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中,谁实力最强,后劲最大?

用户26603878


武汉天生的c位,教育、医疗、自然环境方面没有短板,没有天灾的困扰,四周都是平原,2条江,上百个湖,淡水资源全国第一,航空、铁路、航运交通在中部没有其他城市可以威胁其地位。历史上也辉煌过,现在需要的只是复兴。武汉只要打好长江经济带这张牌,有机会更进一步。


闷骚的高富帅


近些年兴起了一个叫作新一线城市的说法,二线就二线,哪有什么新一线城市?不过在原有的几十个二线城市当中,这15个确实算得上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先来看看哪些城市属于比较强的二线城市


从上表不难看出,这15个城市其综合实力也是相差悬殊。那么具体谁能当得起二线TOP1呢?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衡量。在城市评价体系中,都会参考诸如GDP总量、科教文卫、城建水平、交通枢纽、财政金融、商业指数、城市软实力等等各方面的指标来加以评估。

一、经济

15个城市中: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在经济实力方面比较强劲,其中又以重庆GDP总量最高。总量产生规模效应,例如城市的固定投资,重庆投GDP的30%就是6000个亿,而居末的昆明投入100%都不够,这就是总量悬殊所带来的差距以及优势。

至于人均GDP,其实和城市整体实力并无直接关联,并不作为城市综合实力参考项,也不能真实反映人均收入的高低。澳门的人均GDP52万元,并不意味着澳门的城市实力比人均只有13.5万元的上海强4倍。

上述,重庆在经济总量单项上是属于TOP1的。

二、财政金融

税收的多少往往能反映这座城市的商业实力,企业多,产值高税收才能高。而真金白银的存款更能体现这座城市的真实身价。下表中,重庆、苏州和天津财税前三;而杭州、成都和重庆金融存款前三。综合来看,重庆在财税和金融存款方面均位于前三,在财政金融方面,重庆单项第一是问题不大的。

三、科教文卫

从高校数量、在校人数,高层次人才和卫生体系来看,武汉均有较大的优势,在这一点上,武汉第一问题是不大的。其余依次为南京第二、西安第三、杭州第四、成都第五、长沙六、天津第七、重庆则只能屈居老八了。

四、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反映一座城市的联通性、吸引力以及城市硬实力方面的体现。而大交通往往又分为铁路和航空两方面。相对而言,航空枢纽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在交通枢纽中所占权重要高于铁路。

火车站随便途线路都能设个站,而空港则不然。纵观世界性大都市,均坐拥一座或多座国际机场。另一方面,国内航线越多,代表其枢纽性越强;国际航线多,代表其对外交流和国际知名度也更高。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拥有通达欧、美、非、亚、大洋洲的航线。截至2019年9月16日,已开通航线350条,其中国际(地区)121条,国内211条,经停国内转国际18条,国际通达程度仅次于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和广州白云。

从去年的机场排名和通达航线来看,显然成都一骑绝尘,远超其余城市。说明成都正在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从其入驻16间外国领事馆也可得知,成都在对外交流方面是要强于包括天津和重庆在内的直辖市的。另外东莞和苏州就比较吃亏了,境内并无机场。在这点上完全和其余城市不在一个层次。

在铁路方面,由于国家干线规划和基础设施布局,总体而言东部和中部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在每日始发、途经高铁和普速总车次上,南京第一,武汉第二,长沙第三。

  1. 南京781

  2. 武汉718

  3. 长沙657

  4. 杭州643

  5. 天津631

总体而言,西部城市航空较强,东部、中部铁路占优。具体到这15个城市的交通枢纽性,仍属成都为TOP1。


综合以上来看,成都无论从经济体量、财政金融、科教文卫、交通枢纽及国际化程度都比较均衡,在这15座城市当中,个人认为是属于第一的。至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其实现在的一切已决定的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

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无大的意外,强者恒强,这种城市间的格局未来并不会发生太多改变。在发展前景上,个人仍然看好成都。


极度深寒


二线城市综合实力最强的是:大连、济南、合肥、厦门、哈尔滨。

二线城市后劲最大的城市是:无锡、佛山、济南、大连、合肥。

由于目前普遍认同新一线分级,那么传统的强二线城市多半都到了新一线行列。因此二线当中的几个拔尖城市也就很明显了。经济最强的是无锡和佛山,综合实力最强的是三个副省级济南、厦门、哈尔滨。

这其中无锡、济南、厦门、大连都曾入围新一线,之后又被挤到二线。至少说明这四个城市在二线当中是最具竞争力的。而合肥目前也是省会独大的发展模式,如今又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发展空间和优先级自然要比其他二线高一些。

佛山综合实力跟另外几个有些差距,毕竟是新兴经济型强市,科教文卫等方面尚有不足,但广佛一体化进程注定会把佛山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至少经济层面依然有很大进步空间。


鱼山小主


收入才是真实力,GDP是浮云。


鹰jm


我们都知道,北上广深是全国公认的一线城市,这么说的话,那么剩下的就是二线、三线乃至四五线城市了?但近年来却出现了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它是由第一财经评选出来的,共有15个,分别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那么这15个城市到底是算一线还是二线城市?

如果算二线强市的话,那么谁的实力最强?这也很难说,因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也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城建等多个方面,官方并没有公布有关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的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其它机构评选的报告。

根据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与联合国人居署、经济日报与华顿经济研究院两大机构发布的两份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分别位居前四,而排名第五的都是武汉,那武汉就是中国实力最强的二线城市了?当然这只是民间机构公布的排名,仅供参考,孰强孰弱,还是留给大家来讨论。



至于谁的后劲最大?在这15个新一线城市当中有大部分都是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或者国家中心城市等,这些城市政治资源优势大,优先享有国家政策倾斜,未来的发展前景自然是非常好的,要说哪一个城市后颈最大,看来也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小编则最看好成都、武汉、杭州三座城市的发展。

而如果以上15个新一线城市不算二线城市的话,根据第一财经评选的报告,除了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之外,还有30个二线城市。从这30个二线城市来看,实力比较强的要数济南、大连、哈尔滨、长春、佛山和合肥等城市,实力最强、后颈最大的城市小编认为是济南,济南是经济大省山东的省会,副省级城市,综合实力是很强的,而且近年来山东开始推行“强省会”战略,提高省会首位度,济南与莱芜的合并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山东重点发展下,未来济南经济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锦绣中源


我国二线城市中,实力强的城市有很多,如苏州、无锡、南京、青岛等,取GDP达到万亿的二线城市为研究对象。

2018年我国GDP达到万亿城市的有16个城市,港澳台除外,其中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是公认的1线城市,不参与对比。剩下的12个城市全部为2线城市,按照GDP从高到低依次是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和郑州。

重庆的人均GDP为6万元、成都的人均GDP为9.6万元,是万亿城市中唯一的2个低于10万元的城市,实力大而不强;可以排除。

郑州、宁波、长沙、无锡、青岛、南京、杭州、武汉的GDP相比于苏州和天津相差不小,也可以排除。

剩下天津和苏州对比,天津是港口城市,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苏州是江苏省地级市,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

两个城市,孰强孰弱。对比一下关键指标

1、总体情况

苏州位于长三角东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土地面积为8488.42平方公里。

天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背靠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紧临北京,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天津的土地面积为11920平方公里。

2、经济总量及增速

2018年苏州GDP为1.8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

天津GDP为1.88万亿元,同比增长3.6%。

苏州和天津的GDP相差不大,增速苏州远远快于天津。天津正在经历挤掉滨海新区GDP水分的阵痛。

3、产业结构

2018年天津三产占GDP的比例为58.6%。

2018年苏州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为50.8%。

天津是三产比例高于苏州。

4、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一直是苏州和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动力。

2018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694万亿元。

2018年天津全市工业增加值6962.71亿元。

工业经济苏州强于天津。

5、高校科研

天津拥有高等学校45所,苏州高等院校26所。

2018年天津R&D经费492.4亿元,占GDP比例为2.62%。

2018年苏州R&D经费517亿元,占GDP比例为2.79%。

科研创新能力苏州优于天津,高校实力不强,一直是苏州的短板,相比于同省的南京,苏州的高校资源相差太大。

6、居民生活

2018年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76元。

2018年苏州天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06元。

苏州居民比天津居民富裕。

7、上市公司

2018年苏州全年新增上市公司8家,年末上市公司总数达135家。

2018年天津上市公司总数为50家。

天津的上市公司数量远远低于苏州的135家上市公司。

8、人口及就业情况

截至2018年末,天津全市常住人口1559.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

截至2018年末,苏州全市常住人口1072.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7万人。

苏州和天津,人口增长情况相差不多,苏州稍优。

2018年苏州城镇登记失业率1.78%。

2018年天津城镇登记失业率3.5%。

苏州的企业多并且实力强,是苏州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天津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虽然城市等级不同,苏州只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而天津是直辖市,但是苏州在大部分的指标上是领先于天津的,而且天津的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在经历滨海新区GDP水分被挤掉的阵痛,经济转型艰难,反观苏州,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长三角一体化提到了6个都市群,苏锡常被重点点名,苏锡常以苏州为中心,另外苏州凭借紧领上海的区位优势,未来发展更好。综合看,苏州的实力强于天津,未来的发展,更看好苏州。


互金圈


二线城市孰强孰弱?

近几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主观客观夹杂其中,今日就说一说我心中最强二线城市排名!

 

杭州

成都

南京

苏州

重庆

武汉

天津

青岛

西安

长沙

郑州

大连

沈阳

济南

宁波

东莞

 

普遍情况,国内二线城市大都是区域政治中心加身,靠着吸血政策成长起来的,对周边区域的虹吸能力极强,导致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

一个省域除了省城,其他屁都没有,像成都省,武汉省,这些年大城市战略,导致省会城市极强,省内其他区域一穷二白;

这些都让我想起了中世纪的城邦制,一城一国,周边领地只是向我纳贡的!






万千城市的唯一


在传统的一二三线城市划分之后,由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于是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新的划分,既一共六线,分别为一线、新一线、二三四五线。

题主所说的二线,大概是过去说法中的强二线,也就是如今的15个新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当中,综合实力最强的5个分别是南京、武汉、天津、成都、西安。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5个分别是苏州、杭州、武汉、南京、天津。

上述两大类别中综合实力以及经济实力都入围五强的只有南京、武汉、天津,所以新一线当中实力最强的结论就是南京、武汉、天津这三座城市。

后劲最大的城市,我认为会是最高层级规划偏重的城市,以及区域核心地位最强的城市,这个就无关于经济体量和收入水平了,重点在于产业结构以及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苏州的经济体量很庞大,但是制造业占比重过大,多元经济不及综合型强市。宁波民富程度极高,但是也存在类似苏州的问题。所以这些纯经济型强市并不在“后劲最大”的范畴当中。

所以我认为后劲最大的城市是:区域核心地位极强的成都、武汉、西安;综合实力强,并且外来资本和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强的南京和天津,规划定位最高、承办高级别盛会最多的杭州和青岛。

按顺序排列的话,我认为是:杭州、成都、西安、武汉、青岛、南京、天津。


城市发展报告


二线城市我认为有后劲的城市——福建厦门。

厦门这座城,因为她的小清新,她的自带浪漫属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然而,另一方面,厦门也有很多好吃的,我觉得她必定是后起之秀,冲破二线,直奔一线。

虽说厦门在经济实力上比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要差,但其本身实力仍然不容小觑。这个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商业活跃度相对较强,对大公司、大品牌和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正在或者即将成为未来几年大公司布局的重点。尤其我最近我发现,厦门成为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我们单位最近在晋级“三城联创”,天天捡垃圾,特别辛苦,炎炎夏日,此时,聊起吃的话题,简直让大家乐不思蜀,今天说起了福建厦门。

我是一个吃货,吃遍自己的城市不说。还因为吃馅饼去了海城,水豆腐去了绥中,吃炸酱面去的北京,吃鱿鱼仔去的大连,吃椰子去的海南,我爹说了:“孩子,幸好你不吃羊肉,否则爹还得陪你去新疆!”

民以食为天,我爷说一个人吃是真正得到了,我必须谨记祖训,而且人们越来越认吃,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二线城市中厦门的小吃确实是非同凡响,今天讨论厦门小吃。我竟然用小本本记下了,内容如下:

去1980吃烧肉粽

一首闽南语的《烧肉粽》传遍大江南北,而来了厦门,必须要吃的肯定是要提到烧肉粽。烧的含义就是一定要趁热吃。传统的闽南烧肉粽,一定是包有香菇、板栗、蛋黄、三层肉。而1980烧肉粽,就是如她店名,已经开了38年,可以说是厦门传统老字号了。经典烧肉粽一个8元,足以吃饱。

去四里吃一碗沙茶面

沙茶面,作为厦门特有的美食,可以说是不吃 一碗就白来了。沙茶其实起源于南洋,后来传回厦门,经过改良,成为今日的沙茶面。而厦门做沙茶面的商家很多,但四里沙茶面可以说是最受老厦门人欢迎的了。起源于四里菜市场,那浓郁的汤头是很多人的念想。

去劳春吃一卷薄饼

春卷,厦门人又称薄饼,闽南话音be bia。除了清明时节必吃,家里有客人时也会煮。繁琐的切菜工艺是一道关卡。而劳春的春卷,都是阿姨们用手工切的,而且当天熬煮,所以你要是大早来肯定吃不到,因为还没煮好,如果太晚了,又卖光了。能吃到全靠缘分呐这是。春卷不长,但包得丰满厚实。如果选择虾仁馅料的真的能看到好大的虾仁。

去阿德吃一碗土笋汤

土笋冻可以说是厦门小吃界的一股黑暗料理,很多人望而却步,虫子怎么吃?但对于闽南人来说,最滋补的就是里面的这个星虫。好的土笋冻是不加明胶等添加剂,纯粹由星虫熬煮而成,因此是很好的滋补品。而阿德可以说是厦门老字号的土笋冻商家,20多年的潜心钻研,阿德土笋冻已成为厦门本地大型酒店、连锁餐饮的土笋冻指定供货企业,更有不少客人不远从岛内来岛外就为了买这碗土笋冻,据说平均每天能卖出1000+碗土笋冻。

这几个地方我以后都得去,还有几个旅游的景点,鼓浪屿、南普陀寺、厦门大学、金光湖、天竺山森林公园、野山谷生态乐园等等吧,总之我看好这个城市。








我想表达


毫无疑问,是南京!!!

2019年南京大概率就是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自贸区也即将成立。不但南京西部的江北新区正如火如荼的大干快上中,现在又开始发展南京东部———紫东地区:紫金山以东区域的大发展!而这个应该是真正在实现“宁镇扬一体化”的节奏。想一想几年以后,地铁也修到了镇江的句容,到扬州的地铁也估计大干快上建设中,即使传说中的兼并镇江扬州没有实现,但地铁通了、几个城市就已经真正的实现了同城一体,虽然没有表面上光鲜亮丽的GDP排在数一数二,但南京都市圈已然实实在在的闪亮登场了,也就会成为了长三角一体化最耀眼的城市圈!

2019年一季度经济发展结果已经出来,南京增长率排在国内城市第一,又有实力雄厚的江苏省全力以赴支持,南京的腾飞指日可待!前途不可限量!!!

(补充一点:去年看南京各方面舆论也觉着马上就可以兼并镇江甚至扬州了,而且前面有成都杭州武汉西安、最近的也有济南都兼并扩大地盘以扩大省会城市首位度的先例,但现在南京的兼并并没有实施,但另一方面地铁的不但修到市外甚至修到省外的落实,是不是可以看出来国家层面也不希望都只扩大地盘做表面文章而不真正发展经济实力的考虑呢?而让南京探索另外一个都市圈发展的模式呢?实际上宁镇扬三个城市的交通台现在每一天都互相播报对方城市的实时交通路况了,实际上就已经是同城待遇了,试想国内哪些城市能做到这一点呢?)

(再补充一段回复内容:哈哈😄,平民百姓这样子猜测式的讨论,永远没有结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江苏省现在是有点急不可耐的想发展一个拳头城市出来,就像四川的成都浙江的杭州湖北的武汉那样,然后带动整个江苏重新崛起。为什么G20亚运会能在杭州举办就是浙江有了杭州这个明星网红城市而已。另外为什么南京是国内高校第三城缺留不住广大的毕业生呢?就是江苏省过于平均发展省内城市大家共同富裕但没有高首位度城市,造成许许多多资源没有流向或者留在江苏……而在江苏省要发展明星拳头城市,也就是南京了!所以以江苏省的巨大经济实力、全力以赴发展南京的话,最多十年八年难道不会产生一个媲美北上甚至超越广深的一线城市出来?答案显而易见的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