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佳能换成徕卡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卷太郎摄影坊


大家好,先说下自己得用机,摄影经历.徕卡数码机短暂用过q,主要书胶片m6.

第一台单反尼康d40,后来经历d90、d700,换佳能5d3、5d4,索尼a7、a7r2,中间穿插理光gr,富士微单....胶片机用的比较杂,目前135机器主要是m6,120机器主要是宾得645n2..

活脱一穷x器材党...当然,这其实和个人拍摄需要有关.

前期主要旅行拍摄,中期主要是婚纱婚礼跟拍,目前主要是儿童,以及经常性的旅行.

既然说感受,说说几点:

1.佳能,也包括尼康,是生产力工具;徕卡是兴趣爱好.

从个人用机下来,尼康、佳能,作为工具,个人感觉已经做的非常完美.也许现在有各种微单出现,索尼富士蚕食佳能尼康阵地,事实上索尼富士也确实大大降低了摄影的门槛,无论曝光白平衡还是对焦追焦甚至后期滤镜....但是作为工具,作为一个产生效益的生产力工具,佳能尼康的操作手感稳定性、后期流程,一个哥小小的细节,目前索尼富士还是无法取代的.

而徕卡,是摄影师给自己的东西.任何东西或者事情,一旦兴趣爱好变成了工作,每天重复,日复一日,就不再是乐趣啦.所以,摄影师有自己的自留地,走走拍拍.......

也许有人反驳,多少多少大师都是一句徕卡作为工具......个人理解,工具的属性,一是在操作层面,高效稳定实用;二事性价比...

2.很多人说的成像,质感

这么说,目前个人用机,无论什么品牌,只要底够大,宽容度合适,基本都能做到统一色调,有句话杂说的来着,数码不后期,纯粹是xx.......没其他意思,徕卡q本人短暂使用,也许感受不准....观点仅代表个人.就目前的相机成像技术,像素、宽容度、已经软件能力,色彩质感真的已经是玄学....当然,有一点,索尼的色彩,真的就比尼康佳能难调的多......

这里我插一句胶片,胶片真的是很特别得存在.这么说吧,个人感受,目前的数码后期,其实,基本上是在模仿胶片...无论色彩、质感、过度.....

而且能已极其低廉的价格感受更大画幅带来的震撼......

3.拍摄体验

客观来说,徕卡那一套旁轴的操作体验确实是尼康佳能没法比的......这也是为啥摄影师要舍弃佳能尼康的便捷性而选择徕卡m的很大部分原因.慢拍的优雅,这说法,被富士用乐好些年,哈哈.

抛开工作工具,本质来说,摄影是一个过程,摄影师是在享受整个过程,而非仅仅是出片那一刻的惊喜.尤其对于胶片而言.徕卡,抓住了精髓....

下面随便放些最近的片子,有佳能,有徕卡,有135,也有120...











小妖精的爸爸


不请自来,本人从事室内设计,不是摄影领域创作者,佳能和徕卡都用,佳能是5D4和1DX,徕卡是M10,35/1.4。说说我的经历和感受,佳能干活,拍自己喜欢的题材,不错。徕卡,心怡已久,去年收入囊中,每天都放进背包里,黄斑对焦,估焦,超焦距,都是徕卡的特点,眼睛估焦时手上已经在转动月牙扳手,适应了很快就上手,从最初担心对焦跟不上到后来随心所欲也就几个月时间~徕卡,让我摄影慢了下来,思考的更多些~几个星期前背了佳能和徕卡去罗城古镇待了两天,结果大半时间都在用徕卡拍,或许更喜欢人文题材吧~我都担心以后会淘汰了单反~哈哈(前三张佳能,后三张徕卡)







谢东耘碳头


我是多修的用户,佳能1ds3,5d3,eos3,索尼a7r,富士xt2,松下g9,徕卡me的用户。除了松下每台机器都用了挺久的。我来说说感受,

1,当时买徕卡是冲动,现在都觉得肉疼,一直到现在都只有一个35mm f2镜头,实在太贵了。

2,从参数上看徕卡不管是相机还是镜头都不能说是最好的,特别是机身,你看看dxo上面惨不忍睹。

3,很多人为了反驳徕卡的色彩,做了很多ab对比,说实话我看了我也分不出来。我用过me,m9,mp,m10,mm,sl,q,虽然每个色彩都有差别。但是我的直观感受是,我的me只要iso640以下,徕卡的色彩总是惊喜。我ps的时候,其他相机基本上很难调出徕卡的感觉,调徕卡的时候基本都是微调,调大了色彩还不如原本的好看。

4,徕卡是买给自己的,如果你自己不喜欢就不要买。千万不要为了徕卡的名气去买,只有当你玩过一段时间摄影,理论知识熟悉了,再去实体店感受一下纯正的徕卡血统,松徕的就算了。最后再决定。

5,我到现在还在用me,一个是因为他是ccd的,另外一个,现在年纪大了,心疼钱。徕卡太他妈贵了,虽然我觉得他有不可替代性,但是从比例上来讲很小很小,我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富士带23mm,主要是方便。

6,说到画质,大家不要纠结,现在技术提升了,m43的画质都不错,不用说apsc和全画幅了,多花点钱上大光圈镜头更实用。画质上的那点差距,只要你不是靠摄影谋生的,都没关系的。什么暗部噪点,动态范围无所谓的。

前面三张徕卡,后面两张佳能,都略微ps过。至于色彩,你们自己看吧。







不能看脸的大叔


大家好!本人没使过佳能,但有从尼康换徕卡的经历。

为什么把尼康换徕卡?两个字“盲目”。换相机前几乎不懂徕卡。朋友说不错,而徕卡M的确小巧可人,携带着方便,就换了。

感受如何?单从拍照而言,徕卡并没有想象那样对我产生帮助。

一是开始学习盲拍。起初对徕卡的手动对焦很不适应,但确实让拍照节奏慢下来,自觉学习盲拍,注意力也由风景转向注重人文题材。体验不错。

二是学会用脚变焦。徕卡M都是定焦镜头,想获得好一点的构图,加之徕卡M没有焦距过小、过大的镜头。画面大小合适,只能用脚去变焦。

三是出手更加谨慎。徕卡M只有2400万像素,连拍功能弱,设备昂贵,更加注意快门的使用频率,觉得第一张不满意才会再摁快门。量少后期轻松。

四是照片更加清晰。不清楚是徕卡相机真好,还是镜头出众,照片较尼康要清晰。但是徕卡M拍微距几乎不可能,我尝试过拍梅花这类题材,不理想。


五是享受徕卡的色调。徕卡有令人着迷的色调,这是我这些年用徕卡的最大回报。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个性偏好。在我看,徕卡色彩表现上有油画般的厚重,照片饱和度要较尼康相机强一些。不能熟悉掌握PS技巧,只有依靠相机给我带来的惊喜。

数码时代,单就相机功能而言徕卡早已落伍。从摄影乐趣讲,徕卡无疑体验更多,毕竟徕卡和我本来就不是靠摄影生活。


看不清楚


你好我是房产摄影师Gavin.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使用佳能和徕卡的体会。

佳能和徕卡我都在用,平时工作使用佳能5D系列,出去拍风景用佳能1dx,平时出门会把徕卡M240放在包里。

首先,徕卡和佳能的定位非常明确。

徕卡:把玩。

佳能:干活。

想指望徕卡M出片(我指的是徕卡M手动系列),简直就是受罪。手动对焦太不精准,弱光很费眼。

其次,拿出去的感觉不同。虽然徕卡M手动对焦很难受,但是用它拍照会感觉自己很有品味。徕卡M拍一些静止的静物还是不错的,慢慢对焦慢慢构图。所以用徕卡M的相机快门数都不会太高,基本不会连拍。慢慢品味也是不错的感受。

最后,喜欢徕卡的人不会介意徕卡的各种缺点,没事拿出来抚摸的人也大有人在。图一是我手边的徕卡M240,看看机身上岁月的痕迹。

徕卡适合慢慢品味把玩,佳能适合干活。

两个本质区别就在于此。





澳洲房产摄影师Gavin


我是从佳能尼康换到徕卡的,目前用的是扫街神器徕卡Q(对,就是有人说是松下贴牌机的那一款,这里我们不争论,懂的自然懂),这里主要说说有啥感受,个人感觉主要如下:

1,色彩感,浓郁的油画风,德味儿,随便你怎么叫吧,有的人就是喜欢,别的机器很难调出来。

2,轻松感,轻便,不可换镜头,28㎜F1.7一镜走天下,适应了那个宽度其实还好。

3,自由感,不再去反复弄快门,曝光,光圈,一切自动,偶尔调节,更能让人聚焦在拍摄的乐趣上。

当然还有其它优点,比如自动对焦,比如高感不错,比如完美的做工和质感,有人说逼格高我不赞同,因为其它的地方我不知道,在我们内陆城市(准一线),你背个徕卡极少有人认出来,估计是造型复古吧,大多数人眼中的摄影师都是一个中端单反加一个长焦镜头那种[呲牙]

再说说缺点:

1,价格高,配件贵

2,不耐操,电池不耐用,不经低温,不能当吃饭的家伙

3,视频……唉,迷一样的对焦,永远都在糊,永远都在抖

4,不可换镜头,用途相对单一(但我这种穷鬼反而认为是优点,省得我心痒痒的[呲牙])











千堆雪雪


佳能党过来的,灭门入了徕卡M10,M6。

佳能是个全能战士,干啥都行,没有局限,专业人士用佳能没有啥可说的,就是太大,出门旅行恨不得背一堆镜头。拍起来自动对焦,曝光,从不吝啬你的快门,片子有一半都得删掉。

徕卡用户最多的就是一机两镜,携带方便,总是在思考,拍之前画面已经呈现在脑海里,相机做的就是服从。这就是摄影的本质。

徕卡的金属质感,对于抚摸党来说,很贴合口味。即使不拍照,也要拿出来摸两下,按两下。肩带斜挎,逼格满满的。

从出片来看,徕卡M10直出JPG很有自己的味道,欠爆但不丢失暗部细节,蓝色,黄色的独特色彩,很让人着迷,弱光环境下简直醉人。

M6胶片,玩起来那更不用说了,这种拨杆体验与出片,只可体会。

爱135相机,就一定要玩到徕卡。

前三张M10机内JPG直出,中间三张M6用ekata100卷,最后三张用M6富士X-TRA400卷,镜头都是50mm1.4a。











爱清洁的好孩子


徕卡用好不容易,2019年5月云南景谷、版纳,徕卡大m240+50/1.4。








吴佳君艺术家


《卖羊汤的小伙》用徕卡Q2拍的几张







wh松风


能把佳能换徕卡的,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不靠摄影吃饭,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拍摄模式或题材。

徕卡的魅力并不在于贵。徕卡的镜头能适用的题材也是相对有限的。另外,徕卡并不好用,换句话说,能用好徕卡的人,就算不是摄影大家,至少也是资深爱好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徕卡只是虚荣,甚至买完就后悔。

徕卡最适合拍摄的题材就是人文摄影。拍人文很难,难就难在你的文化素养能不能把控题材,你的思维广度与宽度够不够用,你是否具备对社会批判性的眼光,能够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同时,你还要具备相当的技术能力。

徕卡大多是定焦头。用好定焦头,至少需要两种功底。一种是对距离的把握。有人说定焦靠走,这话没错,但这话是对初入门的定焦使用者而言。定焦正确的用法是,你知道要走到什么位置,然后才去走,而不是靠瞎蒙。镜头感,这就是镜头感。玩变焦一辈子都玩不出的镜头感。所以你看玩徕卡的很少有人去跟玩变焦的争辩,因为你说的我能理解,我说的你可能压根不会明白。

另外一种功底是对光圈的理解。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需要控制景深,景深是画面表现力的核心要素。景深与画质的关系紧密相连。比如说,最大光圈可用。我需要1.4光圈的氛围,我需要1.4光圈的画质,这个时候,徕卡就是一种选择。你知道要走到哪个位置,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光圈控制景深,你知道如何用这样的景深控制把握拍摄的主题。别人以为你只是走过去按下了快门,实际上,你和大多数玩相机的人,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你们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

这就是徕卡。与价格贵贱有关,但关系不大。真正的区别在于对世界的理解。使用徕卡很简单,有钱就能买到。用好徕卡很难,难就难在你个人素质的高低,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是无解的。就好比绘画,小孩子都能画,但是能画好的人,却是极少数。摄影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