓關心的跨科室審批的熱點行業為切入點,實行一單申請、一窗受理、一次勘查、一科辦結、一證覆蓋、一檔歸併;實施企業投資項目“一鏈化”,即項目從備案到施工許可實行鏈條式審批服務,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從原50個工作日壓縮到30個工作日;實現不動產交易納稅登記“一窗化”;實現證照聯辦“一事通”;實施智能自主申報“一體化”,50個事項審批服務對象可以通過一體化智能自助申報機查詢、打印辦事事項指南,掃描並上傳資料,還可查詢辦件進度並與微信、手機APP同步進行預約,為“最多跑一次”甚至“零次跑”提供技術支持。

(三)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政務大廳建設運行及行政審批局經驗做法

南京市浦口區政務服務大廳共設置了152個前臺窗口,58間後臺辦公室,目前進駐40家單位174人。結合江蘇省推行的“不見面審批”辦事模式,該政務大廳推行“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的辦事模式。網上辦:“面對面”變為“鍵對鍵”,網上不見面事項達921項,不見面率為83.2%;集中批:探索設立行政審批局,大力推行“3550”改革(即3個工作日內開辦企業、5個工作日內獲得不動產登記、50個工作日內取得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聯合審:推廣多評合一、網上聯合審圖,變接力跑為齊步走;區域評:在環評、能評、安評等方面,變獨立評為集中評,評估結果開發區內項目全部共享使用,通過政府買單、企業共享,節約了項目落地時間,減輕了企業負擔;代辦制:推行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全程代辦制度,提供“店小二”式專業化服務;不見面:審批結果實行了“兩微一端”推送、快遞送達、代辦送達等服務模式。

(四)上海市徐彙區行政服務中心經驗做法

徐彙區行政服務中心2015年5月建成並運行,現有24個職能部門進駐,設立145個窗口,辦理559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行政服務中心推行當場辦結、提前服務、當年落地行政審批改革,窗口服務實現了規範化建設,做到便民服務“一站式”、行政審批“一窗式”、網上網下“一體化”,形成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的完整鏈條。“一號申請”包括徐彙區行政服務中心在全市率先運行的電子證照庫系統,目前中心已採集近兩萬張電子證照信息,已覆蓋區市場監管局、區科委等16個部門,申請各種證照“多方複用、一庫管理、互認共享”,企業不用重複遞交材料和循環證明。

(五)江蘇省無錫市行政審批局經驗做法

無錫市行政審批局(無錫市政務服務辦公室、無錫市政務服務中心)為無錫市政府派出機構,直屬單位有無錫市政府公共服務熱線受理中心、無錫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2017年10月9日,無錫市行政審批局正式運行,圍繞市場準入和建設工程領域的70項首批行政審批權力事項劃轉行政審批局。無錫市行政審批局和政務服務中心對所有辦理事項實行“九公開”和“六類事項辦理制”。對外商投資項目、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個體企業和私營企業註冊登記項目實行並聯審批;對重大投資項目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要求由“重大項目受理專窗”受理後直接進入中心“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行“一條龍”“一站式”服務。

長三角地區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主要成效

(一)改革有序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三角地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紮實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改革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激發了巨大的市場活力。浙江省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7.9%,由2012年的3.4萬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18萬億元;人均GDP達到了9.2萬元(13634美元),已經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上海市GDP年均增長7.1%,從五年前的2萬億元躍升到3萬億元,成為我國首個經濟總量超3萬億元的城市。江蘇省GDP連跨3個萬億元級臺階,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到2015年的7萬億元,再到2017年的8.59萬億元,年均增長高達8.4%,成為全國唯一擁有3個萬億元城市(蘇州、南京、無錫)的省份。

(二)行政審批更趨科學高效

長三角地區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依法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和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江蘇省實施“不見面審批”改革,推行“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的辦事模式。全省5個設區市,17個縣(市、區),27個開發區都成立了行政審批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上海自貿區在2013年成立後,不到五年的時間就推出了三輪改革措施。經過一系列的制度創新和流程再造,上海自貿區以及浦東新區全面實施了從辦事大廳一門式辦理到單一窗口式辦理。長三角地區“互聯網+行政審批”建設水平居全國前列,“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上下協同”的網上審批體系基本建成。投資項目並聯審批和“多規合一”,商事登記“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和“先照後證”,大幅提高了審批效率和規範化程度,其中不少改革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

(三)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普遍較強

考察團成員在考察過程中都深切感受到長三角地區辦事效率特別高,企業和群眾對政務環境十分滿意。比如在浦東新區的企業服務中心,已經實現了一般行政審批事項一天內辦結,需要核實的事項兩天內辦結,所有的審批文件都在窗口內部流轉,黨和政府與群眾、企業關係十分融洽。

學習考察長三角地區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啟示

(一)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必須以思想大解放推進體制大變革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可以說是政府“刀刃向內”的一次自我革命,是一次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再調整。我們必須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打破傳統體制束縛,加快建立一套新的市場經濟審批制度,完全用制度管人管事,改變以往不找熟人不辦事,不請吃喝辦不成事的審批怪圈。同時也只有通過徹底的自我革命,才能讓一些權力部門領導幹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必須用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公開化、透明化來支撐和引領

目前,河津市推行的“兩集中、兩到位”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最基本要求,是底線標準。通過學習考察,我們切身感受到內陸地區與先進地區在審批方式與手段上的較大差距。我們一定要善於借鑑長三角地區先進經驗,堅持拿來主義,按照最高標準,強化政務大廳信息化建設,用網絡、微信、一窗受理系統、自動查詢機等先進技術手段,推行全程網上辦理、不見面審批,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提高服務效能,規避暗箱操作,實現行政審批跨越式發展,爭取用較短時間走到全省全國前列。

(三)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必須抓住審批隊伍建設這個最關鍵環節

人是最關鍵的因素。我們實行“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必須嚴把人員關,不管是窗口工作人員,還是首席代表,都必須是各單位的精兵強將、業務骨幹。要強化人員培訓,所有入駐大廳人員都必須熟練掌握本單位所有審批事項程序和要求,所有窗口工作人員都必須是全科型人才,適應“無差別受理”要求,對大廳所有審批事項都必須熟練掌握。要加強人員績效考核管理,讓貢獻突出、業務精湛的人員受表彰有地位,不適應崗位要求要進行再培訓,確實不能勝任工作的要堅決淘汰出局,甚至追責問責。通過加強審批隊伍建設,實現審批服務高效、便民。

考察歸來話河津

關鍵在於怎麼幹

通過此次學習考察,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差距,找到了方向,提振了信心。經過深入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杭州蕭山區的經驗符合河津實際,適合借鑑學習。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學習蕭山經驗,全面貫徹6月8日河津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會精神和運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書記鞠振講話要求,全力推進河津市行政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的“兩集中、兩到位”河津模式,力爭實現“只進一扇門、只跑一次腿、只需動鼠標、只等結果到”的“四隻”目標。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快行政審批職能歸併

學習浙江“最多跑一次”經驗,貫徹運城、河津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大會精神,推進“兩集中、兩到位”,首先要推進各行政審批單位審批職能向一個股室集中,河津市所有行政審批股室向政務大廳集中。5月25日,河津市編辦以河編辦字〔2018〕8號文件形式向各行政審批單位下發了《關於成立行政審批股的通知》,要求各單位於5月28日前成立行政審批股,完成本單位行政審批職能整合。目前,已有27家單位完成職能整合,有關部門正在督促6家條管單位加快整合進度。6月10日,河津市政府辦向各單位下發《關於上報進駐大廳窗口工作人員情況的通知》,要求各單位明確大廳窗口工作人員並立即上報。有關部門正在督促加快上報,力爭6月15日前完成人員上報統計工作。

(二)加快新租賃大廳裝修改造

學習蕭山區政府服務中心加快政務大廳建設和系統開發,形成智能化服務模式,實現“一窗通辦”先進經驗,河津市要高標準建設政務大廳。目前,新租賃的政務大廳正在裝修改造,有關部門正在督促施工單位科學施工、加班加點、加快進度。同時,積極對接有關軟件公司,為大廳選配業務辦理系統、並聯審批系統、政務管理平臺系統等軟件系統,力爭儘快進入程序、招標採購,確保7月20日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三)立即梳理和公佈一批“馬上辦、網上辦”事項

為加快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半、一次辦”目標,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最好服務,辦好服務企業和群眾的事,實實在在增強群眾獲得感,河津市政府辦已於6月11日向各行政審批單位下發《關於開展“馬上辦、網上辦”事項梳理規範工作的通知》,對能夠“馬上辦、網上辦”事項進行梳理分類,進一步提升辦事效率。預計7月下旬,河津市即可公佈首批“馬上辦、網上辦”事項。

(四)對進駐大廳人員開展選調培訓

採取各部門統一申報、組織部門集中審核考察的辦法,及早確定擬入駐大廳工作人員。同時按照一窗受理的工作要求,制訂具體工作方案,於7月底、8月初對入駐大廳的工作人員進行禮儀和業務培訓,切實提高窗口人員的業務素質、服務水平,保障政務大廳的科學有序運轉。

(五)研究相對集中行政審批權集中問題

借鑑長三角地區先進經驗,結合河津市實際,積極研究商事登記、規劃建設、投資項目、涉農事務、城管交通、社會事務等6個方面的行政審批權集中到行政審批局,集中後與後續監管的銜接及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事項集中等問題,為河津市探索設立行政審批局奠定基礎。

(六)積極申報全省相對集中許可權試點縣(市)

目前正在與運城市編辦對接,力爭把河津市確定為全省相對集中許可權試點縣(市)。

(七)啟動河津市行政審批和市民服務大廳籌建工作

將籌建河津市行政審批和市民服務大廳列入2019年河津市重點項目,從現在開始,著手研究推進工程選址、立項、手續辦理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力爭2019年正式開工建設,早日建成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