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全球股市下跌,我們當下更關心的幾個問題

認真研究,明白講話。金融科普,有我九方!九方智投擁有一支強大的投研團隊——九方金融研究所,為大家分享股票相關的知識及技巧。


一、重要的觀點多重複幾遍

上週外盤繼續暴跌,外圍股市包括美國、歐洲、日韓等主要指數下跌幅度明顯。我們此前在報告中,很明確的提出過結論,認為外圍股市目前估值均處於20倍左右,且增速不及A股。而且疫情在多國蔓延,呈爆發態勢,目前看不到疫情得以控制的跡象,因此認為疫情對其他國家影響大於目前已經處在合理控制期的中國。

所以,無論是估值角度,還是增速角度,還是疫情影響的角度來講,A股短期強於外盤是必然,而且是既成事實。

比起全球股市下跌,我們當下更關心的幾個問題

近期隨著外盤下跌,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導致全球的權益市場都呈現資金淨流出。而風險偏好的下降,使得資金流向黃金和各國國債,黃金已經突破1700。我們堅定的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在疫情全球爆發的背景下,全球投資偏好下降,除黃金、國債外,A股是投資性價比最高的資產。

黃金上漲、債上漲的組合,很好解釋,但A股也在同步上漲,唯有一種可能就是我們上面說的,A股便宜、成長性好、且疫情影響降低。這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很多海外人士此時前來中國,不正是因為中國有最好的醫療條件和抗疫經驗嗎。

所以,聰明的資金,只能來A股進行投資。北向資金上週淨流入50多億,我們能在外資大幅淨流出的時候,發出這種聲音,正是因為有著非常堅定的信念、非常嚴謹的邏輯判斷。


比起全球股市下跌,我們當下更關心的幾個問題

大家不要看今天北向資金大幅流出,不信大家可以回憶,A股已經是第幾次被隔夜外盤大跌而帶崩了,但之後又是如何引領全球股市開始反彈的。之所以A股在近兩週就跑贏美股10幾個點,這麼大的差距,就是因為A股跌的時候跌的少,反彈的時候反彈的多。可見,情緒帶來的便宜籌碼,是多麼好的投資機會。

換一種場景,如果近幾周大家的情緒是被外盤下跌嚇到,而不是趁A股下跌買更多,或者在前期科技股已經存在部分泡沫,我們提示了科技股需要謹慎參與的時候,不去做減倉的動作,反而滿倉楞抗到現在,裡外裡你投資的收益可能已經相差二三十個點了吧。

還是上週週報那句話,看得懂、看得透、知道未來演變,才能更好的執行你的交易策略。


二、關於市場整體機會/風險的一些思考

很明顯,外盤市場近日加速下跌,是因為之前沒有充分評估疫情的影響,現在大家回頭看各個國家採取的各種應對措施,再與中國疫情爆發期內其他國家的態度和措施對比,同樣的國家、同樣的國民、同樣的事件,就因為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差距淨如此之大。


在一些國家,彼時,如果一個人戴著口罩走在大街上,會被眾人嫌棄;而此時,口罩已經搶售一空。一切的一切,與其說來源於信息的不對稱,還不如說是來源於你的內心對事情的反映。因為中國早把新冠病毒相關信息公之於眾,體現了大國擔當,詮釋了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但有的人選擇性的忽略了眼前的巨大風險,還喜歡把玩數據,認為經過處理的數據,更能揭露事實。一些國家把“(除湖北外)新冠病毒死亡率低”這個數據作為支撐,認為新冠病毒就是普通流感,現在吃到了苦果。或許,這就是恐慌的根源。


其實,美股有其必然下跌的理由,早在疫情全球蔓延之前的幾周,美債收益率就再次倒掛,而美股市場當時並沒有明顯反應。但美債收益率倒掛,從歷史數次來看,之後都引發了美國經濟的衰退、進而引發了美股的下跌。此次疫情爆發成為導火索,與美國經濟的擔憂形成了共振。美聯儲所謂超市場預期的降息,其實有一部分是美債倒掛的原因,只不過市場忽略了這條重要的信息罷了。

相信大家去年也有印象,美聯儲採取預防式降息,將美國經濟衰退節奏延後,美股21-22倍估值苦苦支撐至今,再次出現美債收益倒掛,疊加疫情的可能影響,本次跌幅或超去年最大跌幅的20%左右。目前從階段高點下來,已經貢獻了16.7%,單就未來美國經濟可能的增速下降來說,幅度已經是差不多了,除非疫情嚴重到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對全球貿易、產業鏈的沉重打擊。

道瓊斯工業指數近兩年走出了三個高點,分別對應18年初、19年中旬和20年初。通過下圖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道瓊斯工業指數PE(TTM)超過21倍估值,就進入了危險區。上一次美聯儲降息,道指最高衝至22.92x,這一次衝到23.09x跌下來。以它目前的增速,20倍左右是可以穩住的,目前最新數據是20.4,所以從估值來看下跌空間也不大了。


比起全球股市下跌,我們當下更關心的幾個問題

綜上,兩週前的策略報告,我們就說A股短期風險在於外盤下跌,如今我們判斷外盤下跌空間已經不大,無論是從去年美債收益倒掛最大跌幅20%,本次已經16.7%,還是從估值水平,21以上危險區,23左右見頂,20左右穩定來看,美股繼續下跌空間不大,因此對A股衝擊將比近兩週有大幅減弱。

然後市場節奏,從關注外因,轉向關注內因發展。中短期看宏觀數據和年報、一季報業績,對應4月底,還有4月初公佈的一季度數據,也會對A股走勢形成重要指導。


三、關於市場風格的一些思考

兩週前,我們建議投資者謹慎參與科技股,認為部分板塊存在泡沫,而且在風險偏好下降的背景下,成長股會首當其衝,這些投資經驗在歷次市場運行中都是有效的。

在牛市初期,或反彈、復甦初期,券商、高β的TMT、軍工等都會成為進攻時最強的矛,但在市場震盪回調期,這些高β板塊短期內將受挫,反之一些防禦性板塊如農林牧漁、醫藥、消費行業等,以及低估值的金融、地產、逆週期調控的基建產業鏈表現佔優。

本輪大盤迴調已經有兩週時間,科技股也連續兩週回調,且回調幅度較大,反觀權重板塊表現出明顯的超額收益。於是有投資者會問,是不是之前的漂亮50行情、核心資產行情又回來了?

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如果外圍市場回調已經到後期,A股運行趨勢將回到內因來說,科技股是就此熄火還是蹲下再起跳的過程,這對於接下來在市場中取得超額收益,是方向性的關鍵問題。

恰好,我們最近針對行業層面,做了一次比較全面的估值、成長性評估,簡單談一談接下來市場風格的看法。


首先,大盤vs小盤風格,價值vs成長風格的切換,都是由基本面的趨勢性變化帶來的。上一輪科技週期是13-15年,表現在業績上就是創業板業績增速超過主板,並持續了3年,之後在商譽暴雷、併購潮褪去後,主板尤其是核心資產的業績佔優,一直持續至去年三季度,創業板業績再次出現趨勢性變化,至今未改變。

比起全球股市下跌,我們當下更關心的幾個問題

從下圖看出,創業板指相對上證綜指走強,是從2013年初開始,整整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後來創業板指有短暫修整,之後15年再次拉昇,一直持續到2016年。但是從2016年到2019年中旬,創業板指相對一直弱勢,直到去年三季度有大幅拉昇,一直持續至今。可見,創業板指相對大盤走強,其背後有業績的趨勢性走強支撐。

比起全球股市下跌,我們當下更關心的幾個問題

根據目前的市場一致預期,本輪科技週期可能維持2年時間,因此短期科技股的回調,純屬因為風險偏好下行帶來的短期調整。

另據天風策略,歷史上8次市場風格的階段性漂移,僅有1次成為全年的制勝局,其他7次均為短暫漂移。

因此,當市場情緒釋放完畢,一些有業績支撐的成長板塊充分回調後,仍是繼續投資的機會。

更多精彩文章,可關注頭條號:九方智投,獲得更多獨家實用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