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首都如果不是南京,还会是哪?孙中山曾有另两个设想

孙中山有一个绰号,叫作“孙大炮”,这绰号谁给起的呢?据说就是袁世凯。

民国首都如果不是南京,还会是哪?孙中山曾有另两个设想

袁世凯这是啥意思呢?难道说孙中山是炮兵出身,擅长放炮?自然不是,袁的意思,就是孙中山只会空谈,不切实际,只闻炮声,始终却不见一粒炮弹。

那么是否真的如此呢?

章太炎有一篇题为《相宅》的文章,说的是1902年他和孙中山关于中国首都应定于何处的问题。

这篇文章,读来让人大吃一惊。

首先,他们谈到的,居然就是后来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孙中山的原话是:“金陵犹不可宅。

也就是说,孙中山第一个就不赞成南京。

民国首都如果不是南京,还会是哪?孙中山曾有另两个设想

为什么呢?孙中山说,南京这地界,虽然号称虎踞龙蟠,但毕竟地理位置太过偏安东南,无法就制约内陆。

老实说,俺虽然无知看到这第一段就忍不住摇头,为啥?这道理不通啊?你说南京偏安东南,那么英国的首都伦敦,是不是也在大不列颠的东南方,算不算偏安东南?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则在美国的东北,是不是该说偏安东北?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更偏在西部,是不是也该说偏安西方?

当然,选一个地理位置在中部的城市作首都,也不算离谱。那么孙中山看中的,是哪个中部城市呢?

是武汉。

民国首都如果不是南京,还会是哪?孙中山曾有另两个设想

孙说,武汉,“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侯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这个城市,妙就妙在恰好处在中国版图的重心处,南北铁路、长江水路,在此交叉。

那么除了武汉之外呢?孙中山说,那就是西安。

为什么是西安呢?要知道,西安自从唐朝衰亡之后就再也没有做过都城,不管是就政治、经济,还是交通而论,这座古都都已经失去旧日风采。

孙的理由,就是定都西安,更容易管理西北的少数民族。

好吧,上述两个地址,无论如何,都还在常人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可是第三个,那就让人大吃一惊了。

孙中山说,应该定都伊犁。

民国首都如果不是南京,还会是哪?孙中山曾有另两个设想

唉哟喂,这个地点,恐怕很多人连在哪里都不知道。

伊犁,其实是维语,词义就是将庭院犁平整用来种地。在18世纪那会,清军扫平了准噶尔等分裂势力,报上天庭,说皇帝你给这起个名字吧。于是乾隆皇帝便提起毛笔,写下“新疆”二字,据说出自1760年乾隆给陕甘总督的谕令:“新辟疆土如伊犁一带,距内地远,一切事宜难以遥制。”

而到了19世纪,当俄国人大举入侵之际,清朝对此处的防御确实难以招架。到1871年,俄国军队便侵占了当时的新疆首府伊犁。十年之后,这个地区才被左宗棠收复。随后,清政府建立了新疆省,省府便不再设立于伊犁,而是选择了迪化,即今天的乌鲁木齐。

既然如此,为什么1902年的孙中山,还会提出未来的中国首都,可以放在伊犁呢?

实际上,这就是明朝天子守边疆思想的延续,北京,在明朝那会,和伊犁就差不多。既然明朝天子可以迁都北京,那么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为什么就不能仿照明朝天子,也跑到西北去守边疆呢?

当然这是在战争条件下,若是到了和平年代,定都伊犁,也确实可以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往来,奠定中国在亚洲地理核心处的影响力。

民国首都如果不是南京,还会是哪?孙中山曾有另两个设想

不过话说回来,伊犁的景色真的很美

那么诸位,你们怎么看待这样一个问题,若是给你一张选票,你会投给伊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