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在上网课期间玩游戏花光40万卖房款,你怎么看?

小Z老师扎马尾


这个事情因为我经常使用手机也经常去,嗯,网上充值一些游戏,或者是快手进行一些刷礼物消费。所以我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第1点快手上充值消费,没有什么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所以我感觉这个责任呢家长或者是他们这个家庭的责任,占80%。甚至有可能他爸平时就给游戏或者是主播打赏充值。要不然的话,怎么孩子可能这么顺利就把钱转出去了。再有就是他爸的密码设置的,一是非常简单,二是就让孩子知道了,告诉孩子。这样的孩子11岁的孩子了,他多少啥也不傻,能啥不知道吗?40多万他刷出去,他能不知道这是一笔巨款吗?现在这孩子,他也不像以前的孩子那么傻,现在的11岁孩子大多数时间已经都懂了。今天敢刷家里40万,明天就敢抢银行400万,所以说这样的孩子必须严加管理,棒下出孝子。甚至可以为民除害,省着以后祸害民族。



一股子清风


当父母发现孩子偷拿家里钱时,家长普遍是打骂惩罚一番,并严令不能再犯。但是往往这样之后孩子还会偷偷的再犯。惩罚很可能只会让孩子考虑行为对自己造成的结果(偷钱会被打),但不会真正意识到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偷钱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是不道德且违法的)。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打骂孩子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孩子学会了暴力、养成自卑的性格,给孩子的内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我女儿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属于比较聪明的类型,每次考试都在班级一二名,性格活泼外向,周一到周五跟爷爷奶奶住在一块,爷爷奶奶对她管的不严。这段时间我发现我女儿在我卧室的时候有点鬼鬼祟祟,后来发现家里的钱莫名其妙的少了一些,我怀疑我女儿偷拿钱了,于是有一天趁女儿不在的时候翻了她的书包,内有147元,平时家里对女儿的零钱控制比较严格,她手里的钱一般不会超过5元。

于是我在送女儿上学的时候偷偷跟踪观察她,发现她在学校边上的超市买了十几元零食,当场“人赃并获”,晚上我开始教育她,先是让她自己交代拿了多少钱,然后她就哭了,她第一次回答“3元”,我让她再想想,她第二次又回答“30元”,我让她在一次想想,她第三次回答“50”。然后我从她书包里翻出了那张100的,女儿哭的更厉害了这才招了。我狠狠的揍了她一顿,但是效果似乎不是很好。



逸轩阁逸晨


近日,江苏宿迁的盛先生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原来他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发现卡里的四十万卖房款不翼而飞,余额只剩0.2元。盛先生这一惊非同小可,这四十万可是卖了一套房子的钱,也是家里所有的积蓄,怎么会说没就没呢?他感觉去银行查看交易记录,结果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从1月4日起每天都有支付宝或者QQ支付记录,最多的一天支出约5万元。这些钱到哪里去了呢?盛先生的父母立即报了警。


没想到的是,调查结果让盛先生如五雷轰顶,原来,自己的积蓄被11岁的儿子和他13岁的朋友用来打赏主播和游戏充值了。盛先生被这个消息惊得目瞪口呆,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气得捶胸顿足。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替盛先生的40万捏一把汗,也替他儿子的三观而着急。


大家都知道,今年情况特殊,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用手机听课。这就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平时对手机不能摸不能碰,当下手机却成了孩子们的专属品,手机在他们手里是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可是问题来了,孩子们拿手机都是在学习吗?我看未必。大多数孩子是懂事的,也能够按照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认真上课,写作业,一天时间里确实六个小时以上是需要看着手机屏幕的。

家长们一边担心孩子的视力受影响,一边又害怕手机不到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把手机完全交给孩子又不放心,谁知道他们天天抱着手机干什么,是真正在学习还是在借机玩游戏?做家长真是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管理手机为好。

孩子对手机有了自主权,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当一个11岁的孩子拿着手机的时候,他有可能在听课时间受不了游戏的诱惑,“逃课”玩游戏看网红直播,毕竟老师直播的教学内容和网红直播的搞笑内容有太大的差别,显然网红主播更轻松更有吸引力。


另外,由于家长需要忙工作,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管手机,恰到好处地卡着时间点给孩子提供手机或者收回手机。在听课前后,听课的间隙,也都是有一些空余时间的,熊孩子只要有了玩游戏的心,恐怕外因就很难阻挡了。

事情发生后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谴责这个孩子胆大包天,三观不正,不务正业,不知道心疼父母,竟敢把家里的卖房钱花个精光,40万全打了水漂。从另一个角度讲,盛先生自己有没有责任呢?当然有!手机支付是要输密码的,如果盛先生本人没有告诉孩子密码,他也不会那么顺利地把卡上的钱都花光吧?或者,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严格监管,如果需要上班就几个人轮流看守,排班“上岗”,我想这样孩子也没有多大机会整日玩游戏打赏主播,那么卡里的钱也不会不翼而飞。


事情发生后,心急如焚的盛先生和游戏平台取得了联系,想退回钱款,可是多数平台并不认账,只有一家平台表示要进行调查。想想都后怕,如果最后这笔钱追不回来,那么这个11岁的男孩在假期里生生把家里的卖房款40万元败了个精光,真真是坑爹啊,让盛先生一家人如何是好?


家长疏于管理,孩子无法无天,荒唐行为酿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让人深感遗憾。大家都说说,在孩子们都需要上网课的时刻,该如何处理好网课和网瘾这个问题?


小Z老师扎马尾


打赏主播40万,这钱能要回来吗?

今天同事们还在闲谈这件事,有的说这孩子胆大,有的说父母平时的教育太懈怠,最热门的讨论是,这孩子属于未成年人,打赏主播40万,这钱能要回来吗?

宿迁一11岁孩子玩游戏,打赏主播,竟然花了40万元之多,而且还是家里的卖房款,可以说这熊孩子,直接给了主播一套房的首付。

钱能要回来,但很难!

父母欲哭无泪,有好心人提醒,孩子是未成年人,这钱能要回来!

确实有过追回的案例,但是不多,不信大家可以去搜一下,网上同类事件的求助,数不胜数!据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退费难,打赏,赠与(刷礼物) 、游戏充值等,占比逾90%。很多都早遇到退费难的境遇。

很多专业的律师表示:这方面的的相关条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如何证明是未成年人独立行为,而非家长行为,这个较难取证,想要退款困难重重。

家长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孩子是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大额消费,才可以向直播平台讨回,但是作为监护人,没有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家长也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也就是说,不太可能全额追回。



现在孩子上网课,堂而皇之的使用手机电脑,就是平时也是人不离机,平时真的需要父母提高这方面的防范意识。

有两件事需要提前做好:

一、你的孩子乱花钱,是因为从小没教育好

1、从小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从小让孩子对金钱有正确的认知,不能只知道花钱买吃的玩儿的,要让孩子知道钱从哪里来?如何来?要让孩子理解,钱对于家庭的每个人来说,是保证生存必需品,而且来之不易,需要付出辛苦和汗水。

2、让孩子遵守金钱的使用规则

给孩子从小定规矩,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支配权和使用规则,不能想花就花,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特别是孩子花钱,要征求父母的意见,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合理使用范畴。父母在孩子的金钱需求上,要理智,敢于拒绝。


3、让孩子不要攀比虚荣:

让孩子知道,在他没有能力赚钱的时候,对物质的需求要克制,同时要明白父母的金钱并不会给他带来地位、财富等优越感。智慧、品质、情感这些用金钱无法交换。用钱过度满足虚荣心很肤浅,会让人瞧不起,只有自己凭能力赚钱花钱才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4、 让孩子有理财意识

让孩子从小明白,积累财富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美德,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自己消费,还是去帮助别人,钱越多越好,钱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一定要学会自己赚钱。


二、网络娱乐和学习是双刃剑,孩子犯错了,如何提前预防

1、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知道担当,知道负责任的主观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自己承担后果,同时也要时刻引导孩子,如何对网络陌生人的善恶区分,对一些吸引眼球的娱乐,保持警惕的心理。

2、游戏和娱乐不是唯一的休闲方式,也不是学习疲劳之后放松的借口,所以父母放下手机,给孩子多一些陪伴,无论是消耗精力,还是增进情感,全看父母如何用心对待。总之把孩子全部交给手机,就等于放纵,等于监管失位。

3、不要小瞧了孩子们的智商,网络时代的最大优点,就是消除了学习的壁垒,孩子们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灵,所以要做好技术防护,比如手机支付安全,游戏账号密码,父母身份证头像和号码等等重要信息。防止孩子被骗,或禁受不住诱惑,被人蒙骗。


阳光语言矫正师


这是父母监督管教不严加上孩子沉迷游戏导致的双重后果。

首先,在家上网课,那么父母理应尽到监督责任。因为孩子的学习教育不仅仅只是属于学校老师的职责,学习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也是父母不能推脱掉的。当今孩子的学业教育,比以往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参与。


从孩子轻易就能玩游戏花掉数十万巨款的事实来看,父母日常对于孩子的管教是非常宽松,甚至疏忽大意的。或许父母在外生意忙没有时间投入到孩子教育当中,又或者父母是觉得孩子说几句就会听,没有了解孩子会拿手机都在干什么。当今社会,风气不同以往,三岁小孩都能沉迷手机,何况一个11岁的小孩呢?父母没有对孩子上网课等学习事情做出有效监督,生活中也放任孩子玩游戏,这就导致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教基本都是应付式的反应。假如,有其他严厉手段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监督管理,对孩子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那么孩子恐怕不敢如此放肆。


沉迷游戏是小孩花掉数十万巨款的直接原因。由于游戏厂商宣传上的大行其道以及当今学生群体游戏成风的社会氛围,手机、电子产品等产品正日益占据学生大量的日常时间,同时游戏厂商在防沉迷、交易信息验证等手段做得并不严格,甚至可以出现随意百度一个身份证信息就可以通过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其初衷无法有效执行。同时游戏中部分敏感内容,也是吸引孩子的重要原因。孩子在游戏中打打杀杀,体验乐趣,本无可非议。但过度沉迷于游戏,对孩子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将有很大影响。因此虽然玩的是游戏,但无论是父母还是游戏厂商,对孩子沉迷游戏造成的直接危害都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手段。因此花掉几十万就不足为奇。


当今一大批游戏已经成为学生群体日常娱乐方式。但有一句话不该忘记,少年强则中国强。学习教育阶段,更应该奋发图强,无数的孩子玩游戏取得一时之快,却带不来一生之快。时间付出了,但该学的知识却没学到。多少本该学习的青春,都成了日后无数声的叹息。


静听竹林风


11岁男孩在上网课期间玩游戏花光40万卖房款,这一新闻事件,给我们家长敲响了警钟。

最近疫情时期,孩子们都宅在家里,休闲娱乐的方式相对单一,而上网课,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网络的世界很精彩,网课和网瘾也有本质的差别,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如何区分,如何管好自己不上网成瘾,如何不落入网络消费陷阱,是一个大考验。

那么,未成年孩子玩游戏花销上万,甚至几十万(40万),这个责任到底在谁呢?

当然,家长难辞其咎,未成年人的错,很多都是家长教育不当造成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把支付密码等关联帐号守好了,把孩子监督到位了,提醒再提醒,网上不能乱点,支付一定要通过大人。

可是,即便这样,也是会有担忧,因为防不胜防,谁能防住孩子那个好奇的心呢?谁又能防住某些无良游戏,默认给你开通了什么免密支付,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产生消费了呢?

律师开出了一颗定心丸:未成年人未获监护人追认的充值、打赏行为均无效。

要家长追认,否则视作无效,这一条挺好的,然而,一旦支付了,后续追款也会很麻烦,11岁男孩家的这40万,能不能如数追回,犹未可知。所以,还是希望规范游戏市场。

通过游戏娱乐放松一下,无可厚非,但现在各种游戏各种版本各种玩法真的有点多啊,你觉得呢?

关注@天天陪伴 ,每天分享家庭教育相关知识,陪伴孩子,天天向上!


天天陪伴


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心里是一阵惊讶的,有许多疑问。

首先,11岁的男孩为什么在上网课期间,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的是什么,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家长每天应该都会检查自己孩子的作业,难道没有发现一丝端倪吗?

其二,11岁的孩子怎么会知道家里银行的密码,这个是一个大问题,11岁的孩子基本上都在上小学,家里的银行卡的密码从一些方面来说是不应该给孩子知道的,如果孩子需要自己的银行卡的话,可以给孩子办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卡,这也是对于孩子的一种自由的展示。

其三,在这个年纪,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里发展阶段,更要注意平时孩子的行为举止,是不是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忙,给孩子钱花花,就行了,熟不知,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世界观是很重要的。

其四,父母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

其五,孩子虽小,但是也要通过这件事情进行严格的教育,让其明白钱这个玩意是好是坏,自己的学习时间是比游戏重要还是轻!


我要吃鱼


首先找个律师这个钱是可以追回来的为什么说能追回来看我下面的分析:

1.小孩🧒处在未成年时期,自我分辨能力差,对事物产生的巨大变化不能够判断.

2.不论是游戏平台,还是直播平台都有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的,但是某一个号码平常在网上打赏主播,还是刷装备,就连续几天号码疯狂的买游戏装备,给主播打赏一下子还那么多钱,平台为什么没有提示,玩游戏人你说看不到,可以接受,但是信息你平台是不是该提醒一下

出了这件事情,作为家长也该考虑一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应该反思一下,不能全怪孩子,没有下载软件游戏,没有直播平台,小孩子也不会知道这呀那呀,找律师会追回一部分钱,也会有些损失,家长你也要有个心里准备

好了,以上就是我个人观点,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玻璃厂小郭


玩游戏的孩子们

近日,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报了一则新闻,讲述了一位11岁的男孩子因为玩手机游戏、打赏主播花光了40万卖房款,卡上只剩下2毛钱。

3月2日,宿迁的盛先生父母到银行里办理业务,结果发现卡上的40万元不见了,只剩下2毛钱。经银行流水查找,发现从1月4日到2月16日,每天都会有几十笔支付宝或QQ支付转账,每笔资金有几块的,也有一千多块,金额不等,最多的一天花费达到四五万元。从流水中可以看到,花费的钱大多都花费在了视频平台与游戏公司上。

后来,找到侄子小北才知道这些钱都是他玩游戏、打赏主播花掉的,而且小北说自己还以为是玩玩的。目前正在找各个消费的平台申请退款,快手平台已经同意退款,腾讯平台需要在15天左右的时间给出答复,还有一些平台目前暂时不同意退款。

因为孩子不懂事,在游戏上花费金钱的孩子不在少数。

我的一位同事,曾给我提到他的侄子五年级了,在网上玩游戏也花去了5万余元,后来向平台申述也只申述一部分费用回来。她跟我提起这个事,脸上尽是无奈的表情。

就在前几日,一位老李的孩子也是因为玩游戏,将家里的积蓄给花费干净,让老李购买12元的笔都无法支付成功。老两口就因为这件事情,两三天都没吃饭了。

……

孩子玩游戏不是不可以,但是将家里大笔金钱投入到游戏中,甚至花光家里辛苦挣下来的积蓄,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一提到这个事情,孩子妈妈就在我耳边说,当年除了回家的车费钱,只剩下5毛钱,还给孩子买了个馒头。虽然没有和孩子妈妈在一起,但是能感受到当时孩子妈妈内心里的那股酸楚。

在体会到孩子父母内心的酸楚时,我觉得有必要把孩子沉迷游戏的事情梳理清楚,并且还要对孩子进行游戏的放松引导以及正确使用金钱的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喜欢上游戏?

发现孩子玩游戏了,我们首先不要去责备,我们仔细地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会喜欢游戏。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拿起游戏来玩耍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自己也沉迷下去了,感觉上没过一会,实际已经大半天过去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游戏就是在抓住了我们的内心感受,从各种感观体验刺激我们,让我们喜欢上玩游戏。而且还会设置各种各样的对比,花钱与不花钱的效果就是不一样,要想高人一等不花钱是不行的。这又正好符合我们每个人好胜的心理,让孩子们不断下单购买游戏中的装备、皮肤以及各种特权。

只要我们玩上游戏了,我们成人都很难从游戏中解脱出来,更不要说孩子们了。在没有家长管束的时候,极有可能造成孩子败光家里的钱财。

而且,一旦我们喜欢上玩游戏以后,平常叫我们不能玩游戏的时候,谁劝我们就会对谁产生反感与厌恶。

为什么不玩游戏的人能克制住自己呢?

我们了解了游戏对人们的诱惑,我们还要思考,为什么有些人却不玩游戏呢?尤其是那些曾经玩游戏的人,后来又不玩游戏的人,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正好这个问题我可以来回答,我曾经也喜欢玩游戏,和同学一起到网吧玩传奇,也曾经为了通关,整夜整夜的玩游戏。那时候,感觉没有游戏似乎没有其他想法了。

但是,现在我一样不会玩游戏,因为自己不努力,孩子张口吃饭的钱就没办法获得。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责任,为家人要努力工作,为帮助更多的人要努力工作。

两相比较,我发现自己最重大的区别就是内心的的责任感,心中有了他人,不是只想着自己玩耍。

结合这种心思,对照一下爱玩游戏的孩子们,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不就是图自己一时痛快吗?如果他们心中都有着家人,有着责任的时候,或许会继续玩游戏,但沉迷于游戏的可能就变得非常微小。

所以,要让孩子克制自己的游戏欲望,家长一定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玩游戏呢?

第一,要有合理的时间意识。

一天24小时,我们在游戏上花费了时间,那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样的,我们在其他方面花费了时间,在游戏上的时间就会减少。所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玩游戏的度。

这一点,尤其是对已经游戏成瘾的人来说,一定要先逐步减少玩游戏的时间,但不能一下子不玩游戏。除非是突然断绝了玩游戏的可能,才适合立即禁止玩游戏。一旦有一丝玩游戏的可能,孩子都会想方设法地获得。

大家可以想想曾经读书的我们,是否有翻墙出去泡网吧玩游戏呢?如果周围都没有网吧,我们翻墙外出的可能就非常小了。

第二,克制自己的好胜心。

前两天还有一位网友在跟我讨论优质资源,说各个地方都无法做到较好的配置,而我的观点却是哪里的资源都配置得最好,是我们的内心不平衡,想让孩子往上争一争,彼此之间竞争不断。这反而失去了我们最大的资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最优质的资源,就是我们内心的谦让。

我们社会的发展不是靠竞争,而是靠谦让,谦让可以使得彼此的合作更有效、更快速,更能做出最大的成效来。

这种竞争的心理,在游戏中同样非常强烈,而且游戏就是在不断激励我们的好胜心。在游戏中竞技场要争排名,在战力榜上要争,在段位上要争……可以说,游戏就是我们好胜心放大的场所。

在面对各种诱惑,我们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克制住自己争强好胜,不以排名前列为目标,而是以真正地放松为目标。

第三,引导孩子认识各种支付工具。

看到孩子们使用支付工具,他们并不会把此当作金钱工具,而是以为玩耍的工具。所以我们要给孩子相关的支付工具APP的认识,让他们知道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工具,同时给孩子提醒这些应注意的事项。

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支付工具与真实人民币没有本质区别,花费太高会导致家中生活困难,造成各种金钱上带来的麻烦。

第四,明确地告诉孩子使用的金钱额度。

我们要告诉孩子,在不同的阶段要明确自己可支配的财富额度。像我们普通家庭里,孩子目前8岁不到,我们给孩子的使用额度是1-2元,外出要购买物品的时候,只有这么多钱供孩子支配。

如果孩子年龄大了,在三四年级,可供支配的额度可以调整到3-5元。

孩子五、六年级时,可供支配的额度可以调整到5-10元。

孩子到初中,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控制在50-200元左右。

高中、大学,可以根据孩子每周、每月的开销,给予相应的支配金额。

当然,这个只是一个参考,目的是给大家一个提示,不能无限制仍由孩子花费金钱,在年幼的时候学会节俭,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最少的力量做最大的事。

结束语

孩子沉迷于游戏,是我们家长最头疼的事情,这个过程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父母要主动出击,正确去引导孩子,首先是一定要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心中要有父母,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着家人,疼惜家人,孩子才能够努力去克制自己的不足。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是童教雷鸣,欢迎关注,分享教育、学习方法。





殇璃游戏


对于11岁的孩子,毕竟还有很多的思维还没有成熟,在这个年纪上就是想着玩,快乐的生活,按着自己的开心的事情去做,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这笔钱非常的多不一定能承受的起。会让一个家庭破碎,在这方面上和家长也有这很直接的关系,监管不到位,也是对于孩子的一些基本成长方向教导不到位,另外在游戏上,我一直认为监管也是不到位的,要充钱的窗口,按理来说应该要设置一个成年人充值,未成年充值完全不合理,属于欺骗儿童的无知。这种钱我觉得是要退的。游戏可以存在,但需要合理,孩子可以玩,但家长需要给一个好的观念方向,监管要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