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仁宗系鄭靖王篇

朱瞻埈,仁宗昭皇帝朱高熾第二子。生於永樂二年(1404年)二月十七日,生母李賢妃。仁宗長子朱瞻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九日,此後有長達6年的時間朱胖胖都沒能再個一兒半女。我們都知道在靖難戰爭中朱棣的主要任務是帶領部隊出去打仗,守衛根據地北平城的第一責任人是當時的燕王世子朱高熾。艱鉅而繁重的日常工作,外加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巨大壓力,可能都是導致朱胖胖一家子在這幾年裡面不孕不育的原因。

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仁宗系鄭靖王篇

仁宗朱高熾影視形象

而在朱棣靖難成功,朱高熾也被冊為皇太子之後,朱胖胖徹底放飛自我。從朱瞻埈開始,一口氣生了9個兒子、7個女兒。仁宗登基以後,於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冊朱瞻埈為鄭王。洪熙元年五月仁宗突然駕崩,當時皇太子朱瞻基尚在南京。仁宗皇后張氏當機立斷,命鄭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監國。

仁宗崩,皇后命與襄王監國,以待宣宗。(《明史卷一百十九·列傳第七》)

宣宗到達北京之後,鄭王朱瞻埈率領在京諸王合詞勸進。

茲者不幸父皇大行皇帝賓天,遺詔長兄即皇帝位。蓋以生民不可無主,神器不可暫虛。長兄殿下宜即欽承,遂登大寶以主天地百神之祀,以慰宗廟萬姓之心。(《明宣宗實錄卷一》)

  • 鄭王在明宣宗宣德朝的經歷:

代表皇帝,祭祀孝陵

宣宗登基之後由於當時以漢王、趙王等親王為首的宗室勢力仍然對帝位虎視眈眈,為了彰顯自己繼位的合法性,朱瞻基決定讓弟弟鄭王代表自己去南京拜謁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洪熙元年八月十八日,鄭王朱瞻埈在豐城侯李賢和行在兵部尚書李慶的隨行下,出發前往南京。

(洪熙元年八月)甲申,遣鄭王瞻峻還南京,謁孝陵。上諭之曰:太祖高皇帝開創鴻業,以遺子孫。陵寢所在,如何能忍?今即位之初,政務所繫,不遑躬謁,汝其代行。其灑掃有弗處?封樹有弗勤?周衛有弗備?皆嚴飭之。必恭必慎,以稱予意。(《明宣宗實錄卷七》)

漢王叛亂,居守北京

宣德元年八月初一,漢王朱高煦謀反,宣宗朱瞻基決定御駕親征。鄭王朱瞻峻和弟弟襄王朱瞻墡再次被賦予居守北京的重任。

(宣德元年八月)己巳,命鄭王瞻埈、襄王瞻墡居守。敕廣平侯袁容,武安侯鄭亨,都督張升、山雲,尚書黃淮、黃福、李友直協同贊輔。(《明宣宗實錄卷之二十》)

宣宗凱旋之前,又讓二王祭告天地、宗廟、社稷。通知一下列祖宗,你們有一個叫朱高煦的混蛋後代自取滅亡,現在已經被我搞定了。

甲申,遣官齎敕諭鄭王瞻埈、襄王瞻墡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祝曰:比因高煦謀為不軌,以祖宗付畀之重,率師討之。仰荷眷佑,事已平定。將以二十四日班師,謹告。(《明宣宗實錄卷之二十》)

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仁宗系鄭靖王篇

明宣宗朱瞻基影視形象

大明王朝第一任祭祀官

從宣德元年十一月開始,鄭王朱瞻埈一直擔負著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每逢節日(包括每年的正旦、清明節、中元節、下元節、冬至以及宣宗的生日萬壽聖節。)前去天壽山祭拜朱棣的長陵和朱高熾的獻陵。這份工作鄭王一做就是三年,直到宣德四年八月之國鳳翔府為止。

之國鳳翔,貪得無厭

宣德四年八月三日,鄭王朱瞻埈正式之國陝西鳳翔,就此遠離核心政治圈。隨行王府官員包括左長史王瀹在內,合計一百八十九人。鄭王到了封國以後不知是否借鑑了歷史上蕭何自汙以善始善終的經驗,竟然屢屢打起封國內田地的主意。具體表現為:

  • 討要故安惠王所遺竹園

(宣德五年五月)庚戌,鄭王瞻埈奏:“鳳翔城外四十里舊有安王竹園,而韓王遣人守之,願與府中為牧地。” 上曰:“二王皆親,朕無所厚薄,當以遠近為斷。韓王在平涼,去鳳翔遠。 且平涼多曠土宜畜牧竹園,既鳳翔地當與鄭王。” 乃遣書諭韓王,俾與鄭王。(《明宣宗實錄卷六十六》)

  • 討要原秦王府護衛屯田

(宣德五年六月)乙未,鄭王瞻埈奏秦府護衛既調去,棄其所種鳳翔府岐山等縣麥田,今芟刈以俟命。上語行在戶部臣曰:“此其意欲得之。雖於明言,令陝西都司、布政司覆勘。果是護衛棄田,即與王。若有違礙,具實以聞。(《明宣宗實錄卷六十七》)

  • 擅取官軍退閒屯田

(宣德七年九月)壬午,鄭王瞻埈擅取鳳翔、寶雞二縣官軍退閒屯田六十五頃,令人耕種。至是,慮事覺乃奏。上覆書曰: ”雖是閒田,非無主者。賢弟此後宜謹禮法,不得踰分。 若宗室諸王皆仿傚來求,朝廷何以應之?不應則失親親,應之則失公道,處之甚難。 吾弟宜體兄心,毋蹈前過。“(《明宣宗實錄卷九十五》)

可以說在宣宗的縱容之下,鄭王在鳳翔府予取予奪,說一不二,早已不復見當年監國、居守時的風采。

  • 鄭王在明英宗和景皇帝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經歷:

暴虐成性,凌辱官員

韓福,鳳翔府知府。在當地被公認為“端謹公勤,吏民信服”的優秀官員,就因為意圖捉拿鄭王府中作威作福的下人,而遭到鄭王朱瞻埈的陷害。最後吏部迫於無奈,只能將韓福改任鞏昌府了事。

到了正統五年,朱瞻埈的性子更為暴虐,多次杖死府中下人。在朝野輿論一片譁然之後,明英宗朱祁鎮派河南道監察御史周瑮出任鄭府右長史。同時寫信警告鄭王,裡面甚至有恐“致肘腋之患”這樣毫不客氣的話,此後鄭王才稍稍收斂。

(正統五年十月)辛巳,乃遣書諭王曰: 聞叔近頗多怒,內外官員人等稍不如意,輙射擊之,幾無虛日。 左右微有諫者,則怒益甚。此必下人不律,或進讒言激使之然。 惟叔為國親藩,肇有封土以貽子孫。自今宜以禮律身,以寬御眾。 凡有觸犯,輕則下於審理,重則聞之朝廷,庶幾不昭非議。 祖訓雲文武官有能守正諫王保全其國者,毋輕凌辱。朝廷聞之,亦宜以禮優待, 此在子孫當恪遵也。況昔人待下過嚴,而卒致肘腋之患者,比比皆是。 叔不可不知而鑑戒之也。(《明英宗實錄卷七十二》)

罹患風疾,遷國懷慶

朱瞻埈患的病稱為風疾,這個是在古代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種疾病。由於筆者非醫學專業,在此不再多做解釋,大家只要知道這是一種很嚴重甚至致命的病就行。

正統六年五月和九月,英宗皇帝兩次派御醫前往鄭府為鄭王治病。但是鄭王病情嚴重,甚至到了無法管理府事的地步。於是在正統七年,英宗下旨令鄭王嫡長子朱祁鍈代理府事。

(正統七年三月)丁卯,書諭王子祁鍈曰:爾為叔嫡長子,今特命爾整治府中一切之事。須同母妃謹事叔疾,勿致驚疑。...凡府中大小事務皆令承奉司與長史司官公同計議,啟爾施行。爾亦宜稟覆母妃商確處置,務在得宜。(《明英宗實錄卷九十》)

當年十月,太皇太后張氏病重,明英宗遣中官以敕符召襄、鄭、荊、淮四王赴京。其餘三王先後進京,只有鄭王朱瞻埈以病重無法動身。

近叔襄王、荊王、淮王以次俱至,而叔獨以疾疢不果來。予懷悵然,昕夕在唸。(《明英宗致鄭王瞻埈書》)

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仁宗系鄭靖王篇

太皇太后張氏

而十二月鄭王妃張氏的去世,讓明英宗感覺鳳翔可能確實不是一個合適的封國。此前朱瞻埈就曾多次要求遷國懷慶府(今河南省焦作市),這次英宗終於鬆口同意。

(正統八年二月)癸丑,致書鄭王瞻埈曰:近聞叔有疾,及子女宮眷亦多不安,此必水土不相宜也。 叔往年欲移國懷慶,今命有司於懷慶建立王府,待其完日奉報移居。 府中所缺軍校,已令河南有司僉補。叔其善加調攝,早遂痊安,以副親親之心。(《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一》)

正統九年三月,鄭府正式遷國懷慶。

世子悖逆,進京戒諭

鄭世子朱祁鍈因為鄭王患病而代為管理王府多年,但他的所作所為比起他老爹來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朱祁鍈和弟弟涇陽王朱祁銑一起在懷慶府隻手遮天,目無法紀,終於引來了皇帝的雷霆之怒。

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仁宗系鄭靖王篇

復位後的明英宗朱祁鎮

天順四年九月,英宗派太監王定、駙馬都尉石璟(明宣宗女婿)、錦衣衛指揮逯杲到河南將鄭世子朱祁鍈和涇陽王朱祁銑一起帶回北京進行戒諭。二人到北京之後明英宗把他們安置在諸王館,命翰林院修撰陳鑑、劉吉教之讀書習禮。經過三個月的學習,二人於正統五年正月被送回懷慶。但從後來的表現來看,這次的教育結果似乎並不理想。

天順七年十一月,鄭王上奏朝廷稱世子妃張氏因為打傷侍婢,結果竟然就此“驚懼自縊”。英宗感到其中別有隱情,派出宮內太監赴鄭府調查取證。

中官言世子實嬖於婢,妃為所譛,置別室不相見四年,及是縱群婢凌逼至死。上怒,命太監蕭敬持敕符往召祁鍈。(《明英宗實錄卷三百五十九》)

這一調查發現竟然是因為世子寵信侍婢,不但將世子妃“打入冷宮”,還縱容侍婢將正室逼死。朱祁鍈應該慶幸英宗在第二年的正月駕崩,使得此事就此不了了之,不然他世子的地位很有可能保不住。

  • 鄭王在明憲宗成化朝的經歷:

憲宗朱見深繼位後沒過幾年,鄭王朱瞻埈去世,享年63歲。

(成化二年五月)乙酉,鄭王瞻埈薨。王,仁廟之第二子也,母妃李氏。永樂甲申生,甲辰冊封。 宣德四年,之國鳳翔。後以隴地人多生癭,請改建國於懷慶。 至是薨,年六十三。訃聞,上輟朝三日。遣官致祭,命有司營葬事,諡曰靖。(《明憲宗實錄卷三十》)

成化四年五月,世子朱祁鍈襲封鄭王。

崇禎十三年末代鄭王朱載壐去世後,世子朱翊鍾以罪賜死,鄭國除封。崇禎十七年二月,闖軍攻陷懷慶,鄭國徹底滅亡。

參考資料:《明史》、《明宣宗實錄》、《明英宗實錄》、《明憲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