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为何还派关羽去守华容道?

第一军情


孙刘联盟成功阻击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曹操是兵败落逃。作为三国中的“第一智者”诸葛孔明且早已算出来,曹操兵败之后的逃亡路线且诸葛亮早就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为何故意派关羽去华容道拦曹操?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孙、刘两家分割蓄势待发的关键之点,为什么诸葛孔明,会有如此的“糊涂”之举呢!笔者简单分析下。

诸葛亮是否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

笔者认为确实为早就知道。作为三国中的“卧龙”先生,是可以从一个的处事、性格之中来判别出来的。首先,简单说下关羽,关羽作为三国中“忠、义”的代表(笔者认为忠于义应该分开解决,忠代表忠于刘皇叔,像关羽即使在曹操手下做事,但只要大哥的消息也是会千里相随的。义:笔者认为就是义气了,有点儿像绿林豪杰的义气。)

,其实,大家都知道曹操与关羽有一段不解之缘。当时,关羽落难之际曹操对关羽那不是一般的好,其中关羽以后最为重要的坐骑“赤兔马”,就是曹操所赠送的。这点想必诸葛亮早就知道,曹操一提当年之事,关羽势必会放走曹操

为何故意派关羽去华容道拦曹操

既然知道了关羽会放走曹操,为何还派关羽去拦呢!笔者认为这里就充分体现了诸葛孔明作为一个智者时机判断。其一: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关羽去拦截曹操之时,诸葛孔明让关羽立下了军令状。如若不取曹操项上之人头,将会受到军法处置。诸葛孔明难道是要杀关羽吗?非也,当时蜀汉根基未稳还需像关羽这样的将才。笔者认为就是为了灭灭关羽的气焰。关羽做三国是一个很孤傲之人,简单来说只听刘皇叔的,其他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其二:诸葛孔明本来的意思就是不想杀曹操。一来:围剿曹操是孙、刘两家的事情,这个面子上的过得去,所以必须的围剿。这得需要人来演这场戏了谁呢!关羽,关羽作为五虎将之首,去拦曹操没问题的,东吴觉得是真想杀曹操。二来:诸葛亮不是不想杀曹操是不能杀。笔者来分析下,赤壁之战的结束后,虽然曹操兵败,但是仍属曹操的势力最大,其次就是东吴,孙权已经占据江东三世,最后就是蜀汉,当时的刘备还没有根据地呢!《三国志》中曹操想灭的是东吴,蜀汉曹操还没放在眼中。

假如真杀了曹操三国将会如何

首先,笔者认为首先会灭亡的国家会是蜀汉,将会出现魏、吴两雄争霸的局面。如果真杀了曹操曹魏政局将会出现一定的混乱局面,但笔者认为他们会动用举国之力灭掉蜀汉,这对于毫无根据地可言得蜀汉来说是万万不可抵抗的。那么有人说了,东吴不会帮忙抵抗吗?笔者认为也许会,但若真的消灭了曹魏。“一山不容二虎”,东吴迟早会灭了蜀汉,所以杀掉曹操最先可能覆灭的国家会是蜀汉政权。

所以,诸葛亮用“一箭双雕”的计策,既可以打击下关羽的嚣张的性格(可惜关二爷最终还是败走麦城),也可以为蜀汉赢得在夹缝中生存的机会。当然,历史是无法回轮的,今天我们来品读历史是在历史中学习先贤的智慧,学吏以明智、以明理。那么,诸葛亮早就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为何故意派关羽去华容道拦曹操?你是怎么认为呢!


魏门寒士


因为诸葛亮知道曹操不能死,而关羽性格重情义,所以他安排关羽去就是为了放走曹操。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放走曹操呢,这个要结合当时的局势去分析,如果曹操死了,北方必乱,这个时候孙吴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被刘备抢了这么多地盘,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必然会掀起大战,赤壁之战前刘备仅有江夏一地和数千兵马,即使后来抢占了荆州,在没有经过休养也是没有任何战力,如果这个时候和孙吴开战那必败无疑,所以曹操只有活着回去才能对孙吴产生威慑力,孙刘两家的同盟才有可能维持下去。

再分析一下为什么安排关羽而不安排其他人,我认为也是为了不给孙权借口。

其一关羽武力值是可以的,而且还是刘备军中的二把手,所以明面上安排关羽显示足够的重视。

其二这么多人里面,诸葛亮认为只有关羽才会主动放走曹操,那么不用额外布置任务也就杜绝了走漏消息的风险,因为一旦走漏消息势必损坏刘备的名声。

其三关羽对刘备的重要性世人皆知,关羽放走曹操,即使不斩关羽也就合情合理了。

其四诸葛亮想凭此次收服关羽,至少让他以后不要给他捣乱,因为关羽一直是看不上诸葛亮的,这次让关羽理亏,有助于以后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的地位。

以上均是个人观点,若有不对,欢迎斧正。


野人野史


这个只是《三国演义》 中的说法罢了,在正史上可完全不是这样的,曹操逃跑的时候,是刘备亲自带兵马去追的,一路上杀了不少的人,只不过还是没有追上曹操,而这个时候,诸葛亮正好在荆南征粮,怎么会派关羽去华容道守曹操呢?那么接下来我们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角度来分析下为什么诸葛亮猜到了关羽有可能放走曹操,还要派关羽去华容道。

诸葛亮在演义中完全被神话,他做什么肯定都是有道理的,众所周知,三国时期,三足鼎立,每一方势力都是有存在的理由的,假如说曹操在华容道真的死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首先北方肯定会陷入动乱,接下来孙权就会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势力,这样一来局势对刘备明显是非常不利的。

孙权成为第一大势力之后他会做什么呢?首先肯定就是要消灭刘备,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孙权的军队更加强大。所以说诸葛亮是不希望曹操死的,曹操活着各方势力才能平衡。那诸葛亮怎么还要关羽去华容道呢?

首先关羽这个人是非常讲义气的,诸葛亮算到了他不会杀曹操,还曹操一个人情,而且诸葛亮是专门挑选的关羽,在演义之中,张飞和关羽都略微的有些不服诸葛亮,诸葛亮派关羽去的时候专门让他立下了军令状,这就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

他知道关羽不会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回来之后,诸葛亮也不会杀他,诸葛亮通过这种方式来震慑关羽,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让关羽服他。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这是《三国演义》的情节,通过这一安排,突出了诸葛亮神一般的妙计,他明知会如此,主要有几个原因:

根据当时战争形势,为了实现《隆中对》提出的天下三分的战略构想,曹操就不能死。赤壁之战如果曹操死了,那么魏国必乱。曹操的部下和军队分别来自于袁绍、吕布、张绣等阵营中,除了曹操没人能压住他们,曹操一死,魏国必定分裂,他的手下会各自发展成各个小军阀。

东吴这边势力会大增,有可能一举灭了魏国。孙权和周瑜等人本就野心勃勃,他们初期为了打败强大的曹操,与刘备联合发动了赤壁之战,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梦想。随后,东吴继续发兵向北进攻,只是遇挫没有进展。如果曹操死了,那么东吴的北伐之路就顺利了。

如果东吴统一了北方,那么刘备将无立足之地,根本不可能实现诸葛亮提出的据有荆益两州,进而图谋中原的三分天下大计。所以,《三国演义》设计了这么一个场景,既能突出诸葛亮算无遗策,又能让关羽放曹达到天下三分的目的。

另外,关羽心高气傲,向来不服管教,诸葛亮利用这个机会,诱使关羽立下军令状,最后在刘备等人求情下再放了他。从此,关羽再也不敢在诸葛亮面前大呼小叫。


华哥杂谈


这是演义里面的情节。老版电视剧里诸葛亮解释得很到位。我据此总结理由和目标如下:

1曹操必须放走,必须生还。赤壁之战的胜利孙吴获利最多,实力上涨最大。刘备这边只是暂解生存危机,仍然没有立足之地。所以必须让曹操退回北方,稳定魏国。 这样魏吴对峙,刘备才有机会生存发展。不然曹操战死赤壁,北方必乱 ,孙权有机会趁势进军灭掉魏国统一天下。然后,刘备就玩完了。

2放走曹操不能有破绽,否则外交上站不住脚。孙吴也可以兴兵问责。利用天下皆知关羽讲忠义,让他放走曹操,回报曹操当年的恩,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既能使关羽与曹魏扯平,以后打仗不手软,也能对东吴解释过去。

3收服关羽。诸葛亮激关羽出发之前立下军令状,回来以后再作秀斩首,最后大家求情后饶恕他。关羽素来傲慢,诸葛亮控制不住他,这次正好借机整他一下再卖个人情给他。之后关羽就比较听话了。

最终,三个目的都达到了,演义里诸葛亮提前算定一切,智慧满格,让人崇拜 ,你觉得如何呢?



Su57



因为放走曹操对诸葛亮来说,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首先,为了得荆州,当时的曹操还真不能死,曹操死了对刘备一方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处,因为这个时候的刘备手里最多也就一两万人马,如果曹操死了,东吴携赤壁大战之威完全可以占领荆州,后来周瑜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可以说已经打败曹仁,占领荆州指日可待,是被诸葛亮使诡计强占的荆州,所以才有“借荆州”的说法,名义上荆州都是东吴的。

东吴后来多次讨要荆州,后来刘备三兄弟可以说也是因为荆州而死。虽然曹操在赤壁大败,但实力依然很强,孙权打合肥不成功就是证明,所以才没有和刘备因为荆州撕破脸,而是与“暂借”荆州的名义和刘备维持联盟,才使刘备有了安身之地,所以说这时的曹操是不能死的。

其次,树立权威,我们知道,虽然诸葛亮智计百出,但关羽和张飞摆老资格,一直都不怎么把诸葛亮当回事,基本上是只听刘备的,这可不利于将来的作战,所以去华容道之前还叫关羽立了军令状,关羽放走曹操,诸葛亮一番作秀之后,关羽和张飞在后面的战争中基本上没有发生违令诸葛亮的事。


国辉影视剧


咱们就根据三国演义原著讨论吧。为什么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还是派他去守华容道呢?首先要说明的是,战乱对刘备集团是有利的,因为早期的刘备,完全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没有战乱他是没机会割据一方的。

这张图表现的是刘备斩杀杨奉时的各方割据势力。可以看出刘老板是真不容易啊。(图片来自bilibil作者信息素的信息)

1:孔明本意就不是为了杀死曹操。因为曹操当时控制着汉朝中央,北方各大官宦家族暂时被压制。一旦曹操身亡,北方必乱,此时西川刘章,西凉马超韩遂还有战胜曹操的江东孙权必定进京上洛,必有一家重新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这些势力,都不是刘备所能抗衡的,不如留着曹操,让他们相互争斗,刘备集团则可以浑水摸鱼。

2:孔明算出曹操命不该绝,知道关羽重义气,所以留给关羽一个人情,让他报答曹操,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图片来源bilibil作者沧海来兴)

3:提醒关羽,我们是曹操的敌人,以后不可以再念旧情。孔明先是不派给关羽任务,关羽按耐不住,主动询问。孔明才说关羽必走华容道,让你去守,你肯定会念及旧情放走曹操。逼的关羽立下军令状。事后杀关羽则明军纪,不杀关羽则彻底打消他的异心。


武信忠正


就小说论小说。华容道上诸葛亮必须放走曹操,原因如下,

第一,曹操八十万大军南下,危如累卵之时,周瑜念念不忘的就是除掉刘备,除掉曹操,确实为刘备除了一个敌手,同时也为孙权除了一个敌手,周瑜没了顾忌,一定会大举进攻荆州。那这样的话,刘备就无法实现先取荆州为家,后取益州为家的战略目标了。


第二,诸葛亮为了树立威信,他之所以让关羽去放曹操,原因是他不能明着说放,他明着说放关羽,张飞,赵云,都不会理解,不派人截击,又显得自己失算,有损料事如神的形象。所以,他明知关羽会放了曹操,还让关羽去,既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又可以整治一下一贯目中无人的关羽,能整治关羽,也就等于树立了准绝对的威信,一举两得。

第三,刘备出面替关羽求情,巩固了人和的局面。

第四,给友军孙权一个交代,我们已经尽力了。


洞察旧机


在这里我们只谈三国,不谈正史。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败走华容道,关羽心软放曹操生路。

那么诸葛亮算到关羽会放走曹操,为什么还要派他去守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诸葛亮当时夜观天象,知道曹操命不该绝,又考虑到曹操对关羽有恩,因此派关羽去华容道还曹操的恩情。这样既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又让关羽还了人情,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当时群雄纷争,以北方曹操势力最大,如果刘备杀死了曹操,那么曹魏必定会报复刘备,以刘备当时的能力根本抵挡不了曹魏的报复,因此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曹操也不能死。

第三:如果曹操身亡,北方必定大乱,北方一乱,以刘备的实力根本平定不了北方之乱,这样反而会便宜了孙权,一但孙权发展扩大,那么刘备必定是下一个曹操,因此对于刘备来说,三国鼎立才是最好的局势。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北方还有马腾这一忠于汉室的忠臣,如果曹操一死,马腾一定会进军中原,兴复汉室,一但马腾兴复了汉室,那还有刘备什么事了,那到时候刘备该何去何从呢?

因此对于刘备来说,曹操活着,就会牵制着孙权,让孙权不会对自己动手,那么自己就有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才会有机会兴复汉室,才能有形成三国鼎立的机会。

北人更欲生关羽,犹倚糜芳信士仁。

曹操雄心怀白马,董昭空自弄精神。


一缕风尘854


一、诸葛亮不想杀曹操

曹操虽败,但是其实力还是最强的,如若是自己杀死了曹操,必然引起曹操势力集团的疯狂报复,自己是扛不住的,所以就要祸水东引,欲让孙权杀曹操,这样曹操集团势力的报复目标就会是孙权,而不是自己。所以诸葛亮赶曹操,而不围曹操,不伤曹操。而周瑜也看到了这点,所以二者互相驱赶曹操,欲让对方杀死曹操。而这个过程也是刘备和孙争抢地盘扩大胜利果实的过程。

二、诸葛亮不想曹操死

虽是吴蜀联盟,实际上此时刘备势力实在是太小,所以是以吴国为主导。而若果曹操死了,刚统一的北方必定会再次大乱,而此时自己的实力还不够争夺天下,至少是目前打不过吴国,这样胜利的果实就会被吴国独吞。只有曹操活着,对吴国做出震慑,吴国才不会轻举妄动。而自己趁此机会好壮大起来,能够与他们抗衡,形成三分天下之局面。 三、顺水人情

综上两点,诸葛亮已经下定决心要放走曹操了。那么自然就要送其一个顺水人情,而又不能做的太明显,怕吴国与之生出间隙,于是派关羽镇守华容道便是最好的选择。一是让其下军令状,增加可信度,对吴国说得过去;二是断定关羽到时候定会放走曹操,而关羽是刘备的二弟,虽下了军令状,但是并不会真的处死关羽;三是让关羽借此机会还了曹操的人情,让以后更好出手,而没有什么思想包袱。可以说是一石三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