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賞析——《鞋》


小說閱讀賞析——《鞋》

鞋(劉慶邦)

有個姑娘叫守明,十八歲那年就定了親。定親的彩禮送來了,是幾塊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親眼睛彎彎的,說:“給,你婆家給你的東西。”

“誰要他的東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著給你妹妹作嫁妝。”

妹妹跟過來,要看看是什麼好東西。守明像是捍衛什麼似的,堅決不讓妹妹看,她把包被放進箱子,啪嗒就鎖上了。

家裡只有自己時,守明才關了門,把彩禮包兒拿出來。她把那塊石榴紅的方巾頂在頭上,對著鏡子左照右照。她的臉紅通通的,很像剛下花轎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為何,她嘆了一口氣,鼻子也酸酸的。

按當地的規矩,守明該給那個人做一雙鞋了。她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她把那個人的鞋樣子放在床上,張開指頭拃了拃,心中不免吃驚,天哪,那個人人不算大,腳怎麼這樣大。腳大走四方,不知這個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讓他走四方,又不想讓他走四方。要是他四處亂走,剩下她一個人在家可怎麼辦?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給他一雙小鞋穿,讓他的腳疼,走不成四方。想到這裡,她彷彿已看見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於用力提鞋,臉都憋得紅了。

“合適嗎?”

那個人說合適是合適,就是有點緊。

“穿的次數多了就合適了。”

那個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來說腳疼。

“你疼我也疼。”

那個人問她哪裡疼。

“我心疼。”

那個人就笑了,說:“那我給你揉揉吧!”

她趕緊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動作大了些,把自己從幻想中抱了出來。摸摸臉,臉還火辣辣的。

瞎想歸瞎想,在動剪子剪袼褙時,她還是照原樣兒一絲不差地剪下來了。

第一次看見那個人是在社員大會上,那個人在黑壓壓的會場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記得稿子裡說的是什麼,旁邊的人打聽那個人是哪莊的,叫什麼名字,她卻記住了。她當時想,這個男孩子,年紀不大,膽子可夠大的,敢在這麼多人面前念那麼長一大篇話。她這個年齡正是心裡亂想的年齡,想著想著,就把自己和那個人聯繫到一塊兒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沒有對象,要是沒對象的話,不知道喜歡什麼樣的……

小說閱讀賞析——《鞋》

有一天家裡來了個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煩,一聽介紹的不是別人,正是讓她做夢的那個人,一時渾身冰涼,小臉發白,淚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親以為她對這門親事不樂意,守明說:“媽,我是捨不得離開您!”

媒人遞來消息,說那個人要外出當工人,守明一聽有些犯愣,這真應了那句腳大走四方的話。此-去不知何時才能回還,她一定得送給那人一點東西,讓那個人念著地,記住她,她沒有別的可送,只有這一雙鞋。

那個外出的日期定下來了,託媒人傳話,向她約會。她正好親手把鞋交給那個人。約會的地點是村邊那座高橋,時間是吃過晚飯,母親要送她到橋頭去,她不讓。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個人若說正好,她就讓他穿這雙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還脫下來幹什麼。臨出門,她又改了主意,覺得只讓那個人把鞋穿上誠試新就行了,還得讓他脫下來,等他回來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設想未能實現.她把鞋遞給那個人時,讓那個人穿上試試.那個人只笑了笑,說聲謝謝,就把鞋豎著插進上衣口袋裡去了。直到那個人說再見,鞋也沒試一下。那個人說再見時,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這是守明沒有料到的。他們雖然見過幾次面,但從來沒有碰過手。她猶豫了一會兒,還是低著頭把手交出去了。那個人的手溫熱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層汗,接著她身上也出汗了。那個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鬆開了。

守明下了橋往回走時,見夾道的高莊稼中間攔著一個黑人影,她大吃一驚,正要折回身去追那個人,撲進那個人懷裡,讓她的那個人救她,人影說話了,原來是她母親.。怎麼會是母親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沒跟母親說話。

後記:

我在農村老家時,人家給我介紹了一個對象。那個姑娘很精心地給我做了一雙鞋. 參加工作後,我把那雙鞋帶進了城裡,先是捨不得穿,後來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親,我把那雙鞋退給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過鞋後,眼裡一直淚汪汪的。後來我想到,我一定傷害了那位農村姑娘的心,我辜負了她,一輩子都對不起她。

(有刪改〉

對這篇小說思想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

小說注重從細微處表現人的心靈秘密,守明照鏡子時,“不知為何,她嘆了一口氣,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數語,初戀少女的微妙心理就顯露出來了。小說擅長在平淡敘述中營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與未婚夫分別後見一黑影,大吃一驚,原來是母親,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節就頗具匠心。

守明猶如一塊未經雕鑿的璞玉,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她內心淳樸,有著熱烈的愛情。守明單純又略帶嬌羞,對於愛情抱有一種嚴肅甚至神聖的態度。守明在生產隊幹活時,用紗布包手,潔淨但是羞澀地納鞋底的情節也表現了主人公單純又略帶嬌羞的性格。守明對她心中那個男人的愛更多的是渴望被愛,守明的羞澀實際上更包蘊著對“被愛”的渴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