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里的野味

艺术史里的野味


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食物在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整个人类的历史纪录中,不分文化地域,我们都会看到很多描绘食物的艺术作品。这种现象出现在无数的背景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绘画和马赛克艺术对宴席和酒会的描述充满热情。在埃及金字塔里也可以找到食物的图画。墓室内壁和棺材上的创作,描绘着一切即将上桌的美食,人们相信这些绘画,拥有神奇的效用,会滋养那些走向来世的人。作为贯穿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再到现代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食物已经被描绘成一个主题营造、构图本身或隐喻。无论是为了象征性的目的,或为了某种美德或价值观的讽喻,亦或是强调欲望、异国情调以及财富,这些描写常常被用来指代其他。由于食物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在一起,饮食艺术史也往往与政治、性别、宗教或阶级等更大的主题联系在一起。


艺术史里的野味

Jan Davidsz de Heem – Still life with ham, lobster and fruit, circa 1653.


西方艺术中的饮食史


在15世纪,艺术家们从古代文化和自然世界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灵感,开始以宗教和世俗的形象描绘各种静物。食物是灵感的主要来源,有了这些静物,画家们试图以最真实的视角冻结一个时间点,同时也表现出观察和描绘色彩形状和纹理的高超技巧。虽然有些画布将这场盛宴表现为一种奢侈的享乐,但有些则呼吁人们保持清醒和节制。食物往往带有象征意义或赋予绘画主题某种暗指。代表某些特征、美德或价值观,这种饮食象征主义主要植根于古典文学和异教文化当中。


艺术史里的野味


Juan Sanchez Cortan – Still Life With Quince, Cabbage, Melon, and Cucumber, 1602-1603, via pinterest.com


静物画


到了17世纪,艺术界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兴趣,静物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流派蓬勃发展,尤其是在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作为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食物被描绘得非常逼真和细致。排在最前面的是荷兰和佛兰芒大师,他们描绘了丰富而奢华的食物盛宴,如野味、家禽、龙虾、贝类、奇异的柠檬或珍贵的葡萄。这些昂贵的美味佳肴与特权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这幅画的主人想让人认同这种生活方式。然而,这种意象有时也提醒人们奢侈品的短暂性或暴食的危险性。另一方面,维米尔走的路线与同时代的荷兰艺术家有所不同。在他著名的画作《挤奶女工》中,他用昂贵的颜料、丰富的色彩和特殊的光线来描绘最常见的食物——牛奶和面包。这种意象的象征性力量一直延续到18世纪,即使在那时的荷兰,风俗画的流行程度在下降。


食物和现实生活


到19世纪末,艺术家们开始呈现现实生活中的瞬间。他们描绘人们围绕食物进行社交活动,或者是像农民或是那些谦卑的人吃着简单的饭菜,比如文森特·梵高在1885年的画作《吃土豆的人》中这样的人物。其他现代派画家,如塞尚,则用静物画来提升人们对现代艺术该是什么样子的认知。他的静物画被视为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虽然他作品中的水果和蔬菜很容易辨认,但它们看起来却像是装饰物。其他一些印象派艺术家描绘了集体晚餐的和谐场景,所有这些都在微妙、精致和愉悦中,揭示了食物的社会属性。在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或雷诺阿的《划船派对的午餐》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令人愉快的懒散,食物被作为场景的中心元素呈现出来。


艺术史里的野味

Vincent van Gogh – The Potato Eaters, 1885


现代艺术中的食物描写


在20世纪,静物画遵循了新达达主义、立体派和抽象表现主义的潮流,变得不那么形象化。艺术家们变形了线条,将平面并置,去掉景深,重塑了色彩,食物失去了形状和味道。他们还想思考社会性质的变化,食物成了一个很好的评论主题。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1930年的《女孩画桌》评论了几个大萧条时期的问题,如金钱、饥饿、性别和阶级。现场有两位顾客在外面吃饭,这在当时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的,还有一位收银员和一位女服务员,她们都是在家外面扮演新角色的女性。


艺术史里的野味


消费主义社会的食物


20世纪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主义的到来,流行艺术家开始将日常用品引入高雅艺术。通常被视为对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的批判,描绘工业化生产食品的图像成为世界各地当代艺术家的兴趣。沃霍尔用32个1962年生产的坎贝尔汤罐,以一种线性、单调的连续性排列来批判一个同质社会的崛起。里奇斯坦1973年的《水晶碗静物画》显得更加超现实主义,碗里的水果仿佛是从杂志或漫画书上剪下来的,完全是假的且毫无根据。韦恩·希伯德的蛋糕柜台画体现了一种永无止境的繁荣的乐观精神。拉尔夫·戈林斯这样的真实感画家取笑了广告技巧。他选择了强烈的光线,并增加了颜色对比,使食物看起来像塑料,完全不自然。


艺术史里的野味

Left: Roy Lichtenstein – Still Life With Crystal Bowl, via scottzagar.com / Right: Wayne Thiebaud – Cakes, 1963


饮食艺术运动


20世纪60年代,随着“吃的艺术”这一新运动的兴起,食物从画布上脱颖而出,变成了一种像颜料、铅笔或纸一样的材料。食物被用各种方法创造出短暂的艺术。为了突出分享食物的社会内涵,把它的平凡性带到艺术的高度,艺术家Daniel Spoerri把餐桌上的剩菜放在桌子上,用一种特殊的喷雾剂固定在餐桌上,使之贴在餐布上,并可以在墙面上展示。Jan Sterbak用60磅生牛排制作了一件名为Vanitas的裙子:为白化病厌食症患者设计的肉色裙子,以便在视觉上展现食物和人性。巴西艺术家维克穆尼兹经常从欧洲古典绘画中借用图像,用巧克力、鱼子酱或意大利面渲染出来。泰国艺术家Rirkrit Tiravanija用食物的表现力更强。上世纪90年代,他将食品变的更具表演性,他会煮泰国菜,供每一个来到画廊的人享用。这样,食物就成了社交的媒介,与会者的饮食和社交活动也就成了艺术品的积极参与元素


艺术史里的野味

Left: Jana Sterbak – Vanitas, Flesh Dress for An Albino Anorectic, 1987 / Right: Vik Muniz – Action Photo, after Hans Namuth, via vikmuniz.com


食物如生命


食物的多种形式,从创造到收获或捕获,到准备,再到消费,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主导因素。从 Bacon的《肉身形象》(用生动物尸体刺激嗅觉)到卡拉沃克(Kara Walker)这样的艺术家,她创作了一个糖衣女性雕塑,涉及全球化、帝国主义和奴隶制,食物创造跨文化对话或作为社会评论工具的能力在当代艺术中仍然保持盛行。食物形象在无数的构成解释中被反复地再现,毫无疑问,只要艺术和食物存在于世界上,这种状况就会一直存在。


References:


Hirsch Lent, M. (2016) The Secret Meaning of Food in Art. The Smithsonian

Meahger, J. (2012) Food and Drink in European Painting, 1400-1800.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Gauvreau, D. The Long History of Food in Art. Aaron Art Prints [December 7, 2016]

Hils Orford, E. (2013) Food in the Arts – A Look at Artistic Use of Food Over the Millennia. Decoded Pa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