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办法:只保留重点一本大学,其他全部转为职业院校,你认同吗?

家有儿女悦教于行


非常认同,早早让一般学识的大学生学有一技之长,也很可以把各种文化遗产拿到学校可以让大学生们喜欢哪种就学哪个


哦见到了


作为教育从业者,我认同你的观点!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中,最尴尬的其实就是二本和三本的学生,特别是三本!

个人认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二本和三本学校的师资、设施设备太过落后,而且培养定位不清,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吧,心有不甘,培养学术型人才吧,又没有足够深厚的师资力量,而且在考研的时候也不占优势!

所以把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改为职业院校,大力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是很不错的选择。

当然,以现在的体制,想要把这些二本和三本转为专科是不现实的,虽然都为高等院校,但是专科和本科是有等级上的差距的,很多民办专科学校的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很大一个目标就是让民办专科变成本科,而很多公办专科院校也是以升本为重要目标,所以本科是专科的目标,而让本科变成专科肯定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把现在的二本和三本院校改变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把培养的目标和课程、实习的设置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这样相信可以对就业现状有所改变。

同时,降低一下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和宣传!现在很多就业率不高的学校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状,就是就业率不高,不把经费用在改善教学设施,聘请名师上面,而是创办创业孵化基地,大力鼓励创业。当然,大学生创业是很好的,但是过分宣传,造成大学生全面创业就有失妥当了,创业本就是艰难的事情,远比就业的挑战大,而让一个没有就业能力的学生去创业,那就是把学生往火坑里面推。我在重庆三本院校上班,学校的后门就有一个学校开办的创业孵化大厦,宣传和包装是很到位,但是实际上孵化出来的项目并不多,学生创业更多是种体验,或者是头脑发热的行为,真正解决就业问题的很少很少。与其把这些经费用来鼓励创业,真的不如拿来搞好教学,让学生更具备竞争力!

当然,我们能够想到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肯定也是想到的,而且也有所体现,比如现在高考考一本越来越难,但是考专科越来越容易,现在大学里面确实有应用型本科的说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现你所说的构想,同时也能很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升学规划吴瀚老师!





升学规划吴瀚老师


我目前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对于题主的观点当然不认同,不是重点一本大学生就不配读大学了吗?难道只有考上了一本才能读大学?如果是这样的话,社会的文化程度将会被拉低,科研人员也会更少。社会不需要太多的本科生吗?并不是,社会需要本科生,需要一群懂得理论能做实践的大学生,而不是需要只会实践的职业人才。普通大学生并没有眼高手低,而是一个接受了二十多年教育的毕业生不应该得到如此低的待遇,这并不是本科生不行。

只保留重点一本大学,将出现的问题是能读大学的人越来越少

重点一本难考吗?当然难,每年考上重点一本大学的人不超过高考人数的15%,如果只保留重点一本,那剩下85%的人都只能去读“大专”,这公平吗?其实不公平。考不上重点一本的人中也有大量的人才,他们可能仅仅是在高考中发挥不好,又或者高考并不适合他们,但他们却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教学和环境。如果在一次高考中就将那些考不好的人筛掉,那我们的社会两极分化会更大,好的人会更好,“差”的人却很难再往上爬。

读好大学并不是高考成绩好的人的“专属特权”,那些考试不好的人也同样有着一颗名校梦,请不要一次考试就将他们全盘否定。

如果二本学校都变成职业院校,那社会将更多“无用之才”

职业院校毕业提供什么?毕业证。而本科院校毕业提供什么?学位证和毕业证。本科毕业时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要求必须要有学位证,没有学位证就意味着找不到工作,学位证是证明学生掌握某一专业知识的凭证。如果全都是职业院校,那清一色的只有毕业证学生,那企业怎么评定一个人学习的好坏,是否掌握专业知识,都无从考证。当然,这也会造成另外一个不好的影响,那就是职业院校学生多了,那更多的学生不想学习,因为没有学位证的要求,也没有更多的毕业要求。

所以,保留重点一本大学,其余高校全部划为职业院校,这简直是空谈,不可能实现,效果也不可能比现在好。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头文字Li


首先要纠正一下,你的这个观点,并不客观,并不正确,并不是我国所有的一本科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我国的本科大学分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两种形式,就是所谓的一批本科重点大学中涵盖的应用型大学也不少。譬如行业特色鲜明的电力类,民航类,铁道类的相关院校,都是属于应用型本科大学。而这些大学中有不少一本大学在全国的重点批次进行招生,所以,你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和探讨。

另一个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关键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现在的大学生根本就业就不存在困难的问题,只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问题,认识问题,择业观的问题发生的偏离和扭曲,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导致他们没有找到工作,并不是没有充分的工作岗位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问题,所以,你的这个观点,也不客观,不现实,不正确。

现在的大学生总认为是自己是大学的毕业生,我只有一身的能力和本事,岂不知和社会的实践和工程的实践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丰富和提高,过高的对自己进行的评估,因而导致了在择业的过程中眼高手低,思想理念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始终不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我们可以对大型的人才招聘会的现场进行调研,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到许多用人单位急切地找不到相关的应用型人才,而许多大学生却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好多大学生刚愎自用,傲视一切,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是本科大学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根本对自己学校的性质,自己专业的性质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知之甚少,本身自己学的就是应用型大学学的应用型专业,应该脚踏实地,深入工作的实践,去进行实际训练,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然而却盛气凌人,目无一切,因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但是我最后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让那些盲目升格为本科大学的学校,让那些进入一批本科重点大学的应用型大学回归自己的本位,回归自己的本真。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也能够解决我国工程人才紧缺的现状问题,一方面也使这些大学生能够冷静的理性的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认识到自己院校的层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为你本身学的就是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你就应该深入我国社会建设的一线的实际中去工作。这样才是科学的合理的高等教育的体系的设置,我非常同意你的这个观点。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干脆直接地回答你。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

另一方面:技术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缺口达2200万;

所以,您及您的同党很轻易地便得出了这样结论:把大学生变成技术人才,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种话说出来,恐怕祖宗会从八宝山爬出来,掌你的嘴!

因为我们的祖宗看清了我们的民族为什么有那么一段屈辱历史,皆因民智不举,一盘散沙,这才振臂高呼,浴血奋战,建立一个崭新社会;祖宗,是绝对不希望再看到驭民以愚的社会了,追求自由民主,民智开化才是祖宗的初衷。

虽然大学生就业难与技术型人才,劳动力人才缺乏同时存在,应当考虑地是:为什么大学生不愿学技术与参加劳动?而不应当考虑,降低大学生乃至全民族教化水平。

表面上看似问题复杂,实际上很简单,一个大学生,为什么不愿从事技术工人,只要设身处地地想,很简单:大学生中间并不缺乏对机械,劳力有兴趣的,之所以不想按照兴趣去工作,因为一切的体力工作解决不了起码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而且,即使偶尔有几个能通过高薪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一个“编制”,导致的阶层化问题,使全社会失去了对体力劳动最起码的尊重。谁愿意主动参与被歧视的工作?

如果任何一个体力劳动者能公平地享受一切福利待遇,包括住房,医疗,养老,那么不会有人产生职业有贵贱的思维,也不会产生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同时存在问题。

但是,明知道,有人太喜欢这种阶层差别带来的快感,尽管这快感如同鸦片,会侵害祖宗江山的机体。


全是大实话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把一本以下的大学生全部转为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是瞬间就提高了,但是这解决问题了吗?把一本以下的大学改为职业院校,不把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称为大学生,所以成功了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不是文字游戏是什么?难道这些大学转为职业院校之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需要就业了吗?


我们来看个数据,以2017年为例,当年一本录取人数114万,本科录取人数309万,如果把一本以下的大学全部改为职业院校,那么将会涉及195万大学生。这可不是个小数,全部转为职业院校,在他们毕业之后,有这么多的工作岗位吗?结果肯定是不但不好找工作,还抢了原先职业院校学生的饭碗。

我看到你还提到,本科院校是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对学术要求比较高。这一点就错的更离谱了,本科生毕业距离研究生人才要求还是远着呢,学术更是无从谈起,有几个大学生大学毕业的时候做出了研究成果。如今大学生的培养还是通识型的教育,就算是研究生都不敢称是研究生人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说把大学改为职业院校,或者把大学生全部升为研究生就能解决的。


考研小秘书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就业问题一定有什么误解。真经在高校工作,对这种说法不认同。

首先要指出的是,一本、二本、三本只是高考中的招生批次而已,而所谓重点大学、985、211、双一流也只是国家的一种支持计划而已,抛开这些名词,这些高校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本科院校。目前在中国,有一千多所本科院校,而985、211等重点大学只有100多所,10%都不到。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把其他90%的本科高校都取消掉,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一定会更好找工作,以前一年400万本科生,现在一年40万本科生,那用人单位一定抢着要。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肯定是解决了。

但另一方面,专科、职业院校毕业就业就成大问题了,原本只有400万专科生,现在飙升到800万,就业问题一点没解决。

第三,由于本科生太少,硕士、博士也相应缩小,中国形成以专科生为主的人才结构,人才水平不但不能提升,而且还大幅下降。



所以,靠拆本科的东墙去补专科的西墙,绝对是荒谬的。真经并不反对职业教育,甚至希望专科学校不要一窝蜂地去升本。但真经认为,这些都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因为中国不仅仅是大学生要就业,各个层次的人都要就业,你改变得了大学生的比例,但改变不了劳动人口的数量。中国就那么多岗位,就是那么多人要吃饭,这是没办法改变的。

此外。说实话,真经一直不认为本科生就业有多难,全国具有本科生学历的人仅占5%不到。中国广大的县镇是缺少大学生的,但大家就是不愿意去,大家都往东部、往大城市挤,这种地域不均衡才是就业的关键症结。




更重要的是,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非只是学历上的差距,可以说是有本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在于通识教育,也就是说,本科生重在培养全才,以思维培养为主,专科生则重在培养专才,以技能培养为主。前者对人的培养更全面,可以让人从事多种职业,而后者更精神,但一旦这个行业消退了,那他们职业发展就难了。就比如说前段时间大火的小龙虾专业、电竞专业,如果这个行业未来不再热门了,专科生的专业技能就失去价值,但本科生的思维则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职业。所以,比起把这些学校改成职业学校,真经更倾向于把这些学校建设成类似美国的社区大学,作为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的场所,用来提升国民的素质。


高校人才真经


大学生就业难,毕业人数多只是很小的一方面,主要是结构和质量有问题。中国这么大,有本科学历的比例其实并不高。多不是主要问题。第一。很多大学生质量不高。并没有什么真本事。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第二,都想留在一,二线城市,对薪酬要求不切实际。第三,不能客观认识自己,也很难适应社会。如果只保留一流大学,情况其实一样。实际上我国一流大学的很多学生是为世界做贡献的。咱们自己用的主要还是普通一本。要是只保留985的话。就变成专科生就业难了。


爱上中国风1234


不认同。如果按照你这么说,那么政府是不是也可以每年只招50万本科生,剩下的全部是专科,那么请问你家里谁能上本科,分配到每个省也就5%,也就是说一百万人中有5万个人上本科,这样子肯定就解决了就业。还不需要那么多一本了,只要116所大学,每所大学招生4000多人就可以了。其他的全部变成职业学校,然后每个省就按照高考报名人数*5%来确定名额,比如河南有100万人参加高考,分配到大学名额就5万;北京有6万人参加高考,分配到大学名额就3000人。这样子多公平公正,彻底解决就业问题了。然后研究生不招多,每年就招10万人,保证全是精英人员。


梦中的心理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不是说说而已!国家的竞争很大一部分在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支撑在于人才,为什么中国近些年在5G、高铁、航天等各方面迅猛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各高校培养的大规模人才、大量工程师!

而现在竟然有人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要把一部分大学转为职业院校不知道这是在增强还是在削弱中国的竞争力!中国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大学生,今年是874万毕业生,多吗?

看看美国2018年的数据,美国2018年有422.6万本科毕业生、167.3万硕士毕业生、37.4万博士毕业生!而中国呢?2018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80万左右,博士毕业生不到8万,硕博士全面落后美国,本科生是美国的两倍,可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

美国为什么不把大学生转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呢?因为美国不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就是大众化教育,这体现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曾经有美国顶尖名校的校长跟美国教育部长说,以后国家经费全给他们这些大学就行了,他们肯定能完成的比普通好学校好的多,但教育部长怎么说,我给他们经费是让他们出成果不是,是让他们培养人才!

不同高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但他们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消减大学数量,二是产业升级,提供更多岗位,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把其他人赶走才是正确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