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倍還奮進者 安慶各地部署春耕農事勾勒鄉村振興美好願景

“一年之計在於春”,入春以來,在安慶各地農村的田間地頭,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申請獲批後陸續恢復生產。廣大基層工作者和農技人員等來到田間地頭,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復工復產,同時科學指導疫情中的生產管理。農業科技、現代機械的應用推動了信息化、自動化、組織化生產,在助力農業復工復產的同時,也有效減少了人力的投入,減少了生產性聚集。

春光倍還奮進者 安慶各地部署春耕農事勾勒鄉村振興美好願景

大觀區農技植保中心技術人員走進企業生產基地服務指導復工復產。 通訊員 潘興貴 攝

計始於春:防疫生產兩不誤

2月28日上午,在宜秀區楊橋鎮花山村安徽盛泰農業有限公司蔬菜生產基地的辣椒大棚裡,幾名工人戴著口罩,帶著育苗盤,將辣椒種苗移栽至地膜上掏好的孔洞中。

該公司為保障民生的“菜籃子”生產企業,2月1日起恢復農業生產,基地生產的主要蔬菜品種辣椒、瓠子、扁豆等正處於種苗移栽階段。

“為做好疫情防控,我們在恢復生產前採購了1000多隻口罩,確保每名工人一天2只,還採購了體溫計、消毒液等防護物資,用於日常防護,並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向區農業農村局提出申請,獲批覆工。”公司生產負責人丁德來說。

恢復生產前,該公司對工人進行了全面摸排,確定春節期間沒有疫區旅居史、疫區返鄉人員接觸史及異常發熱等情況後才安排返崗。記者採訪時,生產基地技術工人和普通工人共有21人在崗。每天上、下午,工人作業前都要進行體溫測量並登記,公司日常做好消毒殺菌,控制單個大棚作業人數,要求工人相互保持一定距離。

在懷寧縣洪鋪鎮三嶺村懷寧縣龍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裡,這些天工人們也在忙著移栽蔬菜種苗。

“工人每天必須量體溫、戴口罩,基地每天消毒,並實行分組、分段生產。”公司負責人劉光福說,雖然面臨疫情,還是要搶抓有利時機,抓緊生產,保障群眾的“菜籃子”。

位於大觀區鎮江村的安慶永強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番鴨育種基地,自1月26日進行封場管理至今,已有一個多月,該企業的未停工證明已獲批。在育種基地,52名員工自封場管理後未出過基地,而年前回家的30名員工也在等待返崗。

封場管理期間,育種基地根據制定的疫情防控預案落實生產管理,每天對員工進行體溫監測,對生產、辦公、宿舍、食堂等區域進行消毒殺菌,各區域取消所有人員聚集活動。員工每天戴口罩上崗,三餐領飯在宿舍吃。

迎江區長風鄉要求所有復工復產企業在疫情防控機制、防控物資準備、人員防控措施等方面準備到位,凡是復工復產的企業,所有進出人員一律測溫登記,所有員工一律佩戴口罩,生產、辦公區一律每日早中晚消毒。

截至2月29日,長風鄉42家種植養殖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復工41家,復工117人,復工率超97%。林業PPP項目十里經果景觀長廊項目、旭海生態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溫室連棟大棚等迎江區重點農業項目已於2月25日前全部申請復工。

“一年之計在於春”,病毒阻擋不了春天的萬物復甦,疫情阻擋不了人民的勤勞更始。

入春以來,在我市各地農村的田間地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申請獲批後陸續恢復生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推動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不誤、兩促進”。

春光倍還奮進者 安慶各地部署春耕農事勾勒鄉村振興美好願景

2月28日,迎江區農技人員正指導農戶搶抓農時,適時練苗定植。見習記者 程揚 通訊員 楊磊 攝

助農復產:搶抓農時共克艱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前所未有,為不誤農時,我市廣大基層工作者和農技人員等來到田間地頭,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復工復產,同時科學指導疫情中的生產管理。

為使盛泰公司蔬菜生產基地順利恢復生產,宜秀區楊橋鎮花山村安排村幹張翔包保聯繫該公司的復工復產準備及申請工作。

按照宜秀區農業農村局要求,農業企業復工復產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防控機制,對職工假期流動信息進行排查,並儲備口罩、消毒液、溫度計等防控物資,申請獲批後方可復工。復工後,農業企業還必須做到封閉管理、人員每天測體溫、公共區域每天消毒殺菌等。

該公司復工前,張翔幾乎每天都要到生產基地去,對接企業按照要求逐條“到位”,對防控方案提出建議,對返崗人員摸排工作進行把關,並幫助企業採購防護物資等。現在,張翔的任務主要是督促企業持續落實好生產基地的疫情防控要求。

在花山村的7個網格中,2月中旬新產生的13名“睦鄰長”及沿穿村幹道包保77戶村民的7名“聯防長”,在包保服務普通農戶恢復田間生產的工作中發揮了全新作用。他們對包保聯防戶進行動態摸排,並向聯防小組內村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指導農戶平穩恢復農業生產。

“聯防長”是我市落實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小單元作戰”要求築牢疫情防控農村地區第一道防線的一項全新工作機制,也是在村黨組織領導下的“網格長管理、聯防長負責、村民住戶參與”的鄉村治理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懷寧縣洪鋪鎮在全鎮廣泛推行“單元長”“聯防長”工作機制,依託原有網格劃分,在鎮主幹道的沿線村設101名“聯防長”,在集鎮區小區設21名“單元長”。

連日來,洪鋪鎮“單元長”“聯防長”在各村兩委幹部帶領下,全面摸排“五類人員”情況,日常開展巡查,向農戶宣傳疫情防控要求。“單元長”“聯防長”的設立,打通了基層治理的“最後一米”,在該鎮構建起了更加嚴密的疫情防控體系,也為當前該鎮農業復工復產構建起了服務網絡體系。

今春,為確保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普通農戶既做好疫情防控,又不誤農時開展春耕備耕,我市各級農技人員變過去辦培訓班的集中“上大課”為一對一的分頭“吃小灶”,走村串戶、分門別類進行具體指導服務。農技人員或戴著口罩下鄉,來到田間地頭一對一開展技術指導;或通過電話、微信視頻進行線上指導,並接受農戶諮詢。

市農業農村局安排的2個春季種植業生產技術督導組活躍在全市各地,只要有農戶在田間從事農業生產,技術人員就上前與他們交流,為農戶科學管理建言獻策。

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陳再高介紹,目前全市農技人員已走訪50畝以上的規模種植大戶6500多戶,在田間進行現場一對一指導,幫助大戶制定年度生產計劃,受益農民10萬多人。

“入春以來,我們區和鄉鎮的37名農技指導員已經走訪指導22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他們復工復產提供服務。現在全區已有27家龍頭企業、67家合作社、63家家庭農場按照申請批覆程序恢復農業生產。”大觀區農業農村局農技植保中心副主任餘升說。

以機代人:田間透著“科技範”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疫情當前,在我市各地農村的田間地頭,農業科技、現代機械的應用推動了信息化、自動化、組織化生產,在助力農業復工復產的同時,也有效減少了人力的投入,同時減少了生產性聚集。

59歲的吳璣勝是潛山市嶺頭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月中旬以來,他一直奔忙在田間地頭。該合作社共有7臺植保無人機,吳璣勝和股東、社員們組成植保作業服務隊,為周邊幾個村的農業種植戶服務。

“從正月十幾到現在,我們的無人機為油菜施肥、為小麥打藥,已經做了四五千畝,主要是周邊幾個村的家庭農場。除了服務於種植大戶,小戶我們也同樣提供服務。”吳璣勝說,“無人機作業,效率高,特別省人力。”

入春以來,潛山市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社、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開展油菜、小麥、茶葉等作物機械施肥、機械植保作業,共組織了22支植保作業服務隊,投入植保無人機90餘臺、自走式撒肥機40餘臺,完成21萬餘畝油菜、小麥、茶葉的植保作業服務。

隨著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陸續復工復產,大觀區培文洲上的保嬰村文嬰植保專業合作社自2月16日起,已為培文洲上5家種植小麥的家庭農場提供植保機打藥服務,目前已作業2000畝。

在培文村,農場主吳保利這陣子一邊忙著收挖瓜蔞根,一邊忙著聯繫銷售瓜蔞子。因為加工企業一直沒有復工,年前採收的瓜蔞子積壓至今,2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他的家庭農場時,他正趕著將1.2萬斤瓜蔞子送到嶽西縣一家加工企業。

和其他農場主一樣,吳保利正在為今年的作物生產準備著——他的植保無人機剛剛做完“保養”,即數據更新,天一放晴就要投入自家百餘畝小麥的葉面肥噴施作業。

“四個點一定,遙控器就能顯示作業地塊,在遙控器上操作,打多少寬、打多少量、飛行速度都可以調。”吳保利說,“噴施葉面肥,人工一天只能作業7畝,而無人機一天能作業1000畝,減少了大量人力勞動,現在洲上農戶都有無人機施肥需求,已有10多個家庭農場主跟我聯繫了。”

2月29日上午,在永強科技番鴨育種基地孵化車間,300臺全自動孵化機正在運行,每臺孵化機裡有1.38萬枚番鴨蛋等待破殼。這些孵化機分在6個孵化廳,因為全自動化科技應用,總共只需6名工人日常操作,35天番鴨蛋即可出苗。在偌大的孵化廳,幾乎看不到人員在活動。

在番鴨舍,全自動清糞機、全自動飲水線、全自動溫控設備為企業生產節省了大量人力。在當前疫情期間,企業全自動設備對於減少人力投入、減少人員聚集,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安報全媒體記者 羅少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