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獨秀小學王玲老師美術網課錄製紀實

庚子之春,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使開學時間一直待定。為了實現“停課不停學”,省教育廳及時發佈了自3月2日起,全省通過電視、網絡等方式,開展線上教學的通知。省教科院、省電教館也於2月20日公佈了《教學視頻資源分周次錄製進度表和任務分配表》。懷寧縣獨秀小學王玲老師承擔一節美術學科網課錄製任務。接到任務當天,縣教育局信息中心何新田主任指示:“特殊時期,特殊任務,意義重大,務必高度重視。”獨秀小學汪斌校長強調:“學校要全力支持和積極配合,請王老師克服一切困難,高質量完成視頻錄製任務。”領導們字字千鈞,王老師倍感責任重大。

一、且研且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錄製的任務是人美版三年級下冊《別緻的小花瓶》,該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要求利用陶藝進行造型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可上好這課必須有陶泥及製作工具。若無疫情,這些都不是問題。但疫情期間,物流中斷,超市關門。到哪去找陶泥和工具呢?這可愁壞了王玲老師。縣青少年活動中心領導聞知此事後主動解了燃眉之急。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直播課的硬性要求是限時。怎樣有效利用20分鐘,教會孩子們製作小花瓶呢?教學教研處江興旺主任建議,儘量壓縮導入和拓展的時間,重中之重放在表現手法的教授上。為了備好課,王玲老師查看了大量資料,蒐集了豐富的資源,夜以繼日忙著設計教案、製作課件,無數次地練習用陶泥製作,為了完美的體現花瓶的“別緻”,纖纖玉手變得汙濁不堪。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玲老師很快就把設計出的教案和課件,傳送給縣教研室的美術教研員王惟平老師審閱。在多次聽取修改意見後,幾易其稿,教案終於成型。

二、且播且錄——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錄課正處疫情蔓延最嚴重之際,王玲老師不忍心打攪他人獨自一人嘗試錄課。由於突發性故障,錄下的視頻無法打開,只得再次錄製。一下午錄了三次,回家後立即發給教研室專家審查。王惟平老師指出:視頻課對畫面感要求甚高,拍攝的鏡頭只能對準教師所在的位置,陶泥製作的過程必須拉近鏡頭,這樣才能讓孩子們看清製作過程。該課必須重錄。

此時,王玲老師既疲勞又沮喪。校領導及時就拍攝的要點與王玲老師溝通,強調要把握好網絡直播教學的特點,切不可將線下授課的方式照搬到線上。教學教研處江興旺主任說:“直播要有現場感,教師心中要有學生,交流也要口語化、趣味化。”學校還安排了政教處的王結和主任解決錄製難題。當剪輯好的視頻提交市電教館後,因片頭片尾的字幕不合要求,時間超了11秒。視頻被打回,看來好事還需再多磨!

在第三次錄製準備過程中,縣局信息中心的領導親臨指導,獨小副校長李成勝也做了細節要求,如鏡頭的切換、板書的設計、講臺的站位等等。王玲老師反覆試鏡,多次對比,力爭拍攝畫面最清晰,表現過程最真實,視聽效果最優秀。負責錄製的王結和主任雙眼緊盯屏幕,恰到好處地切換課件與教師的鏡頭,確保以最完美的形式實現整合。為了達到最美的效果,一遍一遍地錄製,一情一節地剪輯,一點一滴地優化。視頻錄製剪輯任務終於圓滿完成。

三、且愛且行——心底無私獻大愛,眾志助力呈上品

當我們看到王玲老師站在講臺上微笑地上課時,怎麼也不會想到她心裡一直惦念著家中尚未康復的寶貝女兒。王老師的孩子是獨秀初中九年級學生,年前不慎摔傷了小腿脛骨,手術後一直臥床休養。生活得有人陪護,行動要有人攙扶。孩子父親忙於單位防疫工作,每次錄課,只得請爺爺奶奶來家幫襯。可見,一節網課錄製不單是王玲老師一人在辛苦忙碌,她全家人乃至身邊領導同事都在為網課的錄製而助力。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每一次經歷都促進著我們專業成長。抗擊疫情,教師雖不是主力軍,但以王玲老師為代表的廣大獨小教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韌勁演繹著教師的大愛情懷。(劉智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