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校企合作”的10問題,看完你就徹底明白是怎麼回事啦

​轉發一篇本人公眾號裡的有關“校企合作”的文章。

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校企合作”這四個字一直都困擾著很多的學生與家長。

上“校企合作”專業就一定要到企業上班嗎?

學習了“校企合作”專業是不是畢業證跟普通專業不一樣啊?

為什麼“校企合作”專業學費比普通專業要高呢?

就這些困擾大家的問題,小編特別諮詢了青島農業大學招生辦的老師,他就“校企合作”相關的問題給予瞭解答。小編將典型的十個問題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1、什麼是校企合作?

所謂的校企合作,就是學校將某一個專業拿出與某企業進行合作教學的一種模式。

2、校企合作與普通專業有什麼區別?

在專業學習上,校企合作更注重實際的運用能力。打個比方,以計算機專業為例:一般正常大學設置計算機專業課時,會設置C++語言。而在與企業合作後,企業會說,C++語言在實施工作中運用的並不是特別的廣,建立將jav語言設置的教學課目中。因為學生在校學習的課時是固定的,無法更改,因此當企業提出增設jav課時時,勢必就要減少相關別的課時。一句話概況就是,校企合作在專業的學習上更注重實際運用。

在實操方面。校企合作的學生每年都有1-2個月安排到企業進行實訓,實訓的內容既有理論又實踐的機會。主要是企業承擔一部分學校的教學任務,他們會專門安排老師給學生上課。

【多說一句】這裡提到課時,青島農業大學招辦老師也提到:他們學校有很多學生學習能力很強,三年就將學時修滿了,提前完成了學習任務,可以提前拿畢業證。或者用多餘的時間備戰考研。

3、校企合作的教學目標與普通專業有什麼區別?

在教學目標上是一樣的,僅僅區別在於:普通專業是在校學習,無太多實踐的機會,而校企合作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實際運用中。

【多說一句】選擇校企合作專業的學生,企業會定期開展行業發展研討會,學生可隨時掌握所學專業的行業動態。

4、校企合作的優勢在哪裡?

與普通專業優勢在於,校企合作的學生在實操方面比普通專業的實際運用能力更強。

5、校企合作中的“企”有什麼說法?

就是跟企業合作,這裡的企涵含教育公司、服務型公司、生產型企業等等。具有能力校企合作的企業必須是經教育部批准的,不是是個單位想與高校合作就可以合作的。

6、校企合作與普通專業拿的畢業證有什麼區別?

沒有任何區別。在畢業證上不會加校企合作字樣。教育部規定了,畢業證上出現的專業名稱必須是經教育部核准的專業目錄上的名稱,不得在相關專業上加括號予以說明相關專業的特殊性。

7、校企合作與普通專業上課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專業課的學習是校企、普通是分開的,但參與教學的老師是一樣的。通史課,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樣的課,是在一起上的。

無論是專業的學習還是基礎課的學習所配備的師資都是一樣的。

只是在實踐上,校企合作的考生會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學習,請注意是實踐學習並不是實習。

8、校企合作畢業後一定要企業上班嗎?

校企合作的學生畢業後可由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推薦就業,就業是雙項選擇的,沒有說上了校企合作專業就一定要到該企業上班。企業在選擇人才上也是你優秀才會錄用你,不優秀是不會錄用你的。

9、專業名稱一樣,為什麼加了一個“校企合作”招收的分數低,但學費卻高呢?

校企合作中有一部分教學任務是由企業承擔的,因此考慮到企業的成本問題,學費相對普通專業要高一點。另外,考生與家長傳統的觀念認為“校企合作”專業畢業後一定要到企業上班,這種錯誤的認識讓考生與家長在選擇上不會優先考慮,因此相對於學校的普通專業,校企合作專業分數就比較低了。

10、校企合作在考研上有影響嗎?

很多家長會顧慮,校企合作實踐的機會多,會不會影響考研呢?答案是:不會。特別是到了大四涉及到考研,學校在實踐安排上一般學校會根據學生的需要,合作安排,會將考研時間避開,實踐機會會安排在考研之後。

擴展知識:

除了校企合作外,還有校校合作、校院合作、中外合作,它他又是指的什麼?

中外合作就是學校將某個專業與國外的學校進行教學上的合作,至於出不出國,一般在招生簡程中會予以說明。

校院合作就是學校與一些科研所進行合作。比如青島農業大學與中科院合作,中科院參與一部分教學任務。

校校合作就是學校與學校間的合作。比如青島農業大學與中國農業大學進行教學合作,畢業證上會註明兩個學校的名稱。有什麼優勢呢?青島農業大學在考研上是沒有保研資格的,而中國農業大學卻有,這就給學生帶來了優勢,可保研進入別的名校就有了資格。


有關“校企合作”的10問題,看完你就徹底明白是怎麼回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