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強產業 成都各區(市)縣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鏈”強產業 成都各區(市)縣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當前我市各區(市)縣馬不停蹄地開展了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抓大項目,大抓項目,一系列重點項目的開工,將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雙流

26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84.5億元

做強產業鏈做優配套鏈

3月11日上午,雙流區採取“雲直播”和視頻連線,舉行2020年一季度重大項目暨成都芯谷高品質科創空間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184.5億元的26個重點項目集中動工。

26個項目中,圍繞做強產業鏈,啟動實施航空產業、電子信息、生物產業三大主導產業項目11個、總投資129.4億元,包括高品質科創空間、浪潮西部產業基地、同方西南產業基地、方向藥業製藥基地等項目;圍繞做優配套鏈,啟動實施“產城融合”配套項目15個、總投資55.1億元,包括空港體育公園、航空港汙水處理廠、中電熊貓配套住房等項目。

記者瞭解到,高品質科創空間國際創新中心項目選址成都芯谷產業園,計劃總投資9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2.2億元,主要設立芯谷產業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研發中試平臺。高品質科創空間國際總部中心同樣選址成都芯谷產業園,計劃總投資12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0.2億元,主要設立企業總部、區域總部、功能總部等。

“我們將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將項目打造成高起點上創新的標杆項目。”身在武漢的中電光谷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平通過視頻連線表示。

記者瞭解到,本次集中動工的項目承載地成都芯谷目前已落地中國電子成都芯谷研創城、中國電科成都產業基地等重大產業化項目33個,協議總投資654億元,建成銀河·596科技園等科技創新孵化載體和空港中央公園、體育中心等高品質生活配套設施。2020年計劃實施在建項目40個,計劃總投資48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4.3億元。

另一承載地雙流航空經濟區已落地中國民航校飛中心、紫光成都基地等項目53個,協議總投資1055.9億元,建成電子科大產業園、綜保區雙流園區等產業載體和市七醫院天府院區等高品質生活配套,實現航空經濟規模超千億(1250億元)、規上工業破千億(1028億元)。2020年計劃實施項目215個,計劃總投資2617.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01億元。

“2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將進一步強弱項、補短板,提升項目投資的支撐作用。”雙流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流區將一如既往做好企業“服務生”,組建項目服務專班,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做好企業臨時施工水電氣保障,多措並舉幫助企業解決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招工用工等問題,竭誠提供更加精準的政策支持和高效的政務服務,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新津

3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68億元

將完善智能製造產業鏈

昨日,新津2020年第一季度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舉行。本次共有34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68億元,分為產業化項目及配套項目兩大類,其中產業類項目涵蓋了智能製造、綠色食品、科研服務等多個領域,配套項目包括重要路網節點建設改造、環境景觀提升、市政設施提能等。

本次集中開工項目中,中建綠色田園規劃設計研究院、華銀達總部基地、南臺月智能化食品生產基地、四川眾興華業智能化照明配套生產線等大部分項目位於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智能製造產業全鏈條,助推產業升級,為功能區建設“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現代產業新城提供強有力支撐。

中建綠色田園規劃設計研究院項目總投資11.23億元,主要由辦公樓、創意商業、沿街商業、住宅四部分組成。規劃佈局充分利用用地周邊條件,結合城市景觀資源,使城市景觀資源滲透到基地內部,豐富城市空間格局,以疏密有致、大開大闔的整體空間形態呈現一個宜業、宜居的綜合性社區。

華銀達總部基地項目總投資2億元,主要由兩棟綜合樓和工業廠房兩部分組成,建成後年總產值約3億元。項目佈局在考慮城市整體規劃和周邊自然資源的同時,結合整個產業結構功能佈局的需求及合理性,做到城市與廠區有機結合。

人居津興人才公寓項目總投資17.6億元,由市人居地產集團全資子公司成都人居津興置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項目建築為新中式風格,建成後將作為新津縣吸引人才創新創業的配套設施(含1300餘套人才住房),並配套建設成都市機關第三幼兒園(12個班,360個學位)。

新津縣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新津已按下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快進鍵”。此次重點項目的集中開工,對減小疫情影響、恢復發展信心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優化投資結構,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為新津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建設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郫都

水環境治理項目集中開工

整體水環境將進一步提升

昨日上午,在團結街道長河村郫都區東南片區水環境治理項目現場內,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2020年水環境治理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這既是推動郫都區全面加快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提升城市化發展水平、改善民生環境的一件大事。項目將力爭在2020年底竣工,屆時全區將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整體水環境將進一步提升。

“東南片區水環境治理項目,主要是解決農村地區的散排問題,包括散居院落、自建房等,將進行汙水收集,再通過汙水處理廠無害化處理,然後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排放,從而解決以往散排、亂排的問題。”項目建設方成都市西匯投資公司工程建設部部長吳德川說,項目還包括對河道的徹底清淤,將直接清理河道底部,“如果以前清理一次管一年,那麼以後清理一次,至少要管好幾年。”

“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郫都區相關負責人指出,為全面完成《郫都區重拳治水十條》下達的目標任務,今年共計投資3億元,啟動了西北片區和東南片區全域水環境治理工程項目建設,水環境治理進入攻堅階段,將治理溝渠52條、排口1194個,新建汙水管網130公里。其中東南片區項目投入資金1.8億元,將治理溝渠27條、排口644個。

近年來,郫都區以河長制管理為抓手,緊緊圍繞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目標,全力推進水汙染治理,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先後完成25段黑臭水體治理、汙水處理廠(站)提標改造、全域供水以及防洪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涉水民生工程,不斷補齊水務基礎設施短板,夯實了水生態本底,做亮了郫都生態名片。2019年徐堰河入圍全市最美河湖評選前6強;戰旗、青槓樹、安龍3個村被評為全市水美鄉村十佳示範村。

“今天開工的水環境治理項目是對提高水環境治理能力、改善河渠水環境質量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一手抓精準防控、一手抓項目建設,努力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努力完善汙水收集系統,提高汙水收集處理率,改善郫都區水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形象,實現2020年底前全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的目標。

唐靜 王鴻明

本報記者 陳方耀 趙一 李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