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奪取雙勝利!成都發布了這份重磅文件……

奮力奪取雙勝利!成都發布了這份重磅文件……

奮力奪取雙勝利!成都發布了這份重磅文件……


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

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

發展工作奮力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

發展目標意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現制定如下意見。


奮力奪取雙勝利!成都發布了這份重磅文件……


一、正確認識當前形勢,保持信心堅定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各級各部門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當前形勢的科學分析和重大判斷上來,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有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也一定能夠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實現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堅持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發展,隨著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決策部署在成都落地落實,城市發展方式、領導工作方式、經濟組織方式、社會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科技、人才、開放、宜居宜業等綜合優勢更加凸顯,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更加牢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西部陸海新通道、成都東部新區、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對外開放試點試驗等多重機遇疊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更加強勁。只要鼓足幹勁、化危為機、精準施策、創新提能,全面落實“六穩”舉措,就能對沖疫情損失、穩定經濟運行、推動轉型發展,全面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奮力奪取雙勝利!成都發布了這份重磅文件……


二、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紓困,千方百計支持企業穩產滿產和擴能增效



(一)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實上級財政稅收支持政策,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設立“應對疫情穩定經濟資金池”,劃撥10%以上的產業專項資金用於貸款貼息和紓困補貼,重點扶持餐飲、住宿、文旅、會展、交通運輸等行業企業。落實階段性減免水電氣費、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減免租金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通信運營機構減免企業相關費用。疫情期間適當調整土地出讓履約時限要求。創新政府採購服務,力爭面向中小企業採購比例達80%以上。全面推行以金融機構保函替代現金繳納涉企保證金。積極支持企業擴大產能,對疫情防控期間超負荷生產經營的予以適當獎勵。


(二)

加強資金流動性支持。全面落實國家再貼現、再貸款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促進金融機構精準投放低成本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金融紓困專項行動,建立企業紓困白名單,將風險補償資金池受益範圍擴大至小微企業,適當提高財政資金對新增貸款風險損失的補償比例。鼓勵金融機構提高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比例,對積極發放貸款的視情況給予獎勵。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個體工商戶、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大國有融資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投入,增強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能力。鼓勵企業加大疫情防控債等創新產品發行力度,引導上市企業用好資本市場再融資工具。對保險機構提供的貸款履約保證保險產品給予保費補貼。


(三)全力保障企業用工。建立完善重點企業用工“一對一”聯絡和24小時調度保障機制,深化與勞務輸出大市大縣跨區域合作,定點定向、按時按需保障企業用工。持續開展“春風行動”,優化完善“點到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大力推廣“天府健康碼”,推動與勞動力主要來源地和輸出地建立健康證明信息共享、結果互認機制。深入開展線上招聘助企復工行動,對輸送穩定用工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及時給予補助。全面落實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就業補貼政策,允許企業延期補辦補繳社保費並免收滯納金。


(四)穩定生產生活物資供應。加大防疫物資保供力度,消毒用品、口罩等存在缺口的企業可提前2個工作日向行業主管部門或產業功能區申請,由市和區(市)縣政府負責統籌。完善緊缺生產物資保障協調機制,確保企業所需生產設備、原材料、重要零部件等穩供保障。切實抓好春季農業生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強化“農商”“農超”“農社”對接,加大生鮮農產品外採和畜禽肉儲備力度,確保“菜籃子”“米袋子”貨足價穩。加強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和趨勢預測,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市場投機行為。


(五)優先保障物流運輸暢通。有序推動國際航線恢復正常運行,支持航空公司加密國內重要航點航班頻次。全力保障國際班列戰略通道運行,對與國際班列對接的“五定班列”給予適當補貼。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期間收費公路免費通行政策,堅決杜絕擅自設卡等行為。加強貨源組織和運力安排,開發物流運輸供需對接平臺,合理完善特殊時期物資中轉運輸方案。


三、擴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平穩發展提質發展



(六)積極釋放消費活力。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實施消費提升行動,鼓勵發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推動綠道經濟、假日經濟、夜間經濟等回補增長,適時舉辦國際性消費類展會、國際賽事活動,試點推行商圈和特色商業街負面清單城市管理制。強化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鼓勵線上線下結合推動鄉村旅遊。多措並舉促進汽車消費,對以舊換新等給予適當補貼。堅持“房住不炒”,精準實施“一城一策”,優化市場供給結構,更好滿足市民的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深入推動電商賦能工程,加大力度打造無接觸消費場景。鼓勵探索預約制線下文旅活動,對以成都為目的地的旅遊產品拓展給予一定補助。


(七)

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部新區、公園城市、產業功能區和公共服務補短板等領域,加快重大項目策劃儲備,做好優質項目遴選包裝,進一步加大專項債券向上爭取力度。加快成渝高鐵快線、成都平原經濟區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等戰略性工程規劃論證。加快成達萬高鐵、大運會場館、TOD、天府錦城等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完善“項目清單+城市合夥人”機制,定期發佈投資白皮書,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沱江治理、川西林盤、城市更新等重大項目,推動政府性工程向社會資本開放。對6月底前開工的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闢限時辦結綠色審批通道。對企業設備更新、智能化升級等技改投資給予適當補助。支持企業盤活存量土地,適當加大土地供應,提高用地供地效率。


(八)保持外資外貿良好發展態勢。充分發揮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國別合作園區、國際商協會等平臺優勢,積極開展網上外資投資促進活動,加大定製化配套政策支撐,保障重大外資項目儘快開工加快建設。落實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成果,加大健康、文旅、金融等領域開放力度。支持企業擴大外貿產能,擴大出口承保規模,進一步降低出口信用保險費率。鼓勵企業擴大一般貿易進口,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加強服務貿易金融產品供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國際認證、生產性服務進口、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給予支持。


(九)強化創新供給推動轉型發展。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爭取落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天府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航空航天、腦科學、精準醫學等公共技術平臺,推進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成都超算中心、西部電鏡中心等建設。支持校院企合建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化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先行先試研發保稅、投貸聯動,試行新型產業用地政策,建設中試共享生產線等創新孵化載體。建立創新產品研發後補貼機制,鼓勵企業開發“硬核科技”重大創新產品。出臺人才新政2.0版,實施成都城市獵頭行動計劃,發佈《成都市人才開發指引》。


四、大力發展新經濟,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十)構建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

。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試驗區,深化5G商業應用,培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數字文創、無人經濟、智慧會展等新興業態,創建智能工廠、數字車間、智慧物流示範工程,探索構建“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創新應用實驗室”運作機制,孵化優秀產品、創新模式。完善城市機會清單發佈機制,設立新經濟應用場景專項資金,開展應用場景示範建設,鼓勵創新產品(服務)應用推廣。


(十一)做大數字化轉型市場增量。制定創新產品(服務)目錄,扶持首次投向市場、尚未具備市場競爭力的創新產品和技術。建立“新經濟新產品發佈會”工作機制,為創新產品打造城市級宣傳展示平臺。建立創新產品(服務)交易平臺,鼓勵開發針對創新產品(服務)的保險產品。


(十二)構建數字化轉型產業生態。加快推進產業和公共服務領域數字化改造。設立新經濟專業銀行,深化與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西部基地、深交所西部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西部服務基地以及券商、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合作,形成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金融服務梯隊。用好新經濟產業投資基金,對投資成都新經濟的項目按一定比例跟投。完善公共數據運營服務管理,探索推進數據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


五、築牢產業功能區生態集成優勢,全面提高主導產業綜合競爭力



(十三)構建高能級產業生態圈。實施產業生態圈加速構建行動,打造跨區域產業生態圈,與省內外重點城市建立供應鏈對接城市聯盟,鼓勵企業產能替代、優化、重組,對涉及設備搬遷、技術改造的相關費用給予適當補貼。瞄準未來產業前沿,大力培育國際型企業,在更大範圍內配置高端要素資源。


(十四)加快完善重點產業鏈。實施重點產業鏈補鏈強鏈固鏈行動,提升產業鏈韌性。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編制完善強鏈補鏈招商企業名錄,搭建零部件、關鍵技術、中間產品供需交流交易平臺,探索構建跨區域配套協作利益共享機制,鼓勵企業參與成德眉資同城化“三區三帶”建設。支持產業鏈優勢企業通過壯大主業、併購重組等方式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加強產業功能區共性技術平臺、檢驗檢測等能力建設,依託現有標準廠房、人才公寓開展產業鏈招商,推動產業鏈配套企業集聚發展。


(十五)鼓勵企業參與產業功能區建設。根據產業功能區定位,引入龍頭企業合作打造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建設集研發設計、創新轉化、場景營造、社區服務為一體的新型產業發展空間。發佈產業功能區生產生活配套需求清單,引導企業參與建設8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30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和產業園區配套住房,適當降低投資人商業自持比例。


六、深度融入國際供應鏈體系,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十六)提升供應鏈企業國際競爭力。重點開展“供應鏈+”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製造、農產品貿易等領域推廣應用,對提供跨境一體化服務的供應鏈企業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結合項目實際投入給予適當補助。支持供應鏈企業做大做強,對首次被評為全國供應鏈百強的總部在蓉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大力招引全球製造、貿易、物流以及供應鏈採購分銷頭部企業,積極爭取在成都新設立綜合型、區域型、功能型總部基地和分撥中心。


(十七)建設適航適鐵產業供應鏈中心。拓展國際航線網絡,新開通雅典、孟買、雅加達等國際定期直飛航線。突出發展航空貨運,支持供應鏈企業提升航空集貨能力,在補貼政策和時刻協調上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國際班列“四向拓展”線路網絡,規劃建設國際多式聯運集疏系統,穩定開行成都面向南向國家(地區)跨境鐵路直達班列和國際鐵海聯運班列,鼓勵推行大宗貨物中長期協議運輸。


(十八)深化“一帶一路”供應鏈合作。深入開展“成都造·全球行”“萬企出國門”等經貿拓展活動,搭建國際會展、貨物貿易直通、跨境服務貿易、國際產能合作等功能性平臺,深化與國際一流會展企業合作,助推企業“走出去”。支持建設供應鏈金融中心。加快在“一帶一路”沿線主要節點城市設立完善境外分銷和服務網絡、物流配送中心、海外倉,提升跨境運輸、專業化清關、精益化物流、多樣化組配等供應鏈集成服務能力,為企業提供供應鏈垂直融合解決方案。


七、持續打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



(十九)打造國際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出臺成都營商環境政策3.0版,全面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和國際規則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體系。以高效高質辦成事為標準,實施高頻政務服務流程再造,推行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24小時申請制,完善行政審批承諾補正和容缺受理機制,打響“蓉易辦”品牌。建立市、區(市)縣兩級惠企政策歸口彙總機制,支持企業在市域範圍內跨區(市)縣遷移。


(二十)構建平等包容的市場競爭環境。清理糾正行業准入、資質標準等方面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的歧視性或沒有法律依據的差異性規定做法,建立涉公平競爭審查投訴舉報受理回應機制。深入推進包容審慎、柔性執法,動態調整行政處罰“三張清單”。深入推進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


(二十一)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環境。依法規範經濟犯罪案件受理立案程序,準確認定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界限,堅決防止刑事執法介入民商事糾紛,嚴防經濟案(事)件轉化為社會穩定問題。統一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侵權判定標準,構建集司法保護、行政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功能於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溯和承擔機制。探索企業輕微失信豁免機制,對企業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信行為,滿足豁免條件的,不納入失信記錄,不實施信用懲戒。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濟。


八、堅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十二)千方百計穩就業促就業

。深入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開發一批臨時性、過渡性、就近就地就業崗位和公益崗位,推廣一批居家靈活就業項目。圍繞“5+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持續組織人才招聘和供需對接,啟動“成都技工”“川菜名廚”“蓉城家政”“天府茶藝”等特色技能提升工程。給予困難企業一次性培訓補助,適度提高緊缺急需職業(工種)培訓補貼標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對農民工、退役軍人、大學生創業給予補貼。


(二十三)強化兜底保障推動普惠優質供給。加大被感染貧困人口及其家庭臨時救助和關愛援助力度。探索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對全市城鄉低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城鄉特困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困境兒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困難的下崗失業人員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發放臨時生活補貼。深入落實民生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探索公共政策由戶籍人口逐步擴展到常住人口,公共服務逐步面向城市服務人口。


(二十四)全力確保社會和諧安定有序。弘揚正氣、發揮榜樣力量,慰問關懷、大力表揚一批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公安民(輔)警、社區工作者等,落實醫務人員待遇和子女教育政策。依法嚴懲疫情防控中擾亂醫療秩序、防疫秩序、社會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社會矛盾變化和潛在風險變化的科學研判,針對疫情引發的勞資糾紛、企業違約、停產破產等問題,加強風險隱患識別、法治引導和政策指引,強化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


九、堅持補短板強弱項,積極推進城市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二十五)著力健全重大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修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健全超大城市重大疫情監測預警、醫療救治、緊急徵用等制度。加快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優化完善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加大扶持中醫藥發展力度。開展疾控體系和疾控機構標準化信息化建設,著重提高村(社區)的基層防控能力。加強傳染病醫院和區(市)縣綜合醫院感染科建設,規劃預留大型傳染病收治醫院建設用地。完善應急醫療救助機制,優化應急及自救互救設施設備佈局。增強應急初診處置能力,強化專業隔離設施、場所、人員配備。


(二十六)加快完善重大風險源頭防控體系。全力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完善公共衛生、自然災害、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等重大領域風險辨識預警機制,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預報能力。加強各類突發事件聯防聯控,分類分級健全城市應急預案體系和評審備案機制。完善應急管理標準體系,依法加強相關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等制度建設。


(二十七)系統優化城市應急智慧指揮體系。完善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處置機制,建立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搭建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的應急指揮信息化系統,集成指揮調度、會商研判、輔助決策等核心功能。打造城市安全和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全面整合城市運行、安全數據資源,推進風險感知、預警發佈、重點防控、資源調配等領域大數據深度應用。


(二十八)

全面增強綜合應急救援能力。制定應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支持社會應急救援隊伍發展,探索建立多元化救援力量共訓共練、救援合作機制。加強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協調完善應急救援空域保障機制。加快推進應急產業發展,完善應急物資生產、儲備、運輸、調配等全鏈條體系。積極推進國家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成都基地建設。積極開展社會化儲備,適度引導社區和家庭儲備。


十、聚焦新使命新擔當,進一步提高領導城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九)加強黨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黨組)要加強疫情形勢分析研判,對疫情防控可能面臨的流動性風險、輸入性風險、聚集性風險保持敏銳性和警惕性,堅持動態、精準、有序的策略,保持定力、精準施策,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動權。要進一步強化社區防控的基礎作用,壓實企事業單位防控主體責任,安全有序做好公共場所防控措施,高度警惕和防範境外反向輸入風險,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強化統籌領導,主動適應形勢變化,分類分級科學謀劃,強化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壓緊壓實責任。提高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有效動員多元力量廣泛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升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三十)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深入推進零基預算改革,調整優化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方向和撥付流程,加大對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基本民生保障和促進消費投資方面的資金投放。加快基建領域和涉企資金撥付。用好政府債務限額空間,積極爭取新增發行中長期債券和地方政府債券。一般性支出在年初壓減10%的基礎上再壓減10%,強化預算剛性約束。


(三十一)提升政策供給精準性及時性。堅持應急解難與長效支持相結合,分析企業敏感要素,分層分類精準制定支持政策。完善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的決策諮詢機制,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穩定性。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提升政策知曉度,確保企業對政策早知盡知。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承接更多政府購買服務中的調研分析、政策諮詢類項目,用市場化方式提升行業協會、商會引領企業發展能力。


(三十二)切實提高服務企業的時效度。依託“蓉易辦”平臺,建立暖企綜合服務信息系統,做好企業景氣狀況的監測預判、智慧預警,實現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常態化建立規上企業聯絡員和中小企業行業協會聯絡專班制度。利用“12345”平臺開通政策兌現投訴專線,建立健全評價考核通報和約談機制,加大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的力度。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工作不力、敷衍塞責、推諉扯皮的,依法依規依紀嚴肅問責。


(三十三)錘鍊幹部敢為善成的過硬本領。持續推動“三轉一提”,增強全市幹部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培養專業精神、專業素養,努力提高宏觀形勢研判和政策執行能力。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導群眾、開展工作。正面發聲、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不斷提升網絡輿論宣傳引導能力。堅持在疫情防控一線錘鍊幹部隊伍,在鬥爭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強化正向激勵機制,激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勇當先鋒、敢打頭陣。


本《意見》出臺後15個工作日內,市級相關部門要制定提出具體貫徹落實政策細則和相關工作舉措,區(市)縣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差異化、精準化的政策措施。


本《意見》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20年3月4日



綜合 成都日報、成都發布、成都市人民政府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